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S复合丙纶无纺布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SMS复合丙纶 无纺布 生产线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Word 文档 -可编辑 编制机构: XX 化学工程设计院 二 一七 年 八月 月 1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 . 3 第一节 项目背景 . 3 第二节 可行性研 究范围 . 4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成果概要 . 4 第四节 结论与评价 . 6 第二章 市场分析及产品方案 . 9 第一节 无纺布 业市场 调查 . 9 第二节 产品方案 . 17 第三节 项目建设规模 . 18 第四节 原材料供应 . 19 第三章 生产工艺与设备 . 19 第一节 工艺设计 . 19 第二节 主要设备 . 23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及土建工程方案 . 32 第一节 项目建设条件 . 32 第二节 土建工程方案 . 34 第五章 公用工程 . 34 第一节 电力供应 . 34 第二节 水、气 . 35 第六章 环境保护及节能措施 . 35 第一节 概述 . 35 第二节 节能措施 . 36 第七章 劳动安全与消防 . 36 第一节 劳动安全 . 36 第二节 消防 . 37 第八章 项目实施计划、管理体制与定员 . 37 2 第一节 项目实施计划 . 37 第二节 管理体制及劳动定员 . 38 第九章 总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 38 第十章 财务评价 . 39 3 第一章 项目总论 第一节 项目背景 1.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 SMS 复合丙纶 无纺布 生产 线 项目 项目 承担 单位 : * 项目拟建地点 : * 1.1.2 项目建设背景 SMS一步法生产系统可用于直接生产丙纶 S-M-S型复合 无纺布 或S-S 型纺粘 无纺布 。 1)丙纶 S-S 型纺粘 无纺布 产品有广阔的市场 纺粘法 无纺布 技术工业起源于 60 年代,早期的纺粘法设备造价高、能耗高、纺丝纤度和成网均匀度以及生产效率均不够理想,未显示出其突出优势。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纺粘技术向细旦化、多组分、多聚合物适纺性以及工艺组合化方向发展。产量提高、成本降低,从而得到更广泛的发展。 丙纶 S-S型纺粘 无纺布 产品现今已应用到服装、 装饰材料、医疗卫生材料、土工、农业用材料等众多领域。 2)丙纶 SMS复合 无纺布 市场潜力巨大 由丙纶 SS 纺粘布和 M 熔喷布复合而成的 SMS 复合(纺粘 /熔喷 /纺粘)材料,具有纺粘和熔喷布的互补优势,产品强度高、耐磨性强,过滤性好、并具有优良的保温性和导湿性,尤其适合一次性医疗用品、工业用服装、农用丰收布等,产品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中东、欧洲、非洲、澳洲等国家和地区非常畅销,而且 SMS 产品应用领域不断开拓,隐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4 1.1.3 可行性研究依据 根据 * * * 公司董事会关于发展产业用纺织品的规划思路 ,结合产业用纺织品的有关技术材料 ,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 ,其指导思想是:立足于 * * * 研制的 S-M-S型复合 无纺布 生产线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 * * *的技术条件和管理经验,以市场为导向,高起点的开拓和发展高档产业用纺织品,提高产品应对国际市场的能力,增加出口创汇,满足内需,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范围 1.2.1 项目承担单位概况 * * * 1.2.2 可行性研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范围为年产 * * * 吨 SMS 复合丙纶 无纺布 生产线,重点对该项目的市场需求及预测、市 场规模、产品方案、生产线技术路线、工艺设备选型进行全面研究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成果概要 1.3.1 产品方案 本项目产品方案为 :年产 * * * 吨 SMS复合丙纶 无纺布 ,其中产品幅宽为 3200mm,克重范围 10-180g/m2,单丝纤度为 1.5-3旦。具体生产时可根据市场需求生产 PP SMS 型或 SS型热粘合 无纺布 。 1.3.2 项目建设规模 新建主生产厂房 6000平方米,附属厂房 1200平方米。 1.3.3 原材料 5 主要原材料为聚丙烯切片 ,年需数量 * * * 吨,可考虑由辽化提供。 1.3.4 生产工艺与设备 纺粘生产工艺采用“气流纺丝、狭缝负压牵伸”的工艺技术,和管中牵伸工艺相比具有质量均匀,能耗低等特点。 纺粘和熔喷的复合材料 SMS采用一步法工艺,产品透气性明显改善,可生产 30 克以下的薄型产品。 设备选型立足技术先进、可靠并兼顾经济的原则,整条 SMS 配置生产线由 * * *公司进口外,辅助设备立足于国产。 1.3.5 项目建设条件 1)供电 项目实施总的装机容量 330KVA,计算负荷为 247Kwh,由 * * *供电系统配套供应。 2)供水 本项目完成后新增加主要为生活用水,用水量较少,由 企业内部深水井或宿州市埇桥经济开发区供水管网配套供应。 3)污水处理 项目实施后污水排放量较少,且不超过二级标准浓度,可直接进入宿州市埇桥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系统。 1.3.6 项目资金来源 该项目总投资为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包括:进口设备 *万元,国产配套设备 *万元,土建工程 *万元,其他 *万元;流动资金 *万元。 项目资金由招商引资或银行贷款及自筹。 1.3.7 经济效益评价 项目投产后每年可生产丙纶 SMS 型或 SS 型无纺布 * * * 吨,新 6 增销售收入 *万元(不含税),新增利润 *万元,增加 出口创汇 *万美元, 具有较好经济效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1-1): 表 1-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第四节 结论与评价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数 量 1 产量 吨 /年 2 主原料消耗 吨 /年 3 年工作日 天 4 装机容量 KVA 5 供水能力 m3/h 6 制冷量 万 Kcal/h 7 耗气量 Nm3/h 8 固定资产总投资 万元 8-1 设备总价 万元 8-2 土建 万元 8-3 其他 万元 9 流动资金 万元 10 年生产总成本 万元 11 销售收入 万元 12 净利润 万元 16 盈亏平衡点 % 17 项目安全率 % 7 1.4.1 产品分析 丙纶 SMS纺粘 无纺布 或 SS 复合 无纺布 的强度高、耐磨性强、断裂伸长、纵横向强力比等物理机械性能明显优于其它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服装、装饰材料、医疗卫生材料、土工、农业用材料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以聚丙烯树脂为原料生产的 纺 粘法 SMS 复合 无纺布 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 无纺布 品种之一。厚型的 SMS被广泛用作各种气体和液体的高效过滤材料,在医药、化工和环境保护工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中等厚度的 SMS 特别适合 用作外科手术服、手术罩布、围帘、手术器械包等等。薄型的 SMS则是卫生巾、婴儿和成人失禁尿裤护翼、收口和底托的良好材料。另外, SMS 更是卫生抗菌口罩最理想的材料。我国 非织造 工业当前的特点是 “ 大而不强 ” ,因此,发展SMS 复合无纺布生产,适应市场及产业发展的需求,而且有利于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可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1.4.2 生产工艺分析 SMS/SS 无纺布 生产线与传统的纺织工业比工艺流程短,省去了多道工序,可以从纺出的丝直接成网,并得到最终的产品,成本低,劳动生产率高。 1.4.3 设备技术 目前国产纺粘设备基本停留在 80 年代的水平,在设备耗能,单丝纤度,铺网均匀性方面相差很大,因此只能生产低档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要求生产高档产品的纺粘法设备必须进口,而这方面的需求在逐年上升,目前国外纺粘法向细旦、高速、复合工艺方向发展。本项目拟采用 * * * 公司研制成功的 SMS 在线复合生产线装备,纺粘部分纤度 1.5-3D,熔喷部分纤维直径 1-12微米 ,生产线最高速度 8 每分钟 600 米。该装备与国内乃至国际相比都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从产品的纤度来讲,对于无纺布产品纤维越细,手感越好,布面质量越高。该生产线产品 纤度可达 1.5-3D; STP 产品单丝纤度为 2.4-2.6D;NWT 单丝纤度 2.5-4D;沈阳 无纺布 研究中心的单丝纤度 3 6D。从布面均匀度来讲,意大利 STP设备结构复杂,其采用的是管式牵伸,此种方法容易产生并丝,并且在摆动铺网过程中会导致布面均匀度下降;意大利 NWT 设备采用的是多狭缝牵伸方式,多狭缝在幅宽方向上并列排列,此种方法会导致铺网时狭缝与狭缝间的布面较薄,从而产生布面均匀度下降;而本项目拟采用的是狭缝式牵伸,可以保证纤网在幅宽方向铺网均匀,并得到均匀度好的 无纺布 产品,从最终的产品价格来讲,该生产线生 产出的产品质量高,因此其产品的价格比国内同类产品相比每吨可高出 2000元左右。国内同类产品每吨价格1.2-1.4万元,而该生产线生产出的产品价格可达 1.4-1.6 万元。另外该生产线装备具有价格优势,其生产出的产品可与莱芬设备生产的产品相媲美,但其设备价格仅为莱芬设备价格的 1/2。可见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本项目拟采用的生产线装备将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1.4.4 经济效益分析 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投产后每年可创利润总额 *万元,税金 *万元,此项目可给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项目安全系数*。 盈亏平衡点产量为设计产量的 *%,项目抗风险能力很强。 综上所述,年产 * * * 吨 SMS丙纶复合 无纺布 生产线项目是可行的。 9 第二章 市场分析及产品方案 第一节 无纺布 业市场调查 2.1.1 纺粘法 无纺布 市场规模及变化情况 我国纺粘技术起步较晚, 1986 年引进一条生产线后,到 1989 年相继引进两条,全国年产量 3000 吨,仅占全国 无纺布 产量的 3。1993年第一条国产纺粘法生产线投产,结束了没有纺粘法国产设备的历史,从 1994 年至 1999 年,中国的纺粘法 无纺布 一直在高速发展中。 截至 2007 年 12月底,中国( 不包括台湾地区,下同)共有纺粘法 无纺布 生产工厂 208 家,比 2006年增加 24家,增长率为 13.41%;连续式熔喷法 无纺布 生产厂 25家。 截至 2007 年 12月底,中国共有纺粘法 无纺布 生产线 435 条,比2006年增加 93条。其中 PP 纺粘法 无纺布 生产线 406 条,比 2006 年增加 89 条; PET 纺粘法 无纺布 生产线 21 条,比 2006 年增加 3 条;在线 SMS复合 无纺布 生产线 8 条,比 2006 年增加 1 条。连续式熔喷法非织造生产线 83条(将上海自制连续式生产线计算在内)。 2.1.2 纺粘法 无纺布 现有生产能力及利用率 (一)现有生 产能力及利用率 截至 2007 年 12月底,中国纺粘法 无纺布 生产线的生产能力102.34 万 t/a,与 2006 年相比,增幅为 25.84%;纺粘法 无纺布 总的实际产量达 69.72万 t/a,比 2006 年增长 30.79%。 截至 2007年 12月底,中国纺粘法 无纺布 实际总产量 697194吨,其中 PP 纺粘法 无纺布 产量为 612339 吨,占整个纺粘布的 87.83%;PET 纺粘法 无纺布 实际产量为 38490吨,占整个纺粘法 无纺布 总产量 10 的 5.52%;在线 SMS复合 无纺布 实际产量为 46365 吨,占整个纺粘 无纺布 总产量的 6.65%。熔喷法 无纺布 实际产量为 22340吨。 2007年中国纺粘法 无纺布 的实际生产量为生产能力 68.13%,比上年的 65.55%相比幅度上升了,也就是说平均设备利用率有所提高。这主要是来自于在线 SMS 企业的贡献。 2006 年中国的在线 SMS 复合无纺布 开机率仅为 30.48%,而 2007年这些企业已渡过了设备调试阶段,进入正常的连续生产,随着全球对一次性卫生用品、一次性医用产品的强劲需求,开机率比上年猛增,达到了 67.20%。全国的纺粘法 无纺布 生产能力的高速增长来源于新增生产线的增长,而 PP和 PET纺粘法 无纺布 的开机率基本与上 年持平。说明市场需求的增长速率得到很好的利用。 PET薄型纺粘法 无纺布 的市场仍需继续努力开发。 2007年中国整个纺粘、熔喷法 无纺布 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但由于全球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导致的原材料涨价、运费涨价、劳动力涨价以及人民币升值与出口退税的降低,使得中国纺粘法 无纺布 的产品在国内、国际贸易中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在全球范围内,纺粘法 无纺布 的应用市场越来越广,医疗、卫生用途的纺粘法 无纺布 的紧俏态势也说明这一点,许多投资者仍看好这个市场。印度在美国的扶持下正大力发展本国的 无纺布 业,土耳其也在力图加强 无纺布 生产国的地位。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都在提醒我们必须在产业技术水平上加强竞争力,扩大自身的优势。许多有经验的纺粘企业家已经动手或正在调研,试图突破原有的生产模式,向新技术、高质量、高产量发展。以此摆脱中低档次产品间日益白热化的搏杀,他们也逐渐更多的参与行业协会的信息交流,更多注重研究市场和竞争对手。 表 2-1 2007年中国纺丝成网 无纺布 各类型分配表 11 类型 厂家数 生产线数 (条) 2007 年生产能力( t/a) 2007 年实际产量( t/a) 纺粘法 无纺布 PP 189 406 877350 612339 PET 18 21 77000 38490 SMS 7 8 69000 46365 合计 208 435 1023350 697194 熔喷法 无纺布 25 83 38390 22340 注:熔喷法 无纺布 的生产能力及实际产量含连续和间歇两种生产形式,生产厂家与生产线的数量仅含连续式。 表 2-2 20 年纺粘 无纺布 产量预测 年份(年) 2008 2010 2015 2020 2025 2028 产量(吨) 72.69 89.59 124.97 201.39 324.17 356.55 (二)地区产能 分布 2007 年中国纺粘法 无纺布 产量超过 1 万吨的省市自治区生产情况(见表 2-3) 2007 年全国 16 个省市自治区拥有纺丝成网 无纺布 生产线,地域分布与上年基本相同,主要还是集中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原因是这些地区经济开发较早,上下游配套产业集中,投资环境好,开展出口贸易便利,本地区市场较为活跃。但中西部地区在 2007 年也不乏亮点,湖北省仙桃市拥有庞大的 无纺布 后加工生产能力,近两年湖北省纺粘法 无纺布 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主要是满足本地制品加工的需求。 2007 年湖北省实际比上年的增幅达到 62.99%。四川省 虽然实际产量尚未达到万吨,但比上年的增幅达到 193.10%,呈新生市场快速 12 增长的态势,相信国家西部经济开发的倾斜政策在近几年中还会催生出更多的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 表 2-3 2007 年中国纺粘法 无纺布 产量超过万吨的地区生产情况 序号 地区 生产线数(条) 生产能力 ( t) 实际产量 ( t) 比上年增加产量( t) 比上年产量增幅( %) 1 广东省 105 218250 175524 27095 19.06 2 浙江省 105 234900 149850 38090 34.08 3 山东省 53 156000 97650 33977 50.36 4 江苏省 57 128300 76415 17894 30.58 5 福建省 30 62500 45150 10650 30.87 6 湖北省 24 75300 46420 17940 62.99 7 辽宁省 12 54000 25100 3900 18.40 8 河北省 16 48300 28800 10300 55.68 9 上海市 10 22500 17000 -2310 -11.96 注:此表中不含熔喷法 无纺布 的产量,包括 PPSB、 PETSB 和 SMS 复合 无纺布 的产量。 (三) 地区结构分布 1、广东省纺粘法 无纺布 的实际产量一直在中国保持着领先地位。二十年前广东省率先引进了第一条纺粘 无纺布 生产线。 2007 年全国实际产量超过万吨的骨干企业广东省就占有 5 个。广东省拥有优越的外贸出口条件,而且具有大量的制品加工能力,除消化本省生产的纺粘法 无纺布 ,每年还大量购入福建等地的卷材。广东毗邻香港,在广州、佛山、东莞、汕头市都有相当规模的 无纺布 卷材市场和制品工厂,这些优越的条件,使得广东省的纺粘法 无纺布 产量一直排在各省市自治区的前列。广东省 2007 年生产线净增 29 条,属增长最多的省份之 13 一,但是从这些新增生产线的平均产能来看,绝大多数属于国产 1.6米幅宽的小线,而且近两年来广东省每年的产量增幅都低于浙江等省份,可见纺粘法 无纺布 生产能力的分布渐趋平均。 2、浙江省的产能增长模式与广东省非常相似。超万吨级骨干企业占有两席,浙江省是国民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中小型纺粘法 无纺布 企业较多。 2007 年浙江省的纺粘法实际产量紧随广东省之后,生产线净增加 34 条,也多数是国产 1.6 米幅宽小线。对于某些小企业来说,增加一些小线会提高企业接单的灵活性,也不失为一种经营策略。由于地理位置 靠近经济中心城市,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参与产、学、研体系共同开发和应用新的生产技术是较为有利的方面。 3、作为后起之秀,山东省 2007 年纺粘法 无纺布 产量保持高增长态势。达到 50.36%。山东省在 2007 年新增生产线产能高于其他主要省份,说明该省新的生产力向大规模、经济型方向发展。 4、江苏省纺粘法 无纺布 企业平均规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小企业较多。前两年建设的 SMS 纺粘复合生产线在 2007 年进入正常生产状态。东丽世韩在南通兴建的 SMS 纺粘复合生产线业已开始调试,将在 2008 年形成生产能力。这些新厂采用的都是目前 国际先进技术装备,这些企业的兴建,将带动江苏省纺粘法 无纺布 的总体技术水平提高。 (四)本地区现有生产能力 安徽省内目前仅有纺粘 无纺布 生产企业一家,即安徽润维无纺布有限公司,公司拥有 2400mm 纺粘法 无纺布 生产线 2 条,主要生产PP 和 PET 纺粘 无纺布 ,产品规格在 16 200g/m2,年生产能力约 8000吨。 14 (五)在建项目生产能力及其在地区间的分布 在 2007 年至 2008 年间,新的生产能力在多个省份都有增加,其中不乏大型纺熔生产线,包括:世界 无纺布 巨头 PGI 在苏州开出的SMMMS 生产线已投入正常运营,生 产能力为 1.2 万 t/a;南通的东丽世韩在 2008 年初开始调试 Reicofil IV 型的纺熔复合生产线,接着将投入生产,产能为 1.5 万 t/a;广东俊富集团的山东潍坊新厂向德国Reifenhauser 订货的 Reicofil IV 型 SS 生产线也在 2008 年初到货,预计当年形成生产能力,产能为 1.4 万 t/a;张家港骏马集团引进美国诺信 SMS 线今年已正常连续生产,产能 1.0 万 t/a。国产生产线增长势头仍然旺盛,山东亨泰 2007 年又开出一条自制生产线,幅宽 5.1 米,产能达 1.0 万 t/a;山东金禹王利达的 PET 纺粘法、幅 宽 7 米的土工布项目现正在紧张的调试当中,这条线是完全自己设计制作和施工的国内最大幅宽的 PET 纺粘线, 2008 年上半年将投入生产。 2.1.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7 年纺粘法 无纺布 行业经历了石油资源紧张、原材料涨价、劳动力和运费涨价而产品不涨价的困难。国家出口退税率的调低和人民币升值更增加了出口企业的压力。除开这些来自于国际贸易环境和国家政策性的影响外,我国纺粘行业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 1、国产 1.6 米、 2.4 米小幅宽设备多。这些小幅宽生产设备有些是行业发展早期的生产线,有些是企业自行组装的,一般都存在着生产效率较低,成网均匀性不好和纤维较粗的问题,产品主要用于家具家纺配套、箱包鞋材、包装、农业用布等要求不高的市场。由于工厂规模小,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致使工厂利润越来越薄。我国的纺粘设备产能比去年没有大的改变,生产规模偏小型化还是主要问题。 15 2、在成本上升、政策紧缩、利润减少的压力下,纺粘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降低能耗,提高品质;有的狠抓质量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减少材料浪费;但是也有的在降低原料成本上开动脑筋,以此大副降低产品价格,争夺市场。据了解填充料甚至可加到总重量的 30%。对 此,纺粘行业内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只要满足客户的要求,这也是降低成本的好办法;另一种说法是这样会引起产品品质下降,设备磨损,搞乱市场价格,甚至会破坏中国的纺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还在继续。 3、产品档次不高,品种单一是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问题。有些普通纺粘企业因为产品的同质化在市场上相互竞争,争抢订单,造成部分企业亏损或严重的开工不足,普通纺粘卷材的市场价格也节节走低,这样做实际上非常不利于行业的整体利益,长远看无异于杀鸡取卵,纺粘企业应该团结一致共同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此, 纺粘分会去年五月的理事会上就向全行业提出过倡议。 4、纺粘产品的质量标准尚待健全,有的标准是多年前制定,已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需要重新制订;最近国家禁塑令的发布,生产纺粘购物袋的小企业突然增多,令人担心的是,如果原料使用没有标准约束的话,很有可能产生质量失控,大量不耐用,不适用的纺粘购物袋流入市场,结果是不但达不到环保的目的,还会产生新的环境污染,毁坏纺粘购物袋的名声。 2.1.4 非织造工业未来发展机遇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消费大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环保意识以及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的不断 提高,特别是 16 2007 年 12 月 31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明令从 2008 年 6月 1 日起,国内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并且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 0.025mm超薄型购物袋。这一政策的出台对国内市场的纺粘布需求无疑是一股强劲的东风。 目前全球都存在破坏生态的白色污染问题,一次性 PE 购物袋虽然使用方便,但是其难以处理、恶化环境、浪费资源的负面效果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在近几年都实行了各种禁止和限制使用一 次性塑料袋的政府法令,并取得显著效果。 我国是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对我们意义重大。据估算,我国每年消耗的塑料袋数量约为 2100 亿个,如何消除这样一个庞大数字所带来的巨大危害,根本途径在于尽快找到传统塑料袋的替代品。相比较于纸袋子,纺粘非织造袋的制作工艺非常简单,对环境几乎没有污染,而纸的制作过程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浪费树木资源严重,更为重要的是,与纸袋和塑料袋相比,纺粘非织造袋具有多次循环使用、拉长使用周期的特点,并且轻便美观、结实耐用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我国将出现第一次用其他物品大规模 替代塑料袋的现象, 无纺布 袋无疑将回成为替代塑料袋的首选。目前奥组委已于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取得联系,在奥运会举办期间使用的方便袋采用纺粘 无纺布 制袋。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纺粘法非织造材料分会将在推广使用丙纶 无纺布 环保购物袋方面起到企业与政府部门的桥梁,并努力促进纺粘 无纺布 购物袋质量标准出台,对纺粘法 无纺布 的推广有利。 目前,越来越多的纺粘企业都在关注医疗卫生用品市场,有些企 17 业加装了亲水处理的后整理设备,还有些企业在考虑订购国产或进口SMS 复合生产线。欧美国家的医用防护产品都有健全的质量标准,而且标准的制 定水平也很高,重视对人的安全防护。欧美国家的医用防护产品规定统一在国家管控的配送中心采购,我们中国也正在促进建立自己的医疗用品配送中心。这样做的优点是:控制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避免医疗用品采购环节上的腐败现象,防止不合格产品因行贿受贿流入医疗机构;规范和提高我国医疗防护用品制造行业的总体水平。这一举措对我国不断扩容的卫生医疗 无纺布 产品更具重要意义,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 第二节 产品方案 2.2.1 产品方案 本项目确定生产 SS丙纶热轧纺粘 无纺布 或 SMS复合 无纺布 产品,产品的主要目标是生产包覆材料、过滤材料、医用卫生材料、农用材料等,产品的规格如下: 1、成品幅宽: 3200mm 2、最大卷装直径: 2500mm 3、单丝纤度: 1.5-3 旦 4、主要原料: PP 粒子 5、产品克重: 10-180g/m2 6、机械速度: 10-250m/min 2.2.2 产品质量指标 项目 规格 g/ 等级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18 克重偏差率 (%) 一等品 ± 8 合格品 ± 10 幅宽偏差率 (%) 一等品 +2.0, -1.0 合格品 +2.5, -1.5 断裂强力 纵向 一等品 10 15 22 28 35 40 44 50 合格品 8 12 20 26 30 35 39 45 横向 一等品 5 10 18 22 28 30 34 44 合格品 4 8 14 18 25 27 29 38 项目 规格 g/ 等级 50 60 70 80 90 100 120 150 平方米质量偏差率 (%) 一等品 ± 8 ± 7 合格品 ± 10 ± 9 幅宽偏差率 (%) 一等品 +2.0, -1.0 合格品 +2.5, -1.5 断裂 强力 纵向 一等品 60 68 77 82 95 120 130 180 合格品 55 65 72 78 91 98 108 130 横向 一等品 55 64 72 77 82 90 95 120 合格品 47 57 67 73 77 82 90 100 第三节 项目建设规模 2.3.1 产品规模 年产 * * * 吨 SMS丙纶复合 无纺布 2.3.2 工程建设规模 根据生产工艺、设备用房及配套用房的需求,拟新建主生产厂房*平方米,附属厂房 *平方米。 其中 : 设备占地总面积: 长×宽 =25m× 15m (=375m2)。 前纺部分设备尺寸:长×宽×高 =15m× 15m× 11m; 后纺部分设备尺寸:长×宽×高 =10M× 15m× 4m。 厂房高度:前纺部分 13m(长度方向跨度 26m);后纺部分 8m。 19 生产附房尺寸:长×宽×高 = 60m× 20m× 8m 第四节 原材料供应 SMS 复合丙纶 无纺布 主要的原料是:纺粘用 PP 粒子、熔喷用 PP粒子,其质量要求与所需数量如下: 主料:辽化聚酯、聚丙烯切片 熔融指数: 16 30 35g/min 所需数量: * * * 吨 /年 第三章 生产工艺与设备 第一节 工艺设计 3.1.1 工艺概述 纺粘工艺概述: 本设计以丙纶切片为主要原料,其生产前部分线路与纺丝相仿,后半部分与热轧 无纺布 生产相同,其关键技术为牵伸、铺网。因而其前半部分(纺丝、牵伸)为自上而下的纵向排列。牵伸后的丝片经铺网机后变为水平横向排列。纵向排列设备为三层结构,全部设备安装在钢平台上。第三层为送料、配料及熔融、挤压工序,所用的主要原料匀由真空输送装置由一层送到三层配混料装置,送入螺杆挤压机经加热熔化并挤压过滤成熔体,由管道输送至纺丝模头喷丝。第二层为喷丝后丝条的冷却牵伸通道,冷却吹风装置 及牵引补充风风道均设置在第二层;丝条先经冷却骤冷凝固后在牵伸风和下部抽吸风的作用下 20 在牵伸狭缝内完成牵伸,进入一层的铺网机上方,经铺网机将丝片平铺为杂乱的纤网并由铺网帘、输送带水平传送的热轧机,蓬松的纤网经热轧机加热、加压作用下加固成产品,最后切边卷绕为最终产品。 熔喷工艺过程: 熔体经挤出机后先过滤,然后被送至熔喷头。经过进一步加热后熔体被纺丝计量泵喂入喷丝板。在喷丝孔出口的熔体流被一股高温、高速的气流吹拉而形成一束短纤维,被吹至下面正在运行的纺粘丝网上,形成在纺粘丝网上的一层均匀的超细纤维层。 3.1.2 生产技术线路及工艺流程 ( 1)生产技术线路: 纺粘采用“气流纺丝、狭缝负压牵伸”的工艺技术,纺粘和熔喷复合采用一步法。 ( 2)工艺流程: 添加剂(边料回收) 供料 熔融挤出 过滤 计量 纺丝 冷却 气流牵伸 成网 热轧加固 分切成卷。 3.1.3 主要的工艺参数 ( 1) 纺丝 a、加料系统 主料的喂送能力: 480kg/h 储料斗容积: 1M3 辅料(一)喂送能力: 20 /h,配比范围: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