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科技巨头反垄断影响分析报告.pptx
2020-2021科技巨头反垄断影响分析报告,目录,复盘:科技反垄断事件以及影响梳理:全球典型科技巨头的兴衰对标:中国与全球科技巨头影响风险提示,01,科技反垄断:醉翁之意不在酒,复盘:科技反垄断事件以及影响,1.1 复盘美国反垄断百年史,五大案例垄断集团多以失败告终,美国反垄断百年史托拉斯的形成:托拉斯最早于1882年在美国产生,此后数年间得到迅速发展,并在美国的工业部门中占居了支配地位,美国被称 为“托拉斯帝国”。反垄断法的制定:1890年7月2日,美国联邦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该法主要为禁止限制性贸易作法及垄断贸易的行为。5大著名反垄断事件:复盘反垄断法成立以来的历史,20世纪出现了包括美国标准石油、美洲铝业公司、IBM、AT&T、微软公司 在内的5大反托拉斯事件,其中前4个案例均以失败告终,唯有微软因全球互联网泡沫避免了被分拆的命运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5次反垄断法控诉案例,1.2 IBM:蓝巨人百年巨轮,反垄断被迫开放软硬件技术标准,蓝巨人IBM百年巨轮,反垄断被迫开放软硬件技术标准,1911年,IBM成立,全称是国际商业机械公司,发展初期的主要业务为商 用打字机。1929年,经济大萧条,IBM依靠打孔机、制表机艰难生存。1945年,IBM成为美国空军自动防御系统电脑发展的主要承包商,研制了全世界第一台继电式计算机。1964年,IBM推出system360,世界上首个指令集可兼容计算机。1967年,IBM控制了美国商业通用计算机76%的市场份额,反垄断法迫使IBM开放技术标准1969年,政府提出诉讼,控告IBM“企图垄断,并且已经垄断了“用于一 般目的的数字计算机”,违反了谢尔曼法第二条”。1970年,IBM宣布一项重大改变,把向用户捆绑式销售软件和服务的模式, 改为分别计价销售,史称“价格分离”。IBM开放IBM/PC,CPU采购自英 特尔,操作系统由微软编写,同时开放软硬件技术标准,允许中小企业制 造IBM/PC兼容机。从此,IBM/PC消失了,IBM/PC的兼容机(我们今天熟知的Windows电脑) 成为市场主流。,IBM PC system360与IBM 兼容机80486,IBM PC:system360,IBM 兼容机:80486,1.3 AT&T:三次反垄断下,从曾经的辉煌走向多次拆分,1875年,伟大的电话之父贝 尔,发明了电话1877年,美国贝尔电话公司 成立,即AT&T1880年,贝尔电话公司正式 开始经营长途电话业务。1925年,AT&T成立了贝尔实 验室。这里曾出过8位诺贝 尔奖得主,获得过两万五千 多项专利,晶体管、激光器、数字交换机等均来自贝尔 实验室。,1913年,美国司法部的金斯 堡协议,AT&T不得不收敛扩 张。1925年,AT&T被迫和加拿大 电话业务分离,专注美国市 场。1949年,美国政府启动了针 对AT&T的第二次反垄断诉讼。1974年,美国政府启动了针 对AT&T的第三次反垄断诉。1984年,AT&T被迫第一次分 家,分出了另外七家小贝尔 公司。,1994年,AT&T的营业额一度 达到700亿美元。1995年,AT&T的转折点,AT&T拆分朗讯、AT&T、NCR 三家公司,自此AT&T再也没 有出现震动世界的发明。1996年,跟随着AT&T拆分, 贝尔实验室一分为二。2001年,朗讯公司不得不关 闭贝尔实验室几乎所有的研 究部门。2006年,朗讯被法国的阿尔 卡特收购。当时的市值还不 到1996年上市时的水平,只 有其峰值的二十分之一,AT&T 和贝尔实验室辉煌,三次反垄断与AT&T拆分,自我拆分与转折,三次反垄断下,从曾经的辉煌走向多次拆分,1.4 AT&T:全盛时期绝对垄断,反垄断拆分后市占率急剧下降,AT&T全盛时期:,AT&T控制了掌握了 95%以上的各类长途电话业务,提供85% 的地方电话线路,并销售全国大部分电话设备。拥有的各公司联合体(通常称为贝尔系统)包括贝尔电话 实验室、西方电器公司和23 家贝尔营业公司,AT&T的肢解:1984年1月1日联邦法院认为AT&T公司不允许其它公司进入其本地电话网络,违反了谢尔曼法第2条,将AT&T肢解为贝尔实验室和7个地区性公司。,AT&T拆分的影响:AT&T由于本地电话网络被分离竞争优势逐渐消失。竞争迅速白热化, AT&T 的市场份额不断受到MCI 和Sprint两家经营长话公司的蚕食而急速滑落。AT&T的市场占有率从1984年的超过90下降到1989年 的50,美国的电话通话价格到20世纪80年代末下降了40。,1995-1996年AT&T一分为三,从此由盛转衰,-10.0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美国电话电报(AT&T),-50.0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微软公司(MICROSOFT),1.5 微软:遭反垄断诉讼,受益互联网泡沫破灭避免被拆分,微软遭反垄断诉讼,一审判定一分为二,1998年5月18日,美国司法部经过数月的调查,向微软发 起反垄断(托拉斯) 诉讼。1999年12月8日,美国19州和司法部再一次起诉微软公司 违背反垄断法舍曼法2000年4月4日,联邦法官杰克逊判定微软违反了反垄断法,把捆绑销售作为阻碍竞争的手段,维持微软的垄断地位。2000年6月8日, 微软被裁定一份为二。一个专营电脑操作 系统,另一个则经营除去操作系统外微软目前所经营的其 它内容,包括Office系列应用软件、IE浏览器等。,微软上诉最高法庭,受益互联网泡沫破灭避免被拆分2000年7月27日,微软上诉最高法庭,提出对杰克逊法官 审案公正性的质疑。2001年1月15日,美国司法部和19州坚持拆分微软。2001年6月28日,上诉法庭推翻杰克逊法官的判决,由另 一个法官重新审理此案。2001年9月7日,美国司法部表示不再要求对微软进行拆分。2001年11月1日,美国司法部和微软达成过渡性协议。,1998-2001年,反垄断法导致公司股价大幅下滑,1.6 微软:凭借垄断,通过免费、抄袭、捆绑等手段打击竞争对手,在微软如日中天的90年代,其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上有绝对垄断地位。这段时间只有两家公司曾经威胁到了它的统治地位。一家 叫做网景 (Netscape),一家叫做Sun。网景开发了第一个商用浏览器Netscape Navigator。Sun发明了互联网时代的第一程序语言Java。微软通过免费、抄袭、捆绑等方式打击竞对手免费:网景公司浏览器商业用途是要收费的,而微软的IE浏览器对个人和商业用途统统免费。抄袭:微软抄袭开发出Java虚拟机 (JVM)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尽可能的加大Java应用程序跨平台移植的难度”。捆绑:微软利用自己在操作系统上的垄断地位,威逼利诱主机生产商安装绑定IE浏览器的windows操作系统,甚至胁迫另一个巨头Intel公司停止协助Sun对Java这个新兴技术进行改进。20世纪90年代美国最大的2个竞争对手:网景、Sun,VS,1.7 微软凭借垄断优势打击,网景和Sun公司股价受重仓,网景公司(Netscape):网景股票1995年8月8日面市的时候,其价格定在每股28美元,上市就飙升至75美元,最终在自己的 第一个交易日中收于58.25美元。一段时间之内,网景疯狂扩张,到1995年12月,股价已经来到了170美元。经历过“浏览器大战”之后,网景股票大幅下滑,1998年11月,美国在线AOL以42亿美元的估值收购了网景,而在1999年网景 的估值已经跌到了100亿美元,2008年,AOL宣布放弃对网景浏览器的支持,一代传奇落下帷幕。Sun公司:互联网泡沫之前,Sun 的 UltraSparc 服务器(同时提供基于 Java 的 Web 服务)卖得火红火热,Sun 公司的市值一 度飙升到 2000 亿美元,股价达 247 美元。随后被微软技术隔离,叠加互联网泡沫破灭,2001年12月底Sun 的股价只剩 49 美,元1995-1998年不同时点网景(Netscape)公司股价的波动情况,1999-2001年互联网泡沫前后Sun公司的股价变化情况,28,42,100806040200,1995年8月,1995年12月,1998年11月,股价(美元),49,0,50,100,150,1999年12月,2000年12月,股价(美元),1.7 近年来全球科技巨头遭遇反垄断诉讼屡见不鲜,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科技巨头普遍遭遇过反垄断诉讼美国:谷歌、亚马逊、Facebook、苹果分别遭遇了美国司法部、联邦贸易委员会、欧盟等机构反垄断诉讼。日韩:三星、索尼分别遭遇了中国、美国司法部门的反垄断诉讼。中国: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遭反垄断诉讼,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出台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科技领域反垄断事件,1.8 长期VS短期:分析AT&T与指数的表现,1995-1996年AT&T公司受反垄断诉讼跑输标普500和纳指,AT&T上市以来整体上跑赢标普500和纳指,-10.0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美国电话电报(AT&T),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500.00%,0.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4000.00%,4500.00%,美国电话电报(AT&T),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短期看,AT&T公司受诉讼影响跑输大盘;长期看, AT&T公司受益通信产业升级实现成长,1.9 长期VS短期:分析微软公司与指数的表现,13,2000年后微软公司受反垄断诉讼和互联网泡沫破裂跑输纳指,1994年以来微软公司远远跑赢标普500和纳指,短期看,微软公司公司受诉讼和互联网泡沫破裂跑输纳指;长期看,15-16年后 微软公司成功实现云化转型,远远跑赢指数,-50.0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98-0198-0398-0598-0798-0998-1199-0199-0399-0599-0799-0999-1100-0100-0300-0500-0700-0900-1101-0101-0301-0501-0701-0901-11,微软公司(MICROSOFT),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2000.00%,0.0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94-0695-0696-0697-0698-0699-0600-0601-0602-0603-0604-0605-0606-0607-0608-0609-0610-0611-0612-0613-0614-0615-0616-0617-0618-0619-0620-06,微软公司(MICROSOFT),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1.10 长期VS短期:分析IBM公司与指数的表现,1995-1996年IBM公司受反垄断诉讼大幅跑输标普指数,1968年以来IBM公司远远跑赢标普500,但跑输纳指,短期看,IBM公司公司受诉讼影响跑输标普500指数;长期看, IBM跑赢标普500指数,但远远落后于纳指,-40.00%,-30.00%,-20.00%,-10.00%,0.00%,10.00%,20.00%,30.00%,69-0169-0269-0369-0469-0569-0669-0769-0869-0969-1069-1169-1270-0170-0270-0370-0470-0570-0670-0770-0870-0970-1070-1170-12,IBM,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2000.00%,0.0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68-0170-0172-0174-0176-0178-0180-0182-0184-0186-0188-0190-0192-0194-0196-0198-0100-0102-0104-0106-0108-0110-0112-0114-0116-0118-0120-01,IBM,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1.11 近日反垄断指南出台,互联网巨头股价波动明显,近日腾讯控股股价走势图,近日阿里巴巴公司股价走势图,近日美团公司股价走势图,近日京东集团股价走势图,0.00%,5.00%,10.00%,15.00%,20.00%,25.0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120-1120-1120-1120-1120-11,腾讯控股,恒生指数,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120-1120-1120-1120-1120-11,美团-W,恒生指数,-15.00%,-10.00%,-5.00%,0.00%,5.00%,10.00%,15.0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120-1120-1120-1120-1120-11,阿里巴巴-SW,恒生指数,0.00%,5.00%,10.00%,15.00%,20.00%,25.0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120-1120-1120-1120-1120-11,京东集团-SW,恒生指数,反垄断指南发布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 总局公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 求意见稿)。要求互联 网平台不得滥用市场支配 地位,以不公平的高价销 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 价购买商品,也不得限定 交易,排除、限制市场竞 争,或差别待遇。,互联网巨头反应指南发布后,四大互 联网腾讯、阿里、美团、 京东应声下跌,02,强压抑 or 促创新?,梳理:“反垄断”大棒下看科技行业兴衰,2.2 美股市值 Top 10:1980年至今,看美国科技巨头兴衰更替,以全球科技创新重镇美国为例,1980年至今美股市值Top 10的美国公司不断变化。聚焦科技公司,我们认为三个变化值得关注:1)科技巨头持续兴衰更迭,千禧年以前IBM、AT&T雄据榜单;千禧年以后思科、Intel、微软崛起接过大旗;近十年来看FAMGA是新龙头;2)从数量上来看,传统科技巨头市值走弱后,数量更多、市值更大的新科技巨头形成,虽有巨头更迭,科技整体渐强;3)从性质上来看,40年间新巨头的属性由硬变软,从硬件与基础设施层面逐步迈向创新空间更大的软件、互联网。1980-2019市值最大的美国公司,2.3 美国七大科技巨头兴衰:产业趋势 & “反垄断”大棒或都是原因,梳理可知,1980至今共七家美国科技巨头亮相美股市值TOP 10榜单,分别为IBM、AT&T、思科、Intel、微软、苹果、谷歌、Facebook、亚 马逊,其兴衰已经在最近十年的市值、业绩变化中一览无余。横向比较而言,旧龙头如IBM、AT&T,产业趋势(景气度由硬件向软件&互联网平台转移)固然是其增长放缓的原因之一,但其在特定时期 受到的“反垄断”大棒制裁也不可忽视;新龙头如Facebook、亚马逊尽管当前景气爆棚,但“反垄断”的阴影或已逼近。,美国科技巨头近十年营收变化(亿美元),8,. %,-2,4,.3%,2.9%,5.7%,1%,8.,16.6%,20.9%,48.8%,26.3%,60.0%50.0%40.0%30.0%20.0%10.0%0.0%-1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2010201520192010-2019CAGR,-5.5%,1.6%,4.7%,21.2%,21.2%,20.6%,34.4%,40.0%35.0%30.0%25.0%20.0%15.0%10.0%5.0%0.0%-5.0%-10.0%,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2010201520202010-2020CAGR,美国科技巨头近十年市值变化(亿美元),2.3 美国七大科技巨头兴衰:产业趋势 & “反垄断”大棒或都是原因,2.4 美国并非个例,科技巨头兴衰全球上演,关注“反垄断”制裁影响,美国并非个例:科技巨头兴衰全球上演:韩国三星、日本索尼、芬兰诺基亚,近十年海外科技巨头走出不同发展路径,技术创新与产品竞争 以外, “反垄断”制裁同样不容忽视。但值得关注的是,不同于美国,日/韩/芬兰等国受制于国内经济体量,扶持本土科技巨头参与全球竞争是必然选项,因此三星、索尼等受到 的制裁打压均不源于国内,而来自海外(如美国、中国等)。1)索尼在欧、美频遭反垄断起诉,海外业务受到制约:2016年12月,欧盟反垄断机构欧盟委员会因索尼,松下和三洋在笔记本和手机电池市 场存在价格垄断行为,决定对三家公司总计罚款1.66亿欧元(约合1.76亿美元);.2009年10月美国司法部又向索尼的光驱业务提起反垄断诉讼。2)三星收到的海外制裁相对缓和:2018年5月,我国反垄断机构也曾突发性的对三星中国进行反垄断调查,主要针对当时的三星存储芯片 价格异常上涨。3)反例:诺基亚则败于直接竞争:曾是移动手机巨人,但在垄断质疑渐起之时,难抵苹果智能机的竞争,业务急剧收缩。,全球其他科技巨头近十年营收变化(亿美元),全球其他科技巨头近十年市值变化(亿美元),12.0%,-5.7%,-10.0%,-5.0%,0.0%,5.0%,10.0%,15.0%,0.0,1,000.0,2,000.0,3,000.0,4,000.0,三星电子,索尼,诺基亚,2010201520202010-2020CAGR,4.2%,-1.4%,-8.2%,-10.0%,-5.0%,0.0%,5.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三星电子,索尼,诺基亚,2010201520192010-2019CAGR,2.5 重新聚焦美国:20年一轮?“反垄断”制裁是否促进创新周期?,我们认为1980年至今共有三轮大的“反垄断”制裁:1)80年代针对AT&T和IBM的制裁,规模大、力度重,带来通信和计算机两个领域的20年繁荣;2)2000后,微软的“IE & Windows绑定”模式受倒制裁,同样催生浏览器新业态,谷歌等新巨头应运而生,20年来软件生态逐步开放;3)2020年针对多家科技巨头的听证会或是新一轮“反垄断”制裁的开始,对产业而言危与机并存,新的创新20年或同步开启。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既是全球科技创新的核心高地,同时也是全球最早设立反垄断法律的国家,其中或有偶然、也有必然。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制订反垄断法律的国家,早在1890年就通过了谢尔曼法案(Sherman Act)对垄断做出了明确规定;而后在1914年,通过克莱顿法案(Clayton Act)再次定义了价格歧视和阻碍竞争,并以此创立了联邦贸易委员会;后续,美国陆续通过一系列法律 对反垄断法律进行修正,而每一次重大反垄断调查都是反垄断法更新的契机。1980年以来的三轮“反垄断”制裁与创新周期2020年2000年前后1970-80年前后,回顾过去,AT&T是真正意义上因“反垄断”而被拆分肢解的第一家美国科技巨头。AT&T即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前身正是电话发明人贝尔创建 的美国贝尔电话公司。上世纪60-70年代, AT&T通过系列并购整合成为美国最大的电话公司,长期垄断美国长途和本地电话市场。反垄断指控:1970年代开始,美国联邦司法部将“反垄断”大棒由传统行业转向兴起的科技行业,并率先对AT&T提起诉讼,理由是包括该公司 存在利用从电子设备获得的垄断利润补贴其网络;阻止MCI或者其他运营商链接到本地制造商,并通过拒绝购买非贝尔供应商的设备,从而垄断了电信设备市场。判决及影响:诉讼一直持续至1984年,最终AT&T被分拆成八家子公司(一家长途电话公司和七家地区电话公司),目前美国的两大运营商Verizon和AT&T都是此前AT&T(贝尔系)成员。促进创新,开启通信革命: AT&T解体拉开电信行业革命。一方面,手机通信系统得以快速渗透,顺利削弱贝尔系在有线通信领域的自然垄 断;另一方面,打破了AT&T排他协议后,电话公司全面发力推动电视信号普及;光纤正式成为数据传输的高速公路。蓝色巨人IBM躲过一劫,但被迫开放操作系统,微软终成大敌。196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掀起了半导体革命,IBM推出了划时代的System/360 大型计算机,从而宣告了大型机时代的来临。到1975年,IBM生产的计算机数量是世界其他所有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总和的4倍。反垄断指控:美国政府从1969年开始调查IBM,1975年正式提起诉讼。美国政府指出,IBM为客户提供折扣价格的行为属于掠夺性定价,且该公司从硬件、软件到支持部门的纵向整合实质上是垄断性扩张。判决及影响:虽然双方最终在1982年达成和解,IBM逃过了分拆命运,但他们也不得不放弃了此前的竞争战略,被迫将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 和处理器交给外部公司,这其中就包括微软公司。创新促进、开启个人计算机时代:反垄断诉讼后,IBM对外开放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和处理器,微软因此深度受益,并以此为契机开发出DOS,成为行业唯一标准,由此开启80年代的个人计算机时代,软件创新也全面繁荣。,2.7 第一轮: 80年代 AT&T & IBM“倒下”,技术开放奠定通信 & 计算机繁荣,2.8 第二轮:千禧年前后,从Netscape到Microsoft再到Google,形成新轮回,AT&T 和IBM之后,尽管思科、Intel等巨头也轮番登场、在一定时期内在领跑细分领域,但终究并未形成绝对的垄断优势。下一个“反垄断” 大棒明确制裁的科技巨头就是受益IBM陨落的微软。聚焦千禧年前,在1996年约90的互联网用户都使用一种互联网浏览器:网景浏览器(Netscape Navigator)。网景推出自马赛克通信公 司,最大的卖点是第一个使用可点击按钮而不是文本命令的浏览器,由于变革性体验,产品已经问世就成为爆款。但是好景不长,意识到浏览器革命的微软开始跟进,加入“浏览器战争”。到2001年,网景的全球市场份额仅为12%。它已完全被微软的IE浏 览器所取代。事实上,经过一段时期的投入微软的IE浏览器固然具有一定的性能竞争力,但归根结底,其压倒网景的关键却是:绑定。即 在将IE浏览器捆绑到Windows操作系统(彼时已经成为个人PC电脑标配),设置预装的默认浏览器,因此大幅排除了网景产品的竞争参与。反垄断指控:到1998年,IE不断上升的市场份额引起了美国司法部反垄断部门的注意。美国司法部指控该公司违反了谢尔曼法,称其 垄断经营并使用了所谓的反竞争做法,尤其是将IE浏览器与Windows操作系统捆绑在一起。判决及影响:最初华盛顿地区法院下令将微软拆分为操作系统单元和其他软件单元,这一判决直接引起了市场对于科技股悲观预期,也间 接造成了千禧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但在后续,2004年美国司法部和微软达成和解,同意该公司在三年内必须披露其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和 协议,以使得所有浏览器厂商能参与竞争。创新促进、浏览器竞争下半场开启,Google崛起:解除了IE和Windows的绑定限制,浏览器的创新转向多元,火狐浏览器(Mozilla Firefox)和苹果Safari浏览器、谷歌浏览器(Google Chrome)相继入场,最终Google成为胜者。,2.8 第二轮:千禧年前后,从Netscape到Microsoft再到Google,形成新轮回,浏览器新战争一览, Google Chrome完成颠覆。2008年7月开始,火狐浏览器(Mozilla Firefox)和苹 果Safari浏览器都开始在蚕食IE浏览器的市场份额,之后就是谷歌浏览器(Google Chrome)。据SIFL估计,到2019年底Chrome的全球市场份额,将接近64%,其次的Safari占15%,而IE则低于10% 。事实上,2016年微软已经停止在其操作系统上提 供对IE 7到10版本的支持。不仅如此,2018年年底,微软宣布将停止开发自己的浏览器技术,转而采 用支持谷歌浏览器的Chromium项目。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正在到来的第三轮“反论 断”制裁中,谷歌又在此成为众矢之的,形成新的 轮回。后文中我们也会探讨微软与谷歌的技术开放性变迁 情况。,2009-2019年全球浏览器市场份额,2.9 第三轮:FAMGA或面临全面制裁?探讨开源、开放可能性,2018年至今,FAMGA作为全球五大科技巨头已经站稳第一梯队,无论营收还是市值都呈现昂扬向上的状态,马太效应似乎还将不断强化。 事实上,新的五大巨头在各自领域内的影响力均具备一定垄断性。但是除了微软以外,其他四家均为受到过实质性的本土“反垄断”制裁。然而就在2020年7月,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召开了一场围绕美国四大科技巨头公司反垄断调查的听证会,亚马逊、Facebook、苹果和谷歌 全部囊括其中,新一轮“反垄断”制裁及创新周期或将来临?1)亚马逊的指控:利用第三方卖家数据谋利;2)Facebook的指控:主导社交媒体市场,利用收购打压竞争;3)苹果的指控:主导应用程序市场;4)谷歌的指控:窃取其他网站内容。截至当前,四家公司CEO都做了相关辩护,调查仍在继续。目前来看谷歌的形式最为严峻:10月20日美国司法部已经证实对谷歌提起一级 反垄断指控(首次),指控其滥用其在在线搜索中的主导地位,扼杀竞争并伤害消费者。,FAMGA近五年营收变化(亿美元),FAMGA近五年市值变化(亿美元),21.9%,28.5%,14.9%,30.4%,18.4%,35.0%30.0%25.0%20.0%15.0%10.0%5.0%0.0%,14,000.012,000.010,000.08,000.06,000.04,000.02,000.00.0,201520162017201820192015-2019CAGR,27.2%,2.,7%,21.2%,7%,7.,40.9%,45.0%40.0%35.0%30.0%25.0%20.0%15.0%10.0%5.0%0.0%,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0,201520162017201820192015-2019CAGR,2.9 第三轮:FAMGA或面临全面制裁?探讨开源、开放可能性,轮回之后,Google Chrome 已经形成事实垄断。据 NetMarketShare 调研数据:2020 年 5 月在全球桌面浏览器市场中,Google Chrome 的市占率高达 69.81%,接近 70%;不仅如此,如果从底层技术来看,Chrome 作为一款商业浏览器,它本身是基于 Chromium 开源浏览器内核平台的,同时,微软 Edge 浏 览器(IE)、QQ 浏览器、搜狗浏览器等也是基于 Chromium 内核(谷歌主导并对全世界开源)。从这个角度来看,全球范围内,基于Chromium 内核的桌面浏览器,其市场份额加起来已经超过 80%。与此相对应,关于追踪隐私、“吃内存”、滥用搜索功能、挤压Mozilla(Firefox 背后运营机构)等指控也甚嚣尘上。综合来看,我们认为至少Chrome或是一种应该被分拆的垄断性业务。身份对调:谷歌走向封闭?微软拥抱开源?近年来谷歌面对开源社区的态度似乎正在产生微妙的变化。1)日前在谷歌公开的一份高层战略报告中,谷歌产品经理兼 Knative 项目指导 委员会成员 Donna Malayeri 明确表示 Knative 项目(基于 Kubernetes 与 Istio 的 Serverless 架构)将不对外分享。2)而在2020年7月, 谷歌又违反与 IBM 共同开发 Istio 项目时达成的协议,拒绝将 Istio 捐赠给中立的 CNCF,转而将包括 Istio 在内的旗下 3 个重要开源项目 的商标权转移至一个由谷歌高层创建的新组织中。与此相反的是,微软则在近年持续拥抱开源、拥抱 CNCF,推出 OSM 以进军 Service Mesh 市场。我们认为,前一轮“反垄断”制裁中,谷歌的脱颖而出与其开放精神不无关联。无论与AT&T、IBM的封闭式硬件基础设施相比,还是与微软 (此前)、苹果的封闭式软件生态相比,谷歌一直以来所主导的开源生态模式无疑更具有开放精神,也能最大程度上避开“反垄断”的聚焦。但如今占据垄断地位的谷歌或正在与技术开源渐行渐远,目前Oracle、CNCF、Istio 社区等相关生态参与者均公开表达了谷歌违反了开源社区开放治理的精神。,2.10 数据侧面验证:“放倒” 垄断性巨头利于中小科创企业成长,新巨头在此孕育,科技巨头兴衰更迭背后,“反垄断” 制裁是重要因素。但制裁并非强制压抑巨头发展(市占率高本身并无问题),而是限制巨头公司利用特 定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如硬件设施、操作系统、浏览器及其他流量入口),在其他新赛道(领域)实施垄断压迫行为。此举意义有二:1)赋予中小企业更大生存空间与竞争可能,确保新的技术路径、产业模式不被埋没;2)鼓励竞争带动创新,避免巨头在强垄断、高利润的现状下不再推动行业创新。结合此前总结的创新周期:我们认为 “反垄断” 制裁过后,科技细分行业呈现正向循环: 竞争环境改善 + 融资环境改善 中小科创企业崛 起 部分优质企业成长为新巨头。因此当前FAMGA制裁事件,亦是危与机并存。从数据上来看,千禧年至今我们都处于第二轮创新周期中,2000年后尽管纳斯达克市场因微软制裁事件而刺破泡沫,但各类中小创新企业 持续蓬勃发展,无论是中小企业的整体融资(家数、金额),还是新龙头的市值占比都屡创新高。,1,223,1,449,830,0,500,1,000,1,500,2,000,IPO家数,增发家数,增发规模(亿美元),1996-2000,IPO规模(亿美元)2001-20052006-2010,2011-2015,2016-2020,6,654.2,9,998.1,71,809.2,27.4%,33.9%,10.0%5.0%0.0%,40.0%35.0%30.0%25.0%,20,000.010,000.00.0,80,000.070,000.060,000.050,000.0,20052010Top 5合计市值(亿美元),20152020Top 5 占纳斯达克市值占比,纳斯达克IPO、增发家数及融资金额持续向上,纳斯达克市值 Top 5 公司合计市值及占比(亿美元),03,中国科技业:第一轮垄断形成中,对标:中国与全球科技巨头分析,3.1 收入规模对比:国外科技巨头营收规模总体大于国内科技巨头,但我国增长更快,国外科技巨头营收规模总体大于国内科技巨头,但我国企业增长更快1)国外科技巨头中,苹果的收入在2016年到2019年间一直在1.5万亿至2万亿级别,稳步增长;亚马逊收入增速保持在30%左右,在2019年底超过苹果; 微软和谷歌收入相近,四年间从5000亿逐步增长至1万亿;Facebook增速较快,2019年底达到5000亿级别。2)国内科技巨头中,阿里和腾讯的收入处于第一梯队,在2016年两者收入均为1500亿左右,但阿里增速总体较快,2019年阿里收入达到5000亿量级,腾 讯收入接近4000亿;百度收入增速较低,2018年收入达到千亿级别后,2019年并无太大增长;美团发展迅猛,4年间收入从百亿级别迅速增至千亿级别。,资料来源:wind,公司财报,华西证券研究所注:为保证计算时间口径一致性,我们基于wind季报和年报数 据,在自然年口径内计算当期盈利数据(下同),资料来源:wind,公司财报,华西证券研究所注:为保证计算时间口径一致性,我们基于wind季报和年报数 据,在自然年口径内计算当期盈利数据(下同),国外科技巨头收入对比(单位:亿人民币),国内科技巨头收入对比(单位:亿人民币),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16,2019,20172018阿里腾讯美团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