东南亚旅游从业大象福利现状调查:真“象”背后.pdf
真“象”背后 东南亚旅游从业 大象福利现状调查 封面图片: 印度拉贾斯坦邦,用于骑乘的大象,佩戴着象鞍并被铁链拴着。 作者 致谢 Jan Schmidt-Burbach博士是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野生动物和兽医高级顾问,在德国完成兽药学教育,并获 得诊断亚洲象健康问题博士学位。Jan Schmidt-Burbach博士作为野生动物兽医专家、项目经理和野生动 物研究员有十多年在亚洲工作的经验。 Jan Schmidt-Burbach博士已发表数篇关于利用野生动物进行非法贸易的学术文章,并于2010年在泰国开 展了野生动物被用于旅游娱乐活动的相关研究。他在许多专业论坛上也一再强调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保护圈 养野生动物使其免遭痛苦。 感谢为本报告提供实地调研、建议和反馈的专家以及工作人员。特别感谢Jennifer Ford博士、Lindsay Hartley-Backhouse、Soham Mukherjee、Manoj Gautam、Tim Gorski、Dananjaya Karunaratna、 Delphine Ronfot、Julie Middelkoop和Neil DCruze博士。感谢孙全辉博士对中文版报告的技术指导。 感谢TUI Care Foundation和The Intrepid Foundation的大力支持,使我们的报告得以顺利完成。 前言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组织,在过去的50多年里一直致力于推动世界保护动物。目前,我们在 六大洲和五十多个国家开展相应保护工作。保护野生动物,终止野生动物遭受痛苦,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野生动物并非玩物”倡议行动(The Wildlife not entertainers campaign)旨在保护成千上万的野 生动物免遭利用和虐待,致力于终止将野生动物用于旅游娱乐表演活动,致力于推动野生动物保护运动。 而旅游公司和游客则是采取行动保护大象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关键所在。 2010年,荷兰途易公司(TUI)成为首家停止销售和推广大象骑乘和表演景点的旅游公司。很快,一些其 他旅游公司也加入这一行动,例如Intrepid Travel,该旅游公司于2013年在全球范围内停止了类似产品的 销售和推广。到2017年初,160多家旅游公司都作出相应转型承诺,支持为大象友好型的旅游活动。 猫途鹰(TripAdvisor)于2016年宣布,停止销售圈养野生动物与游客直接接触体验相关的旅游活动的门 票,包括大象骑乘。在我们与全球55万支持者共同推动下,该公司发表声明,停止从世界最残忍的野生动 物旅游娱乐活动中获利。 前路漫漫,这些转变才刚刚开始。我们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保护大象和其他野生动物,使它们摆脱因娱乐 之名而遭受的痛苦。坚持不懈、有效的合作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 我们与各国当地合作伙伴的合作已有20年的历史。我们与希腊、土耳其和印度当地的合作伙伴一起致力于 终结“跳舞熊”的娱乐表演活动,目前在巴基斯坦正与当地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终结“熊犬厮杀”表 演。作为这项工作的一部分,我们为熊的饲养者开发了替代生计方法,确保他们不再依赖“跳舞熊”表演 或“熊犬厮杀”表演而作为收入来源。 自2005年以来,我们在亚洲一直在努力改善大象的福利。这包括支持尼泊尔的大象所有者了解替代旅游活 动,用人道方法饲养大象。这虽然对改善大象福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未能解决利用圈养大象获利造成 的主要福利问题。 在2005年和2006年,我们资助了在印度开展的大象福利研究。这一研究由Compassion Unlimited Plus Action (CUPA)和亚洲自然保护基金会(Asian Nature Conservation Foundation)共同开展,在印 度对大象福利的认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005年到2008年之间,我们也支持了泰国大象保护中心(Thai Elephant Conservation Center)隶属的大象医院,为从业大象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2010年,在The Intrepid Foundation的资助下,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重点研究了泰国圈养大象所面临的困 境。同年,我们与荷兰的途易公司(TUI)共同发起了一项公众活动,帮助荷兰的旅游者了解大象骑乘和表 演背后所隐藏的对动物的残忍虐待。 本 研 究 报 告 也 借 鉴 了2010年 的 研 究 成 果 和 “ 野 生 动 物 并 非 玩 物 ” 倡 议 行 动 (The Wildlife not entertainers campaign)取得的经验。2014年,我们委托牛津大学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中心(Oxford Universitys Wildlife Conservation Research Unit)对全球用于旅游业的野生动物的规模进行了深入 的评估1。研究评选出“全球十大最残忍野生动物旅游娱乐活动”,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方向2。 旅游业的转变 为保护野生动物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目录 报告提要 6 简介 8 背景信息 10 东南亚地区大象保护的历史和现状 22 范围与方法 29 研究结果 30 结论和建议 46 附录1 50 附录2 50 附录3 51 参考文献 52 亚洲象:物种信息和种群数量 10 生物学与行为学 10 关于“家养大象”的错误认识 11 游客对圈养大象的认知 12 训练和管理大象 13 圈养大象及其对人的风险 16 圈养大象的福利 16 保护价值和圈养繁育 18 怎样成为大象友好型旅游场所 20 泰国 22 斯里兰卡 25 印度 26 尼泊尔 27 老挝 28 柬埔寨 28 研究范围 29 评估工具 29 亚洲 30 泰国 40 旅游业规模与动物福利状况 40 大象经济及其可行性 43 主要发现 47 野生大象面临的风险 47 以身作则 47 建议 48 采取行动实现大象友好型未来 49 6 报告提要 本调研报告记录了东南亚地区用于旅游娱乐 活动的近3000只大象的情况。2014年下半年到 2016年年中,我们对泰国、老挝、柬埔寨、尼泊 尔、斯里兰卡和印度的总计220个旅游景点进行 了实地调研。这些景点涵盖了泰国、老挝、柬埔 寨、尼泊尔和斯里兰卡所有涉及圈养大象的旅游 景点,以及印度一些代表性旅游景点。 2010年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首次发布走钢丝的野生动 物的调查报告,报道了泰国旅游娱乐业大象的 福利状况3。 本报告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调研的2923只 大象中有四分之三的大象居住在恶劣、无法忍受 的环境中。所有这些大象都饲养在提供大象骑乘 活动的旅游景点中,大象骑乘是这些亚洲国家最 受欢迎的旅游活动之一。 在这些调研的亚洲国家中,泰国圈养大象用 于旅游娱乐活动的数量占了总数量的四分之三。 自2010年以来,泰国用于旅游娱乐业的大象 数量上升了 3 0 % 。最 新研究 发 现, 与五年前相 比,泰 国 居 住 在 恶 劣 环 境 中 的 大 象 增 加 了357 只。 这与泰国游客数量的上升相呼应,快速发展 的大象旅游娱乐业中大象饲养与传统的大象饲养 相差甚远,这引起了我们对利用大象和大象管理 员(象夫)用于盈利行为的高度关注。 一些景点一天要接待上千游客,使得大象不 断地提供骑乘、表演以及与游客互动。这些大型 的旅游景点也是报告中提及的那些大象生活条件 最恶劣的场所。而且,这些旅游场所通常为象夫 提供的生活条件也十分恶劣。 调研中有2000多只大象被用于提供骑乘或表 演活动。在大多数景点中,大象遭受着巨大的痛 苦。 大象不供骑乘或表演时,日夜都被铁链锁起 来,而且大多数时侯都用不到3米长的铁链锁 着。大象的饮食非常差,缺乏适当的兽医护理; 大象通常被圈养在水泥地面上,周围是嘈杂的音 乐,靠近道路或有旅游团体,这些都会令大象紧 张不安。 这些饲养情况都没有考虑大象的智商、行为 大部分大象的生活条件恶劣 和需求,而且这些大象往往在幼年时期经历过严 重的创伤。创伤是由于与母象的过早分离和残酷 的训练过程造成的,通过摧毁它们的意志使大象 驯服从而能够顺从地提供骑乘和表演活动。 本研究发现在调研的旅游景点中,有487只 大象生活条件较好。尽管并非尽如人意,但这些 旅游场所对大象习 性 更 加 了 解 , 有 负 责 任 的 员 工,大多数不提供配带象鞍的骑乘活动,大象的 工作时间也较短,为大象社交提供更多的条件。 许多旅游场所也为象夫提供较好的工作和生活条 件。 仅有13个旅游场所的194只大象生活在福利 较高的圈养条件中。这些旅游场所不提供大象骑 乘和表演活动。大象大多数时侯可以自由活动, 也可以与其他大象社交互动,大部分这些旅游场 所为大象提供天然蔬果作为饲料。游客游览这些 旅游场所时可以观赏大象在大自然中的活动。在 这些旅游场所大象与游客之间的直接接触通常是 禁止的或者受到限制。这些场所内的象夫普遍受 到尊重且充分参与大象的日常管理和与游客的互 动。 尽管在一些景点大象的生活条件还不错,但 在游客与大象的近距离互动中显然还存在着安全 风险。2010年到 2016年,光是在泰国,圈养大 象伤人致人死亡的报道就有17起,重伤事件的报 道有21起。未报道的涉及当地大象管理员的伤亡 事件有可能会使这一数据更高。 与2010年相比,泰国福利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的大象数量新增 173只。但是,与此同时,福利 条件严重不足的大象,新增将近357只,这给可 喜的变化蒙上了阴影。 只有做出改变,使越来越多的大象免于遭受 恶劣生活条件的痛苦,获得更好的福利,才能真 正改善圈养大象的处境。本研究显示,这一变化 尚未开始。 在利润驱动的旅游业中不断增长的大象数量 以及不断上升的与大象互动体验的需求也引发了 保护问题。圈养大象的高额利润及边境破碎化驱 动了非法盗猎及走私从而将野外捕获大象变为旅 游娱乐业中的圈养大象。 一小部分大象的饲养条件较好 面临的健康和安全风险 为保护大象做出改变 7 本研究调查了总计2923只大象 旅游行业、政府、大象所有者和象夫、当地 社区以及游客个人都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特别 关键的是,旅游行业证明了市场对高福利圈养大 象景点的需求。 我们承诺以合作的方式来终止旅游行业给圈 养大象和其他野生动物造成的痛苦。 我们需要制定明确的路线图,为现有的圈养 大象提供更好的看护,同时淘汰利用大象谋利的 经营模式。 本研究记录了东南亚地区涉及大象福利的积 极进展情况,可为大象旅游场所向大象友好场所 的转型提供指导。为了在更大范围可持续地推动 旅游业的转型,终结大象所遭受的痛苦,本报告 提出以下建议: 允许和鼓励复制及推广高福利、大象友好型旅 游场所的实践做法。 引导游客需求转型,使大象表演和骑乘等这些 残忍的旅游项目转向更人道的旅游替代项目。 设计制定一整套大象友好型旅游标准。 改善圈养大象的生活条件。 终止偷猎野生大象将其贩卖到旅游行业的非法行 为。 发展大象友好型旅游行业 确保对圈养大象实施全面的登记注册制度。 将被捕获大象的繁育限制在具有真正保护价值 的场所中。 尊重当地的文化,通过发展替代生计来解决象 夫和其他依赖大象为生的人们的生计需求。 每四只大象就有三只生活在恶 劣、无法忍受的环境中。 仅有13个旅游场所的194只大 象生活在福利条件较高的场所中。 这些旅游场所不提供大象骑乘和表 演活动。 在五年多的时间里,泰国用于 旅游行业的大象数量上升了30%。 大象是野生动物,不是人类的 玩物。 8 简介 我们对“野生动物娱乐”的定 义是利用野生动物为人们提供娱乐 活动,这会对野生动物造成伤害, 给它们造成紧张、压力和不适,或 违反其天性的展示它们。 在这种情况下,动物被饲养在 福利低下 的 环 境 中 , 持 续 遭 受 痛 苦。它们在训练过程中也会遭受残 忍的虐待。例如,训练猩猩不停地 表演自由搏击比赛,老虎幼崽被用 于与游客拍照合影,大象被迫表演 和供人骑乘。 在世界范围内,成千上万的圈养野生动物不 断遭受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虐待,而这仅仅是为 了娱乐游客。不论是野外捕获的个体,还是出于 商业目的人工繁殖的后代,它们的福利都受到严 重的侵害。 野生动物旅游 景 点 , 包 括 野 生 动 物 娱 乐 活 动,都成为吸引游客的主要动力,旅游业也被认 为是高利润回报的行业,而且据预测,旅游市场 在未来十年仍会继续增长1,4。2014年由世界动 物保护协会委托,对全球13000人进行的调研明 确显示对动物的热爱是游客参观这些旅游场所的 主要动因。 但是,我们缺乏用于旅游业的特定物种的全 球规模、动物福利状况以及这一行业对野生动物 种群保护影响的准确数据。世界动物保护协会资 助牛津大学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所(WildCRU)进行 的研究显示,24类野生动物旅游场所中,14类 (涉及12万-34万只动物)旅游场所对野生动物 的保护造成不利影响,18类(涉及23万-55万只 动物)旅游场所对动物福利产生负面影响1。 尽管证据确凿,但很少有游客对这些景点的 动物保护或动物福利问题提出负面反馈。该研究 因此得出结论,野生动物旅游景点所产生的大量 不利影响还未被发现,或者大部分游客还被蒙在 鼓里。该研究因而建议,迫切需要对游客进行宣 传教育,并在全世界制定野生动物旅游场所相关 法规。 野生动物娱乐活动是野生动物旅游场所中最 令人担忧的活动。动物们从野外被捕获或者通过 人工饲养繁殖(常常是在 年 幼 时 被 迫 与 母 亲 分 离),被强迫忍受残忍而密集的训练,使它们能 够驯服地表演、与游客互动,来取悦游客。 我们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来解决旅游行业中出 现的动物福利和保护问题,力争淘汰残忍的野生 动物娱乐活动。 我们的“野生动物并非玩物”全球倡议行动 (The Wildlife not entertainers campaign) 强调野生动物属于大自然 而不属于娱乐活 动,并基于这一愿景推动开展这一倡议行动。这项 行动的关键组成部分就是鼓励人们争做文明和负责 任的动物友好型游客,督促旅游公司以不伤害动物 的旅游活动替代销售和宣传残忍的野生动物娱乐活 动。 自2010年以来,160多家旅游公司已经加入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的倡议行动,承诺停止销售和 推广大象骑乘和表演的旅游娱乐项目。这些公司 提供了更为人道的替代项目,例如游览真正的大 象庇护所,尊重圈养大象的需求,或者在自然环 境中以负责任的方式观赏野生大象。 野生动物旅游 娱 乐 是 全 世 界 的 一 种 流 行 趋 势,在亚洲最为明显,亚洲每年有几百万的游客 涌入这些动物娱乐旅游场所。泰国是亚洲第二受 欢迎的旅游目的地5,游客抵达泰国后,不断接 收到野生动物旅游娱乐场所的宣传,例如“大象 骑乘”、“一日象夫体验”、“观看大象演”、 “与老虎亲密合影”等。 2010年,我们在泰国第一次开展了关于旅游 场所圈养驯服野生动物用于旅游娱乐活动的研究 3。当时对泰国118个旅游场所(基本占了泰国 当时所有旅游场所的95%)的圈养野生动物规模 及其福利进行了评估。 在这些旅游场所内圈养的动物包括1688只大 象、614只老虎和317只猕猴。大部分旅游场所 利用大象提供大象骑乘和表演活动。总体而言, 90%的老虎和猕猴旅游场所以及80%的大象旅游 场所中,动物的福利条件低下。大部分动物被终 身囚禁。 这些大象旅游场所中仅有15%的生活条件相 对较好,但大象的生活质量依然不高。大象这一 物种在圈养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被铁链锁起来或关在狭小笼舍里,活动受 到限 制 从事频繁的表演活动,在一些情况下,这类表 演活动对动物产生极大压力。 缺乏或者没有兽医护理 营养不良 2010年,我们的研究表明,泰国用于旅游场 所娱乐活动的动物福利状况必须得到高度关注。 这些动物的福利不仅难以得到保障,而且极有可 能对于物种保护产生不利影响,利用野生动物从 事娱乐表演活动需求增加成为野生动物贸易的重 要推手 3,6。 在评估的118个景点中,有106个景点圈养大 象存在问题,大象骑乘是最常见的旅游活动,使 得大象成为用于旅游娱乐活动中的最具代表性的 物种。 本报告是对我们2010年研究工作的扩展和更 新,增加了其他国家的数据和信息,也对泰国的 数据做了更新。本调研报告是对旅游业中圈养大 象的福利条件最全面的研究之一。作为“野生动 物并非玩物”的全球倡议行动(The Wildlife not entertainers campaign)的一部分,这份 报告将有助于旅游业的利益相关方、政府部门、 大象专家和游客做出明智决策,共同努力保护大 象。 与同类的互动社交受到限制 图:泰国,一个典型的提供大象骑乘的旅游场所内的恶劣条件。这里所有的大象都被用短链拴着,站在水泥地上,整天佩戴着象鞍 被用于大象骑乘。 10 背景信息 亚洲象:物种信息和种群数量 亚洲象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 危物种,是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 约(CITES)附录I中的物种,公约严格禁止大 象和大象制品的国际贸易。 人类不断侵占大象栖息地,偷猎象牙或野生 动物的行为在过去几十年造成亚洲象种群数量急 剧下降。现有亚洲象种群数量估计在3.8万-5.2万 只之间7,8。 亚洲象通常有三个亚种:亚洲大陆上的印度 象(Elephas maximus indicus)、斯里兰卡的 锡兰象(E.m.maximus)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 岛上的苏门答腊象(E.m.sumatranus)9。野 生大象的种群数量在13个国家中(或国家范围 内)有所不同。 据估计,在孟加拉、不丹、中国、尼泊尔和 越南这些国家,每个国家大象数量不到200只, 而柬埔寨和老挝则不到1000只7。泰国野生大 10,11。象的种群数量估计在2500-3200只之间 印度野生大象的数量最多,估计在 2.39万-3.2万 只之间8。 除了野生大象外,圈养大象的数量庞大。估 计圈养大象的数量占所有存活的亚洲象的四分之 一到三分之一12,13,这一比例很有可能还会上 升。2003年,估计有1.45万-1.6万只大象处于圈 养状态或半野生状 态 , 这 些 大 象 通 常 被 用 于 伐 木、农田劳作、旅游或寺庙用途14。 圈养大象主要来源于野外捕获,也有一些国 家在圈养大象中进行繁育并取得了成功。商业利 益是捕获野生大象的主要动因13。国际野生物 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的泰国大象贸易评 估报告报道了2011年4月到2013年3月间,有 79-81只野生大象被非法偷猎后贩卖到泰国旅游 业中10。大部分野生大象来自于缅甸。缅甸野 生大象种群数量约为4000-5000只,大象偷猎活 动对这些野生大象的存活及这一物种的种群数量 造成严重威胁。评估报告给出结论:“野生存活 的大象被非法偷猎,用于供应泰国有利可图的旅 游业,迫切需要该国加强立法,建立大象登记注 册制度,阻止大象走私活动。” 生物学与行为学 与非洲象一样,亚洲象是现存的最大的陆地 哺乳动物。成年象的体重可达3000-5000公斤, 体长可达6米多。大象的寿命较长,在野生状态下 寿命可达70岁左右,但在圈养状态下寿命通常会 缩短15。怀孕的母象妊娠期在20个月左右。生 产后,母象会照顾幼象4-5年,之后几年里还会 继续关照幼象。 大象是世界上社交能力最强的几种哺乳动物 之一,能够建立复杂的社群结构。它们会形成多 层级的社会单位,这包括以母象-幼象为基础的家 庭单位、各家庭结合在一起的群居联合单位(生 活在一起的家庭联 合 ) 和 协 调 它 们 行 为 的 部 落 8。大象可以组成包含20多只母象和幼象的群 体甚至有报道称有象群数量超过100只 16。 与它们的表亲非洲象不同,亚洲象似乎没有 等级结构,也不一定会有母象来领导象群17。 象群中的大象个体常常会表现出一些社会行为, 如触碰其他大象和发出声音。合作的行为包括共 同照顾幼象,这在象群中也有所报道。 成年公象单独活动,会在一段时间里加入母 象象群,或短暂地组成公象象群。亚洲象家域范 围在15-30平方公里之间,其大小取决于可获得 的食物、饮水和栖息处的范围。 大象每天可在密林里行走多达10公里。它们 每天花12-18小时觅食,消耗150-300公斤的食 物。大象以草为食,也吃树皮、树根、树叶和小 树干(取决于食物的可获得性和季节)。 大象通常在靠近淡水水源的地方活动,因为 它们每天至少饮一次 水 。 大 象 通 常 每 天 都 要 沐 浴,也经常在水里游泳。大象的其他常见行为活 动有:用泥土洗澡、在树上蹭身体、用象鼻探索 周围的环境18。 亚洲象是高智商的物种,有丰富的认知能力 8。有证据显示,大象具有情感,例如在失去家 人的时侯表示出“悲伤”,在受到伤害后出现创 伤后应激障碍综合症19-21。 关于“家养”大象的错误认识 “家养”一词常被用于形容圈养的大象,用 以区别野生大象。游客通过广告宣传了解到这一 词语,也通过大象旅游娱乐场所的体验及宣传材 料和与导游及象夫的沟通了解到“家养”大象的 情况。许多泰国当地的居民也认为大象是家养的 动物,并争辩本国“ 家 养 ” 大 象 有 着 悠 久 的历 史。这一词也常被用于科学文献中,而科学文献 通常被认为是严谨而准确的,这一词也常用于不 太正式的出版物中。这样的使用使这种误解进一 步加强了。 大象从未经过“家养”的驯化过程,驯化过 程通常指一种社会生物学的过程。尽管如何明确 定义“家养”的驯化过程一直在争论,但大多数 动物专家表明,“家养”的驯化过程只能通过人 的引导、有选择地进行繁育,而且估计繁育不能 少于数十代22-24。在每一代中,都选择人们 希望携带的特性(如力量、皮毛、大小、行为等 特征要求)来进行进一步的育种。 “家养”一词总是针对整个种群;因此根据 定义,某一动物个体在其寿命内是绝对不可能完 成“家养”这一过程的。家养的物种在天性和解 剖结构方面与其野生的表亲有着显著的不同,同 时家养物种突出的特性是含有人类希望从这个物 种“家养”过程中得到的特征。虽然家养动物仍 然经常显示出一系列生物自然行为,但它们在触 发某种行为改变时所需的刺激强度有所不同,因 此,它们较其野生表亲来说更加驯服。 在人与大象长达3000年的关系史中,人类利 用的大象大部分是从野外捕获的。这意味着人类 利用大象的悠久历史并不能证明大象是家养的动 物。即便是今天,大部分成年大象仍来自于野外 捕获,有一部分是圈养后繁育的,但也只是第一 代或第二代而已,而且并没有进行选择性育种。 选择性育种是家养这一社 会 生 物 过 程 的 先 决 条 件。现如今,大部分用于旅游场所骑乘活动的亚 洲象仍是从野外直接捕获的。由于缺乏详实数据 来确认这些大象的出身,所以很难确定从野外捕 获大象的准确数量25。各类研究人员均认为从 野外捕获的大象是动物驯服和训练的典型例证, 而并非是家养的驯化过程26。 尽管大象并非 家 养 动 物 , 但 它 们 长 期 被 圈 养,并且与象夫之间常常发生亲密互动,这都在 个体行为上留下了印记。一些研究人员建议采用 介于“家养”和“野生”之间的其他术语来描述 这种情况,例如采用“驯服”或“圈养的野生动 物”这样的用语22。但是,“驯服”太模糊不 清,可能会产生误导认为 动 物 还 存 在 野 性 和 危 险。“圈养”一词隐含动 物 是 从 野 外 直 接 捕 获 的,但这又太不适用于在圈养状态下繁育的大象 27。 鉴于这些讨论 , 以 及 缺 乏 更 合 适 的 替 代 说 法,“圈养野生动物”似乎更为贴切,更能反映 用于旅游娱乐活动的大象的情况。这一用语可以 促使制定更为严格的规定 , 来 规 范 大 象 旅 游 活 动,并认可它们具有与野生亲属一样的复杂需 求。 大象从未经历家养的训化过程 图:野生大象在斯里兰卡的一个国家公园内自由觅食 12 图左: 图右上: 图右 下: 印度,一只刚刚结束骑乘的大象呆在它的荫蔽处。在一个黑暗的棚子里,三条腿都被绑在石头 上,而来这里骑乘大象的游客通常看不到这样的情景。 尼泊尔,象夫控制大象的工具。 泰国,一个象夫正在为年幼公象洗澡。 游客对圈养大象的认知 “家养”一词不仅不准确,而且常常会导致 误解,从而阻碍保护工作,削弱为确保圈养大象 获得更好福利条件所作出的努力。如果这些动物 被形容为家养动物,而非野生的话,那么游客将 更有可能认为它们已经长期发生改变,从而认可 它们被囚禁在狭小的空间,并与象夫和训练员之 间的近距离互动这样的情况。 这是因为“家养”一词意味着这些动物已经 失去野性,像猫、狗和马一样,已经完全适应人 类陪伴的生活。对大象而言,这与事实相差甚 远。游客在旅游场所的大象体验与圈养大象的真 实生活也相差甚远。 与导游和象夫的沟通通常无法真正了解圈养 大象的真实生活;反而常常被描绘成浪漫的图 景,而这是不准确的。这加强了游客认为大象是 被细心照管的宠物这样的认知,并增加了游客对 这些娱乐活动的美好享受,进一步促进了游客对 这一行业的支持。 游客与大象在骑乘过程中短短几分钟的接触 无法展现大象的真实生活,或者无法展现它们为 此而经历的痛苦。例如,大象画画的表演看起来 毫无伤害,但要使大象画画需要高强度密集的训 练,这样才能使大象在表演过程中服从象夫的命 令。 大象画画和踢足球并非大象的天性活动,这 一点并不难理解,但旅游场所依靠这些娱乐活动 所表现出来的“可爱”、具有异国风情、新奇的 特点来招揽游客。尽管在大象骑乘的过程中游客 能够欣赏到大象的巨大身形和美丽,但却隐藏了 大象的日常枯燥生活,身体所经受的疼痛与痛 苦,以及无休止的艰辛跋涉。同时,也隐藏了大 象在其他时间被囚禁的事实。 而且对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说,很难发现大象 是否存在痛苦和不舒服的迹象。除了重复摇摆的 刻板行为外,无助的大象不会总是很明确的表现 出痛苦。大象的肢体语言很难解读,与我们熟悉 的家养动物的肢体语言不同。 训练和管理大象 通常游客认为大象是温顺、不会造成伤害的 动物,但象夫和大象训练员却一致认为大象是最 危险的动物之一。圈养大象的野性要求象夫需要 付出巨大努力才能管理和控制大象。有时他们的 生命也会受到威胁。 野生大象绝不会让人类骑在它的背上,更不 要说表演非自然行为。控制大象的过程要从大象 被 捕 获 后 就 开 始 。 这 一 过 程 通 常 被 称 为 “ 摧 毁”、“粉碎”或“精神折磨”。所有的野生被 捕获和圈养后繁育的大象都会在幼年时经历残酷 的训练,使它们能够从事骑乘和表演活动,以及 与游客近距离亲密互动。这种训练代代相传,一 直以来都是一种极度残忍的训练过程。 这种所谓“摧毁”的精神折磨的训练方法在 各区域间有细微差别,但基本上都是基于征服大 象并建立主动权的原则。通常幼象在幼年时被迫 与母亲分离。在从野外捕获大象时,有报告称, 保护幼象的家人会在捕获幼象的过程中遭到杀害 10。 幼 象 被 捕 获 后 , 就 会 被 铁 链 或 绳 索 锁 起 来,限制其活动,除非遵循训兽员或象夫的命 令。通常被困的空间非常狭小,大象都无法坐 下。接下来,大象会被强迫接受人骑在脖子上, 并对给出的信号作出反应。在许多情况下,会通 过造成大象剧烈疼痛来加速训练的过程,这包括 用钩子或其他工具刺戳大象,以征服大象并建立 主动权。对新捕获的大象进行残酷训练的影像记 录显示了训练过程对动物的极端虐待和给动物带 来的极度痛苦和疼痛。 泰国的大象管理员对这些报告提出异议,声 称这些方法不是常见的训练方法,是非法的。虽 然这些特殊案例是罕见的例外,但所谓“摧毁” 的精神折磨过程仍然给野生捕获和捕获后繁育的 大象带来了强烈的紧张和压力。根据训兽员的经 验和个体大象的个性,训练过程可能需要数天或 一周以上,大象才能被“摧毁”或“征服”。这 种创伤虽然在大象的生命中是相对较短的时间, 但却给大象生理和精神上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和 极大的负面影响。 最新研究认为所谓“摧毁”的精神折磨方法 (也包括其他能够造成创伤的事件,例如被从野 外捕获的过程,以及与母象分离的痛苦)会使大 象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症(PTSD)。这 与人类在受到创伤后遇到的情况相类似19,20。 与这些严重创伤相关的症状有:重复的异常行为 异常(刻板行为)、自残、严重焦虑、杀死自己 的幼崽、物种间和物种内的暴力行为。2016年发 表的最新研究显示,对圈养的亚洲象进行检查后 发 现 有74%的 大 象 存 在 创 伤 后 应 激 障 碍 综 合 症 (PTSD)21。 所有的野生被捕获大象和被捕 获后繁育的大象都会在幼年时经历 残酷的训练,使它们能够从事骑乘 和表演活动。 在许多情况下,人类通过造成 大象剧烈疼痛来加速训练的过程, 这 包 括 用 钩 子 或 其 他 工 具 刺 戳 大 象,以征服大象并建立主动权。 最新研究认为所谓“摧毁”的 精神折磨方法(也包括其他能够造 成创伤的事件,例如从野外捕获的 过 程 , 以 及 与 母 象 过 早 分 离 的 痛 苦)会造成大象发展为创伤后应激 障碍综合症(PTSD)。 13 经历了初期的精神折磨后,大象的一生都会 被囚禁、活动受到限制。通常被捕获的大象由象 夫来照顾。几个世纪以来,象夫已经积累了关于 大象管理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代 代相传。 在许多情况下,象夫与大象的关系非常亲 密,这是因为他们需要彼此依赖。象夫会合理地 照顾自己的大象,不仅是为了保护他们自己的生 计,而且他们对自己的大象也是真的同情28。 许多年纪较大、较传统的象夫非常亲切,真心尊 重他们的大象,而不只是把大象当成商品。但 是,近来,利用大象获得商业利益已经损害了象 夫和大象之间的关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轻一代的象夫的数 量不断上升,他们没有传统象夫的背景,主要为 了就业而成为象夫。这些年轻的象夫不了解大象 的需求,较传统的象夫而言,他们更趋向于经常 使用残忍的方法来训练大象。这些年轻的象夫没 有传统的训象经验,因而导致流动率非常高,这 也给大象带来更大的压力和痛苦,因为它们要不 断地调整自己去适应新的象夫。 除了象夫与大象之间关系的问题,在许多大 象营地,象夫的生活条件也让人无法接受,而且 工资很低。 为了减少对人员和财产的损害,大象不提供 娱乐活动的时侯,它们的活动受到极度限制。这 对大象的福利有着显著的不利影响。大象是高度 社交型的动物,象群中通常有着复杂的等级划 分。但是,圈养的大象却被强迫屈从于它们的象 夫。通常在大象营地中,象夫需要不断地强化对 大象的征服与控制有时需要通过给大象造成 直接疼痛来实现,例如:不当地使用象钩或者通 过不断地限制其活动来让大象屈从。大象除了屈 从于象夫的命令,别无选择,只能完全依赖于象 夫的能力来判断大象的基本需求和是否痛苦。 象夫,特别是那些没有太多经验的象夫,对 给予大象更多自由这样的想法是排斥的。绝大多 数是因为他们害怕大象尝试过自由与独立的滋味 后,他们就无法控制大象了,而且他们也害怕自 己的人身安全受到伤害。大部分象夫不是因为恶 意或轻视大象而采取这些极端措施,是因为大象 营地的环境使他们为了确保自身和游客的安全而 不得已这么做的。 在过去10年,很多组织都努力寻求“替代训 练”方法的来取代残忍的训练方式。这些方法 有:积极的强化训练或有限的厌恶训练与积极的 强化训练相结合29。这些方法常用于动物园和 野生动物保护区,是为了训练动物在诸如体检这 样的项目中能够提供基本的配合,并已经取得了 成功。训兽员和动物管理员常通过保护墙或保护 网来为动物提供服务。这样在动物不配合的时侯 可以确保动物和人员的安全。 原则上来讲,推广这些方法用于大象的训练 迈出了积极的一步,但这有赖于如何应用这些方 法,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方法。积极强化训练方法 常用于有保护的环境中,通常动物与动物管理员 由隔离带分开从而保护他们的安全。积极强化训 练旨在改善动物园和动物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和动 物护理,例如将动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 方,或为动物提供医疗护理。在这些情况下,积 极强化训练是最基本的,也是管理圈养大象的有 利工具。积极强化训练有赖于大象的自愿合作。 这种训练也有助于为大象提供尽可能良好的生活 条件,同时保护象夫及工作人员的安全3032。 泰国一个旅游场所内,一只大象被用很短的铁链锁住。 替代训练方法 图: 14 15 然而,是否能够应用这些方法来代替传统的 “摧毁”精神的训练方法,使大象能够驯服,提 供骑乘、表演和与游客近距离接触,则受到高度 质疑。 在有压力、需求高的情况下(如供人骑乘和 表演),依赖大象的合作意愿,或没有其他保护 措施的情况下来确保象夫和游客的安全,这对人 员安全存在极大风险。使用仅靠训练来配合的大 象可能会使管理者在紧急情况下失去管理能力。 大象在失去控制或在疲劳、有压力、被剥夺自由 的情况下,可能无法预测它们的行为,而且很难 控制。这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样的训练也要求训练员和象夫具有高水准 的技能。这是非常有挑战的,特别是像泰国,那 里的象夫人员流动频繁且技能低下。 大象主人是否同意使用温和的训练方法也是 需要关注的问题,有可能在使用温和的训练方法 后,会再使用传统的严酷训练方法。一些人可能 会要求在训练大象用于骑乘和表演时使用人道的 训练方法,而在训练大象用于与游客直接接触时 使用传统的严酷训练方法。 一些允许大象与游客有直接互动的旅游场 所,积极的强化训练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大象的 生活条件,但总是伴随严酷的训练方法来控制大 象,这样即便是在紧张高强度的情况下,也能确 保象夫、游客和财产的安全。在一些大象不需要 与人发生直接互动的场所或保护区,在具备合格 训练员的基本情况下,可以运用积极强化训练来 完全代替传统的严酷训练方法。 一只大象在一个用于积极强化训练的荫蔽处。 为 了 降 低 对 人 员 和 财 产 的 损 害,大象不提供娱乐活动的时侯, 它们的活动受到极度限制这是 旅游娱乐场所损害动物福利的确凿 证据 图: 16 圈养大象及其对人的风险 泰国媒体报道圈养大象伤人导 致死亡事件17起,重伤事件21起。 无论是“摧毁”这种精神折磨方法,还是不 断地限制大象的自由和不停的训练,有报道显 示,每一只圈养的公象身上都会发生一起人员死 亡事件。目前还不清楚每年有多少人被圈养大象 杀害或导致重伤,但可以确定的是死伤数量肯定 高于被人类利用的其他野生动物所造成的伤亡数 量。 以下是游客被大象杀害或严重受伤的例证: 2016年:一位来自苏格兰的游客被大象在他 女儿面前杀害33 2011年:一位来自瑞士的女士被大象踩踏致 死(另外有四位游客受伤)34 2009年:一位三岁儿童受到旅游场所内大象 的攻击35 2008年:一位女士被一只沿街乞讨的大象攻 击导致脊椎受伤36 2000年:一位英国女孩在大象表演过程中, 被一只公象杀害37。 2010年到2016年之间,光是在泰国,媒体 报道圈养大象伤人导致死亡事件有17起,重伤事 件有21起。受害人包括外国游客、当地路人或象 夫。显然象夫的风险最高,因此也是最常见的受 害者。涉及当地大象管理员的未报道的事件有可 能会使这一数据更高,但因为未涉及国外游客, 所以不会引起公众注意。 这些事件主要涉及公象。在“交配”期,由 于自然而周期性地产生睾丸素,公象行为会变得 不可预测且极度具有攻击性。即使是最先进的大 象机构在大象交配期对大象的管理也面临这一问 题,需要在此期间将大象隔离并用铁链锁起来。 交配期的长短随大象年龄而有所不同,青年象的 交配期大约一周,而年纪较大的大象交配期可长 达两个月38。 当大象变得具有攻击性和不受控制时,或者 由于囚禁环境而开始出现重复的异常行为(刻板 行为)时,通常会将它们卖到其他地方或隔离在 较 开 阔 的 地 方 。 泰 国 大 象 保 护 中 心 ( Thai Elephant Conservation Center) 组 建 了 专 业 团队,这支团队在处理具有极端攻击性动物方面 经验丰富。如果大象,通常是成年公象,在交配 期时逃脱铁链,伤人或杀人的话,专业团队会迅 速赶到现场来控制现场情况。如有必要的话,他 们会对大象进行远程注射麻醉药物,转移到其他 地点。公象自然交配期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