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2019年中国3D显示行业概览.pdf

  • 资源ID:112711       资源大小:1.88M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人民币1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人民币1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中国3D显示行业概览.pdf

<p>&nbsp;1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报告编码19RI0282 头豹研究院 | 消费电子终端系列行业概览 400-072-5588 &nbsp;2019 年 &nbsp;中国 3D 显示行业概览 &nbsp;报告摘要 工业团队 &nbsp;3D 显示也被称为三维显示或立体显示, 是指利用双 目视差的原理,使人的左右眼接收到不同的画面并 将两幅画面重叠后即可实现观看时的立体效果。现 阶段,3D 显示技术行业的火热程度尚未褪去,技术 水平的提高和应用领域的扩展将为 3D 显示技术市 场带来更大的增长。2018 年,中国 3D 显示产品的 市场规模为 726.7 亿元, 预计到 2023 年这一市场规 模将达到 2,075.0 亿元人民币,预示着未来五年的 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23.35%。 &nbsp;热点一:显示技术进步促使行业成熟 &nbsp;热点二:移动硬件的成熟助力 3D 显示行业发展 &nbsp;热点三:VR/AR 市场潜力巨大 &nbsp;裸眼 3D 中的柱镜光栅技术在效果提升的同时降低了成 本,技术日益成熟,由于其效果远超贴膜等狭缝技术, 在 3D 显示领域中逐渐得到普及。目前人眼追踪与视频 优化算法有了很大改进,该算法可以解决多人观看的难 题,对于 3D 广告机的应用普及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nbsp;移动 3D 产品将迎来快速发展,移动 3D 产品及 3D 宣传 广告方面产品的比重将不断提升, 未来有望成为裸眼 3D 产品内容的主要传播媒介。以智能机为例,目前中国智 能机市场体量非常庞大,随着 3D 显示技术在智能机中 的渗透率的提升,具有 3D 显示功能的智能手机将有较 大的发展空间。 &nbsp;目前 VR/AR 技术已成功应用到了数字显示领域, 消费者 对产品和各类需求和想象逐渐得到实现,进一步刺激了 消费者对于 VR/AR 产品的购买欲望。 部分企业已成功运 用这些技术生产出 AR 眼镜、裸眼 3D 显示器、3D 智能 手机等热门产品,迎合了当下的市场消费热点。 &nbsp;庄林楠 &nbsp;高级分析师 李家鑫 分析师 邮箱:csleadleo 行业走势图 &nbsp;相关热点报告 &nbsp; 消费电子终端系列行业概览 2019 年中国视频监控设 备行业概览 &nbsp; 消费电子终端系列行业概览 2019 年中国超级电容器 行业概览 &nbsp; 消费电子终端系列行业概览 2019 年中国 3D 传感摄 像头行业概览 &nbsp; 消费电子终端系列行业概览 2019 年中国光学镜头行 业概览 &nbsp;338.9 &nbsp;404.8 &nbsp;489.5 &nbsp;595.2 &nbsp;726.7 &nbsp;892.4 &nbsp;1,089.5 &nbsp;1,357.7 &nbsp;1,682.2 &nbsp;2,075.0 &nbsp;0.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亿元 中国3D显示行业市场规模 年复合增长率 2014-2018 20.1% 2019预测-2023预测 23.4% 中国3D显示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年预测2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报告编码19RI0282 目录 &nbsp;1 &nbsp;方法论 . 5 &nbsp;1.1 &nbsp;研究方法 . 5 &nbsp;1.2 &nbsp;名词解释 . 6 &nbsp;2 &nbsp;中国 3D 显示行业市场综述 . 8 &nbsp;2.1 &nbsp;3D 显示行业定义及分类 . 8 &nbsp;2.1.1 &nbsp;定义 . 8 &nbsp;2.1.2 &nbsp;分类 . 8 &nbsp;2.2 &nbsp;全球 3D 显示行业发展历程 . 11 &nbsp;2.3 &nbsp;中国 3D 显示行业产业链 . 12 &nbsp;2.3.1 &nbsp;上游分析 . 14 &nbsp;2.3.2 &nbsp;中游分析 . 14 &nbsp;2.3.3 &nbsp;下游分析 . 15 &nbsp;2.4 &nbsp;中国 3D 显示行业市场规模 . 15 &nbsp;3 &nbsp;中国 3D 显示行业驱动与制约因素 . 16 &nbsp;3.1 &nbsp;驱动因素 . 1 6 &nbsp; 3.1.1 &nbsp;显示技术进步促使行业成熟 . 16 &nbsp;3.1.2 &nbsp;下游市场需求增长稳定 . 17 &nbsp;3.1.3 &nbsp;移动硬件的成熟助力 3D 显示行业发展 . 18 &nbsp;3.2 &nbsp;制约因素 . 1 9 &nbsp; 3.2.1 &nbsp;制造和推广成本高 . 19 &nbsp;3.2.2 &nbsp;内容、技术和硬件发展不协同 . 19 &nbsp; 3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报告编号19RI0282 4 &nbsp;中国 3D 显示行业政策及监管分析 . 20 &nbsp;4.1 &nbsp;行业标准 . 2 0 &nbsp; 4.2 &nbsp;行业支持政策及监管 . 21 &nbsp;5 &nbsp;市场趋势 . 22 &nbsp;5.1 &nbsp;裸眼技术成为主流 . 22 &nbsp;5.2 &nbsp;“终端+应用+云平台”的生态圈环境将带来整个产业的发展 . 23 &nbsp;5.3 &nbsp;VR/AR 市场潜力巨大 . 24 &nbsp;6 &nbsp;竞争格局 . 24 &nbsp;6.1 &nbsp;中国 3D 显示行业竞争格局概述 . 24 &nbsp;6.2 &nbsp;典型代表企业分析 . 26 &nbsp;6.2.1 &nbsp;深圳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 26 &nbsp;6.2.2 &nbsp;上海易维视科技有限公司 . 29 &nbsp;6.2.3 &nbsp;成都斯斐德科技有限公司 . 32 4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报告编号19RI0282 图表目录 &nbsp;图 2-1 3D 显示分类(根据技术划分) . 9 &nbsp;图 2-2 全球 3D 显示行业发展历程 . 11 &nbsp;图 2-3 中国 3D 显示行业产业链(根据 3D 内容划分) . 12 &nbsp;图 2-4 中国 3D 显示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 年预测 . 16 &nbsp;图 4-1 中国 3D 显示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 22 &nbsp;图 6-1 中国裸眼 3D 行业主要竞争企业 . 26 &nbsp;图 6-2 超多维授权专利主要应用 . 28 &nbsp;图 6-3 易维视主要产品介绍 . 31 &nbsp;图 6-4 斯斐德科技解决方案介绍 . 34 5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报告编号19RI0282 1 方法论 &nbsp;1.1 研究方法 &nbsp;头豹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 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 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 已经积累 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nbsp;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从工业、信息科技、新能源等领域着手,研究内 容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发展,扩张,到企业走向 上市及上市后的成熟期, 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中多变的产业模式, 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nbsp;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 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 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 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 客观 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一份 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nbsp;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 砥砺前行的宗旨, 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 从执行的层面阅 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nbsp; 头豹研究院本次研究于 2019 年 05 月完成。 6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报告编号19RI0282 1.2 名词解释 &nbsp; 3D:3 Dimensions,指三维空间,即存在长、宽、高的空间,一般也叫立体空间。 &nbsp; AMOLED: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即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 体,是一种显示屏技术。 &nbsp; AR: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 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 模型的技术。 &nbsp; FHD:Full High Definition,即全高清,一般指 1920*1080 的分辨率。 &nbsp; Force Touch: 美国苹果公司用于 Apple Watch、 全新 MacBook 以及全新 MacBook &nbsp;Pro 的一项触摸传感技术。 &nbsp; IMAX:Image Maximum,即“最大图像”,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底片更大和更高 分辨率的电影放映系统。 &nbsp; In-cell:指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方法。 &nbsp;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即液晶显示器。 &nbsp;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由含镓(Ga) 、砷(As) 、磷(P) 、氮 (N)等的化合物制成。 &nbsp; LTPS: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即低温多晶硅技术。 &nbsp; MasterImage: 一种数码立体投影技术, 由美国的 MasterImage 3D 公司持有, 2017 年被 RealD 公司收购。 &nbsp; Mbps:Million Bits per Second,即兆比特每秒,是一种传输速率单位,指每秒传输 的位(比特)数量。 &nbsp; On-cell:指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板之间的方法。 &nbsp; 7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报告编号19RI0282 RealD: 一种数码立体投影技术, 由美国的 RealD 公司负责销售, 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 适用于电影院的 3D 电影技术。 &nbsp; 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 系统。 &nbsp; AR: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强现实技术,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 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 (视觉信息, 声音, 味道, 触觉等) , 通过电脑等科学技术, 模拟仿真后再叠加, 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 被人类感官所感知, 从而达到超越 现实的感官的体验。 &nbsp; a-Si:Amorphous Silicon,即非晶硅,是硅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nbsp; 光的偏振: 光波电矢量振动的空间分布对于光的传播方向失去对称性的现象叫做光的偏 振。 &nbsp; 光的干涉: 指光在相遇区域内形成稳定的明暗交替或彩色条纹的现象称为光的干涉现象。 &nbsp; 双目视差:物体离观察者越近,两只眼睛所看到物体的差别也越大,这就形成了双目8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报告编号19RI0282 2 中国 3D 显示行业市场综述 &nbsp;2.1 3D 显示行业定义及分类 &nbsp;2.1.1 定义 &nbsp;3D 显示也被称为三维显示或立体显示,是指利用双目视差的原理,为观看者的左右眼 提供同一场景的立体图像时,采用光学技术等手段让观看者的左眼只看到对应的左眼图像, 右眼只看到对应的右眼图像, 利用“视觉移位”效应, 使人的左右眼接收到不同的画面并将 两幅画面重叠后即可实现观看时的立体效果。 &nbsp;2.1.2 分类 &nbsp;3D 显示根据技术可划分为全息式 3D 显示技术和非全息式 3D 显示技术(见图 2-1) 。 全息式 3D 显示技术的基本技术原理是在拍摄过程中利用光的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 在成像过程中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光波信息, 从而能够还原物体的对称信息, 构建立体视 觉,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由于全息式 3D 显示技术的成像原理极为复杂,实现自由空 间中的成像还存在较大的技术难题,因此短期内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市场化。 &nbsp;非全息式 3D 显示技术又可划分为眼镜式 3D 显示技术和裸眼式 3D 显示技术两种类 型:眼镜式 3D 显示技术是指借助 3D 眼镜等设备令使用者的左右眼接受到不同画面从而实 现 3D 视觉效果,是目前主流的 3D 显示技术。根据眼镜成像的方式不同,眼镜式 3D 技术 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色差式 3D 显示技术、快门式 3D 显示技术和偏光式 3D 显示技术三种类 型;裸眼式 3D 显示技术则可以将左右眼画面分离这一过程从眼镜等设备转移到屏幕表面, 观看者无需佩戴专用设备即可体验到立体视觉效果。 裸眼 3D 技术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光栅式 &nbsp;9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报告编号19RI0282 3D 显示技术、透镜式 3D 显示技术和指向光源式 3D 显示技术等类型,其中光栅式 3D 显 示技术和透镜式 3D 显示技术在市场上应用相对较多, 而指向光源式由于技术难度较大, 目 前尚不具备量产条件。 &nbsp;图 2-1 3D 显示分类(根据技术划分) &nbsp;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nbsp; 眼镜式 3D 显示技术: &nbsp;色差式 3D 显示技术是最早问世的 3D 显示技术,也是最初级的 3D 效果显示方式。 色差式 3D 显示技术成像原理简单, 即利用镜片将色差进行过滤, 红蓝两色分别通过红蓝镜 片,两只眼睛就能看到过滤后不同的影像,在大脑中重叠后所形成的影像就是 3D 影像。色 差式 3D 显示技术成本相当低廉, 只需要一副红蓝色差眼镜即可, 但其成像效果也是最差的, 容易使画面边缘产生偏色; &nbsp;快门式 3D 显示技术主要通过提高画面的刷新率来实现 3D 显示效果的,通过把图像 按帧一分为二, 分别形成对应左眼和右眼的两组画面, 连续交错显示出来, 同时红外信号发 射器将通过 3D 电视同步控制快门式 3D 眼镜的左右镜片开关,使左、右双眼能够在正确的 时刻看到相应的画面。 这项技术能够保持画面的原始分辨率, 可轻松地让用户享受到真正的 全高清 3D 效果,而且不会造成画面亮度降低; &nbsp;偏光式 3D 显示技术是利用光的偏振原理来分解原始图像的, 先通过把图像分为垂直 &nbsp;10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报告编号19RI0282 向偏振光和水平向偏振光两组画面,然后 3D 眼镜左右分别采用不同偏振方向的偏光镜片, 使人的左右眼就能接收两组画面,再经过大脑合成立体影像。在偏光式 3D 显示系统中,市 场中较为主流的有 IMAX 3D、RealD 3D、MasterImage 3D 三种,IMAX 3D 是 3D 影院 中立体感最好的, 但有视角限制; RealD 3D 技术市场占有率最高, 且不受面板类型的影响, 可以使任何支持 3D 功能的电视还原出 3D 影像; &nbsp; 裸眼式 3D 显示技术: &nbsp;光栅式 3D 显示技术是利用短栅栏状的精密遮光条纹配置在面板前, 根据左眼影像和 右眼影像像素交叉排列显示。观看 3D 影像时,左眼观看的影像呈现在液晶显示器上时,遮 光条纹会挡住右眼。 而右眼观看的影像呈现在液晶显示器上时, 遮光条纹会挡住左眼。 使左 右眼分别获取图像信息, 形成立体视觉。 光栅 3D 显示技术还可分为狭缝光栅技术和棱镜式 技术。 狭缝光栅技术是指通过间隔印刷或光刻挡光条形成狭缝光栅遮挡光线造成左右眼接受 画面的不同, 进而实现立体视觉效果, 该技术难度较低, 缺点是由于遮挡光线造成透光率和 亮度较低。棱镜式技术是指通过柱镜光栅实现 3D 显示效果,与狭缝光栅不同,柱镜光栅完 全由透明材质制成,采用光的折射原理,从而不会对光线有遮挡作用,可实现高亮度 3D 显 示,缺点是技术难度较大,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厂家掌握技术。 &nbsp;透镜式 3D 显示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液晶屏幕前设置一个柱状透镜, 同时, 液晶显示 器的像平面设置在透镜的焦平面上。 使透镜下的画面像素被分为几个子像素, 从而透镜可以 从不同方向投影每个子像素。 两眼观影的角度不同, 所观看到的子像素也不同, 从而使观看 形成的影像也有所不同; &nbsp;指向光源式 3D 显示技术一般会搭配两组 LED,配合快速反应的 LCD 面板和驱动方 法, 让 3D 内容以排序的方式进入观看者的左右眼互换影像产生视差, 进而让人眼感受到立 体三维效果。目前该项技术尚在开发中,产品还不成熟; &nbsp; 11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报告编号19RI0282 2.2 全球 3D 显示行业发展历程 &nbsp;全球 3D 显示行业由诞生到现在可大致分为孕育期、 初步发展期和快速发展期三个阶段 (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 &nbsp;图 2-2 全球 3D 显示行业发展历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nbsp;孕育期(1833 年19 世纪末) :1833 年,英国物理学家 Charles Wheatstone 发明 了世界上第一个反光立体镜, 并创作了世界上首幅 3D 效果图。 1854 年, 英国商人 George &nbsp;Swan Nottag 成立了伦敦首个 3D 眼镜公司, 四年内该公司 3D 眼镜销量超过了一百万个, 同时还卖出大量图样繁多的 3D 效果图。1891 年,美国人 John Anderton 首次提出可以 依据偏极光特性制作 3D 投影机。 到了 19 世纪晚期, 照相机的发明推动了 3D 相片的发展, 1950 年风行一时的红绿 3D 眼镜就是当时的产物。这一时期属于 3D 显示行业的孕育期。 &nbsp;初步发展期(19 世纪末2009 年) :1942 年,苏格兰发明家 John Logie Baird 首次 将 3D 相片放到了他发明的电视机荧幕中。 半个世纪之后, 索尼公司在市场开始试探性地销 售 3D 电视, 同时日本广播协会 NHK 也开始了 3D 电视的服务。 3D 显示技术行业在这一时 期得到了初步发展。 &nbsp;快速发展期 (2009 年以后) : 2009 年随着 阿凡达 电影的上市, 3D 热潮席卷全球。 &nbsp;12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报告编号19RI0282 同年, 3D 液晶显示器发展突飞猛进, 三星率先推出刷新率为 120Hz 的 3D 电视, 随后 LG、 宏碁等厂家也相继推出了 3D 产品,为 3D 显示技术的发展开拓了一片新的市场。 &nbsp;目前中国国内市场裸眼 3D 技术成熟度较高, 发展水平基本与国际领先水平一致, 康得 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得新” )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深天马” )和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拓电子” )等少数几家在硬件产 品或生态圈布局较为完善的企业正引领着裸眼 3D 显示领域的发展方向。 &nbsp;2.3 中国 3D 显示行业产业链 &nbsp;中国 3D 显示行业的产业链较为清晰, 可分为上游视图内容制作、 中游网络传输以及下 游接收播放终端三个环节。上游企业主要负责 3D 图像的制作和采集,主要包括图像拍摄、 3D 影像处理和节目制作等环节,涉及到有影视后期创意和制作、游戏领域的开发和制作、 特种电影数字内容制作、 多媒体动漫公共服务、 广告特效制作等领域; 中游环节主要负责内 容到接收终端之间的网络传输, 目前主要传输途径包括有线传输、 无线传输、 卫星传输等方 式;下游企业主要负责 3D 显示图像设备的生产,包括用于播放 3D 电影、电视节目的显示 器和数码产品等,如 3D 电视、3D 广告机、3D 便携设备等(见图 2-3) 。 &nbsp;图 2-3 中国 3D 显示行业产业链(根据 3D 内容划分)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nbsp; 13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报告编号19RI0282 14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报告编号19RI0282 2.3.1 上游分析 &nbsp;视图内容制作属于产业链上游,无论是 3D 影音传播还是影像广告, “内容为王”是维 系整个 3D 产业的根本,然而长期以来 3D 内容制作一直是掣肘中国 3D 产业发展的关键环 节。3D 内容制作技术手段复杂、制作设备成本高、有效技术积累不足、相关技术人员匮乏 等因素长期困扰着中国国内 3D 内容制作企业,因此有效整合现有技术资源、积累 3D 制作 经验、降低制作成本、提高制作质量是目前 3D 内容制作环节亟待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 上游内容生产环节涉及的技术设备较多, 包括 3D 摄像机、 云台、 监视器、 非编系统、 3D 后 期制作系统等众多设备。随着 3D 上游设备制造企业的持续发展,3D 内容摄影设备将会不 断升级,3D 内容制作水平将会不断进步,这对于 3D 内容的优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nbsp;2.3.2 中游分析 &nbsp;网络传输处于产业链中游, 作为内容到用户之间的传送纽带, 是整个产业链最为活跃的 环节。网络传输主要针对 3D 电视产业,中国广播电视已经形成涵盖有线、无线、卫星等领 域的多元化立体传输覆盖体系, 这是 3D 电视传输最坚实的基础。 随着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和 创新, 互联网电视的出现为 3D 电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以互联网电视平台为基础开展的 3D 电视点播服务既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又为 3D 电视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增值空间。 &nbsp;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 5G 的逐步推广,中游网络传输层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 高,从终端出货及收入情况来看,3D 电视的比重在不断下降,3D 移动便携设备是未来行 业发展的主流趋势,短期内移动便携终端、裸眼 3D 设备及广告展示设备将迎来快速增长。 以广告机为例, 裸眼 3D 广告机能够在原广告机刷屏的基础上通过裸眼震撼效果增强其影响 力,以实现广告机吸引观众眼球的目的,并且移动 3D 广告机信息交换更为便捷,当需要对 其所播放的信息进行更换时,只需通过无线网络在控制终端对广告机的内容进行更新即可。 &nbsp;15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报告编号19RI0282 网络传输层的革命性变化使得终端显示设备拥有了更多的展示途径, 能够覆盖的显示范围更 加广泛, 显示的内容更加丰富, 对于下游的终端显示设备和整个 3D 显示行业的发展起到了 极大的促进作用。 &nbsp;2.3.3 下游分析 &nbsp;接收终端处于产业链下游,是与用户最贴近的环节,可为用户带来最直观的使用体验。 接收终端一直是 3D 产业发展最为积极的环节,在中国 3D 电视机、广告机、便携设备的发 展中起着重要的创新和推动作用。 随着 3D 显示技术的不断产品化, 其在娱乐领域具有巨大 的商机,包括 3D 照片、3D 游戏、3D 电影等等。 &nbsp;2012 年央视开通了 3D 实验频道,该频道栏目的播出对于 3D 显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意义。 随着广播电视融合化发展, 3D 电视接收终端已经由最为普遍的 3D 电视机、 3D 机顶 盒向涵盖 3D 手机、3D 笔记本、3D 平板电脑在内的融合型终端演进,功能的融合、业务的 融合以及产品设计的融合将在未来 3D 终端设备的发展方面表现得愈加明显。 &nbsp;2.4 中国 3D 显示行业市场规模 &nbsp;现阶段,3D 显示技术行业的火热程度尚未褪去,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应用领域的扩展将 为 3D 显示技术市场带来更大的增长。2018 年,中国 3D 显示产品的市场规模为 726.7 亿 元,预计到 2023 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 2,075.0 亿元人民币,预示着未来五年的年复合增 长率将达到 23.35%。 &nbsp; 16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报告编号19RI0282 图 2-3 中国 3D 显示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 年预测 &nbsp;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nbsp;随着中国 3D 显示技术的完善、 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价格的下降, 未来将有更多的消费者 有能力购买 3D 产品,3D 显示技术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性 价比较高,中国企业的 3D 产品已逐渐向海外出口,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在美国、欧洲等地布 局,中国 3D 显示产品行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nbsp;3 中国 3D 显示行业驱动与制约因素 &nbsp;3.1 驱动因素 &nbsp;3.1.1 显示技术进步促使行业成熟 &nbsp;裸眼 3D 技术分为光栅 3D 显示技术和真 3D 显示技术,真 3D 显示技术难度较大,目 前尚不具备量产条件。 光栅 3D 显示技术具体分为狭缝光栅技术和柱镜光栅技术, 狭缝光栅 技术是指通过间隔印刷或光刻挡光条形成狭缝光栅遮挡光线,造成左右眼接受画面的不同, 进而实现立体视觉效果。 狭缝光栅技术难度较低, 但由于需要遮挡光线, 因此具有透光率和 亮度较低的缺点。 &nbsp; 17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报告编号19RI0282 柱镜光栅技术是指通过柱镜光栅实现 3D 显示效果, 与狭缝光栅不同, 柱镜光栅完全由 透明材质制成, 由于其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因此不会对光线有遮挡作用, 可实现高亮度 3D 显示,缺点是技术难度较大,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厂家掌握了该项技术。在过去三年中,裸 眼 3D 中的柱镜光栅技术在效果提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技术日益成熟, 由于其效果远超贴 膜等狭缝技术,在 3D 显示领域中逐渐得到普及,这也是过去三年裸眼 3D 普及速度迅速提 升的重要原因。 &nbsp;裸眼 3D 显示多视点技术的实现依赖于</p>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中国3D显示行业概览.pdf)为本站会员(敲击键盘)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