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中国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研究:OLED市场前景广阔.pdf

  • 资源ID:113465       资源大小:1.72M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人民币1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人民币1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研究:OLED市场前景广阔.pdf

1 报告编码19RI0111 头豹研究院 | 电子系列行业概览 400-072-5588 电子行业: 中国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研究OLED 市场前景广阔 报告摘要 工业团队 OLED 全称为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即有机 发光二极管,指采用极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 板所构成且当电流通过时会发光的有机半导体, OLED 具有自发光特性。 未来 5 年, 在中国电子信息 行业和制造业自动化的持续深入以及中国 OLED 柔 性屏技术日益成熟的驱动下, OLED 产品在下游应用 领域需求将保持增长的趋势,中国 OLED 行业的市 场规模预计将在 2023 年达到 650.3 亿美元, 年复合 增长率为 29.1%,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热点一:利好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热点二:原材料成本下降,带动 OLED 产品需求 热点三:下游应用领域需求端增长 OLED 是新一代显示屏中不可缺少的元件, 是电子行业如 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穿戴设备等各行业终端领域发展 的基础。 作为现代信息行业的核心行业之一, OLED 行业 的发展受到中国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利好的政策为中 国 OLED 行业发展创造了更为规范和更具有支持性的环 境。近年来,相关部门利好政策频出,鼓励行业发展, 促进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在 OLED 面板生产成本方面,无论是硬性 OLED 屏还是 柔性 OLED 屏,发光材料成本均占据了 OLED 产品生产 成本的 31.0%。 目前发光材料主要采用的是荧光材料 (用 于红绿光材料)和磷光发光材料(用于蓝光材料)的组 合。 中国材料国家实验室正积极推进发光材料技术研究, 在荧光发光材料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解决了传统 荧光发光材料效率低的问题。 中国的经济增长推动了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高端电子 设备日益普及, 消费者对显示屏的要求逐渐提高。 OLED 显示屏是利用有机电自发光二极管而制成的显示屏,不 但具备了优于传统 LED 屏幕的显示对比度、色域、可视 角、 反应速度、 柔性高等特点, 而且更加轻薄、 省电, 使 得 OLED 下游应用领域对 OLED 屏需求增长,尤其在消 费电子领域。 OLED 屏凭借柔性、 轻薄、 对比度高等优点 得以广泛应用于智能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及 消费体验。随着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下游应用产品 销量增长,OLED 的渗透率将会提高,OLED 市场规模也 将随之快速增长。24.6 40.9 61.8 104.4 160.8 233.8 331.4 450.2 583.8 650.3 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预测 2020预测 2021预测 2022预测 2023预测 亿美元 中国OLED行业市场规模 复合增长率 2014-2018年 59.9% 2019-2023年 29.1% 中国OLED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预测 庄林楠 高级分析师 林莹莹 分析师 邮箱:csleadleo 行业走势图 相关热点报告 电子系列行业概览2019 年中国半导体材料行业概览 电子系列行业概览2019 年中国石墨电极行业概览 电子系列行业概览2019 年中国智能摄像头行业研究 报告 电子系列行业概览2019 年中国电能表行业概览 1 19RI 0111 目录 1 方法论 . 4 1.1 方法论 . 4 1.2 名词解释 . 5 2 市场综述 . 7 2.1 中国 OLED 行业定义及分类 . 7 2.2 OLED 行业发展历程 . 8 2.3 中国 OLED 行业发展现状 . 10 2.4 中国 OLED 行业行业链 . 11 2.4.1 上游分析 . 12 2.4.2 中游分析 . 12 2.4.3 下游分析 . 13 2.5 中国 OLED 行业市场规模 . 14 3 中国 OLED 行业驱动与制约 . 15 3.1 驱动因素: . 15 3.1.1 利好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 15 3.1.2 原材料成本下降,带动 OLED 产品需求 . 18 3.1.3 下游应用领域需求端增长 . 18 3.2 制约因素: . 19 3.2.1 上游关键技术依靠进口 . 19 2 19RI 0111 3.2.2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 20 3.2.3 全球贸易壁垒加深,制约行业发展 . 21 4 中国 OLED 行业市场趋势 . 21 4.1 OLED 将逐步取代 LCD . 21 4.2 产品制造将采用柔性 OLED 显示 . 22 4.3 OLED 行业逐步呈现大型化与集中化趋势 . 23 5 中国 OLED 行业竞争格局 . 24 5.1 竞争格局概述 . 24 5.2 中国 OLED 行业典型企业分析 . 26 5.2.1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26 5.2.1.1 企业概览 . 26 5.2.1.2 主营业务 . 27 5.2.1.3 竞争优势 . 28 5.2.1.4 潜在风险 . 29 5.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29 5.2.2.1 企业概览 . 29 5.2.2.2 主营业务 . 29 5.2.2.3 竞争优势 . 30 5.2.2.4 潜在风险 . 31 3 19RI 0111 图表目录 图 2-1 中国 OLED 行业分类 . 7 图 2-2 中国 OLED 行业发展历程 . 8 图 2-3 中国 OLED 行业行业链 . 11 图 2-4 2018 年 OLED 应用领域占比 . 13 图 2-5 智能手机 OLED 出货量,2014-2023 年预测 . 14 图 2-6 中国 OLED 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 年预测 . 15 图 3-1 中国 OLED 行业相关政策 . 16 图 3-2 OLED 成本结构分析 . 19 图 4-1 TFT-LCD 与 AMOLED 收入占比,2014-2023 年预测 . 22 图 5-1 2018 年 OLED 行业全球竞争情况 . 25 图 5-2 现阶段中国七大 OLED 厂商 . 26 图 5-3 柔宇科技两大核心技术 . 27 4 19RI 0111 1 方法论 1.1 方法论 头豹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 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 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 已经积累 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 从农业、 信息科技行业和工业制造行业等领域着 手,研究内容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发展,扩张, 到企业走向上市及上市后的成熟期, 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中多变 的行业模式,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 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 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 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 客观 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一份 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 砥砺前行的宗旨, 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 从执行的层面阅 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头豹研究院本次研究于 2019 年 3 月完成。 5 19RI 0111 1.2 名词解释 有机半导体材料:指电导率介于有机绝缘体和有机导体之间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材料。 发光材料: 指能够以某种方式吸收能量, 将其转化成光辐射 (非平衡辐射) 的物质材料。 物质内部以某种方式吸收能量,将其转化成光辐射(非平衡辐射)的过程称为发光。 中国制造 2025: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载流子:指电流载体,也称载流子。在物理学中,载流子指可以自由移动的带有电荷的 物质微粒,如电子和离子。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即液晶显示器。 ITO:Indium Tin Oxide,即氧化铟锡,是一种 N 型氧化物半导体。 中间体: 又称有机中间体。 用煤焦油或石油产品为原料在制造染料、 农药、 医药、 树脂、 助剂、增塑剂等过程中出现的中间产物。因最初用于制造染料,也称染料中间体。 荧光材料:由金属(锌、铬)硫化物或稀土氧化物与微量活性剂配合经煅烧而成,呈无 色或浅白色。荧光材料在紫外光(200400nm)照射下,依颜料中金属和活化剂种类、 含量的不同,可呈现出各种颜色的可见光(400800nm)。 磷光材料:在电磁辐射和离子射线激发下能发出磷光的材料。 HDR:High-Dynamic Range ,即高动态范围图像。相比普通的图像,HDR 可以提供更 多的动态范围和图像细节。 TFT-LCD: 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e Crystal Display, 即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 TFT-LCD 是液晶显示器的一个种类,主要被应用在电视、平面显示器及投影机上。 IC:Integrated Circuit,即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IC 采用一定的工 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 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 6 19RI 0111 能的微型结构。 PN 结:采用不同的掺杂工艺,通过扩散作用,将 P 型半导体与 N 型半导体制作在同一 块半导体(通常是硅或锗)基片上,在它们的交界面形成的空间电荷区称为 PN 结。 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即掌上电脑, 可帮助人类在移动中完成工作, 学习, 娱乐等活动。 蒸镀:指将待成膜的物质置于真空中进行蒸发或升华,使之在工件或基片表面析出的过 程。 Ppi:Pixels Per Inch,即像素数目,所表示的是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数量。 TV:Televsion 的缩写,即电视机。 AR: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 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 模型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 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 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 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 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7 19RI 0111 2 市场综述 2.1 中国 OLED 行业定义及分类 OLED 全称为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即有机发光二极管,指采用极薄的有 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所构成且当电流通过时会发光的有机半导体, OLED 具有自发光特性。 OLED 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其显示性能相比 LCD 更优异,具有显示效果佳、耗电低、柔 性高和超轻薄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汽车电子、智能穿戴设备、VR 设备和消费电子等产品 的屏幕上。 OLED 按驱动方式可分为主动矩阵 AMOLED 和被动矩阵 PMOLED(见图 2-1) : AMOLED 也可称为有源驱动式 OLED,具有 TFT 阵列,可独立地控制每个像素点的发光情 况,使得像素点可连续且独立发光,最终形成所需图像。AMOLED 是目前 OLED 行业的主 流应用, 主要在高端及中大尺寸屏幕领域应用较广; PMOLED 也可称为无源驱动式 OLED, 不具有 TFT 阵列,需通过外部电路控制像素点发光,难以实现对单个像素点的精确控制。 8 19RI 0111 PMOLED 的分辨率和发光效率较低,PMOLED 只能应用在低端和小尺寸的屏幕。 图 2-1 中国 OLED 行业分类 来源:沙利文研究院绘制 2.2 OLED 行业发展历程 OLED 行业起步于 1950 年,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其发展经历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见 图 2-2) : 图 2-2 中国 OLED 行业发展历程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研究试验期(1950 年-1996 年) : OLED 技术的研发开始于 1950 年代的法国南茜大 学,法国物理化学家安德烈贝纳诺斯最先投入到 OLED 的技术研发领域中,为之后的研 究奠定了基础。1979 年,美国柯达公司的研究员邓青云博士在实验室发现了有机蓄电池上 9 19RI 0111 的发光现象后, 开始了 OLED 的研究, 并将其命名为有机发光二极管。 自此, 邓青云博士开 始了对实用性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研究。1987 年,邓青云博士和其同事史蒂夫范斯莱克 成功地使用类似半导体 PN 结的双层有机结构,制造出了低电压、高效率的光发射器,为柯 达公司生产有机二极管显示器奠定了基础。 其后, 全球各大科技企业逐步涉足有机发光二极 管研究。直到 1990 年,英国剑桥大学实验室成功研制出高分子有机发光原件,为有机发光 二极管研究增加了新的方向。 导入期 (1997 年-2000 年) : 1997 年, 日本先锋公司首次将单色的 OLED 应用在汽车 音响上,开启了 OLED 的商业化、行业化道路。随后,Sony、Epson 等企业在全球范围内 兴起了 OLED 相关材料、原料、设备的研发热潮。经过三年的发展,OLED 行业下游应用于 2000 年开始逐渐拓展到手机、PDA、相机、检测仪器等领域,但当时的 OLED 产品规格小 且数量少, 产品均为无源驱动类型 (PMOLED) , 仅能显示单色或区域彩色。 2009 年以后, OLED 行业各大厂商对 OLED 的研究逐步由 PMOLED 转向 AMOLED 领域。这一时期为 OLED 行业的市场导入期,大部分 OLED 产品仍停留在试验或试销阶段。 成长期(2001 年-2009 年) :作为新一代平面显示技术,OLED 在下游领域的应用逐 渐扩大, 技术逐渐走向成熟。 2001 年至 2003 年, OLED 主要应用在小尺寸产品上, 如Sony 于 2001 年推出了 13 英寸全彩 OLED 屏,柯达公司于 2003 年在其照相机产品上采用了 OLED 技术。 在全球范围内高新技术浪潮的冲击下,中国 OLED 技术的研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支 持,政府开始鼓励中国企业发展 OLED 行业。2002 年,中国维信诺依托清华大学研究的技 术建成了中国大陆第一条 PMOLED 中试生产线。 2008 年 10 月, 维信诺在昆山建立了中国 大陆第一条 PMOLED 大规模生产线, 实现了小尺寸 OLED 显示屏的量产, 中国 OLED 行业 初具规模。2004 年到 2009 年,三星、索尼等厂商持续推进 OLED 技术,大尺寸 OLED 产 10 19RI 0111 品相继投产,LG 于 2005 年推出 40 英寸 OLED 电视原型机并于 2009 年实现了 OLED 电 视的量产销售。由此可见,2001 到 2009 年 OLED 行业发展逐步形成规模,市场进入成长 期。 快速发展期(2010 年至今) :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支持下,中国大陆的 OLED 研 发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昆山维信诺、汕尾信利、四川虹视、佛山彩虹等企业在小尺寸领域的 OLED 技术发展逐渐成熟, 其中维信诺企业是中国最早掌握 PMOLED 生产制造技术的企业, 同时在 2010 年维信诺企业掌握了 AMOLED 中试线生产工艺,引领中国 OLED 行业发展。 2011年6月, 中国 19 家 OLED 企业事业单位共同成立了中国 OLED 行业联盟。 2013 年, 全球第二条 5.5 代 AMOLED 由中国京东方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投产, 中国 OLED 行业逐步向 规模化发展,行业覆盖的产品越来越广泛,包含了移动终端、穿戴设备等,OLED 行业从此 迈入快速发展期,OLED 技术正朝着通用化、标准化、多样化等方向研发。 2.3 中国 OLED 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 OLED 行业集中在美国、韩国、日本、中国等地区,其中韩国 LG 和三星分别在 OLED 的大尺寸和中小尺寸面板市场中形成了行业垄断。目前全球 OLED 面板产能主要集 中在三星和 LG 这两家企业。截止到 2018 年,LG 占据大尺寸 OLED 面板市场超过 90%的 份额,其产品主要应用在电视行业上;三星则占据中小尺寸 AMOLED 面板超过 90%的份 额,其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行业。 中国 OLED 行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政府红利政策的支持下,中国 OLED 行业增长 迅速。 得益于技术的进步与各厂商的积极布局, 中国 OLED 行业已形成京津翼、 珠三角、 闽 台、长三角、中西部五个行业集群。2018 年中国本土面板制造商京东方、天马、和辉光电 和国显光电等企业大规模投资建厂, 大量释放产能, 加速推进 OLED 行业的国产化进程。 截 止至 2018 年 5 月,京东方已在四川成都和绵阳布局了两条第 6 代柔性 AMOLED 生产线, 11 19RI 0111 其中成都京东方生产线是全球第 2 条量产的 6 代柔性 AMOLED 生产线,而绵阳第六代柔 性 AMOLED 生产线则将于 2019 年建成投产。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智能全面屏手机均采用三 星的 AMOLED 柔性屏,但随着中国京东方成都第 6 代柔性 AMOLED 产线的正式量产,三 星的这一垄断地位将被打破,智能手机厂商将拥有更多的选择。根据沙利文调查,2018 至 2022 年全球将新增 12 条中小尺寸 OLED 生产线,其中中国大陆占据 6 条,中国有望成为 全球第二大 OLED 产能国家。可见,中国 OLED 行业正快速发展,在全球市场中的话语权 将进一步提高。 2.4 中国 OLED 行业产业链 中国 OLED 行业由上至下可分为上游参与者包含原材料及生产设备供应商、中游面板 制造商和模组组装商、下游为显示屏应用领域终端用户(见图 2-3) 。 图 2-3 中国 OLED 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12 19RI 0111 2.4.1 上游分析 中国 OLED 产业链的上游参与者包括 OLED 原材料、OLED 生产设备和 OLED 相关部 件的供应商:OLED 原材料包括 ITO 玻璃、有机发光材料、偏光板、封合胶等,其中有机 发光材料是由化工原料合成为中间体, 再由中间体进一步合成单体粗品, 单体粗品由 OLED 单体生产材料厂商进行升华处理成为 OLED 单体,后由面板生产企业蒸镀到基板上,从而 形成 OLED 有机发光材料。由于中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企业在 OLED 有机发光材 料中的中间体和单体粗品有一定影响力,现已成为全球主要的 OLED 中间体和单体粗品的 供应商之一。 升华材料具有较高制造工艺技术含量且受专利产权保护, 受此影响, 市场长期 被韩、日、德和美厂商垄断,导致中国 70.0%以上的 OLED 有机发光材料依赖进口,中国 企业在原材料上的议价能力较弱;OLED 生产设备包括显影、镀膜与封装设备、检测与测 试设备等, 存在较高的技术和资金壁垒。 从上游的生产设备环节看, 中国在显示模组设备的 技术和制造水平与国际先进企业接近, 但日本 Tokki 和 Ulvac 以及美国 3M、 SEIKO、 SUSS 等厂商在上游 OLED 生产设备中的显影、测试和有机发光材料环节中的蒸镀设备方面优势 明显, 占据绝对优势。 中国企业对进口 OLED 生产设备依赖性较大; OLED 相关零部件包 括驱动 IC、 电路板和其他相关材料等。 虽然中国有相关的电路板零部件企业, 但由于 OLED 对电路板要求较高, 大部分企业仅从事相关电路板的相关零部件生产, 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 较少。 综上所述, 从 OLED 原材料、生产设备和相关部件等上游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 中国 企业在在 OLED 产业链上游环节市场竞争能力较低。 2.4.2 中游分析 中国 OLED 行业产业链的中游为面板制造商和模组组装商,目前全球量产的 OLED 显 示面板主要以韩国 LG 和三星、 日本 JDI、 夏普为主。 随着中国红利政策及资本家对中国 OLED 行业前景看好, 中国 OLED 企业通过购买 OLED 上游的设备、 自主研发 OLED 技术等方式, 13 19RI 0111 推动了中国 OLED 行业发展。自 2016 年以来,中国京东方、深天马、国显光电等企业加速 布局 AMOLED 面板生产线,导致韩系面板厂的 AMOLED 产能由 2016 年的 94.6%下滑至 2018 年的 75.7%,预计中国企业的 OLED 产能占比由 3.6%则提升到 19.4%,产能扩张迅 速,中国中游面板制造商空间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2.4.3 下游分析 中国 OLED 行业产业链的下游为 OLED 产品应用行业,包括消费电子、可穿戴设备、 汽车、 移动终端等领域。 随着全球 OLED 生产线陆续投产, 下游消费电子市场迅速增长。 在 应用领域方面, 根据沙利文数据显示, 2018 年智能手机以 70.8%的占比成为了 OLED 行业 最大的应用领域, 其次为可穿戴设备和家用电器及电视领域, 占比分别为 9.5%和 7.5% (见 图 2-4) 。 图 2-4 2018 年 OLED 应用领域占比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智能手机是 OLED 行业现阶段比重最大的应用领域,主要原因为智能手机趋向全面屏 幕、窄边框及曲面屏等多元化产品发展,OLED 屏幕以可视角度大、对比度高、柔性高等优 点成为当下智能手机主流配置,受益于此,OLED 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根据 沙利文数据显示, 智能手机 OLED 出货量由 2014 年的 174.6 百万片增长到 2018 年 55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研究:OLED市场前景广阔.pdf)为本站会员(规划发展)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