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叠峦软件定义世界的“分水岭”.pdf
1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三山叠峦,软件定义世界的“分水岭” 2021 年:计算机 “三山叠峦 ”规模化的分水岭 。 受疫情影响, 2020 年以来计 算机板块规模化效应显著,不同市值公司分化进一步加剧。 2020 年 , 500 亿 元以上市值公司的股价涨幅 均值 达到 44.35%, 2020 三季度,基金重仓的前 十大市值计算机公司占比为 64.74%,前二十公司占比 80.08%,市值较大的 计算机公司 “报团取暖 ”的同时各子行业的收入也相对分化,其中以医疗 IT、 视频与安防、网络安全、信创等子行业在第三季度的复苏效应最为显著。 5G+AI 催生新计算机平台 。 2021 年,在 5G 的通信链路支持下,智能设备将 迎来新的蓬勃发展期。相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 100 亿计算节点数, 5G 时 代下的智能物联网将会催生 100 倍的增长。从智能手机进入到智能汽车、智 能物联网产业,下游客户的技术实力、集中度的变化引发的是公司产业地位 和议价权的双升。作为继手机之后最重要 5G+AI 的终端应用,智能驾驶舱 渗透率大幅提升, L2+以上自动驾驶汽车与智能驾驶舱开始规模化落地。 云计算重构商业模式 。 云计算每年数万亿级的 IT 支出重构为以少数公有云 巨头主导的上下游产业链,同时商业模式升级为永续订阅的 SaaS 模式,估 值显著高于美股大盘和信息技术子板块,越来越多以 Salesforce、 Zoom 为 为代表的 SaaS 龙头公司市值开始挑战 Oracle、 IBM 等传统软件巨头。作为 最具潜力的 SaaS 市场,我国 2019 年公有云 SaaS 市场规模达到 194 亿元, 同比增长 34.2%。从 SaaS 应用 领域 与公司财务数据 等多角度梳理,我国 SaaS 厂商与国外仍存在 很大 差距,但显著提升的收入与预收账款也论证了我国 SaaS 行业 有望更上一层楼。 信创重塑数字底座 。 信创国家战略释放了计算机公司长期缺位的万亿国产 IT 基础软硬件市场,数倍于政府信创市场、更为市场化的行业信创开始启动, 产品类型从基础软硬件向以工业软件为代表的核心应用软件延伸。信创产业 主要从云计算、软硬件研发与网络安全等方面出发,提升信息安全管理与防 控能力。 2020 年 10 月 29 日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 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信 创产业发展已成为经济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的重中之重。 投资建议: 2021 将是智能化、云化 、国产化 三山叠峦的重要拐点,是软件 定义世界的分水岭,我们重点推荐海康威视、金山办公、用友网络 、恒生电 子 、 中科创达、德赛西威、四维图新、奇安信、东方财富 等 。 风险提示: AI 新产品落地进度不及预期;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Table_Tit le 2021 年 01 月 04 日 计算机 Table_BaseI nfo 行业深度分析 证券研究报告 投资 评级 领先大市 -A 维持 评级 Table_Fir st St ock 首选股票 目标价 评级 Table_Char t 行业表现 数据来源 : Wind资讯 % 1M 3M 12M 相对收益 -4.56 0.84 -25.84 绝对收益 -1.69 14.44 -0.12 吕伟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1450516080010 021-35082935 徐文杰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1450517070001 010-83321050 陈冠呈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1450518080004 黄净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1450519100003 胡又文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1450511050001 021-35082010 相关报告 安信计算机 2021 年 十 大 预 测 2021-01-01 长城汽车发布智能驾驶战略,自动驾驶 量产时代来临 2020-12-31 智能汽车再迎政策利好 交通运输部发 布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 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 2020-12-31 激光雷达背后的华为自动驾驶野望 2020-12-26 创新中心呼之欲出,信创拐点或已临近 2020-12-22 -15% -7% 1% 9% 17% 25% 33% 2020-01 2020-05 2020-09 计算机 沪深 300 行业深度分析 /计算机 2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内容目录 1. 年初至今计算机板块走势回顾 . 3 2. 5G+ AI 催生的新计算平台开始展现 “雏形 ” . 5 2.1. 我们处于从移动互联网到 AIoT 时代的 “分水岭 ” . 5 2.2. 智 能汽车: AIoT 时代最重要的新兴终端 . 6 2.3. 科技巨头已经将汽车作为手机后最重要的智能终端进行布局 . 7 2.4. 2021 年将是 L2 以上自动驾驶汽车量产的 “分水岭 ”. 10 2.5. 智能驾驶舱将重塑汽人车交互范式 . 14 3. 云变革加速 SaaS 新兴企业挑战传统软件巨头的 “分水岭 ” . 15 3.1. 美国云计算板块再创新高 . 16 3.2. Salesforce 市值超越 IBM 及 Oracle . 16 3.3. 云计算 vs 传统软件的决定性胜利 . 17 3.4. 美股新动向: SaaS 新生代初露锋芒 . 18 3.4.1. SaaS 新生代:为公有云而生 +强规模化能力 . 18 3.5. 国内 SaaS:方兴未艾 . 19 3.5.1. 从全球云计算市场结构来看,国内 SaaS 市场潜力最大 . 19 3.5.2. 国内 SaaS 企业财务指标出现拐点,未来有望更上一层楼 . 20 4. 国产化进入规模落地、业绩兑现的 “分水岭 ” . 21 4.1. 2021 年:政府 IT 国产化进入高峰,行业国产化规模落地元年 . 21 4.2. 工业软件:中国制造向 “智 ”造升级的利刃 . 24 4.2.1. 工 业软件定义及市场空间 . 24 4.2.2. 国产化 +智能制造双轮驱动 . 25 4.2.3. 工业软件:总体策略分类治之 . 26 5. 投资建议 . 29 5.1. 海康威视:全球安防龙头迎来企业级市场与 AI 视觉应用落地 “第二春 ” . 29 5.2. 金山办公:稀缺产品型标的,云上有金山 . 30 5.3. 用友网络:转云 +软件国产化带来新增市场空间 . 30 5.4. 恒生电子:全面推进金融云,市场开放带来可期增量 . 31 5.5. 广联达: “现金奶牛 ”显真容,设计类产品再加码 . 31 5.6. 中科创达:智能汽车时代的软件龙头 . 32 5.7. 德赛西威:自主 龙头卡位自动驾驶黄金赛道 . 32 5.8. 四维图新:自动驾驶地图云服务龙头 . 33 5.9. 奇安信:剑指 5G 时代的网络安全领导者 . 34 5.10. 东方财富 :携互联网强大基因打造智能科技券商 . 34 行业深度分析 /计算机 3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1. 年初至今计算机板块走势回顾 表现 中规中矩 , 板块 分化显著。 2020 年,计算机板块涨幅 17.95%,处于各行业中位。随着 注册制推进,不同市值公司市场分化进一步加剧。计算机板块大市值公司表现显著超越指数, 500 亿元以上市值公司的股价涨幅 均值 达到 44.35%, 50 亿市值以下上市公司涨幅 均值 为 4.33%。 图 1: 2020 年初至今 A 股分板块涨幅排名(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 数据来源 : Wind,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 2:各市值区间中位数公司年初至今涨跌幅(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 数据来源 : Wind,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首次降仓,更为抱团。 2020 年 Q3 计算机板块占基金总持仓比重约为 4.04%,较上季度出现 回落,自 2019 年 Q4 以来持仓水平触底回升的趋势告一段落。持仓市值前十大公司的市值占 比为 64.74%,持仓市值前二十大公司的市值占比为 80.08%,均高于 2020 年 Q2,说明筹码 向持仓市值较大公司集中的 “抱团 ”趋势进一步加剧,持仓趋于集中。 行业深度分析 /计算机 4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图 3:近 5 年基金持有计算机股票仓位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 : Wind,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 4: 2019 年以来基金持有计算机行业板块总市值变化(亿) 数据来源 : Wind,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云计算整体表现最佳,智能汽车异军突起。 在疫情与多变全球贸易环境的刺激下,聚焦内需 行业是最佳选择,我们梳理了中信计算机板块内公司年初至今涨幅前 20 的 公司,其中云计 算相关公司 6 家,占比最高,其次是 金融 IT 公司 4 家与智能汽车公司 3 家 。 图 5: 2020 年初至今计算机板块涨跌幅前 20 公司(剔除新股)细分行业统计 数据来源 : Wind,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行业深度分析 /计算机 5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2. 5G+ AI 催生的新计算平台开始展现 “雏形 ” 2.1. 我们处于 从 移动互联网 到 AIoT 时代的 “分水岭 ” 计算机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数字化的广度与深度,而数字化的进程基本上都是由大规模 的计算平台驱动。 陆奇在奇绩创坛指出,计算平台是推动数字化的核心结构(平台是 “可延 伸的体验 ”或 “可延伸的能力 ”),从历史上看,平均每 12 年左右都有一代新的计算平台出现, 这些计算平台都有一个核心结构:前端集中于人机交互的效率和覆盖度(鼠标、键盘、手指 触摸、语音、自然交互、等等),后端集中于计算资源(计算、存储、通信)与信息处理的 规模,空间覆盖度(分布式数据库,全球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等)。我们已经经历了 IBM 主机、 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四次计算平台的更迭,目前正处于 从移动互联网向 AIoT 时 代发展的 “分水岭 ”。 图 6:计算平台的发展趋势 数据来源 :奇绩创坛,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 7: 我们正处于移动互联网到 AIoT时代的 “分水岭 ” 数据来源 : 奇绩论坛,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行业深度分析 /计算机 6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2.2. 智能汽车 : AIoT 时代最重要的新兴终端 智能汽车是百年汽车工业史上一次伟大的范式转移,将复制智能手机的交互与功能变革两大 路径。 手机智能化 的 核心是交互从按键到触屏,功能从通话工具到移动上网平台。智能汽车 同样复制这两条路径,交互方面从机械仪表盘变革为 数字仪表、中控大屏为核心的智能驾驶 舱,功能方面从驾驶工具转变为具有自动驾驶能力的移动平台。 自动驾驶将重新定义汽车产 业规则。汽车的产品定义将不再是 “行走的精密仪器 ”,也不只是一台 “行走的计算机 ”,而是 “行走的第三空间 ”。 图 8: 手机与汽车智能化路径、代表性公司的商业模式类比 数据来源 : 苹果、特斯拉财报,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 9: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对比 数据来源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行业深度分析 /计算机 7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图 10: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交互 方式的 对比 数据来源 :汽车之家,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2.3. 科技巨头已经将汽车作为手机后最重要的智能终端进行布局 汽车是华为终端 “1+8+N”战略未来最重要一环 ,华为组织架构变革表明 16 万亿产值的新智能 终端大时代正式开启 。 从 2013 年建立 “车联网业务部 ”开始,华为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新时代的 浪潮是由智能网联汽车领衔的,并在汽车领域沿云、管、端三大方向深耕 7 年。 图 11:华为智能网联车业务历史梳理 数据来源 :华为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2020 年 2 月 24 日的华为发布会上,余承东再次强调华为 1(手机) + 8(车机、音箱、耳机、 手表 /手环、平板、大屏、 PC、 AR/VR) + N(泛 IOT 设备)战略,非常清楚地展现了华为的 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明确表示 “( AI)未来最能颠覆的一个产业就 是汽车产业,中国自动驾驶电动汽车 将颠覆 16 万亿产值市场 ”。根据 IDC 数据,这是 2019 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近 20 倍,汽车无疑是华为终端 “1+8+N”战略最重要一环。 2020 年 11 月 25 日,华为心声社区发布华为 EMT 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 1、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IAS BU)的业务管辖关系从 ICT 业务管理委员会调整到消费 者业务管理委员会,同时任命汪涛为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 2、重组消费者 BG IRB 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 IRB,将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的投资决 策及 组合管理由 ICT IRB 调整到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 IRB。任命余承东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 车部件 IRB 主任。 行业深度分析 /计算机 8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图 12: 华为组织架构变化标志汽车成为手机后最重要终端 数据来源 : 华为,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华为智能汽车 布局在 ICT 领域主要集中 云服务,智能 网 联, 智能 驾驶和 智能座舱 四个方面: 图 13:华为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主要布局 数据来源 :华为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华为汽车云服务主要提供了三种服务类型:数据服务,训练服务和仿真服务。 数据服务的功 能是整合处理车载硬件平台上输出的传感器数据,回放雷达、摄像头等不同格式的数据;同 时也支持 PB 级海量存储、交互式大数据查询和海量数据治理。训练服务针对管理和训练自 动驾驶模型,它可以不断在新的数据集和测试集上提升模型的准确度,持续提升自动驾驶安 全系数。其平台提供软硬件加速,能大幅缩短训练时间,提升训练效率。而仿真服务适用于 数据服务和训练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仿真、场景库管理、场景片段、评测系统等应用工具 , 确保自动驾驶模型合规、安全、可度量、质量达标,快速集成到 ADAS 版本中。 行业深度分析 /计算机 9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图 14:华为汽车云服务 数据来源 :华为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华为专为智能驾驶而打造的 MDC( :移动数据中心)定位为智能驾驶 的计算平台。 其包含标准化的系列硬件产品、智能驾驶操作系统 AOS、 VOS 及 MDC Core、 配套工具链及车路云协同服务,支持组件服务化、接口标准化、开发工具化,满足车规级安 全要求。 MDC 平台支持软硬件解耦和 L2+L5 级别自动驾驶的平滑演进。 华为 MDC 平台具有“三高一低”的特性,“高性能、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确定性低时 延”的技术优势,并坚持“平台 +生态”战略。华为积极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传感器、执行器 及应用算法等生态合作伙伴展开多层次的合作,根据华为 MDC 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白皮书 披露,华为目前已与近 50 家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并完成相关技术验证测试工作。华为 MDC 携手多家行业组织讨论与制定了智能驾驶功能软件平台框架与接口规范,支持感知、 融合、定位、决策、规划、控制等功能模块的组 件化与灵活组合。 图 15:华为 MDC 智能驾驶计算平台 图 16: MDC 主要部件 数据来源 :华为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华为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华为智能互联( HiCar)是华为提供的人 -车 -家全场景智慧互联( HUAWEIHiCar Smart Connection)解决方案。 该方案具有四个特点:安全交互、无感互联、硬件互助和生态共享。 HiCar 通过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分布式虚拟化能力和应用服务共享虚拟化技术,构建了一个 开放的平台解决方案。 HiCar 提供两项重要的开放能力,手机应用和服务接入开放能力( CarKit) 和汽车硬件设备接入开放能力( HiCarSDK)。手机应用和服务接入开放能力是通过集成 CarKit,手机应用可以实现在手机和车机间的无缝体验。而汽车硬件设备接入开放能力通过 集成 HiCar SDK,车机等汽车硬件可以快速接入 HiCar,共享手机丰富的应用生态和服务。 行业深度分析 /计算机 10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图 17:华为 HiCar 图 18: HiCar 手机和 HiCar 汽车 数据来源 :华为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华为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2.4. 2021 年 将是 L2 以上自动驾驶汽车量产的 “分水岭 ” L3 是自动驾驶重要的 “分水岭 ”。 高等级自动驾驶意味着手、脚、眼和注意力将逐步被解放, 从 “机器辅助人开车 ”( L2)到 “机器开车人辅助 ”( L3) ”、 “机器开车 ”( L4/L5)意味着车主 的生产力、时间的释放,应用价值发生质变, L3 是用户价值感受的临界点,将成为产业重要 分水岭。 激光雷达方案是目前体验最佳的智能驾驶系统,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发布有望打破高级别 自动驾驶量产成本瓶颈。 相比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激光雷达在目标轮廓测量、角度测量、 光照稳定性、通用障碍物检出等方面都具有极佳的能力。而在难点场景下,例如城区非规范 行人、非规范道路,甚至是非规范驾驶的行为,急需激光雷达来解决。可以说激光雷达是解 决连续自动驾驶体验的关键传感器,是目前体验最佳的智能驾驶系统。 图 19:华为 16 年开始启动车规级激光雷达研发 图 20:华为 96 线中长距激光雷达主打高性价比中国场景 数据来源 :华为,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华为,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12 月 21 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 T10 ICV CTO 峰会在上海召开,华为首次面向行业正 式发布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和解决方案。华为此次发布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从 一开始就选择了难度极高的面向乘用车的前装量产的产品化开发,而没有选择从传统旋转机 械式激光雷达切入。其基于场景分析,华为设计、开发了这款 96 线中长距激光雷达产品, 可以实现城区行人车辆检测覆盖,并兼具高速车辆检测能力,更符合中国复杂路况下的场景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总裁王军公开表示未来计划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至 200 美元, 这将打破高级别自动驾驶量产成本瓶颈。 2021 年,激光雷达有望成为 造车新势 力 中高端车型标配。 小鹏汽车 2021 年 1 月 1 日官方正 式宣布与大疆孵化的 Livox 览沃科技达成合作,将在 2021 年推出的全新量产车型上使用其生 行业深度分析 /计算机 11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产的小鹏定制版车规级激光雷达, Livox 也正式成为小鹏汽车在激光雷达领域的首家合作伙 伴。在本次合作中, Livox 览沃科技基于浩界 Horiz 车规级激光雷达平台为小鹏汽车进行了 一系列定制化开发,最终提供的车规级量产版本在量程、 FOV、点云密度等多个核心指标上 都做到了业内领先水平。 在 11 月 14 日首期央视第一发布节目中,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 荣近期也公开宣布将携手华为、宁德时代 ,一起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在其公布的长安方 舟架构中,将预留 36 个传感器,其中包含 5 个激光雷达。 表 1: CES 展激光雷达厂商的展出新品和单价 供应商 激光雷达产品 价格 发布时间 备注 速腾聚创 RS-LiDAR-M1Smart 1898 美金 2020 年 1 月 MEMS智能固态激光雷达 Livox 览沃(大疆子公 司) Horizion 999 美元 2020 年 1 月 L3,相当于 64线机械式激光雷达 Tele-15 1499 美金 2020 年 1 月 L4,相当于 128 线机械式激光雷达 博世 车规级 MEMS激光雷达 不详 2020年 1月以后 首款车规级长距离激光雷达,采用 MEMS技术、 1550 纳米 激光束,称其激光雷达产品售价将会低于市面上其他的激 光雷达 Pioneer LMM-1815-T 不详 2020 年 1 月 MEMS微镜技术 3D激光雷达 一径科技 MEMS 激光雷达(长距 +中短距 +盲区) 不详 2020 年 1 月 L3 和 L4,目标做到车规级 LeddarTech Leddar Pixel 不详 2019 年 9 月 Aeva 4D 激光雷达 Aeries 500 美元 2019 年 12月 将适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激光雷达传感器中的主要部件集 成到了一块芯片上面,奥迪 E-Tron 的实验版本正在使用这 款激光雷达。 2022 年左右,大众计划将 Aeva 的激光雷达安 装在 ID Buzz AV 上 Blickfeld Cube Range 不详 2019 年 10月 基于 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的 3D 固态激光雷达 Cepton Vista-M 不详 2019 年 1 月 Cepton 自有工厂能满足一年 5000 到 10000 台的出货量;在 产能达到 10 万台时, Vista 的售价能控制在 500 美元以内 Vista-X 不详 2019 年 1 月 Innovusion 猎鹰( Falcon) 500-1000美元 2020 年 1 月 L3/L4/L5 镭神智能 LS20B 999 美元 2020 年 1 月 等效于 200线机械式激光雷达的扫描效果 LS20D 868 美元 2020 年 1 月 等效于 200线机械式激光雷达的扫描效果 LS20E 888 美元 2020 年 1 月 等效于 400线机械式激光雷达 数据来源 : CES,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政策: “绿灯 ”频开,合法上路在即。 2020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开幕式上, 国家智能网联汽 车创新中心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2.0正式发布。技术路线图 2.0系统梳理、更新、 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技术架构和智能化网联化分级,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发展 现状和未来演进趋势,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了面向 2035 年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总体目标: 1、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方面拥有世界排名前十的供应商企业 1-2 家; 2、 PA(部分自动驾驶)、 CA(有条件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持续增加, 2025 年 达 50%, 2030 年超过 70%。 C-V2X 终端的新车装配率 2025 年达 50%, 2030 年基本普及 ; 3、高度自动驾驶车辆 2025 年首先在特定场景和限定区域实现商业化应用,并不断扩大运行 范围。 行业深度分析 /计算机 12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图 21: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总体目标 数据来源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技术路线图 2.0也围绕乘用车、货运车辆、客运车辆,制定分阶段发展目标与里程碑 : 乘用车发展里程碑: 2025 年左右, CA 级自动驾驶乘用车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HA 级自动驾驶 乘用车技术开始进入市场。 2030 年左右, HA 级自动驾驶乘用车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典型应 用场景包括城郊道路、高速公路以及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城市道路。 2035 年以后, FA 级自 动驾驶乘用车开始应用。 图 22:乘用车发展里程碑 数据来源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货车发展里程碑: 2025 年左右,高速场景 DA、 PA 级自动驾驶技术规模化应用, CA级自动 驾驶货运车辆开始进入市场。限定场景 HA 级自动驾驶实现商业化应用,高速公路队列行驶 开始应用等。 2030 年左右,城市道路 HA 级自动驾驶技术开始应用,高速公路 HA 级自动驾 驶技术实现商业化应用,限定场景 HA 级自动驾驶、高速公路队列行驶实现规模商业应用, 行业深度分析 /计算机 13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典型应用场景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城市道路。 2035 年以后, FA 级智能网联货运车辆开始应 用。 图 23:货运车发展历程碑 数据来源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客运车发展里程碑: 2025 年左右,限定场景公交车(如 BRT) CA级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应 用、限定场景接驳车 HA 级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应用。 2030 年左右, HA 级自动驾驶接驳车 规模化应用,限定场景 HA 级自动驾驶公交车( BRT)商业化应用, HA 级自动驾驶城市道 路公交车开始进入市场。 2035 年以后,实现城市道路公交车 HA 级自动驾驶技术规模化应用, 高速公路客运车 HA 级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随技术发展,逐步实现全路况条件下的自动驾 驶。 图 24:客运车发展里程碑 数据 来源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根据目前自动驾驶核心部件配臵与部件价格,结合此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2.0目 标中要求 PA(部分自动驾驶)、 CA(有条件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在 2025 年达 行业深度分析 /计算机 14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50%, 2030 年超过 70%, 2030 年左右 HA 级自动驾驶接驳车规模化应用的目标,我们对国内 自动驾驶前装套件市场规模进行了测算,预计在未来 10 年国内自动驾驶前装市场将达到千亿 美元量级。 表 2:高等级自动驾驶核心部件配臵 &部件的价格趋势预测 核心部件配臵 L0 L1 L2 L3 L4 L5 2018 年成本(美元 /件) 2021 年成本(美元 /件) 2025 年成本(美元 /件) 摄像头 - 1 4 6 8 8 100 60 35 毫米波雷达 - 1 1 1 2 2 110 90 70 超声波雷达 4 8 12 12 12 15 12 10 激光雷达 - - - 0 或 1 3-5 3-5 20000 3000 600 GPS&IMU - - - 1 1 1 1000 700 500 计算平台(类英伟 达 Drive PX2) - - - 1 1 或 2 2 2500 1500 1000 数据来源 :备注 1) L3 级别的自动驾驶对于激光雷达的需求将视路况、工况决定,复杂路况、工况将需要配臵一颗激光雷达(低线束、低成本); 2) L4 级别的自动驾驶对于计算平台的需求将视路况、工况决定,复杂路况、工况将需要配臵 2 颗类英伟达 Drive PX2 的芯片,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表 3:国内自动驾驶前装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单位(亿美元) 2025 市场规模 2030 市场规模 保守预测 ( L3 3000美金 /套, L4 6000 美金 /套) 166 684 中性预测 ( L3 5000美金 /套, L4 8000 美金 /套) 267 1054 乐观预测 ( L3 7000美金 /套, L4 10000 美金 /套) 368 1424 数据来源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预测 2.5. 智能 驾驶舱将重塑汽人车交互范式 计算集中 +软硬分离是软件定义汽车的两大特点。 计算集中是软件定义汽车行业的基础,需 要通过中央控制前贴合传感器连接车各部分,形成完整的 V2X 方案。软件是实现汽车智能 网联化的核心推动要素,通过软件开发整合互联网优质的内容和服务,可以极大改善驾驶员 的出行体验。 图 25:软件定义汽车产业链架构 数据来源 :华为、中科创达,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行业深度分析 /计算机 15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国内智能驾驶舱装配率快速提升。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及测算,预计 2021 年车载信息 娱乐系统渗透率将上升至 92%,在 2025 年基本形成每辆车标配;预计驾驶信息显示系统市 场渗透率将于 2021 年上升至 35%,在 2025 年有望达到 70%; HUD 和流媒体后视镜的产品 前装预计将在 2025 年达到 30%的市场渗透率。 图 26: 2017-2025 年智能座舱各产品渗透率 数据来源 :汽车之家,前瞻研究院,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智能汽车最终将成为 “共享第三空间 ”。 硬件标准化催生软件生态的丰富,软件厂商定位获得 重塑。其中,智能手机的产业机会更多在于创新应用生态,而智能汽车的产业链重心则在于 整车 OTA 性能的提升。特斯拉借鉴苹果,采取软硬件一体化自研道路,通过自身应用商城 进行 OTA 升级服务;传统车企则采取 “类安卓 ”模式,与互联网厂商、 T1、 T2 合作,构建强 大的网络生态圈,同时将高性能的硬件预埋作为投资,基于 OTA 升级进行软件的更新服务 收费。智能手机打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形成用户的场景性应用工具,依靠软件服务盈利; 自动驾驶将扭转汽车原本载人角色,转变为集消费、工作、娱乐的 第三空间,同时车企转型 移动出行服务商,实现智能汽车共享化发展,拓展增值服务变现能力。 图 27:智能汽车打造 “第三共享空间 ” 数据来源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3. 云 变革加速 SaaS 新兴企业 挑战传统软件巨头的 “分水岭 ” 行业深度分析 /计算机 16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3.1. 美国云计算 板块 再创新高 美国云计算 板块 再创新高,大幅跑赢指数。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编制的 The BVP Nasdaq Emerging Cloud Index 包含了超过 50 家美股的 SaaS 公司,是典型的 SaaS 板块 指数。截止 2020 年 11 月 27 日,该指数( Year-to-Date)收益率高达 86.2%,显著跑赢了 Nasdaq 的 34.8%, S&P 500 的 4.7%, Dow Jones 的 12.3%,且领先幅度极为惊人。而从 2013 年 8 月至 2020 年 11 月 27 日,该指数收益率达到 930.7%,显著跑赢了 Nasdaq 的 234%, S&P 500 的 98.1%, Dow Jones 的 119.2%, 长期 收益突出 。 图 28: BVP Nasdaq Emerging Cloud Index 大幅跑赢指数 数据来源 : BVP,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3.2. Salesforce 市值超越 IBM 及 Oracle IBM 被称为蓝色巨人,曾经是软件行业的主宰。 早在 1960 年代, IBM 就如日中天,其大型 机压倒性的优势导致出现了 “IBM和七个小矮人 ”的盛况(七个小矮人指的是其他七家大型机 制造商: Burroughs, UNIVAC, NCR, Control Data, Honeywell, General Electric and RCA),但是, IBM 硬件平台上的软件产品都是免费提供的。 IBM 的软件足够优秀,事实上,多年之后很多 公司仍然在使用 IBM 当时研发的软件,同时,这种软硬件捆绑的策略使得第三方软件行业根 本无法孕育。直到美国政府发动了极为昂贵的旷日持久的反垄断诉讼,事情才有所改观, 1969 年, IBM 将其硬件与软件和服务解绑,这才有了我们 当前 看到的软件工业。 Oracle 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级软件供应商之一。 公司提供应用软件( Application Software) 和基础软件( Infrastructure Software)。应用软件方面,公司提供 Oracle ERP,包括 Oracle ERP Cloud 以及 Netsuite, HCM Cloud, CX Cloud 等,并提供行业性的解决方案;基础软件方面, 公司提供 IaaS 服务、 Oracle Database、中间件、 JAVA、服务器、存储、操作系统等。 Oracle 在数据库领域和中间件领域占据着绝对领先的地位。 Salesforce 诞生之时号称 “软件终结者 ”。 Salesfore 由原 Oracle 高管 Marc Benioff, 原 Left Coast Software 工程师 Parker Harris、 Dave Moellenhoff 和 Frank Dominguez 于 1999 年创立,创立之 初公司就将发展方向定位于 SaaS。 2000 年 2 月,公司开始提供 On Demand 的 CRM 产品。 当时, SaaS CRM 尚属于新兴概念,为了宣传,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意广告宣传,包括 “End Software”(软件终结者)广告,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的眼球。 2020 年 Salesforce 市值超过了 Oracle。 我们统计了三者过去 30 年的市值情况。 2018 年, Salesforce 市值超过了 IBM。 2020 年 , Salesforce 市值超过了 Oracle。截止 2020/12/13,三者 的市值分别是 Salesforce 2036 亿美元, Oracle 1784 亿美元, IBM 1107 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 近年来, Salesforce 的市值稳定上升, IBM 的市值一路走低, Oracle 的市值则在箱体波动。 行业深度分析 /计算机 17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图 29: Salesforce 市值超过 IBM和 Oracle 数据来源 : Bloomberg LP,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3.3. 云计算 vs 传统软件的决定性胜利 Salesforce 市值超过 Oracle,确认了云计算 vs 传统软件的决定性胜利。 我们统计了三者过往 30 年的收入情况。不难发现, IBM 的收入 Oracle 的收入 Salesforce 的收入。截止 2020 年 12 月, IBM 日历年收入 771 亿美元, Oracle 日历年收入 391 亿美元, Salesforce 日历年收入 171 亿美元。但是, IBM 近年来收入下滑严重, Oracle 的收入止步不前,而 Salesforce 的收 入则呈现了完美的上涨曲线。从收入端就可以看出云计算对传统软件的胜利。 图 30: IBM的收入 Oracle 的收入 Salesforce 的收入 数据来源 : Bloomberg LP,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Salesforce 自由现金流不断改善, SaaS 商业模式显现威力。 我们统计了三者过往 30 年的 自由现金流情况, Salesforce 的自由现金流在不断改善, IBM 和 Oracle 由于商业模式的问题, 自由现金流呈现出趋势性下降,直接影响了估值水平。我们认为, SaaS 模式是自由现金流良 好的根本性原因。 行业深度分析 /计算机 18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图 31: Salesforce 自由现金流不断改善 数据来源 : Bloomberg LP,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Salesforce 的估值持续提升,传统巨头的估值跑输大盘。 我们还统计了三者过往 10 年的估 值情况。根据彭博一致预期, Salesforce 估值 Oracle 估值 IBM 估值(采用前向 12个月)。截止 2020/12/13,三者的估值水平分别是 8.25x P/S, 4.39x P/S, 1.48x P/S,差距极为明显。作为对比, NASDAQ 的估值的 P/S 为 3.81x。不难发现, Salesforce 的估值在持续提升,而 Oracle 的估值止步 不前, IBM 的估值出现下降。 Oracle 和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