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2021年1月中国海外项目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简报.pdf

  • 资源ID:116527       资源大小:5.19M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人民币1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人民币1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年1月中国海外项目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简报.pdf

中国海外项目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 简报 2021 年 01 月 简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绿色金融团队开发和运营,每月递送与中国海外基础设施项目的环境 和社会风险有关的新闻、政策、管理工具和专家观点。面向从事海外项目信贷审批、合规审查、风险管理、 战略政策等业务的从业者,期待您的建议和反馈。 中国海外项目进展 交通秘鲁亚马逊河航道疏浚项目(Amazon Waterway) 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流量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发源于秘鲁。 为提高交通便捷度,秘鲁政府在2012年发起亚马逊航道疏浚项目, 涉及境内四条主要河流。秘鲁交通和通信部(MTC)已将该项目 列为 2025 年前重点建设的 52 个基建项目之一。2017 年,中国水 电集团与当地合作方组成的联合体 Cohidro 中标该项目,合同期 20 年,负责设计、环境评估、融资、施工建设和维护(即公私合 作 PPP 项目的 DBFOM 模式),项目初期投资约 9500 万美元。 该项目虽然获得了秘鲁政府支持,但获批过程不顺利,目前 环境影响评价(EIA)已延期,原住民问题悬而未决。 2018-2019 年期间,项目曾两次向秘鲁全国可持续投资环境 认证服务局(Senace)申请EIA审核,但都以失败告终:第一 次申请因没有举行居民意见征询会而被 Senace 撤回,第二次申 请尽管进入了法定审核程序,但由于在公开意见征询阶段受到广 泛质疑而中止。意见征询阶段,来自秘鲁的一些专家、智库、原 住民联盟、非政府组织和政府部门纷纷质疑 EIA 的质量和流程, 他们警示该项目对河流生态、国家保护区、水质、食物安全的冲击, 对社区和原住民权利的影响,但 EIA 没有对以上问题展开足够科 学和详尽的分析,他们建议项目开展社区和原住民的事先征询。 消息显示,项目发起方MTC已将项目EIA宽限至2022年1月(原 定是在 2019 年底完成),同时 MTC 打算修改合同付款时间表, 提前将部分款项付给项目公司 Cohidro。 项目后续推进的焦点之一是原住民问题。秘鲁在 2015 年通 过了原住民事先征询法案 (Prior Consultation Act of 2015), 规定了大型自然资源开发项目若影响了原住民生存、文化和发 展,应事先征询原住民的意见,保障他们的权利。2019年5月, 秘鲁原住民联盟 AIDESEP 和 ORPIO 向利马高等法院提起诉讼, 鉴于部分疏浚点对生态和原住民的影响,他们要求 MTC 落实原 住民的事前征询。根据 AIDESEP,MTC 曾在 2015 年组织社区咨 询会,初步识别了 400 多个社区,但项目公司在 2019 年提交的 EIA 方案中仅纳入了不到 100 个社区,且实际操作中未咨询与项 目密切相关的原住民。2020 年 11 月,在该诉讼案近期的听证会 上,AIDESEP 指出,他们已向 MTC 提出请求,要求 MTC 将开展 原住民事先征询纳入与项目公司的合同补充文件,并警告项目的 疏浚计划和任何计划变更都应事先咨询原住民意见。 交通肯尼亚拉姆港交通走廊项目(LAPSSET) 拉姆港项目位于肯尼亚拉姆岛,是肯尼亚 2030 远景规划的 重点项目之一。项目总体规划了32个泊位,预期投资 255亿美元, 建成后将为南苏丹、埃塞俄比亚、乌干达以及刚果东部提供新的 出海通道。项目前 3 个码头(一期工程)已经开始建设,中国路 桥总承包,中交四航局和天航局负责实施。 该项目历史遗留的土地补偿问题值得中国承包商关注。拉 穆渔民曾因土地和生计问题起诉该项目,2018年5月马林迪 (Malindi)高等法院在受理渔民上诉后判决,这些受到项目影 响的渔民应获得来自政府的17.6亿肯尼亚先令的补偿。但近期, 渔民代表再次指控 ,称政府迟迟未支付补偿,违反了法庭指令。 渔民们担心补偿计划被故意拖延,故希望在一期工程投产前得到 相应补偿,否则将再次起诉并且要求关闭即将投入使用的泊位和 停止其他港口活动,直至他们获得补偿。这或将影响中国承包商 的施工进展,目前中国承包商已经基本完成了1号码泊位的施工, 2 号和 3 号泊位仍未建成。肯尼亚政府还在为其他泊位寻求外国 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支持。 电池生产印尼莫罗瓦利(Morawali)工业园(IMIP) 该工业园是中国民企青山控股旗下永青集团的首个海外项 目,与当地矿业巨头合资打造,得到了中国多个银行的支持 。园 区位于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以镍产业链主导,主营不锈钢 生产和电池级镍项目(镍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生产,不锈钢成本 主要来自镍),园区规划建成世界上首个集采矿、镍铬铁冶炼、 不锈钢冶炼、热冷轧及下游深加工的产业园区 ,并配套港口、 2900 兆瓦燃煤发电厂等项目。 该工业园对印尼和中国都有重要的意义。印度尼西亚是金 属镍的主要生产国和储量国 ,印尼政府通过实施原矿出口禁令 极大地推动了外资来印尼投资设厂。该工业园项目投产后预计 产值 35 亿美元 ,对印尼提升冶炼工业水平、新能源汽车生产和 促进经济有重要意义,也将极大贡献于莫罗瓦利县的经济。另 一方面,中国也在鼓励新材料企业“走出去”,在全球开展供 应链协作。该工业园在 2013 年被列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印 尼的重点项目。 经济效益之外,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不容忽视。2019年 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尽管中国企业开展了各类环保和社会责任举 措,但大规模的工业活动的确冲击了原本务农为主的当地居民, 他们的主要担忧是本地劳工待遇、露天开采的生态影响、燃煤电 厂空气污染以及中国投资对当地社会的长期影响。当地居民曾在 2018 年发现露天矿区未及时完成植被修复,加剧了当年的洪水 影响;另外近年当地人因急性呼吸疾病的就诊人数有所增加,这 可能与采掘和燃煤电厂的粉尘和颗粒物污染有关;此外,园区内 电池级镍项目的废料处理也是环保关注点,青山集团及其合伙公 司目前已经放弃原本考虑采用的深海填埋法 ,目前仍在寻求其他 技术选择,但无疑提高环保标准是必然选择。 农业老挝塞公省(Sekong)特许香蕉园 中国和老挝之间的农业贸易和投资关系密切,尤其是香蕉。 香蕉是老挝出口量位列第一的农产品,而中国不仅是老挝香蕉的 第一大进口国,还是老挝最大的农业投资国,老挝约 14% 的农 业外国投资来自中国,老挝境内的特许蕉园大多数是中国投资。 中企投资的老挝蕉园因环保问题曾几度引发争议。2017年, 因中国蕉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最有争议的是使用已被欧盟和中 国淘汰的除草剂“百草枯(paraquat)”,污染当地土壤、水源、 鱼类和养殖,老挝政府曾下令叫停新蕉园的审批,并且对现有蕉 园采取了严厉检查,关闭了不少高污染和不符合环保标准的蕉园。 2018 年,中老两国 签订协议 ,规定老挝出口中国的香蕉必须先 通过老方检查,包括检查种植环境、使用的化肥和农药等。但该 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近期,老挝东南部塞公省村民发出警告 称,如若当地中国和越南蕉园继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尤其是 禁止使用的化学品,他们将要求政府检查果园,取消合同和收回 土地。当地有人怀疑这些农场主进口这些化学品并未取得老挝政 府审批。老挝当局表示,将启动调查,违规的特选经营投资者将 被处以罚金或取消合同等出发。 政策法规解读 碳中和碳中和和碳达峰成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 去年年底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将“做好碳达峰、 碳中和工作”作为明年重点任务之一。碳中和目标不仅影响电 力能源行业,还将深刻影响中国的行业标准、产业结构和相关政 策体系。众多金融机构和企业已纷纷开启碳达峰和碳中和规划, WWF 将持续关注。 绿色金融、信息披露碳中和为约束条件和目标,进一步完 善绿色金融标准和政策体系 习主席担任主任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在去年年底通 过 了两份有关绿色金融的文件,分别为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 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和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 改革方案。指导意见强调将绿色融入规划、设计、投资、 建设、生产、消费全过程,指出绿色的内核是高效利用资源、严 格保护生态环境和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改革方案指出将立法 推动企业环境信息的强制性披露制度。这两份文件将推动绿色金 融发展驶入快车道,同时应对气候变化和支持碳中和目标也将成 为中国绿色金融的新内涵。 中国人民银行在 2021 年工作会议上指出将“落实碳达峰碳 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其 中重点强调了气候变化风险分析与管理、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 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完善和国际金 融合作。 关于何为绿色金融支持的产品,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 指出 ,绿色项目筛选标准的完善以碳中和为约束条件,遵循“无 伤害”原则,即保证绿色金融支持目录中的项目在支持其他环境 目标的同时,不能损害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关于如何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 员会委员、中国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撰文建议 ,要以碳 中和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包括修改绿色金融标 准,建立强制性的环境信息披露要求,强化对绿色低碳投融资的 激励机制,支持低碳投融资的金融产品创新。具体措施上,马骏 还提到,建议监管部门对高碳资产的敞口和主要资产的碳足迹进 行计算和信息披露,还要关注对外投资(包括对“一带一路“投 能源国务院强调绿色和高质量的“一带一路”能源合作 国务院发布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 白皮书,指出中国未 来打造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非化石能源是优先发展领域。 对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白皮书多次强调绿色和可持续,指 出中国在国际能源合作中应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高标准 能源项目、可再生能源项目、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能源可及 性是“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四个主要内容。 投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设立可持续发展专门条款 2020 年 12 月 30 日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 历时7 年 终于谈判完成,有待审核、签署和正式生效 。 这份协定是中国 签署的最具有雄心的双边投资协定,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 内容全面,涵盖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可持续发展和争议解决等。 这份协定对巩固和加强中欧投资有深远意义。中欧双方相互 承诺了较高的市场准入水平和公平竞争机制,据分析将极大促进 欧洲的高端制造、新能源、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企业进入中国 市场,以及中国企业也将在欧盟的金融、化工、新能源、旅游和 人工智能等领域获得更多空间。 协定还强调投资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设置可持续发展专门 条款,对劳工和气候变化问题作出规定,包括双方承诺有效实施 巴黎气候协定,设置社会团体参与机制,以及通过政府咨询、 独立专家等机制化解执行中的不同意见。中欧是全球主要的碳排 放国,双方在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绿色金融等方面能发挥协同 作用,中欧投资协定将为中欧在这些领域的合作定调。 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多国更新气候目标 去年 12 月巴黎协定签署五周年之际,联合国举行气候 雄心峰会 ,借此敦促各国提升气候目标和战略,为第 26 届联合 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COP26)蓄力。 巴黎协定长期目标是控制全球平均气温比前工业化时 期(1990)的上升幅度控制在 2 摄氏度以内,并努力控制在 1.5 摄氏度以内。为实现该目标,巴黎协定没有强制分配减排任 务,而是要求各签署国采取“自主贡献”方式不断强化减排目标 和政策,即各签署国向联合国提交国家自主贡献(NDC)方案, 每五年盘点和提升一次。按计划,NDC第一个履约期已结束, 各签署国本应在2020年底前更新下一个履约期的NDC,并在 COP26 上讨论。由于新冠疫情,COP26 被推迟到了 2021 年 11 月召开,各国提交 NDC 的时间线也被延迟,气候峰会在此背景 下召开。 气候峰会上习主席宣布了中国新的气候目标,未来的减排 之路因此也有了更多细节。新目标包括中国在 2030 年的二氧化 资)的环境影响评估,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建立中国对外投资的强 制性环境影响评估机制,限制对高污染和高碳项目的海外投资, 大幅减少和停止对海外新建煤电项目的投资和担保等。 中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已定,金融机构既是支撑也是 先驱。WWF期待更多金融机构尽快将“3060”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内化为机构的投融资政策,同时把海外投融资业务也纳入 评估和考量,对标国际气候变化协议巴黎协定的要求,限 制高碳排行业,鼓励和推广创新和低碳的技术、运营和商业模 式。WWF 和多家国际组织共同发起的科学碳目标倡议(Science Based Target Initiative,简称 SBTi)可为金融机构的碳中和行 动方案提供工具和最佳实践等资源支持。 碳中和海通国际提出 2025 年碳中和目标 海通国际在去年12月发布声明 ,承诺2025年底前实现碳 中和,并将从节能减排低碳和可持续金融两方面推动环境、社 会和企业管治(ESG)实践。具体措施上,海通国际计划通过节 能降耗、使用可再生能源及购买碳信用来实现净零碳排放,在 2025年底前实现100%电力消耗来自可再生能源,每年统计全 集团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电力、废纸废料和飞行差旅)并在 ESG报告中披露,提供或协助提供200亿美元支持ESG及可持 续发展的融资及投资。 碳中和腾讯启动碳中和规划,探索人工智能跨界应用 今年年初,腾讯宣布响应中国碳中和目标,启动碳中和规划, 成为首批启动碳中和规划的互联网企业之一。腾讯 CEO 马化腾 指出,科技企业要更为关注企业运营对气候和水等自然环境的影 响,腾讯将探索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在应对地球重大挑战 上的潜力。 腾讯已经将人工智能运用于办公楼和数据中心的节能减排。 近期腾讯和吉利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汽车全产业链的低 碳发展,包括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多种数字化新业务。 碳中和中海油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 1月15日,中国海油宣布正式启动碳中和规划,将展开碳 达峰和碳中和的顶层设计,制定公司碳减排路线图和碳中和目标 方案,并将围绕这一最新要求,完善“十四五”规划和新能源等 相关专项规划。一周后,中海油揭牌成立了致力于碳达峰和碳中 和的专业子公司海油发展清洁能源公司,将以清洁能源开发建 设为主,重点培育海上风电、分布式能源、地热、氢能等新能源 产业。 碳排放强度、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和森林蓄积量,都在 2015 年 NDC的基础上进行提升,还首次设定了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 2030 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1200 吉瓦以上。 评论认为中国大概率能超额完成任务。根据行业分析,风光 装机超过 1200 吉瓦看点十足,中国仍需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解 决电力系统发电成本增加和消纳的难题。智库和环保机构指出, 中国在 2030 年前还有空间进一步降低碳排强度,为后期的深度 减排减轻压力;而遏制煤电扩张势头、加快推进电力低碳化、构 建低碳和绿色的投资体系能为减排提供空间。 除了中国,峰会期间 75 位 国家领导和政商界代表宣布了新 的减排承诺和计划,部分新承诺有待转化成为NDC官方文件。 作为全球减排重要力量,欧盟承诺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净排放 量比 1990 年减少 55%(原先目标是 44%),英国提出的削减比 例为 68%,英国、法国和瑞典承诺停止为海外化石能源项目提供 金融支持;在加快低碳转型上,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提高 了2030年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印度宣布了2030年450吉瓦可 再生能源装机目标,巴基斯坦宣布将停止建设新的燃煤电厂,到 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高到60%。全球主要排放国之 一的美国和澳大利亚因未提出有效气候雄心而没有被邀请参会。 各国在峰会上的新承诺距离巴黎协定温度控制目标仍有 差距。一旦温升超过 2 度,气候变化会带对我们的生态和社会带 来不可逆转的冲击 。故联合国在峰会上呼吁各国亟需在下一个五 年制定更强有力的 NDC,并尽快把新的 NDC 落实为具体政策。 碳中和韩国多家金融机构作出碳中和及退煤决定 韩国是碳排大国,也是近年新规划煤电项目的主要投资和融 资方。自韩国政府在去年10月正式宣布2050碳中和后,韩国 一众大型金融机构相继提出减排和退煤承诺,同时也收紧了海外 煤电融资政策。 韩国友利金融集团 2020 年 12 月,韩国 友利金融集团 (Woori Financial Group) 宣布了 2050 年碳中和目标。该集团目标成为韩国第一金融集团, 此次碳中和承诺是该集团积极响应韩国政府的碳中和目标、积极 应对气候变化和打造可持续金融的重点举措。 友利金融集团将建立集团层面的ESG战略,同时还宣布未 来不再参与煤电项目融资和债券投资,已有的投资到期后也将撤 回,集团旗下的友利银行等机构还将增加在燃料电池、充电桩、 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投资。这呼应了韩国政府去年提出的 “绿色 新政” ,绿色新政计划未来五年内重点发力可再生能源、绿色基 础设施和绿色工业。 韩国新韩金融集团 友利金融集团并非韩国第一家“零碳银行”。去年 10 月继 韩国政府宣布碳中和目标后,韩国大型金融集团新韩金融集团 (Shinhan Financial Group)率先响应, 提出了逐步降低投资 组合碳排并最终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韩国韩华集团、三星和 KB 金融集团 韩国多家金融机构虽未明确碳中和时间线,但已经明确了从 煤炭行业逐渐撤资的计划,作为其银行ESG战略的一部分。今 年 1 月,韩国著名财团韩华集团(Hanwha Group) 宣布其下属 六家金融机构(业务涉及保险、投资、证券、资管和银行)将不 再为国内外的煤电项目提供融资,也不再认购与煤电建设相关的 债券,同时将强化 ESG 的整合。去年 11 月,三星旗下的数家金 融机构(业务涉及保险、资管、证券)决定不再参与煤电项目的 直接投资、融资和债券,同时用ESG方法指导投资决策,此前 三星旗下的工程建设和投资公司三星物产已经宣布停止参与涉煤 项目。去年 9 月,韩国 KB 金融集团(KB Financial Group)在 ESG 委员会会议上宣布终止国内外的煤电融资,并逐步降低碳排 和增加 ESG 投资规模。 根据环保组织观察 ,过去 10 年韩国的公共和商业部门在煤 电项目累计投资了百亿美元,这些项目的贬值或提前退役带来的 搁浅资产风险不容忽视;在韩国的退煤浪潮中,公共部门的响应 比商业机构滞后,韩国国民年金(NPS)、韩国开发银行(KDB)、 韩国进出口银行(KExim)和韩国贸易保险公社(K-Sure)是煤 电项目的重要融资方 ,但他们目前在有条件地支持煤电项目或尚 未表态。 南亚、东南亚与中国海外投资联系紧密,也是中国 海外电力、交通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投资的热点 地区。WWF 持续关注相关政策动态,定期组织会议沙龙, 助力中国与该区域各国加强低碳和可持续投资合作。 煤电东南亚地区多家银行宣布退出煤电政策 去年12月,马来西亚最大银行之一的联昌国际银行(CIMB) 承诺 2040 年前实现投资组合零煤炭,不再为新的动力煤矿或煤 电提供项目/公司融资,成为该国第一家宣布退煤炭政策的银行。 CIMB 的退煤政策目前被认为是东南亚银行中最全面的,2019 年 4月新加坡三大行星展银行 (DBS)、 华侨银行 (OCBC) 和大华银行 (UOB)已宣布结束煤电和动力煤矿项目融资, 但它们没有停止公司融资。CIMB 的政策更全面因其还限制了公 司融资,这项新政策可能促使该国其他大行也加快制定减排和应 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计划。 在东南亚地区,除了以上四家银行,菲律宾最大的民营银行 黎刹商业银行 (Rizal Commercial Banking Corporation)也承 诺了退煤,是东南亚地区第五家放弃煤电的银行。去年 10 月菲 律宾能源部宣布不再受理新建燃煤电厂的申请,该银行随后宣布 不再资助煤电项目,成为菲律宾首家退出煤电的银行。该银行还 表示它将更多支持太阳能、风电、地热、燃气等更清洁的能源, 以加速菲律宾的能源转型。 可再生菲律宾将开启可再生能源竞标,规模超 2 吉瓦 根据菲律宾国家可再生能源委员会(NREB),菲律宾将在 今年 6 月举行第一批可再生能源竞标 ,总规模将超过 2020 年原 先预期的 2吉瓦 。菲律宾在2019年颁布了绿色能源电价方案 (green energy tariff program),规定了将在封顶电价内,通 过竞价方式确定可再生能源的电价,另外还识别了最具可再生能 源发展潜力的区域(Competitive Renewable Energy Zones), 将优先对这些区域电网改造升级。 可再生印尼国有电力公司将发行可持续债券为可再生能 源融资 印尼国有电力公司(PLN)将在2021年初发行绿色和可持 续债券,为其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筹措计划。PLN 目标在 2021- 2028 年投产 15.2 吉瓦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地热、风电、 光伏等可再生能源)。 发行可持续债券是PLN “可持续金融框架 (SFF)”的亮点之一。 去年年底,PLN 发布了 SFF,指出将 ESG 作为长期战略,整合进 公司的规划、投资和运营中,并通过建立SFF来吸引ESG投资人, 同时推动 PLN 提升环境和社会治理绩效。印尼即将在 2024 年 启 动全国碳交易,PLN发布SFF也是在为此做准备。能源智库评论, 要吸引国际ESG投资,PLN还需加快执行可再生能源计划和提 高信息披露的实质性,同时 PLN 还应关注其仍在推进的 20 吉瓦 煤电项目,这可能成为潜在 ESG 投资人的顾虑。 太阳能越南屋顶光伏井喷增长,2021 年新电价机制有 待出台 根据越南电力集团 (EVN),2020 年越南共有 8.3 万个屋 顶光伏项目实现电网接入,总峰值功率近 4700 兆瓦,而这一数 字在年初仅为 378 兆瓦。大部分项目赶在年底前抢装,原因是 越南光伏补贴政策将于 2020 年底到期。该政策于去年 4 月出台, 是越南的第二轮新能源发电补贴政策,专门引入了屋顶光伏,给 出了不同于地面光伏的特殊待遇,购电价格为8.38美分/千瓦时, 持续 20 年。 2021 年,越南工贸部(MOIT)仍在考虑新一轮屋顶光伏项 目的电价机制,预计在第一季度公布。但市场预期屋顶光伏的电 价补贴将不再延续,越南政府下一阶段很可能重点补贴太阳能 + 储能的发电模式。此外,2021年MOIT将开启直购电协议(DPPA) 机制,计划从全境挑选 400-1000 兆瓦的风电和光伏项目作为试 点实施,中国企业可及时关注并提前准备。 分析工具 金融机构如何识别和评估与自然有关的风险(1) 中国昆明将在今年5月主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 (COP15)。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 境的各种结构、功能以及互动关系的健康和平衡,正如习书记 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强调大局观和系统思维。 国际社会对昆明会议的期待有如 2015 年的巴黎对于全球应 对气候变化议程的重要性,昆明会议上生物多样性公约缔 约方将讨论未来 10 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和机制。生物多样 性丧失和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两大环境挑战,生物多样 性丧失与气候变化类似,会削弱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逐渐 演化成金融风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是可协同增 效的,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局面,提高自然系统的活力和恢 复力,可助力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不管是应对气候变化还是保护生物多样性,金融机构都是 重要的支撑和加速器。中国金融机构除了积极响应习主席去年 提出的“碳中和”目标,还要重视生物多样性融资,一方面把 生物多样性纳入风险管理流程,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有利于生 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投融资活动。 金融机构开展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的框架、标准和指标与 管理气候风险类似,但重大的不同主要在于量化方式和数据来 源。生物多样性涵盖了海洋、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等不同 类别的系统,建立一套像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一样的量化标准是 主要挑战之一。此外,相较于企业或私营部门通常掌握了温室 气体排放核算的底层数据,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数据分散于不同 的公共部门。所以,金融机构开展生物多样性投融资的难点在 于建立风险分析框架,以及开发与之对应的分析工具。 WWF 将通过简报向读者陆续呈现生物多样性风险分析和投 融资的一系列工具,包括如何搭建风险分析框架,如何利用已 公开的资源和工具,如何利用以上框架和工具提高项目的可持 续性等。去年 7 月,WWF 联合众多国际机构发起了 “自然相关 财务信息披露(简称TNFD)” 倡议,已得到了安盛保险(AXA),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星展银行(DBS Bank)等金 融机构,以及英国、法国、荷兰和瑞士政府的支持。目前 TNFD 披露框架仍在完善,WWF 将帮助金融机构把自然资源保护纳入 决策,避免支持对自然有破坏性的经济活动,并发现投资自然 的机遇。 观点和研究 ESG WWF 发布可持续银行业 2020 年度报告 WWF从2017年起开始跟踪和评估东盟国家银行业的ESG 整合进展,每年发布可持续银行业(Sustainable Banking)报告。 2020 年底,WWF 第四份可持续银行业 报告 发布,聚焦于东盟六 个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和菲律 宾,同时增加了对该地区银行业有重要影响的日本和韩国主要银 行,共涉及以上 8 个国家 38 家银行。 报告发现,针对气候风险,这些国家的银行监管层在2020 年陆续更新了政策和标准。比如马来西亚已成立气候变化委员会, 从风险管理、治理与披露、产品与创新、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提高 银行业对气候相关风险的管理水平,并计划在 2021 年前出台可 持续金融分类目录。菲律宾已发布“可持续金融框架”,指导该 国银行的可持续金融实践。新加坡正在制订银行业环境风险管 理指引,建议银行将环境风险,尤其时气候相关风险,纳入公 司治理的多个方面。韩国已公布了开展金融业气候压力测试的方 案,主要参考了来自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合作网络(NGFS) 的建议。 具体到银行,在东盟六国,制定气候战略的银行数量比 2019 年显著提升,但大部分银行尚未把应对气候变化落实为银 行政策。日本和韩国的主要银行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相对领先,多 家银行已经制定了气候战略,并开展了气候情景分析。这些银行 的ESG战略、政策、管理架构和投资组合的详细分析参见报告。 此份报告还评价了银行针对能源和棕榈油行业的融资政策。 面对气候风险和生态风险,能源和棕榈油行业首当其冲,它们的 不合理扩张不仅加剧了这些环境风险,而且将最先受到环境风险 的冲击,影响企业供应链和还款能力,导致资产组合的高风险暴 露。在能源行业,全球超百家金融机构已经承诺了退出煤炭(主 要指煤电和动力煤开采)融资的时间表,但东盟六国的主要银行 仅有个别颁布了限制项目融资的政策。在棕榈油行业,印度尼西 亚和马来西亚是棕榈油生产导致毁林风险最高的国家,这些国家 的主要银行普遍对棕榈油行业的可持续融资作出了规定,但这些 规定主要集中在上游采伐,尚未覆盖下游的供应商、生产商和零 售商。 WWF 在报告中指出,银行应尽快评估其资产组合暴露在气 候变化和生态损失下的风险,由此制定相应的转型战略,和开展 积极的客户沟通,扭转不可持续的商业和投资模式;同时,这些 银行应加快机构层面的ESG整合,这将帮助银行制定更稳健的 管理政策。 保险、煤炭国际保险公司从煤炭行业撤资步伐加快 保险行业对促进低碳经济转型有独特作用。 “投保我们的未 来” (Insure Our Future)倡议(原名 Unfriend Coal)每年针 对保险公司气候政策发布调查报告,2020年报告显示,保险公 司撤出煤电行业的趋势增强,逐渐加大了煤电项目投保难度和成 本:至少有 23 家保险公司已经终止或限制面向煤炭项目的保险 服务,占直保市场12.9%的份额及再保险市场48.3%的份额; 保险公司的投资业务也正在从煤炭行业撤资,至少有资产总额达 到 12 万亿美元、占全球保险行业总资产 40% 市场份额的 65 家 保险公司,采取了撤资的策略或承诺不进行新的煤炭投资;大多 数欧洲和澳大利亚的保险公司不再为新的煤炭项目担保,而其他 大多数主流保险公司也变得更加谨慎,并限制了煤炭承保规模。 被保险人煤炭相关业务的规模,正逐渐成为这些国际保险公司决 定是否承保的重要因素。 简报信息更新至发布前,如需获得最新且详细信息,请联系: 王伟康 Ella Wang | 项目主任,能源转型 Priority Project Coordinator, Energy Transition to 100% Renewable | WWF China wkwangwwfchina 刘颖 Ying Liu | 代理主任,绿色一带一路项目 Acting Coordinator, Greening BRI | WWF China yliuwwfchina 杜红霞 Hongxia Du | 绿色金融专家 Green Finance Expert | WWF China hxduwwfchina 王衍作为 WWF 绿色金融顾问参与简报编辑和资料整理。 WWF 的使命是 遏止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 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美好未来。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年1月中国海外项目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简报.pdf)为本站会员(幸福)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