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2020年中国涤纶行业概览.pdf

  • 资源ID:116837       资源大小:1.90M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人民币20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人民币2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年中国涤纶行业概览.pdf

1 2020年 中国涤纶行业概览 概览标签 :化工、材料、纺织 报告提供的任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文字、图表、图像等)均系 头豹研究院独有的高度机密性文件(在报告中另行标明出处者除外)。 未经头豹研究院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擅自复制、再造 、传播、出版、引用、改编、汇编本报告内容,若有违反上述约定的行 为发生,头豹研究院保留采取法律措施,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权利。头 豹研究院开展的所有商业活动均使用“头豹研究院”或“头豹”的商号、商标 ,头豹研究院无任何前述名称之外的其他分支机构,也未授权或聘用其 他任何第三方代表头豹研究院开展商业活动。 报告主要作者:戈书晟 2020/032 2020 LeadLeo 涤纶,又名聚酯纤维,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主要应用于纺织工业,终端应用行业 包括服装和汽车行业。得益于下游纺织品生产与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涤纶需求旺盛并长期进行扩能。中国涤纶市场规模(按产量统计)从 2015年的3,918.0万吨上升至2019年的4,047.9万吨,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0.8% 。未来,随着新增产能陆续投放、生产工艺提升和民营资本的进入, 中国涤纶产量将进一步提升。预计未来5年,中国涤纶产量将持续增长,于2024年达4,207.4万吨。 涤纶/聚酯产业链扩能迅速,贡献主要增速 未来3年,中国聚酯产能增长在530万吨左右,新增产能的释放将推动涤纶产量的稳步增长,成为未来行业增长的核心推动力。5G等信息 化技术赋能涤纶生产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在涤纶市场的优势。 差异化产品开发,引领新兴消费热点 中国涤纶生产工艺技术全球领先,新开发的全消光等差异化、高性能和高附加值涤纶产品将刺激下游消费需求增加。涤纶产品的多样化 改性将扩大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终端消费增长乏力,牵制整体消费增长 全球经济增速进入下行阶段,服装出口与汽车消费增长遭遇瓶颈期,涤纶原料需求将大打折扣。近5年来,中国涤纶市场已呈现供过于求 的市场现状。中美贸易争端、新冠疫情全球性的爆发等事件将进一步激发供需矛盾。因此,未来涤纶行业增幅有限。 企业推荐: 浙石化、利华益、盛虹石化 概览摘要3 2020 LeadLeo 目录 名词解释 - 04 中国涤纶行业综述 - 05 涤纶定义与分类 - 05 涤纶生产工艺分类 - 06 中国涤纶行业产业链分析 - 07 上游分析 - 08 中游分析 - 10 下游分析 - 11 中国涤纶行业市场规模 - 16 中国涤纶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 17 中国涤纶行业发展趋势 - 18 中国涤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19 中国涤纶技术典型企业分析 - 20 专家观点 - 26 方法论 - 27 法律声明 - 284 2020 LeadLeo 涤纶:又名聚酯纤维,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乙二醇:(Mono Ethylene Glycol,MEG)又名“甘醇”,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有机原料,近10年来亦发展出以煤炭和天然气(主要应用于页岩气资源丰富的北美地 区)为原料的生产工艺路线。 PX:Para-Xylene,中文名为对二甲苯,系统命名为1,4-二甲苯,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PTA(精对苯二甲酸)、DMT(对苯二甲酸甲酯)等芳 烃类化工产品。 PTA:Purified Tetrephthalic Acid,中文名为精对苯二甲酸,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现阶段,PTA主要由PX制得,可与涤纶(MEG)聚合生产PET(聚对苯二甲酸涤 纶酯,通常简称为聚酯)。 涤纶长丝:是以精对苯二甲酸(PTA) 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MEG) 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 涤纶短纤:由聚酯再纺成丝束切断后得到的纤维。 CR:Concentration Ratio,行业集中度,指行业内前n家企业(如前6家,n=6)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和总体市场规模之比。 熔体直纺:将连续聚合制得纺丝熔体,所得熔体通过喷丝孔挤出形成熔体细流,经熔体细流冷却固化形成初生纤维。 超细旦纤维:超细纤维(旦是纤维的纤度单位,一克重9000米长的丝为旦,蚕丝的纤度单位为1.1旦),因为它比传统的纤维细,所以比一般纤维更具蓬松、柔软的触感, 且能克服天然纤维的易皱、人造纤维不透气的缺点。此外,它还具有保暖、不发霉、无虫蛀、质轻、防水等许多无可替代的优良特性。 全消光:指被测样品在正交偏光的视城里,旋转360始终呈现全黑的最象。非晶质的塑料纤维在正交偏光镜中都会呈现全黑的现象。 名词解释5 2020 LeadLeo 涤纶的定义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涤纶,又名聚酯纤维,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聚酯,再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中国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含量大于85%的纤维简称为涤纶。涤纶的海外商品名称较多,如美国的达克纶(Dacron)、日本的特托纶(Tetoron)、英国的特恩卡(Terlenka)、 前苏联的拉乌珊(Lavsan)等。涤纶主要分为短纤和长丝2个品种,其细分品类数量繁多。 中国涤纶行业定义与分类 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聚酯,再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其细分品类 数量繁多 涤纶 短纤 高强低伸型 中强中伸型 低强中伸型 高模量型 高强高模量型 棉型 毛型 麻型 丝型 服装用 絮棉用 装饰用 工业用 异型丝 中空丝 阳离子可染 吸湿 阻燃 有色 抗起球 抗静电 物理性能 后加工 要求 用途 纤维截面 功能 未拉伸丝(常规纺丝)(UDY) 半预取向丝(中速纺丝)(MOY) 预取向丝(高速纺丝)(POY) 高取向丝(超高速纺丝)(HOY) 拉伸丝(低速拉伸丝)(DY) 全拉伸丝(纺丝拉伸一步法)(FDY) 全取丝(纺丝一步法)(FOY) 常规变形丝(TY) 拉伸变形丝(DTY) 空气变形丝(ATY) 初生丝 拉伸丝 变形丝 涤 纶 长 丝 涤纶长丝分类 涤纶短纤分类6 2020 LeadLeo 涤纶生产工艺流程概述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涤纶行业生产工艺 PTA法是目前生产涤纶的主要工艺路线,长期以来设备的大型化和低能耗是众多专利商 的工艺发展方向,其中催化剂改进是核心 PTA是生产涤纶的主要原料 涤纶生产的聚酯工艺路线有直接酯化法(PTA法)和酯交换法(DMT法)。 PTA法具有原料消耗低、反应时间短等优势,自80年代起已成为聚 酯的主要工艺和首选技术路线。PTA法连续工艺主要源于德国吉玛 (Zimmer)公司、美国杜邦公司、瑞士伊文达(Inventa)公司和日本钟 纺(Konebo)公司等技术专利商。其中吉玛、伊文达、钟纺技术为5 釜流程,杜邦则开发了3釜流程(目前正在开发2釜流程),两者缩聚工 艺基本相似,区别在于酯化工艺。 大型化和低能耗是重要发展方向 2003年初,伊文达-费希尔(Inventa-Fisher)(I-F)公司公布了其聚酯生 产流程和能耗指标供行业参考。该工艺已应用于超过50套装置,其 中13条生产线能力为100-700吨/天,折合年产能30-200万吨。 催化剂的改进是研究焦点 用于聚酯生产缩聚反应的催化剂种类繁多,主要有锑系、锗系、钛 系、锡系等。由于锑系催化剂在缩聚过程中能大大促进缩聚反应, 而对热降解反应的促进程度较小,因此目前聚酯工业普遍采用锑系 催化剂,主要品种有三氧化二锑、醋酸锑以及近年来开始受到广泛 关注的乙二醇锑。此外,用于酯交换反应的锰、锌、钙、钴、铅等 金属的醋酸盐对缩聚反应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涤纶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图 PTA MEG 打浆 酯化 缩聚 聚酯切片 干燥 熔融 聚酯熔融体 高速纺丝 纺丝 集束 拉伸 定型 卷曲 切断 打包 涤纶短纤 维 牵伸 卷绕 FDY POY 拉伸变形 DTY 切粒 石化原料 化纤产品7 2020 LeadLeo 来源:公司官网,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涤纶行业产业链图谱 中国涤纶行业产业链分为三个环节。产业链上游参与主体为原油、煤炭、PX、PTA、MEG化工原料供应企业和技术工艺专利商等;产业链中游参与 主体是涤纶生产企业;产业链下游主要涉及纺织品及终端服装、汽车等终端应用领域。 中国涤纶行业产业链图谱 涤纶产业链较长,产业链上游可至油气、煤炭化石能源,下游至服装、汽车等终端应 用领域,其中PX-PTA部分是核心环节 涤纶生产企业 下游:纺织品 中游:聚酯涤纶 上游:石化 涤纶应用领域 纺织品 产品流 资金流 服装 汽车 油气 预计至2020年,中国总体产能超 过4,000万吨,其中CR6超过51%, 由民营企业主导 煤炭 MEG PTA 技术工艺专利商 PX 本土产 进口8 2020 LeadLeo 来源:国家发改委,金联创,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涤纶行业产业链上游分析(1/2) 聚酯产业链炼化一体化趋势优化产业链上游原料供应关系,新进入者进入门槛进一步 提升 产业链上游一体化发展趋势显著 聚酯产业链炼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显 著,PX、PTA原料供应将趋于稳定。 2015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石化产 业规划布局方案,提出鼓励PX等 中高端、市场严重短缺、市场潜力 较大、投资强度大、产业关联度高 的石化产品生产装置的投资。荣盛、 盛虹、恒力、恒逸、桐昆和新凤鸣 等大型民营石化和涤纶生产企业注 重上游石化产品布局,打通“PX- PTA-聚酯(涤纶)”产业链。高度 依赖进口的PX产品,作为聚酯(涤 纶)产业链中尤为关键的一环,对 涤纶生产至关重要。聚酯产业链炼 化一体化发展,极大程度地解决了 主要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问题,降 低原材料成本,实现尽可能的利润 留存。然而,这同样意味着新进入 者门槛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的纵向 全覆盖与雄厚的资金实力是进入市 场的关键。 中国“PX-PTA-聚酯”产业链主要企业产能发展情况,2018年vs.2022年 160 443 450 280 768 350 440 80 270 0 500 1,000 恒力 盛虹 荣盛 恒逸 桐昆 新凤鸣 三房巷 澄星(汉邦) 腾龙/翔鹭 中石化 660 150 500 572 370 240 280 615 404 500 240 630 250 440 80 0 500 1,000 1,500 230 203 181 651 500 337 325 120 60 341 20 25 104 235 120 86 50 50 70 0 500 1,000 2018 2018-2022新增 万吨 PX PTA 聚酯 产业链方向 稳固上游 原料优势地位 维持原有 聚酯核心市场 缓慢扩张 大规模 炼化一体化 跨越式发展 发展重心上移 完善产业链 发展策略9 2020 LeadLeo 10 2020 LeadLeo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涤纶行业产业链上游分析(2/2) 中国聚酯生产装置技术发展历程,“十五”时期-“十三五”时期 中国加快聚酯生产工艺的研发工作,助力产能快速扩容,在全球涤纶纤维市场取得一 席之位 聚酯生产技术国产化进程效果优异 中国聚酯生产装置的国产化成果显著,技术工艺得以显著提升。自 “十五”时期以来,中国各大高校与科研机构在聚酯生产工艺方面取得 重大突破,主要体现在单线规模的扩大、单位投资额的降低、建设 周期的缩短、加工费用的减少和高端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十三五”时 期,中国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工艺发展从大规模和高效化,转型 向智能化、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中国聚酯生产工艺技术的快速 发展,为中国聚酯产能规模的迅速提升提供基础的技术保障。 国产化生产技术迅速投入生产,助力产能快速扩容 国产化成熟聚酯生产工艺与产能扩容同步发展,助力中国涤纶行业 在全球占据一席之位。早期阶段,中国聚酯产能主要应用海外专利 商设备、催化剂及工艺技术,新增装置数量与规模增长有限。随着 国产化技术日渐成熟,技术应用愈发广泛。2019年,本土技术专利 商中纺院自主开发的专利技术已占中国聚酯总产能的60%,明显高于 美国杜邦和瑞士伊文达等海外专利商。本土化生产技术的普及大幅 降低了中国新增聚酯生产装置的技术转移门槛。 项目 “十五”时期 “十一五”时期 “十二五”时期 “十三五”时期 单线规模,万吨 10-20 20-30 30-40 40-60 单位投资,元/吨 1,500-2,000 1,200-1,500 1,000-1,200 1,000 建设周期,月 14-16 12-14 10-12 10 加工费用,元/吨 500-600 450-500 400-450 350-400 技术特点 大容量 国产化装置 直接纺工艺 为主 大容量 低成本 国产化聚酯 工程 超大容量 超高效 智能制造 绿色制造 聚酯锑催化剂 聚合技术 差异化产品类型 dpf0.3-0.5 超细纤维 dpf0.3以下 超细纤维 dfp0.1 超细纤维 - 中纺院, 60% 美国杜邦, 15% 瑞士伊文达, 15% 其他, 10% 26 65 51 79 49 0 20 40 60 80 100 万吨 中国聚酯生产装置应用技术 路线规模占比统计,2019年 中国新增聚酯生产装置数量统计, 1984-2019年11 2020 LeadLeo 来源:卓创资讯,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涤纶行业产业链中游分析 2020 年 , 中 国 涤 纶 行 业 产 能 仍 处 于 持 续 扩 容 状 态 , 头 部 企 业 聚 酯 产 业 链 的 完 善 和 高 附 加值产品生产线的布局是主要趋势 中国涤纶长丝新增产能投产情况,2020年 产能扩容热情不减,市场竞争加剧 中国涤纶市场供应能力将持续扩大。2020年中国涤纶长丝计划投 产产能合计328.7万吨,其中熔体直纺260万吨,切片纺69万吨 (包含工业丝),产能增速约8.1%,较2019年产能增速上涨1.4 个百分点。 新增产能主要集中于产能规模前列的大厂。近3年来,中国涤纶 长丝乃至整个聚酯行业逐渐形成向上延伸产业链的发展局面。抢 占炼化先机并配套扩大下游聚酯成为目前涤纶长丝行业投产的主 要趋势之一。因此,2020年涤纶长丝新增产能依旧集中在恒逸、 新凤鸣、盛虹等产能规模前五的企业。 功能性、差别化、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线布局加速。超细旦、全消 光等附加值相对较高的差别化产品占据主导,同时由于近3年加 弹设备激增,新增涤纶长丝规格品种仍以POY为主。 生产企业 设计产能,万吨 装置地址 所属集团 配套产品 计划投产时间 恒逸逸鹏 25 浙江嘉兴 恒逸集团 FDY H1 恒逸逸凯 100 浙江海宁 恒逸集团 POY H1 新凤鸣 中益一期 60 浙江嘉兴 新凤鸣集团 POY H1 浙江三维 20 浙江台州 三维集团 工业丝 H1 福建百宏 20 福建晋江 百宏实业 工业丝 H1 福建逸锦 50 福建晋江 恒逸集团 FDY和POY H2 盛虹港虹纤维 25 江苏吴江 盛虹集团 全消光 H2 苏州龙杰 5 江苏张家港 苏州龙杰 FDY H2 恒力 20 江苏苏州 恒力集团 工业丝 H2 扬州美纶 新纤维 0.35 江苏仪征 扬州美纶 FDY H2 吉林化纤二期 1.5 吉林省吉林 吉林化纤 FDY H2 洛阳大荣 1.8 河南洛阳 洛阳大荣 工业丝 H2 总计,万吨 328.65 (单位:万吨) 中国涤纶长丝新增产能投产情况(分企业统计),2020年 175 60 25 20 20 20 8.65 0 50 100 150 200 恒逸 新凤鸣 盛虹 恒力 百宏 三维 其他 万吨12 2020 LeadLeo 织机开机率仍持续上升,繁荣背后隐含风险 来源:wind,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织机开机率平稳上升,涤纶纤维消纳能力阶段性良好。近5年来, 下游纺织工业采取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大量提升织机产能,意在 通过提升生产效率以提高自身市场份额。同时,各大纺织企业为争 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尽管面临产能过剩的危机,仍维持较高的织机 开机率,并呈现轻微的上升趋势。2020年以来,随着新冠疫情对全 球供应链的深入影响,中国织机产能结构性过剩风险爆发。从图中 可以看出,中国江浙地区(占据中国90%以上产能)出现织机开机率 的大幅回落。 中国涤纶行业产业链下游分析(1/5) 下游纺织工业开工率平稳上升,然而坯布库存天数已临历史高位,涤纶供过于求的市 场情况将逐步扩大 中国江浙地区喷水、喷气织机开机率,2015年1月-2020年2月 中国涤纶各品种与坯布库存天数比较,2017年1月-2020年2月 % 0 10 20 30 40 50 坯布 涤纶短纤 FDY DTY POY y = 0.0038x - 88.154 0 20 40 60 80 100 天 坯布库存天数逐年升高,涤纶纤维供过于求端倪显现 中国坯布库存天数呈现逐年升高的增长态势,传导效应将逐步影响涤 纶等原材料供应端。受上游PTA和涤纶纤维扩能影响,中国坯布消费 增长渐遇瓶颈,导致库存数量呈现平稳的逐年上升态势。另一方面, 由于PTA化工品和涤纶化纤原料存在保质期较短的问题,坯布环节将 承担更多的库存堆积压力。因此,坯布库存天数可作为涤纶供需状况 的重要判断依据。2020年初以来,坯布与涤纶库存天数差值已收窄至 历史地位。涤纶产品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已显现13 2020 LeadLeo 宏观经济形势动荡,居民消费逐渐趋于谨慎 来源:国家统计局,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受全球经济增速减缓、中美贸易冲突和新冠疫情等时间影响,中国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增速减缓,服装与汽车等涤纶终端产品 的消费增长动力不足。2014-2019年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 消费支出增速分别从10.1%和9.6%下降至8.9%和8.6%。长期的预期收 入增速降低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水平。收入与消费增速曲线差值收窄, 从2014年的0.5%降至2019年的0.3%。其中,2016年出现收入与消费 支出的倒挂。这使得居民消费态度趋于谨慎,服装等非必需品和汽 车等高值耐用品的消费将减少或延期。 中国涤纶行业产业链下游分析(2/5) 宏观经济层面的不景气与居民消费结构向住房、医疗方面的转移,降低了服装和汽车 等涤纶材料终端产品的消费欲望 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增速比较,2014-2019年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食品烟酒 31.2% 31.0% 30.6% 30.1% 29.3% 28.4% 衣着 7.8% 7.6% 7.4% 7.0% 6.8% 6.5% 居住 22.7% 22.1% 21.8% 21.9% 22.4% 23.4% 生活用品及服务 6.1% 6.1% 6.1% 6.1% 6.1% 6.2% 交通和通信 12.3% 12.9% 13.3% 13.7% 13.6% 13.5%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6% 10.6% 11.0% 11.2% 11.4% 11.2% 医疗保健 6.9% 7.2% 7.4% 7.6% 7.9% 8.5% 其他用品及服务 2.5% 2.5% 2.5% 2.4% 2.4% 2.4% 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各类型占比,2013-2018年 0.5% 0.5% -0.5% 2.0% 0.3% 0.3% 10.1% 8.9% 8.4% 9.0% 8.7% 8.9% 9.6% 8.4% 8.9% 7.1% 8.4% 8.6% -1.0% -0.5% 0.0% 0.5% 1.0% 1.5% 2.0% 2.5% 6% 7% 8% 9% 10% 11% 12%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收入-支出增速(右轴)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左轴)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左轴) 居住和医疗消费支出增长过快,服装和汽车消费空间不足 房价的逐年攀升和老龄化社会环境下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快速增长,挤 压了服装的季度更迭速率和汽车等高值耐用品的消费预算,居民消费 存在结构性的改变。2016-2018年间,中国居民人均居住消费在总消 费中的比重从21.9%稳步上升至23.4%。其中,一二线城市房价的攀升 对中国中产阶级的影响较为深远。作为新潮服装和汽车消费的主力人 群,住房消费支出的大幅提升降低了此类人群对于服装和汽车消费欲 望与实际需求14 2020 LeadLeo 化纤-纺织品出口需求减少:国际局势动荡是诱因 来源: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美国贸易办公室(USTR),东方证券研究所,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全球经济不景气与国际局势的动荡对中国化纤-纺织产业链相关产品 出口需求。2015-2016年间,中国“化纤-纺织”产业链出口额分别为 3,791亿美元和3,450亿美元,同比下降4.6%和9.0%,呈现罕见的负增 长。从美国对中国关税加征清单来看,关税加征范围基本实现对“化 纤-纺织”产业链的全覆盖。对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10%-25% 的关税加征使中国化纤及纺织品价格优势尽失,对中国整体产业链 存在深层次影响。 中国涤纶行业产业链下游分析(3/5) 中美股美贸易冲突对化纤-纺织产业链的出口限制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出口导向型产 业结构遭遇重创 中国化纤-纺织产业链总计出口额及增速变化,2014-2018年 HS编号 产品名称 条目数量 2018年出口额 /十亿美元 占出口额 比例 清单1:340亿美元,2018年7月6日起加征25% 无纺服相关产品 清单2:160亿美元,2018年8月23日起加征25% 含聚酯切片和瓶片,无纺服产品 清单3:2,000亿美元,2018年9月24日起加征10%,2019年5月20日起加征25% 54 化学纤维长丝 129 20.5 0.8% 55 化学纤维短纤 130 12.7 0.5% 56 絮胎、毡呢及无纺织物等 55 5.7 0.2% 57 地毯及其他铺地制品等 48 3.0 0.1% 58 特种机织物等 68 5.1 0.2% 59 浸渍、涂布等 58 8.0 0.3% 60 针织物及钩编织物 55 18.2 0.7% 清单4:3,000亿,尚未实施 61 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 250 73.3 2.9% 62 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 394 71.3 2.9% 63 其他纺织制品等 98 27.8 1.1% 中美贸易冲突对化纤-纺织产业链出口影响,2018-2019年 十亿美元 397.1 379.0 345.0 351.7 358.2 7.3% -4.6% -9.0% 1.9% 1.9% -10% -5% 0% 5% 10% 300 350 400 450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化纤-纺织产业链总计出口额 yoy15 2020 LeadLeo 684 593 302 249 172 157 132 1.0 1.2 2.3 2.7 4.0 4.4 5.2 0 1 2 3 4 5 6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中国 泰国 印度 越南 缅甸 柬埔寨 孟加拉国 雇主薪酬负担 中国/该国 终端纺织品出口需求比重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主因 来源:国家统计局,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劳动力成本的逐年上升使得下游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工业失去价 格竞争优势,纺织品出口市场呈现萎缩趋势。近20年来,中国经济 水平的快速发展带动劳动力成本的迅速提升。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 2014年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企业雇主平均薪酬负担显著高于其他东 南亚国家。因此,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泰国、越南等国正逐渐取代中 国纺织品加工的国际市场地位。从纺织工业整体产业链产品出口情 况来看,2014-2018年间,服装及相关配件在当年总出口额占比呈现 逐年下降趋势。 中国涤纶行业产业链下游分析(4/5)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下游纺织工业影响较为明显,终端服装产品价格优势逐渐丧失,产 品出口阻力增加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企业雇主平均薪酬负担比较,2014年 指标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化学纤维长丝 0.7% 0.7% 0.8% 0.8% 0.8% 化学纤维短纤 0.5% 0.6% 0.6% 0.5% 0.5% 絮胎、毡呢及无纺织物;特种纱线; 线、绳、索、缆及其制品 0.2% 0.2% 0.2% 0.2% 0.2% 地毯及纺织材料的其他铺地制品 0.1% 0.1% 0.1% 0.1% 0.1% 特种机织物;簇绒织物;花边; 装饰毯;装饰带;刺绣品 0.2% 0.2% 0.2% 0.2% 0.2% 浸渍、涂布、包覆或层压的纺织物;工 业用纺织制品 0.3% 0.3% 0.3% 0.3% 0.3% 针织物及钩编织物 0.6% 0.6% 0.7% 0.7% 0.7% 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 3.9% 3.7% 3.5% 3.2% 2.9% 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 3.5% 3.5% 3.4% 3.2% 2.9% 其他纺织制成品;成套物品;旧衣着及 旧纺织品;碎织物 1.2% 1.2% 1.2% 1.2% 1.1% 鞋、帽、伞、杖、鞭及其零件;已加工 的羽毛及其制品;人造花;人发制品 3.0% 3.0% 2.8% 2.7% 2.5% 鞋靴、护腿和类似品及其零件 2.4% 2.4% 2.3% 2.1% 1.9% 帽类及其零件 0.2% 0.2% 0.2% 0.2% 0.2% 中国纺织工业产业链各产品出口额/总出口额,2014-2018年 美元 (倍16 2020 LeadLeo 汽车需求动力不足,销售数据下滑 来源:国家统计局,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汽车行业整体前欠景气,消费不足限制原料需求。涤纶产品广泛用 于汽车安全气囊、座椅面料、安全带和车轮内胎帘子布等部件。过 去20年,中国汽车产量高速增长,为涤纶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2019年,中国汽车销售量2,551.5万辆,同比下降9.4%,是20年来首 次下降。中国需求销售量的同比下降主要源于终端消费者收入增速 的下降与网约车市场增长遭遇瓶颈期相关。汽车行业基本需求的持 续低迷与新兴消费焦点的逐步丧失对涤纶原料消费产生连带效应的 打击。 中国涤纶行业产业链下游分析(5/5) 汽车行业基本面需求遭遇发展瓶颈,新能源政策转向连带消费热点丧失,整体消费需 求增长缺乏有力支撑 中国汽车及主要车型销售量累计值与同比增减幅,2019Q1-2019Q4 汽车 轿车 运动型 多用途用车 (SUV) 载货汽车 新能源汽车 2019Q1 -16.6% -22.7% -12.5% -5.6% 44.2% 2019Q2 -14.4% -17.4% -14.9% -1.1% 31.6% 2019Q3 -11.6% -15.0% -9.2% -1.4% 12.9% 2019Q4 -9.4% -12.6% -5.6% -0.7% -11.0% 745.9 1,421.6 2,068.5 2,816.3 622.3 1,217.6 1,828.8 2,551.5 -16.6% -14.4% -11.6% -9.4% -20% -15% -10% -5% 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2018Q1 2018Q2 2018Q3 2018Q4 2019Q1 2019Q2 2019Q3 2019Q4 汽车 同比增减幅 中国汽车销售量累计值同比增减幅,2018Q1-2019Q4 万辆 新能源汽车政策转向,消费热点丧失 新能源汽车在政策方面正逐步取消全面和大力度的优惠政策,导致整 体汽车行业的消费热点逐渐丧失,整体行业缺乏增长点。在整体消费 低迷的市场行情下,近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扶持和新能源汽车购置优 惠政策为汽车行业提供新的增长点,使得整体汽车销售量的下降阶段 性推迟。2019年来,新能源汽车电池续航能力不足等技术问题的出现 和相关扶持政策从全面到行业龙头的转向,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产生一 定程度的打击。2019年第四季度,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增幅由正转负。 整体汽车板块消费热点丧失,市场需要基本面转优或更大力度的消费 政策刺激方能解决17 2020 LeadLeo 中国涤纶行业市场规模概述 中国涤纶行业市场规模 受新增产能陆续投放、差异化产品推出和终端消费需求乏力综合因素影响,中国涤纶 产量缓慢提升 3,918.0 3,959.0 3,934.3 4,014.9 4,047.9 4,078.2 4,110.3 4,142.6 4,174.7 4,207.4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预测 2021预测 2022预测 2023预测 2024预测 万吨 中国涤纶市场规模(按产量统计),2015-2024年预测 中国涤纶行业 市场规模 年复合增长率 2015-2019年 0.8% 2019-2024年预测 0.8% 得益于下游纺织品生产与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涤纶需求旺盛并长期进行扩能。中国涤纶市场规模(按产量统计)从2015年的3,918.0万吨 上升至2019年的4,047.9万吨,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0.8%。未来,受新增产能陆续投放、差异化产品推出和终端消费需求乏力综合因素影响,中国 涤纶产量缓慢提升。 来源: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预计未来5年,中国涤纶产量将持续增长,于2024年达 4,207.4万吨,期间年复合增长率0.8%,主要源于以下3点: 涤纶/聚酯产业链扩能迅速,贡献主要增速 未来3年,中国聚酯产能增长在530万吨左右,新增产能 的释放将推动涤纶产量的稳步增长,成为未来行业增长 的核心推动力 差异化产品开发,引领新兴消费热点 中国涤纶生产工艺技术全球领先,新开发的全消光等差 异化、高性能和高附加值涤纶产品将刺激下游消费需求 增加 终端消费增长乏力,牵制整体消费增长 全球经济增速进入下行阶段,服装出口与汽车消费增长 遭遇瓶颈期,涤纶原料需求将大打折扣18 2020 LeadLeo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涤纶行业政策分析 涤纶需求增速放缓,多方面政策引导产品出口消化过剩产能,产业链向海外迁移不改 化纤消费取向 政策解读 中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政策,引导涤纶行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需求量增速放缓,生产企业大力开发产品出口成为消化中国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 且2019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下滑破“7”亦促进中国化学纤维生产企业的出口。再者,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倡导,以及考虑国外人工成本较低的因 素,多数纺织服装企业加大在海外的投资建厂,其中主要集中在越南、柬埔寨、土耳其、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等地区。因此随着海外国家终端 纺织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化学纤维-纺织-服装” 一体化产业链发展尚不成熟,中国化学纤维企业等纺织服装化学仍有较大的需求量,东南 亚为中国重要的化学纤维出口贸易伙伴。 中国涤纶行业相关政策 政策名称 颁布日期 颁布主体 主要内容及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2019-11 发改委 在鼓励类中包含“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技术、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利用聚酯回收材料生产涤纶工业丝、差别化 和功能性涤纶长丝、非织造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同时限制类中包括“单线产能小于 20 万吨/年的常规聚酯 (PET)连续聚合生产装置” 坚决打好工业和通信业污染防治攻坚战三 年行动计划 2018-07 工信部 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绿色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占比,降低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重化工业比重,提升工业 绿色发展整体水平 2017年石化化工行业经济运营情况 2018-02 工信部原材料司 明确2018年化工行业发展六大工作重点,包括大力推进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加快实施化工新材料补 短板、开展化工园区智能化改造、推动化工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提升服务能力,引导石化行业扩大投资以及发 力“一带一路”,提升行业“走出去”水平 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 年本) 2016-12 国务院 要求原油、天然气(含煤层气)开发项目由具有开采权的企业自行决定,并报国务院行业管理部门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16-07 全国人大 要求推进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推进有利于节能的行业结构调整,优化用能结构和企业布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16-07 全国人大 要求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实施分类管理,开工建设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需依法经审批部门查及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15-08 全国人大 提出调整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进一步优化煤炭使用方式,推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逐步降 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减少煤炭生产、使用、转化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2015-05 安监总局 要求经营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依照本办法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未取得经营许可证,任何单位和个 人不得经营危险化学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14-08 全国人大 要求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2014-07 国务院 将非煤矿矿山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权责回收19 2020 LeadLeo 来源:华创证券,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涤纶行业发展趋势 规模化新增产能减排增效,再生聚酯技术革新减少能源消耗,多环节协同实现绿色生 产是未来发展趋势 规模化新增产能背后蕴藏着减排增效 中国涤纶新增产能密集投放,技术工艺持续升级。自21世纪以来, 中国涤纶产能持续投放。从单位投资额来看,以主流消费需求涤纶 长丝为例,其单位投资额在2010年附近呈现大幅回落,分布在 2,000-4,000元/吨附近,实际上是生产装置大型化成果的初步体现。 规模化的工艺流程降低了涤纶长丝产能的单位投资额,加快行业的 产能扩容进程,同时一体化的集中布局正逐步实现对行业乃至产业 链的升级。 再生聚酯生产涤纶长丝减少能源消耗 再生涤纶长丝可通过化学法和物理法制得,目前主要的原料为聚酯塑 料瓶和涤纶服装。物理法再生涤纶长丝的原料主要是聚酯塑料瓶,生 产厂家主要有杭州华春、仪征仲兴、福建百川、龙福环能等。化学法 再生涤纶长丝的原料主要是废旧聚酯类面料,主要生产企业有浙江佳 人。相比较而言,化学法再生涤纶长丝的成本虽较高,需将涤纶制品 分解成分子级别,但该法可以完全去除物理再生法难以分离的染料、 颜料以及细微的杂质等,回收后的原料品质完全可以达到石油提炼合 成原料相当的水平,同时能减少碳排放52%,节能39%。 中国再生聚酯下游消费结构,2019年 中国涤纶长丝产能单位投资额,2002-2024年 元/吨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 2020 2022 2024 棉纺类 50% 填充类 22% 无纺类 8% 塑钢带 7% 长丝类 7% 其他 6% 棉纺类 36% 填充类 25% 无纺类 13% 长丝类 9% 塑钢带 7% 其他 10% 再生聚酯 再生聚酯瓶片20 2020 LeadLeo 桐昆 8% 恒逸 3% 新凤鸣 3% 恒力 5% 盛虹 3% 荣盛 3% 其他 75% 桐昆 15% 恒逸 15% 新凤鸣 11% 恒力 4% 盛虹 4% 荣盛 2% 其他 49% 来源:公司公告,东方证券,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涤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全球和中国涤纶行业呈现极高的市场集中度,头部企业市场比重较高,且呈现逐步扩 大的趋势 全球涤纶行业看中国 中国涤纶长丝、聚酯切片和涤纶短纤产能占据全球较大比重,其原 因主要有以下3点: (1)近20年来,中国针对消费端基础化工原材料的整体布局优于 全球其他国家,产能扩容迅速; (2)中国民营资本数量庞大且活

注意事项

本文(2020年中国涤纶行业概览.pdf)为本站会员(幸福)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