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省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pdf
北京大学 光华管理学院 管理创新交叉学科平台 出品 中国省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 2020 张三保 张志学 二 二 年十二月廿 六 日 武汉 北京 献给 : 我们的家人 和 2020抗击新冠 疫情 的 人民 英雄 I 作者 张三保,湖北 省 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 北京大 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创新交叉学科平台外聘研究员。 北京大学 工商 管理博士后, 中山大学 企业管理 博士,武汉大学 人力资源管理 和 外 交学 双学士。曾为 INSEAD战略系、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管理系、 国务院发 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访问学者。研究聚焦于中国营商环 境、战略领导与技 术创新。 ( ) 张志学 (通讯作者)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 系 教授、行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创新交叉学科平 台召集人。在香港大学获得社会心理学博士,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心 理系讲师,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员,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访 问学者,美国伊里诺依大学 Freeman访问学者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大 学访问教授。 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现任国际学术组织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当选主席、 2021年学会主席。 研究领域包括 组织创新 、冲突处理、企业 文化 等 。 ( ) II 序言 中国 幅员辽阔,省份之间存在显著的 地域差异。 这种差异反映 在多个 方面和 层面 。 2011年,我们测量出中国 30省 CEO管理自主 权的差异,并探索 了 它与 企业外部 制度 之间的关系 , 成果发表在 2012年第 4期的管理世界杂志。这个外部制度指标 , 主要 来自 樊纲教授 主导 的中国市场化指 数,以及世界银 行中国营商环境调查 数据。 从那时起 我们就 开始 思考, 能否 构建一套更加契合中国国情 的制度环境指标体系, 以 助力 中国情境下 宏微观结合 的 研究 ? 这 一 设想 当时也 受 到 INSEAD陈国立教授的 认可 。 2018年 , 在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的合作研究中, 我们 有机会系统总结中外主流 的 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构建出本报告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客观数据 开展量化评价 ,并 发表 于 2020年第 4期 的 经济管理杂志 。 研究 论文正式发表后,我们将 其 改编为研究报告,在北京大学 光华管理学院微信公众号( ID: gsmpku)发布, 产生了广泛社会影 响。 根据 一些省份的 反馈 或邀请 , 我们 结合 研究结论,陆续义务 地 为一些省份 撰写 了 几篇 优化 营商环境建议。 鉴于优化营商环境对于 重振 疫后 经济的重要性, 我们 以此为蓝本,组织团队继续完成剩余 省份的研究报告与政策建议 , 由此 形成 本研究 的主体部分 。 III 本项工作 完成于新冠疫情最肆虐的时段。 那时 我们 虽地处北京 和湖北,但彼此 精诚合作、互相勉励,以勤奋 甚至忘我 工作克服内 心 的不安 。如今, 中华民族 众志成城取得了抗疫 的重大胜利 , 海外 又传来病毒变异 并 加速传播 的惊人消息 。 诸多 因素让世界变得动荡 和不确定。 在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下 , 中国人需要提升忧患和危机意 识,培养谨慎而理性的思考能力,并练就勤勉而决断的行动能力 。 我们期待本研究 能 助力 中国 各级政府 在 “十四五 ”期间 继续 励精 图治, 通过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 个人和企业 的 创造精神 ;为企业选择 乃至创造 合 适的营商环境 开展创新创业 提供 可能路径 ; 为学界同仁 开展宏微观连接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 当然,本研究尚存改进之处。例如,数据来源未必都是最新 的。由于不同省份数据在一年内出现巨变的可能性较小,这种状况 不大可能影响本报告的主要结论。考虑到各省会因地制宜地改善具 体环境指标,我们会在未来研究中具体展示 这种变化。 本报告作者为:张三保、张志学(通讯作者)。按贡献度排序, 其他成员包括:康璧成、赵可心、陈晨、徐艾琪、戚雅婷、李坷 歆、赵文涵、邓佳祺、石庆涵、盛心、张雪倩、张一驰。 最后, 本 研究 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71632002)和面 上项目( 72072137)的资助 , 在此 一并致谢。 IV 目录 作者 . I 序言 . II 第一篇 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 1 一、评价指标构成 . 2 二、指标权重设置 . 7 三、数据与计算方法 . 8 第二篇 整体评价结果分析 . 10 一、中国省份营商环境评价的结果 . 10 二、中国不同区域营商环境的比较 . 15 三、基于省份营商环境评价的结论 . 20 第三篇 分省营商环境报告 . 22 概况 . 22 北京市 . 27 天津市 . 42 河北省 . 56 山西省 . 70 内蒙古自治区 . 84 辽宁省 . 99 吉林省 . 110 黑龙江省 . 122 上海市 . 133 江苏省 . 149 浙江省 . 164 V 安徽省 . 180 福建省 . 194 江西省 . 209 山东省 . 224 河南省 . 238 湖北省 . 252 湖南省 . 267 广东省 . 282 广西自治区 . 295 海南省 . 310 重庆市 . 324 四川省 . 341 贵州省 . 354 云南省 . 364 西藏自治区 . 379 陕西省 . 394 甘肃省 . 410 青海省 . 422 宁夏自治区 . 433 新疆自治区 . 444 参考文献 . 458 1 第一篇 指标体系 与 评 价方法 自 2015年 10月中共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完善法治化、国际化、 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和部门为改善 营商环境 , 推出了诸多富有成效的改革措施。 2016年 3月 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营造公平竞 争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和开 放包容的人文环境 ” 。 1 2018 年 11 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 确定 , 按照 “国际可比、对标世 行、中国特色 ”原则,开展中国营商环境评价 。 2019年 10月,国务院公布了中国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的第一部综 合性行政法规 优化营商环 境条例 , 为各地区 优化营商环境实 践提供指导方向与制度保障。该条例结合世界银行的 定义和中国国情, 将营商环境界定为 “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 机制性因素和条件 ”,并提出 “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 度为导向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发挥营商环境评价对优化营商环境的 引领和督促作用 ”。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明确要求, 并借鉴世界银行等既有评价体系和 “十三五 ”规划纲要的维度划分,本 研究构建 出 中国 内地 31 个 省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并 进行 量化 评价和分析, 进而 为 各省 优化营商环境提供 依据 。 2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中关于营 商 环境的表述为:“ 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未提及新概念,故沿用该指标是合适的。 2 为简化 起见 ,下文 统一以“省”或 “省份” 指代 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的内地省、自治区 或 直辖市 。 2 一、 评价指标构成 依 据 “国际可比、对标世行、中国特色 ”的 评价 原则, 我们 将 “十三 五 ”规划纲要关于营商环境建设的四个方面 市场环境、政务环境、 法律政策环境、人文环境,确定为中国省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 一级指标 ,并 分别以公平竞争、高效廉洁、公正透明、开放包容为效 果目标。 随后,对照 四个 一级指标 及其效果目标 , 从两个方面确定二级指 标:一方面 , 吸纳世界银行 ( World Bank, 2019) 、经济学人智库 ( EIU/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2014) 、中国市场化指数 (樊 纲等 , 2001; 王小鲁等, 2018)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 (李志军 , 2019) 、 中国 城市 政商关系 (聂辉华等 , 2019) 等国内外主流评价指标体系中 的相关指标;另一方面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条款中提炼相关指标。 由此,获得 “融资、创新、竞争公平、资源获取和市场中介 ”“政府效率、 政府廉洁与政府关怀 ”“政策透明、司法公正 ”,以及 “对外开放、社会 信用 ”等 12个二级指标。 之后,逐条对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与二级指标内涵并编码, 计算出各二级指标权重,并加总获得相应一级指标权重。 最后, 基于既有参照指标体系和数据可获得性,确定 了二级指标 的 24 项 三级指标 。由此,构建出中国内地 省份 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 系(表 1) 。该体系 包括 4个一级指标、 12个二级指标、 24项 三级指 标。 以下逐一介绍。 3 表 1:中国省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一级指标 及其权重 目标 二级指标 及其权重 三级指标 计算方法 基础数据来源 市场环境 28.21% 公 平 竞 争 融资 3.85% 融资水平 省份社会融资规模增 量 /GDP 中国人民银行 创新 3.85% 研发投入 省份研究与试验发展 (R&D)经费内部支出 /GDP EPS数据库 科研机构 省份普通高 等学校 (机构 )数量 研发产出 创新指数 中国城市和产业创 新力报告 竞争公平 10.26% 创业活力 创业企业价值指数 非国有经济 比重 非国有企业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 /内资企业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EPS数据库 资源获取 3.85% 水价 非居民自来水单价 中国水网 地价 商业用地价格 EPS数据库 人力资本 人口迁入率 交通服务 交通运行指数 滴滴城市交通出行 报告 市场中介 6.41% 律师事务所 律师事务所数量 /企业数 各省统计年鉴 会计师 事务 所 会计师事务所数量 /企 业数 中国会计年鉴 租赁及商业 服务业企业 租赁及商业服务业企 业数量 /企业数 EPS数据库 政务环境 35.9% 高 效 廉 洁 政企关系 6.41% 政府关怀 政府关心指数 中国政商关系报告 政府廉洁 6.41% 政府廉洁度 政府廉洁指数 政府效率 23.08% 政府规模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GDP EPS数据库 电子政务水 平 电子服务能力指数 中国省市政府电子 服务能力指数报告 法律政策 环境 30.77% 公 正 透 明 政策透明 14.1% 政府透明度 政府 透明 度指数 中国政府透明度指 数报告 司法公正 16.67% 司法质量 司法文明指数 中国司法文明指数 报告 人文环境 5.13% 开 放 包 容 对外开放 1.28% 贸易依存度 海关进出口金额 /GDP EPS数据库 外资企业比 外资直接投资企业数 / 企业数 对外投资度 对外非金融投资额 /GDP 社会信用 3.85% 信用市场建 设 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得 分 国家信息中心中经 网信用状况简报 商业机构用 信意识 商业机构用信意识 4 (一) 市场环境方面 依照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第三章 “市场环 境 ”的具体内容,总结 出融资、创新、竞争公平、资源获取和市场中介五个二级指标。 融资指标借鉴 EIU( 2014)的 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关注区域金融 机构为企业经营提供资金的情况,计算方法为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与 GDP 的比例。其中,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当年该区域内实体 经济从金融体系中获得的资金总额,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开的 统计结果。 创新指标借鉴李志军 ( 2019) 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衡 量区域研发投入与产出。同时,还关注为区域创新提供技术支持与人 才保障的区域创新机构数量,并使用普通高等学校数量来测 量。研发 投入为省份研究与试验发展( R&D)经费内部支出占 GDP 的比重。 前述二者数据均来自于 EPS 数据库。研发产出数据是通过专利更新 模型计算的区 域专利价值, 选自复旦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和第一财 经研究院( 2019) 中国城市和产业创新力报告中的创新指数。 竞争公平指标依照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第五条 “保障各类市场 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要求,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非国有经济比 重,借鉴 自樊纲等( 2001) 的 中国市场化指数,为各省非国有企业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占总企业固定投资比例,数据来源于 EPS数据库。二 是创业活力,源自 前述 中国城市和产业创新力报告中的创业指数, 为各省所有新成立企业的注册资本金总和。 5 资源获取指标主要衡量企业运营所需资源的获取情况。参考世界 银行营商环境 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区域内企业获取水、地、人力与交 通四种资源的成本作为 三级指标 。其中,企业水价与地价分别为中国 水网的非居民自来水单价和统计年鉴中的商业营业用房平均销售价 格;人力资本聚集状况为人口迁入率;区域交通状况为滴滴交通出 行报告中的交通运行指数 (滴滴出行智慧交通事业部, 2018) 。 市场中介指标除了沿用樊纲等 ( 2001) 市场化指数中的律师和会 计师两种 中介组织,还选取能够为企业经营 提供便利服务的租赁及商 业服务业企业作为 三级指标 ,以更加全面地衡量区域中介组织发育程 度。通过计算中介组织数量占企业数的比重反映上述指标。其中,律 师事务所数据来自各省统计年鉴,会计师事务所数量来源于中国会 计年鉴,租赁及商业服务业企业数据来源于 EPS数据库。 (二) 政务环境方面 使用政府廉洁、政府关怀与政府效率 等 三个二级指标刻画。政府 效率符合 “十三五 ”规划中营造 “高效廉洁 ”政务环境的目标, “政府廉 洁 ”和 “政府关怀 ”则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 ( 2016) 提出的构建 “亲 ”、 “清 ” 新型政商关 系的要求。 政府廉洁与政府关怀指标测量使用 聂辉华等( 2019) 中国城市 政商 关系排行榜的政府廉洁程度和政府对企业的关心指数。其中, 政府廉洁度通过腐败官员比例和腐败新闻数量反映,政府关心指数则 6 从市领导考察和座谈两个方面衡量。 政府效率指标部分沿用李志军 ( 2019) 的评估方法,选取政府支 出和电子政务水平两项 三级指标 。其中,政府支出反映了政府规模, 为政府一般预算支出与地区人口数之比。该指标数据越小,表明该省 的行政效率越高。电子政务水平反映企业获取政府服务的便利程度, 数据来源于 南京大学胡广伟课题组( 2019)发布 的 政府电子服务能 力指数报告。 (三) 法律政策环境方面 根据 “十三五 ”规划 中 “公正透明 ”的效果目标,以及 优化营商环 境条例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坚持政务公开透明 ”的要 求 ,选取政策透明和司法公正作为二级指标。 政策透明指标使用政府透明度评估,源自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8) 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中的省级政府透明度指数。该指数衡量 内容包括决策公开、政策解读等方面。 司法公正指标借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衡量区域司法质 量,数据源自 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2019) 中国司法文明指 数报告中的 司法文明指数。该指数评价了包 括司法程序、司法公开、 司法权力在内的十项指标,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省份司法情况。 (四) 人文环境方面 在 “开放包容 ”目标下,依照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第六条 “国家进 7 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促进外商投资 ”,以及第三十条 “加强社会信 用体系建设 ”的要求,选取对外开放和社会信用两个二级指标。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 习近平( 2019) 将 “继续优化营 商环境 ”作为中国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措施之一,表明营商 环境与对外开放的密切联系。对外开放指标包含 “引进来 ”与 “走出去 ” 两个方面。区域对外开 放程度包括 贸易依存度、外资企业比和对外投 资度 三 个指标,计算方法依次为: 进出口额度、对外非金融投资额分 别占 GDP 的比例、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比例,数 据均来自于 EPS数据库。 信用环境指标包括两方面指标:一方面借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 标,衡量区域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程度;另一方面,使用国家信息中心 信用状况简报中的企业用信意识 单纯衡量信用信息提供是片 面的,企业应有相应的使用信息能力。 二、 指标权重设置 本 研究 依据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内容对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进 行赋权,通过考察 各 二级指标评价内容在 优 化 营商环境条例 中的 体现频率确定权重。具体规则为:将上述 12 个二级指标编码为 1 12,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中除总则外的 62条条例编码为 162,依 照编码顺序逐条分析条例,若编码 j条例强调的优化工作属于编码 指标的考察内容,则其对应的编码值 , =1,否则 , =0。如 优化 8 营商环境条例 中第二十三条(条例编码为 14)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应当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创新服务 ” 仅反映 出 “创新 ”指标的考察 内容(指标编码为 2), 故 2,14 = 1, ,14 = 0( 2)。 依据上述规则, 由 三名 专业 研究人员对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进 行分析:若三人对编码 0条例对应的编码值一致,即 ,0均相同,则 确认该条例对应的编码值;若出现不一致,则请营商环境 研究 专家加 入讨论并确定结果。最后,由专家审查前面三人研究小组确认一致的 结果。通过公式( 1)、( 2)计算 出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中各二级指 标的体现频次 、频率 : = ,62=1 ( 1) (i = 1, 2, , 12) = / 12=1 ( 2) (i = 1, 2, , 12) 其中,体现频率 为二级指标 的权重,一级指标权重为该指 标对应二级指标权重之和。 三、 数据 与 计算 方法 首先, 根据构建的中国省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获取 31 个省份 各项三级指标 的 具体 数据。 3 3 ( 1)数据时限上,本研究所 使用数据 多来自统计年鉴等公开渠道,相关数据往往具有滞后性 。 考虑 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年份一致性,我们在 2020年第 4期经济管理论文定稿时使用的 主要指标数据 反 映了 2018年 的情况 , 另有少量 指标 使用了 截止 该 研究完成时可获得的最新数据。 考虑到不同省份数据在 一年内出现巨大变化的可能性较小,这种状况不大可能 影响本报告得出的主要结论。当然,课题组会在未 来研究中具体展示 各省 因地制宜地改善具体环境指标 所带来的 变化。 ( 2)数据层次上,由于 非居民自来 9 对于 获取 的 原始数据处理采用效用值法,效用值值域为 0, 100。 正向 三级指标 效用值计算公式如公式( 3),逆向 三级指标 效用值计算 公式如公式( 4) : 4 = 100 ( 3) = 100 ( 4) 其中, a表示 三级指标 , b表示区域, 表示 b区域 a三级指标 原始数据, 表示 a 三级指标 最大值, 表示 a 三级指标 最 小值, 表示 b区域 a三级指标 效用值。 继而,对各二级指标下设的 三级指标 效用值进行简单平均,形成 二级指标得分。 5 最后,按照评价 指标 体系权重与二级指标得分,分别计算各省一 级指标得分与营商环境总分。 水 单价、交通运行指数、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得分及商业机构用信意识等四项指标由于缺少省份数据,使用 省会城市数据进行替代;政府对企业关心与廉洁指数两项三级指标缺乏省份数据,使用该省各城市平均值 替代。 4 逆向三级指标包括 三项:水价、地价和 政府支出 。 5 对于一些省份的三级指标数据存在缺失的情况,则忽略缺失值,仅计算不存在缺失的三级指标效用 值。具体而言,由于交通服务和律师事务所两项三 级指标的部分省份数据存在缺失,课题组使用相同二级 指标下其他三级指标效用值的均值作为二级指标得分。比如,新疆缺少交通服务数据,则使用水价、地 价 和人力资本三项三级指标效用值计算资源获取指标得分。 10 第二篇 整体 评价结果 分析 如上篇所述, 基于表 1中 所构建的评价 指标 体系,结合数据的可 获得性,运用效 用值法将各二级指标评估内容的原始 数据进行标准化, 并简单平均标准化得分形成二级指标得分。随后,依据二级指标得分 与指标权重 , 计算出各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数 。之后, 根据评价结果 , 计算出各省四个子环境排名的标准差,即 子环境的均衡度 标准差 越小,表明 该省 四个子环境的均衡度越高。 所有结果如 下页 表 2所示。 此外,还计算了中国 不同 区域的营商环境。 以下逐一介绍。 一、 中国 省份 营商环境评价 的 结果 (一)省份营商环境排名 如表 2, 全国各省级行政区营商环境的指数排名中,北京第一, 上海其次, 排名前十的 省份还 依次 包括 : 广东、四川、江苏、 重庆、 浙江、安徽、 山东和贵州。 进一步, 根据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将各省营商环 境从高到低划分为 A+、 A、 A 、 B+、 B、 B 、 C 等 7 个等级 ,分 别对应的水平为: 标杆 、 领先 、 前列 、 中上 、 中等 、 落后 和 托底 。分 类结果如表 3所示。 11 表 2:中国内地省份营商环境排行榜 省份 营商环境 子环境 均衡度 市场环境 政务环境 法律政策环境 人文环境 总序 总分 排序 标准差 排序 得分 排序 得分 排序 得分 排序 得分 北京 1 78.23 1 1.00 1 80.03 3 66.92 3 89.68 3 78.70 上海 2 76.95 1 1.00 3 53.90 1 77.22 1 95.90 1 88.02 广东 3 68.69 4 2.08 2 56.61 5 64.63 7 82.99 4 77.71 四川 4 67.53 3 1.50 6 48.41 4 64.89 4 87.85 7 69.18 江苏 5 63.20 13 4.04 4 53.58 13 53.62 8 81.89 5 70.93 重庆 6 60.95 14 4.08 16 38.38 7 61.28 9 79.97 8 68.58 浙江 7 60.68 22 7.04 5 49.21 6 61.84 18 66.49 2 80.73 安徽 8 59.27 27 9.87 12 40.38 26 44.11 2 93.88 12 61.48 山东 9 59.26 10 3.70 7 44.73 14 53.47 10 79.29 15 59.35 贵州 10 58.11 30 11.03 28 31.66 2 70.30 15 69.38 21 50.57 河南 11 57.15 6 2.50 8 43.77 12 55.53 14 70.47 11 62.11 海南 12 55.27 18 5.25 13 39.03 15 53.28 13 74.45 24 43.39 江西 13 54.54 12 4.03 18 38.09 21 47.60 12 76.66 14 60.78 福建 14 54.36 19 5.26 14 38.49 18 51.69 16 69.37 6 70.23 云南 15 54.13 31 11.35 30 28.69 20 50.13 5 85.35 28 34.62 河北 16 53.93 20 5.74 17 38.33 11 56.88 17 67.44 25 37.91 湖北 17 53.17 21 5.94 15 38.45 9 58.98 22 57.80 10 65.48 天津 18 51.76 24 7.72 22 35.76 25 44.62 11 78.51 29 29.18 宁夏 19 51.73 29 10.47 27 32.67 29 40.80 6 83.22 23 44.01 吉林 20 51.21 16 4.72 9 41.66 17 52.08 20 58.35 17 54.62 黑龙江 21 47.98 11 4.00 19 37.36 27 43.05 19 62.81 19 51.76 辽宁 22 47.43 25 9.11 10 41.60 23 46.40 27 50.74 9 66.72 山西 23 46.74 8 2.87 21 36.49 24 45.89 24 55.79 18 54.57 陕西 24 46.27 4 2.08 23 35.30 22 46.89 25 54.80 20 50.94 内 蒙 古 25 44.97 15 4.57 26 32.73 19 51.56 26 51.14 30 29.15 湖南 26 44.95 26 9.42 11 40.77 10 58.58 30 30.18 13 61.09 新疆 27 43.19 7 2.63 29 30.24 28 42.04 23 57.80 27 34.83 青海 28 43.05 23 7.50 31 17.87 16 52.92 21 57.86 31 23.53 甘肃 29 41.22 28 10.10 25 33.26 8 59.67 31 24.58 16 55.58 广西 30 37.92 17 4.99 20 36.58 30 36.54 29 38.78 22 49.59 西藏 31 35.78 9 2.99 24 34.08 31 32.63 28 41.07 26 35.29 12 表 3: 中国 31省营商环境评价等级分类 等级 值域 排名 水平 省级行政区 A+ 75 12 标杆 北京、上海 A 6575 34 领先 广东、四川 A 6065 57 前列 江苏、重庆、浙江 B+ 5560 812 中上 安徽、山东、贵州、河南、海南 B 5055 1320 中等 江西、福建、云南、河北、湖北、天津、宁夏、吉林 B 4050 2129 落后 黑龙江、辽宁、山西、陕西、内蒙古、湖南、新疆、 青海、甘肃 C 3040 3031 托底 广西、西藏 如表 3,北京和上海为 A+级 。 两市营商环境属于国际先进水平, 率先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具体而言,上海将企 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深化 “互联网 + 政务服务 ”,通过 “关税保证保险 ”等试点推广,降低企 业成本。北京则 从 “简流程、优服务、降成本、强监管 ”四个方面深化改革,如推动 “网 上可办 ”转向 “全程通办 ”,与企业开展 “一对一 ”服务,实施普惠性税收 减免政策等举措,从而使得 “市场环境 ”指标得分远高于其他省份 。两 市改革措施已经国务院同意,在全国推广。紧随其后,广东、四川两 省处于 A级。与地理禀赋或行政级别较为匹配,江 苏、重庆和浙江三 省分列第三等级 。 广西和西藏则处于 托 底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 一些省份的营商环境排名与地理禀赋或行政级别 并不匹配。比如,作为直辖市的天津和拥有国家中心城市武汉的湖北, 营商环境排名均低于 全国 省 份 中位数。 其中, 天津的政务环境与人文 环境得分较低。尽管其政府透明度与竞争公平等二级指标得分较高, 仍无法弥补政府廉洁指标得分较低的短板 。 根据聂辉华等( 2019) , 13 政府廉洁指标衡量内容包括食品安全许可证代办价格与腐败新闻条 数。天津 该项指标 的得分较低, 可能 事出 中共十八大以来较多的腐败 新闻披露。湖北的法律政策环境得分 和排名均低于平均水平。事实上, 评价结果与认知的这种差异,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简单等同于企业 营商环境。 此外, 吉林、黑龙江和辽宁分属 B级和 B 级, 表明 东北三省 亟 待 “ 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加快发 展民营经济 ” , 革 新 “投资不过山海关 ”的刻板印象。 (二)省份营商环境 的 均衡度 除了整体考量, 我们还 计算出各省 四个 子环境的均衡度 ,即 四种 子环境 排名 的标准差 。标准差 越小, 即 营商环境的均衡度越高。 图 2-1-1:整体营商环境与子环境均衡度的排序比较 比较各省 整体营商环境 排名 与子环境均衡度 的排名,可以发现: ( 1) 整体营商环境排名前十的省份中: 北京、上海、广东和四川 1 1 4 3 13 14 22 27 10 30 6 18 12 19 31 20 21 24 29 16 11 25 8 4 15 26 7 23 28 17 9 0 5 10 15 20 25 30 35 北京 上海 广东 四川 江苏 重庆 浙江 安徽 山东 贵州 河南 海南 江西 福建 云南 河北 湖北 天津 宁夏 吉林 黑龙江 辽宁 山西 陕西 内蒙古 湖南 新疆 青海 甘肃 广西 西藏 营商环境排名 均衡度排名 14 的 整体营商环境 和 子环境均衡度均 表现卓越,是中国营商环境优化的 标杆; 浙江、安徽和贵州 等 三省虽然整体排名前十,但子环境均衡 度较差,存在严重倒挂。三省未 来应在保持优势 子环境水平 的同时, 着力 补齐短板 比如,浙江的法律政策环境,安徽的政务环境,以 及贵州的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 。( 2) 子环境均衡度排名前十的省份中, 尽管山西、陕西、新疆 、西藏等四省的子环境均衡 水平高 ,但整体营 商环境差强人意 。未来 需 结合自身禀赋,寻找优化突破点,提升整体 排名,再补 齐 短板 。 (三)省份营商环境的子环境分析 1. 市场环境排名分析 市场环境指数前 5 名为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 。 其中 , 北京得分 80.03,远高于第二名广东( 56.61) 。 市场环境 分值 高是北京 能够位居营商环境总指数第一的重要 原因。在市场环境下的五项二级 指标中,北京 有四项排名第一 ; 由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较高, “资源 获取 ”一项未能夺魁。 全国 各省市场环境指数平均分为 40.26,有 12 个省份高于平均分。 2. 政务环境排名分析 政务环境指数前 5 名为上海、贵州、北京、四川、广东。贵州 ( 70.30 分)能够力压北京位居第二,除政企关系外,也得益于其出 色的政府电子服务能力。 全国 31省政务环境指数平均分为 53.10。 15 3. 法律政策环境排名分析 法律政策环境指数前 5名为上海、安徽、北京、四川、云南。各 省法律政策环境指数平均分为 66.92。 4. 人文 环境排名分析 上海人文环境得分 88.02居首,浙江、北京、广东、江苏紧随其 后。 可见 ,沿海省份更容易实施对外 开放 ,其人文环境得分普遍较高 。 在营商环境的四项子环境中,上海取得了三项第一 。 由于社会信用评 价体系建设不足,河北与天津排名靠后 ; 河北虽为沿海省份,但是对 外开放程度低,未能发挥环京津地区的优势。 全国 各省人文环境指数 平均分为 55.5。 二、 中国 不同 区域 营商环境 的 比较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从四个方面提出了 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 ,促进中部地 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 第二, 推进京津冀协同 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第 三,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 量发展。 第四, 推动共建“一带一 路”高质量发展。 以下根据评价结果,分别介绍相关区域的营商环境。 (一) 地理上的 七大区域 营商环境比较 如 图 2-2-1, 七大区域 的 整体 营商环境 中, 华东地区得分( 61.18 16 分) 居首 ; 西南( 55.30)、华北( 55.13)、华南( 53.96) 等三个地区 紧随其后,均高于全国 31省均值 ( 53.86) ;之后的 华中( 51.76)、东 北( 48.87)和西北( 45.09) 则低于全国均值 。 图 2-2-1: 中国七大区域 营商环境 及其子环境均衡度 除台湾外,华东地区涵盖上海、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 江西等七省。营商环境均值为 61.18,远高于全国总体均值( 53.86); 营商环境标准差为 7.08,低于全国总体标准差( 10.06)。 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重庆、云南、西藏五省。营商环境均 值为 55.3,高于全国总体均值;营商环境指数标准差为 10.69,略高 于全国总体标准差( 10.06)。 华北地区除北京外,还包括天津、 河北、山西、内蒙古四个省份。 该 区五省营商环境均值为 55.13,高于全国总体均值( 53.86);区域营 商环境标准差为 12,高于全国总体 标准差( 10.06)。 除港澳之外, 6华南地区覆盖广东、广西、海南三省,营商环境 6 限于统计收据的可获得性,本研究未将位于华东地区的台湾及位于华南地区的香港和澳门列入比较。 61.18 55.3 55.13 53.96 53.86 51.76 48.87 45.09 0 2 4 6 8 10 12 14 0 10 20 30 40 50 60 70 华东地区 西南地区 华北地区 华南地区 全国均值 华中地区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营商环境 子环境均衡度 17 均值为 53.96,与全国总体均值 ( 53.86) 大致持平;营商环境指数 标准差为 12.20,高于全国总体标准差 ( 10.06) 。 华中地区覆盖河南、湖北、湖南三省, 营商环境均值为 51.76, 略低于全国总体均值( 53.86);营商环境指数标准差为 6.22,低于全 国总体标准差( 10.06)。 东北三省营 商环境 均值为 48.87,低 于全国总体均值( 53.86);各 省营商环境指数标准差为 8.29, 低于全国标准差( 10.06) 。 西北地区包括宁夏 、新疆、青海、陕西、甘肃 等 五省 。 营商环境 均值为 45.09,低于全国总体均值( 53.86);营商环境指数标准差为 3.3,远低于全国 31省标准差( 10.06),差距较小。 ( 二 ) 九大 区域发展战略 下的 营商环境比较 7 如 图 2-2-2,区域发展战略方面,综合早期四大战略和新时代 四大战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可以发现:长三角一体化、 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东部率先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 经济带发展等 区域的营商环境,高于全国均值;而中部崛起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 高质量发展 、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区域的营商 环境则低于全国均值,需要加大力度推进优化。 7 由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两大国家战略仅涉及本研究中的个别省份, 故未单独列出,仅在广东和海南两省报告的政策建议中提及。此外, “一带一路” 倡议作为单个战略,但 在图中将“一带”“一路”分开统计。 18 图 2-2-2: 中国 九 大区域 战略 营商环境 及其子环境均衡度 1 早期四大区域战略 西部大开发战略涵盖四川、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重 庆、广西、内蒙古、宁夏、新疆和西藏等 12省。 营商环境均值为 48.74, 低于全国总体均值( 53.86);营商环境指数标准差为 9.37,略低于全 国 31省标准差( 10.06)。 东北振兴战略覆盖 黑龙江、辽 宁与吉林三 省。营商环境均值为 48.87,低于全国总体均值( 53.86);各省营商环境指数标准差为 8.29, 低于全国标准差( 10.06)。 中部崛起战略涵盖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江西、山西六省。 营商环境均值为 52.64,与全国总体均值持平;营商环境指数标准差 为 5.20,低于全国总体标准差( 10.06)。 东部率先发展战略涵盖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 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十省。营商环境均值为 62.23,高于全国 总体均值( 53.86);营商环境标准差为 9.52,低于全国总体标准差。 65.03 63.19 62.23 61.31 59.41 53.86 52.64 50.88 48.87 48.74 46.6 0 2 4 6 8 10 12 14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