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研究报告.pdf
1 报告编码19RI0606 头豹研究院 | 农业信息化系列深度研究 400-072-5588 2019 年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研究报告 报告摘要 农业信息化团队 农业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和服务中的具体应用。农业物联网将大量的传感器 节点构成监控网络,完成数据信息的采集,利用无 线传感器网络、电信网和互联网等多种现代信息传 输通道,实现农业信息的可靠传输,最后将获取的 海量农业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实现农业产前、产 中、 产后的过程监控、 科学决策和实时服务。 政府预 计至 2020 年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比例达到 17%、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52%、信息进村入户村 级信息服务站覆盖率达到 80%,2023 年中国农业物 联网行业销售规模有望达到 1,051.9 亿元。 热点一:空间信息技术助力行业发展 农业物联网运用各类传感器、 RFID、 视觉采集终端等感知 设备, 广泛采集大田种植、 畜禽养殖、 水产养殖、 农产品 物流等领域的现场信息。农业物联网系统通过建立数据 传输和格式转换方法,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多种现代 信息传输通道, 实现农业信息的可靠传输。 系统将获取的 海量农业信息进行融合、 处理, 并通过智能化操作终端实 现农业的自动化生产、 最优化控制、 智能化管理、 系统化 物流、电子化交易,进而实现农业集约、高产、优质、高 效、生态和安全的目标。 53.0 70.6 150.4 338.9 481.5 667.9 826.0 924.9 988.4 1,051.9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预测 2020预测 2021预测 2022预测 2023预测 亿元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销售规模 年复合增长率 2014-2018 73.6% 2018-2023预测 16.9%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销售规模,2014-2023年预测 王则烨 邮箱:csleadleo 分析师 行业走势图 相关热点报告 农业信息化系列深度研究 2019 年中国农业自动驾驶 行业研究报告 农业信息化系列深度研究 2019 年中国农业植保无人 机行业研究报告 农业信息化系列深度研究 2019 年中国农业机械行业 研究报告 农业信息化系列深度研究 2019 年中国农业物联网行 业研究报告 热点二:农业物联网可实现多方受益 热点三:行业引入社会资本,降低农业物联网实施成本 农业物联网设备成本较高, 农业物联网软件平台的建设及 控制设备的搭建均需投入大量资金, 自然环境的不可控性 增加农业物联网硬件设备维护成本。 相较于种植收益, 农 业物联网实施成本较高, 普通农户无力承担, 农业物联网 产业化项目的成本投入主要依靠政府的资金扶持。 因此引 入社会多元化资本投入将成为加快农业物联网市场化进 程的重要手段。 基于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追溯系统可用于农产品质 量安全追溯,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业物联网可实 现农产品的全流程监控追踪,在消费者发生购买行为前 了解食品的真实质量,满足消费者追溯农产品信息的需 求,保障消费者利益。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系统可 有效地解决农作物产量低和农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降低农业生产者人力、资源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及农业生产经营者收入。 2 报告编码19RI0606 目录 1 方法论 . 5 方法论 . 5 名词解释 . 6 2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市场综述 . 8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定义 . 8 农业物联网网络架构 . 8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商业模式 . 9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产业链 . 10 2.4.1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上游 . 11 2.4.2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中游 . 12 2.4.3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下游 . 13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销售规模 . 15 3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驱动因素 . 17 农业物联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 17 农业物联网可实现多方受益 . 19 4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制约因素 . 23 农业传感器产品总体质量亟待提升 . 23 农业大数据技术及管理水平较低 . 23 3 报告编码19RI0606 5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 25 6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 . 27 引入社会资本,降低农业物联网实施成本 . 27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新型职业农民 . 27 7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竞争格局 . 30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竞争概览 . 30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典型企业分析 . 32 7.2.1 深圳市农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32 7.2.2 北京科百宏业科技有限公司 . 34 7.2.3 安徽泓森物联网有限公司 . 36 4 报告编码19RI0606 图表目录 图 2-1 农业物联网网络架构 . 9 图 2-2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商业模式 . 10 图 2-3 农业物联网产业链 . 11 图 2-4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作用 . 14 图 2-5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销售规模,2014-2023 年预测 . 17 图 3-1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环节的主要应用 . 18 图 3-2 农产品追溯系统 . 20 图 3-3 发达国家与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资源利用率对比,2018 年 . 22 图 5-1 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 . 25 图 5-2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相关政策 . 26 图 6-1 中国劳动人员年龄结构,2016 年 . 28 图 7-1 农业物联网行业竞争主体 . 30 图 7-2 农博创新业务分类 . 33 图 7-3 科百宏业融资历程 . 34 图 7-4 安徽泓森业务分类 . 37 5 报告编码19RI0606 1 方法论 方法论 头豹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 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 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 已经积累 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 从物联网技术、 农业传感器、 农业大数据等领域 着手, 研究内容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 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 发展, 扩张, 到企业走向上市及上市后的成熟期, 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中多变 的产业模式,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 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 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 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 客观 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一份 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密切关注行业发展最新动向,报告内容及数据会随着行业发展、技术革新、 竞争格局变化、政策法规颁布、市场调研深入,保持不断更新与优化。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 砥砺前行的宗旨, 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 从执行的层面阅 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头豹研究院本次研究于 2019 年 08 月完成。 6 报告编码19RI0606 名词解释 墒情:作物耕层土壤中含水量状况。 精准牲畜饲养:用于监测牲畜繁殖、健康、精神等状况的系统。 飞手:控制无人机飞行的操盘人员。 智能灌溉:对空气湿度、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度等参数进行测量,精确计算灌溉用 水需求量,提高灌溉效率。 局域网: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集合。 3S 技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GPS)的 统称,用于空间信息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反演:能够模仿人类智能的计算机程序系统的人工智能系统,具有学习和推理的功 能。 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 导航的系统。 遥感技术: Remote Sensing,RS,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 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 种综合技术。 RFID: 射频识别技术,属于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 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 SMDS:Switched Multimegabit Data Service,交换多兆位数据服务,基于信元的 数据传输技术,用于连接 LAN、MAN 和 WAN 以交换数据的无连接服务。 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 7 报告编码19RI0606 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跨地域性的计算机网络的集合。 北京科百宏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物联网服务商与精准种植技术服务提供商。 深圳市农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物联网平台及硬件设备供应商及智能农业解 决方案提供商。 安徽泓森物联网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物联网硬件厂商及智能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服务 商。 8 报告编码19RI0606 2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市场综述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定义 农业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 经营、 管理和服务中的具体应用。 农业物联网将 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 完成数据信息的采集, 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 电信网和互 联网等多种现代信息传输通道, 实现农业信息的可靠传输, 最后将获取的海量农业信息进行 融合、处理,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过程监控、科学决策和实时服务。 农业物联网网络架构 根据农业生产信息自生成、传输、处理至应用的流程,可将农业物联网分为感知层、传 输层、处理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利用传感器、RFID、RS、GPS 等硬件及技术采集各类农业相关信息(括光、温 度、湿度、水分、养分、肥力、土壤墒情、土壤电导率、溶解氧、酸碱度和电导率等) ,实 现对农作物信息的识别和采集。 传输层借助广域网技术(如 SMDS 网络、3G/4G 等)与感知层的传感网技术相融合, 将感知到的农业生产信息无障碍、 快速安全地传送至目的地, 实现大范围的信息传输与互联。 处理层通过云计算、数据挖掘、知识本体、模式识别、预测、预警、决策等智能信息处 理平台,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完成农业信息的汇总、协同、共享、互通、 分析、预测及决策等功能。 应用层是农业物联网网络架构中的最高层, 应用层主要面向终端客户, 可根据用户需求 搭建不同的操作平台。 农业物联网应用层帮助用户实现在农业生产各环节信息的实时获取和 数据共享,从而保证产前正确规划、产中精细管理,产后高效流通,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 农业生产效率。 9 报告编码19RI0606 图 2-1 农业物联网网络架构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商业模式 (1) TO-G 农业物联网企业基于政府对示范工程及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需求, 向其出售农业物联网 产品及解决方案实现盈利。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行业的发展依赖政府的顶 层设计及资源规划。 政府通过开展农业物联网区域示范工程、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现农业物 理网技术、 产品及服务的推广。如无锡农业物联网区域示范工程,当地已建设农业物联网应 用点逾 300 个, 政府共计投入财政资金逾 1,000 万元。 农业作为国政民生的重点发展领域, 政府对其提供的政策保障及资金投入将为行业带来持续盈利。 (2) TO-B 农业物联网企业通过向现代农业集团出售农业物联网产品或解决方案实现盈利。 现代农 10 报告编码19RI0606 业集团是农业物联网设备及服务的另一需求主体, 如陕西海升集团、 香港利农集团、 山东鲁 商集团。该需求主体通常具备较强的资金、技术、现代化管理理念优势,农业物联网设备及 系统的部署将为其提高生产及管理效率。 例如中国利农集团通过购买农业物联网设备、 技术 与服务部署,包括种植规程、种植计划、田间档案、内部追溯与外部追溯、采收管理、分销 管理和统计分析农业物联网系统, 实时远程在线对田间生产情况进行管理, 提高集团管理效 率。 图 2-2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商业模式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产业链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上游市场参与主体为软硬件及配套资源供应商, 为中游农业物联网 服务商提供设备生产所需的软硬件及农业大数据资源。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中游参与主体包 括农业物联网设备生产商、 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 为下游需求主体提供产品及解决方 案。 农业物联网产业下游需求主体包括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农业物联网区域示范工程、 现代农 业示范园,以及现代农业集团。 11 报告编码19RI0606 图 2-3 农业物联网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4.1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上游 2.4.1.1 农业传感器供应商 农业传感器位于农业物联网架构的感知层, 是用于探测生物信号及信息传输的重要工具, 农业传感器作为农业物联网行业的核心硬件, 其采购成本占据整体硬件资源整体采购成本的 50%。 农业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将其接收到的物理、 化学、 生物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向农业 生产经营者反馈原始生物信号。 农业传感器代表生产企业包括安徽朗坤、 郑州炜盛、 广州合 熠等。 中国农业传感器主要包括农业环境传感器和动植物本体生理信息传感器两大类, 其中用 于静态检测对象的研究技术的农业环境传感器(温、光、土壤墒情、pH 值等指标的测量) 智能化程度较低,技术较成熟,农业环境传感器行业利润率维持在 20%30%。相较于农 业环境传感器, 用于动植物实时、 动态、 连续的信息感知传感与监测的动植物本体生理信息 12 报告编码19RI0606 传感器智能化程度较高,动植物本体生理信息传感器行业利润率高达 30%50%,但受限 于技术及资金实力, 从事该类型传感器研发的中国企业较少, 代表企业包括北京力高泰、 安 徽朗坤等。 伴随农业生产对综合环境感知能力的要求逐渐升高, 农业传感器行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 传感技术系统性与传感器感知能力的协调发展。 伴随农业传感器技术的提高及科技发展的需 要,中国农业传感器将逐渐走向集成化、智能化,利用集成电路微小型化的经验,提高传感 器硬件系统的可靠性、质量、处理速度和生产率,以实现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为实现现代化农业提供技术保障。 2.4.1.2 软件产品开发商 软件产品应用于农业物联网架构的处理层和传输层, 实现信息传输和应用。 农业物联网 软件产品采购成本占据农业物联网上游资源整体采购成本的 30%。从事软件产品开发的代 表企业包括河南云飞科技、 北京东谷软件、 上海慧凝信息科技等企业。 在中国农业物联网软 件产品开发市场,水肥药一体化、病害、虫害、农作物调优栽培等信息系统技术较成熟,且 应用场景较广阔。 但中国农业物联网仍处于萌芽起步阶段, 部分软件产品缺少与实际应用场 景的连接和应用。 2.4.2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中游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中游参与主体包括农业物联网设备生产商和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 供应商。 2.4.2.1 农业物联网设备生产商 农业物联网设备生产商为下游各消费主体提供农业智能化生产所需硬件设备, 代表企业 包括安徽朗坤、北京科百宏业、深圳农博创新等企业。农业物联网设备厂商技术实力强劲, 部分农业物联网设备生产商凭借其自身优势布局农业物联网各应用领域, 如精准农业、 农业 13 报告编码19RI0606 无人机、养殖管理、温室管理,代表企业包括北京北斗星通、广东大气候等企业。 部分企业凭借其资金技术实力布局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行业, 如北京科百宏业。 北京科 百宏业自主研发的农业物联网技术是全球第一套通过欧盟 EMC 电磁兼容认证的农业物联网 技术。 科百宏业利用大数据为农业生产的精准化、 标准化栽培管理提供低成本全过程数字化 解决方案,同时为农业产业链管理、农产品质量全过程追溯、防灾减灾、智慧城市等领域提 供环境传感大数据监测、传输、处理、挖掘和应用服务。 2.4.2.2 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 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为下游消费主体提供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 代表企业包括河 南云飞科技、 宁波千大数、 山东博云等企业。 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通过设计覆盖农水 产养殖、 农作物病虫害疫情、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农田水肥一体化等细分领域的解决方案, 满足下游消费主体的场景应用需求。 部分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凭借其资金及技术实力 布局农业生产全领域解决方案, 为下游消费主体提供农业生产全场景应用需求。 例如河南云 飞科技,企业的农业物理网解决方案覆盖农林“四情” 、智能温室大棚、农田水肥一体化、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农业生产场景,为下游用户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 2.4.3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下游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下游为农业物联网设备及解决方案的需求主体, 主要包括政府部门 及现代农业集团。 政府通过开展农业物联网区域示范工程、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现农业物理 网技术、产品及服务的推广,政府部门应用占比高达 60%。现代农业集团是农业物联网设 备及服务的另一需求主体,其应用占比为 40%,未来伴随政企合作模式的展开及深入,以 企业主导的农业物联网产业园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2.4.3.1 政府部门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行业发展依赖国家政府部门的统一规划、 资源整 14 报告编码19RI0606 合、标准制定及顶层设计,例如中国农业部、发改委开展的农业物联网区域示范工程、国家 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项目等, 因此国家政府部门是农业物联网技术、 产品、 服务的购买 主体。自 2012 年至今,政府累计在农业物联网领域投入专项资金逾 7,000 万元,核心实 验基地逾 20 处,提升政府公共管理及服务水平的同时,推动农业物联网行业的发展。 2.4.3.2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由政府引导建设、 企业运作的现代农业聚集区。 政府为加深农业物 联网在农业各领域的渗透, 将现代农业示范园作为物联网应用与推广的重要载体, 率先开展 行业应用示范。 例如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 政府将其作为北京通州区生物技术、 信息技 术等战略性新兴技术转化、 孵化的重要基地。 该园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种业资源环境检测、 种业生产管理、籽种物流管理,园区通过物联网应用基础服务平台(M2M 平台) 、种业物 流服务平台、 种业网上信息与交易平台三大平台建设, 将种业“育繁推”过程所涉及的 相关对象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率先实现玉米、水稻、小麦、大豆、棉花、 油菜及蔬菜种子、 知识产权与品牌的网上交易、 现场交易、 展示交流与会展经济的有机结合。 图 2-4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作用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15 报告编码19RI0606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销售规模 2014 年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销售规模为 53.0 亿元, 得益于政治、 社会、 技术环境的支 持,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得以稳定发展。 2016 年国务院颁布 “十三五” 全国农业农村信 息化发展规划 ,提出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建成 10 个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省、 100 个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区、1,000 个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基地,截至 2018 年底,中国 共 9 个省份开展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形成 426 项农业物联网产品和应用模式。物联网、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推动农业物联网设备及服务逐渐覆盖在农业各细分领域, 如农业资 源环境监测、种植业生产智能监测、大田精准作业等,2018 年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销售规 模为 481.5 亿元。2014 年至 2018 年,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73.6%。 2016 年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的通知 ,提出加快实施“互 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强物联网、智能装备在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畜牧业发展质量、推 进渔业转型升级、壮大特色农林产品生产等领域的作用。 通知指出各地方政府需推进信 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指导信息进村入户,提升农民手机应用技能,政府预计至 2020 年农 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比例达到 17%、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52%、信息进村入户村级 信息服务站覆盖率达到 80%。伴随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行业规模有望持续扩容, 2023 年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销售规模有望达到 1,051.9 亿元。 16 报告编码19RI0606 17 报告编码19RI0606 图 2-5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销售规模,2014-2023 年预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3 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驱动因素 农业物联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物联网运用各类传感器、 RFID、 视觉采集终端等感知设备, 广泛采集大田种植、 畜 禽养殖、 水产养殖、 农产品物流等领域的现场信息。 农业物联网系统通过建立数据传输和格 式转换方法, 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 电信网和互联网等多种现代信息传输通道, 实现农业信 息的可靠传输。 系统将获取的海量农业信息进行融合、 处理, 并通过智能化操作终端实现农 业的自动化生产、 最优化控制、 智能化管理、 系统化物流、 电子化交易, 进而实现农业集约、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目标。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较成熟的应用包括农 业资源和环境监测、种植业生产智能监测、大田精准作业、设施园艺物联网监控、农产品质 量安全追溯等方面。 18 报告编码19RI0606 图 3-1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环节的主要应用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1) 农业资源和环境监测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农业资源环境的监控, 其监测手段可分为两类: (1) 通过使用 低空传感器和无线传感器完成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情的监测; (2)利用 3S 技术与无线传感 网结合,对农作物长势、面积、估产、品质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应用高光谱遥感数据 对重要的生物和农学参数的反演模型算法进行研究。 目前,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研制的地面监测站和遥感技术结合的墒情监测系统已在贵阳、 黑龙江、 河南等地示范应用。 物联网技术对农业资源环境的监测可帮助用户掌握全面的农业资源环境信息, 增强用户获取 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帮助农民科学决策, 提高生产经营能力, 最终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2) 种植业生产智能监测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可实现对种植业生产的智能化监测, 其中在设施园艺生产场景的应用 最为广泛。物联网技术可通过各种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室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水分 等环境因子数据, 并在专家决策系统的支持下进行智能化决策。 用户可通过电脑、 手机等终 端实时远程调控农业机械设备, 调节大棚内生长环境至适宜状态, 弥补传统设施农业参数采 19 报告编码19RI0606 集监控的不足,实现科学监测、科学种植、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 大田精准作业 物联网技术通过对大田种植生产过程关键环节 (作物栽培管理、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进 行自动化监测及精细化管理,从而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资源利用和产出效率。 大田物联网建设在北京、 黑龙江、 新疆等粮食种植基地得以初步应用, 如新疆兵团粮食种植 基地监理智能灌溉系统, 集墒情监测、 用水调度、 灌溉控制于一体, 实现滴水、 施肥自动化。 相较于传统种植方式,应用智能灌溉系统后的粮食种植基地每亩节省水肥 10%以上,粮食 产量提高近 10%。黑龙江红星农场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了作物病虫害采集管理与远程诊断 系统,支持典型作物病虫害现场定位、拍照、业务数据快速采集和无线传输,并且可以实时 接收病虫害状况诊断处理信息, 将作物病虫害信息采集、 传输和诊断管理过程完整输出, 提 高农业植保信息服务效率。 农业物联网可实现多方受益 (1)消费者 基于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追溯系统可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保障农产品的质量 安全。农业物联网可实现农产品自生产、加工、运输至销售的全流程监控追踪,农业大数据 可记录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 在消费者发生购买行为前了解食品的真实质量, 满足 消费者追溯农产品信息的需求,保障消费者利益。 目前,成都、青岛等地已开展“放心猪肉”安全工程,当地食品卫生监管部门将电子溯 源秤配备给农贸市场的猪肉经营店, 生猪产品经营者在生猪产品上绑定射频电子芯片, 用于 跟踪猪肉生产、加工、批发以及零售等各个环节。消费者的购买凭证附带食品安全追溯码, 消费者可凭借食品安全追溯码查询生猪来源、屠宰场、质量检疫等多方面信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政府启用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通过 RFID 电子标签、GPS 等 20 报告编码19RI0606 技术, 将奥运场馆就餐人员所消费的食品原材料信息与工作人员身份信息进行关联, 追溯产 品加工、物流配送、供货等环节。同时对奥运食品运输车辆实行 GPS 定位,一旦温湿度超 过规定范围,报警装置将被启动,保障食品安全及消费者利益。 图 3-2 农产品追溯系统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农业生产经营者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系统可有效地解决农作物产量低和农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降低农业生产者人力、 资源的投入,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农业生产经营者收入。 例如在智能 化种植、 养殖领域,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采用不同传感器测量温室内湿度、 成分、 温度、 pH 值以及光照强度、空气湿度、气压、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自动控制温度环境和灌溉、施肥 作业,为植物生长提供最佳生长环境。 北京夏黎城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社采用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 其网络型灌溉管理系统能节 水 69%,智能施药系统可节省农药 15%至 20%,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可使得菊花分化到 现蕾的时间缩短 5 至 7 天, 商品化率提高 15 个百分点, 核心区蔬菜产量平均提高约 10%, 基地每年增收 1,600 万元以上。 在水产养殖领域,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实现水质全天候监测,对水温、pH 值和溶氧量 21 报告编码19RI0606 等各项基本参数进行实时监测预警, 一旦发现异常指标, 系统能够自动处理或向农业生产者 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农业生产经营者可通过互联网、 手机终端随时随地查询鱼塘溶氧量、 温 度、水质等情况,降低养殖生产的人力投入,节约养殖成本。此外农业物联网可实现农业信 息的分析与处理, 实现大面积数据的获取、 管理和分析处理, 辅助农业生产者进行科学决策。 (3)社会资源环境 在传统农业发展时期, 中国在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率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2018 年发达国家主要粮食作物的水分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