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以新体制新机制发展新基建新产业:新基建市场空间、投融资分析及政策建议.pdf

  • 资源ID:110247       资源大小:2.88MB        全文页数:7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人民币1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人民币1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以新体制新机制发展新基建新产业:新基建市场空间、投融资分析及政策建议.pdf

1 民银智库 研究 以新体制新机制发展新基建新产业 新基建 市场 空间 、 投融资分析及政策建议 新基建 的 “新 ”, 主要体现在技术新、 平台 新和应用 新 。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界定,新基建主要包括三大 领域 :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 ,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 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 ,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 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 ,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新基建 市场空间巨大,投资需求旺盛 , 截至 6月初 , 已有 20多个省份公布了规模达数万亿元的新基建建设计划, 保守估计“十四五”期间新基建累计投资规模将超过 23万亿元。 当前,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纷纷加大对新基建及相关科创行业的支持力度:如提供一站式专属服务 ; 创新投贷联动机制,形成全景式、全要素、全 生命周期的资金支持;设立科技支行或科技专营团队;打造“融资 +融智 +融技 +投资”“贷、债、股、资”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等。 政策建议 : 一是 以新体制新机制发展新基建新产业。加快以 管理 (企业家) 要素 为引领 的 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各类要素在新基建新产业的高效配置;引入政府市场关系“四分法”,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在新基建发展中的作用。 二是 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做好新基建发展顶层设计,与“十四五”规划紧密衔接。制定新基建发展指导意见与“十四五”专项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协同推进 。 三是 合理把握建设力度和节奏,促进供需匹配,避免过度、重复建设。 四是 在开放合作中加强自主创新,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 五是 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继续发挥好专项债在基建领域中的稳投资作用;加快推进 PPP 模式在新基建领域的应用;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2020 年第 25 期 总第 144期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2020 年 6 月 18 日 研究团队: 黄剑辉 huangjianhuicmbc 李岩玉 liyanyucmbc 董运佳 dongyunjiacmbc 郭晓蓓 guoxiaobeicmbc 王 润 wangrun1cmbc 黄 赫 huanghe5cmbc 施元雪 shiyuanxuecmbc 刘 昊 liuhao22cmbc 2 目 录 一、新基建的内涵、特征与重要意义 . 2 (一)新基建的内涵与特征 . 2 1.内涵 . 2 2.特征 . 3 (二)新基建的重 要意义 . 4 1.稳投资、扩内需,应对疫情冲击与经济下行压力 . 4 2.促进经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抢占第四次工业革命战略制高点 . 4 3.促进区域 经济结构优化 . 4 4.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5 二、新基建发展潜力与空间分析 . 5 (一)信息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 . 5 1.5G:万物互联,赋能未来 . 5 2.工业互联网: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渠道 . 6 3.物联网: 5G 让万物互联成为现实 . 6 4.卫星互联网:有望进入加速落地期 . 6 5.人工智能:开启全面拓展新时代 . 7 6.云计算:数据爆发时代的基础设施 . 7 7.区块链:政策助推,行业应用加速落地 . 7 8.数据中心与智能计算中心:信息时代的基石 . 8 (二)融合基础设施:让“传统”走向“智慧” . 8 1.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安全出行,效率提升 . 8 2.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助力能源行业转型升级 . 9 (三)创新基础设施:引领科技创新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9 2.科教基础设施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支撑能力 .10 3.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10 三、新基建投融资情况分析 . 10 (一)新基建的投资情况及未来规模预测 .10 1.各地纷纷推出新基建重大项目投资计划 .10 2.“十四五”期间信息基础设 施、融合基础设施累计投资规模3 有望超过 23 万亿元 . 11 (二)商业银行支持新基建情况 .14 四、政策建议 . 18 (一)以新体制新机制发展新基建新产业 .18 1.加快 以 管理( 企业家 ) 要素 为引领 的要素 市场化改革, 促进各类要素在新基建新产业的高效配置 .18 2. 引入政府市场关系“四分法”,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在新基建发展中的作用 .19 (二)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做好新基建发展顶层设计,与“十四五”规划紧密衔接 .20 1.制定新基建发展指导意见与“十四五”专项规划 .20 2.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发展 .20 3.与新型城镇化、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协同推进 .20 (三)合理把握建设力度和节奏,促进供需匹配,避免过度、重复建设 21 1.科学论证,提高资金投放的精准度 .21 2.做好底层技术与终端需求的有效衔接 .21 3.冷静客观看待新基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22 (四)在开放合作中加强自主创新,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 22 1.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2 2.努力抢占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的核心位置 .23 (五)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 .23 1.继续发挥好专项债在基建领域中的稳投资作用 .23 2.加快推进 PPP 模式在新基建领域的应用 .24 3.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24 附件 : 1. 信息基础设施 细分领域发展潜力与空间分析 .26 2. 融合基础设施细分领域发展潜力与空间分析 .61 3. 创新基础设施细分领域发展潜力与空间分析 .66 1 民银智库 研究 总第 144 期 以新体制新机制发展新基建新产业 新基建 市场 空间、投融资分析 及 政策建议 2020 年以来,中央多次 就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多个省份发布的 2020 年重大投资项目中频频出现新基建的身影。国家 发改委 在 4月 20日举行的 新闻发布会上 对新基建领域进行了界定,初步廓清了新基建发展的重点与发展方向,即新基建包含 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 新基建的“新”,主要体现在技术新、平台新和应用 新。新基建主要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为我国发展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提供需求载体,并催生大量创新应用和产业形态,扩大了新供给,形成新的经济模式 ;不同于以铁路、公路、桥梁等为主的传统基建,新基建有全新的应用领域,比如以信息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提供更多的是网络效应、平台效应和赋能效应,可以催生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大量涌现,如 5G 手机、车联网、智慧城市等。和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的规模相对较小,但决定方向和弹性。在传统基建带动经济增长作用逐 步减弱的情况下,新基建不仅有传统基建固有的稳投资作用,更可以发挥 比传统基建更大的乘数效应。另一方面,新基建可以拉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和知识等高级要素的投入,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动力。 本文在阐述新基 建内涵、特征 、 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深度剖析了新基建中包含 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 14 个 细分 领域 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从政策驱动和产业链层面挖掘出具有市场潜力的细分领域及相关龙头企业,并详细梳理了新基建领域的投融资现状及商业银行支持情况。在此基础上, 从 体制机制改革、 顶层 设计规划、 促进 供需匹配、 对外 开放合作、 创新 投融资模式等 方面 提出政策建议 。 2 民银智库 研究 总第 144 期 一、新基建的内涵、特征与重要意义 (一)新基建的内涵与特征 1. 内涵 国家发改委在 4 月份 的 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关于新型基础设施的概念,初步研究认为,新型 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目前来看,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 3 个方面内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 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图 1 新基建内涵及定义 3 民银智库 研究 总第 144 期 2. 特征 ( 1)技术新 信息基础设施凸显“技术新” 。 新基建 领域中涵盖了 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这些信息技术演化而成的,具备社会公共性、效果长期性、收益间接性的基础设施即信息基础设施。以 5G 网络为例,其传输速率是 4G 的 10-100倍,能够以高速低时延传输更大规模数据,连接更大规 模设备。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是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字 经济等新产业的重要支撑。 ( 2)平台 新 创新基础设施强调“平台新”。 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 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当前我国 核心 领域 的科技创新步入“深水区”, 亟待发挥 创新基础 设施的平台作用,为激发 全社会的科技创新 动能 提供强大 支撑。 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例,由中科院自动化所与生物物理所联合建设的“脑认知功 能图谱与类脑智能交叉研究平台项目”日前在北京怀柔举行开工仪式。该平台建成后将为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交叉领域提供覆盖研究、技术、模拟、验证等环节的一站式研究平台,为推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提供长远支撑。 ( 3)应用新 融合基础设施重在“应用新” 。新基建着力的新范畴和领域在历次会议中已基本被明确,主要可归为“高技术”和“补短板”两类,前者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要依靠的最重要引擎,大力发展高科技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后者与民生息息相关,是“百年目标”的题中之义。近年来,5G 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快速发展,且仍处于加 速阶段,将这些技术深度应用于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融合基础设施,智慧城市、数字经济、教育、医疗等多点开花,将资源向这些活力充沛的行业倾斜,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将迸发更强的 生命力。 4 民银智库 研究 总第 144 期 (二)新基建的重要意义 1. 稳投资、扩内需,应对疫情冲击与经济下行压力 在传统基建带动经济增长作用逐步减弱的情况下, 新基建 将在稳增长、稳投资、稳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为传统基建提供的主要是基建项目自身的功能,其影响和作用看得见、可测量,但也是有限的。 新基建 不仅可以取得传统基建固有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比传统基建更大的乘数效应 。据预测,单是 5G 网络,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预测,到 2025 年的建设投资便将累计达到 1.2 万亿元。尽管眼下 新基建 的投资规模远小于 传统基建领域,但后劲十足。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可以预计, 新基建 将逐步带动数字经济的繁荣,不断孕育新的建设需求,进而撬动更大规模投资。 2. 促进经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抢占第四次工业革命战略制高点 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世界正步入智能化时代,世界各国正在抢占技术高 地、加快产业布局,积极迎接新一轮的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期在未来发展中赢得主动。 新基建 是技术领域的基础设施,核心是数字化和智能化。 新基建 的精准发力不仅成为应对经济下行的关键之举,也将重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既助力产业升级、培育新动能,又带动就业创业,利当前惠长远。比如,以信息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提供的更多是网络效应、平台效应和赋能效应,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将大量涌现。近年来不断出现许多新职业,比如数据分析师、电子竞技师、网商、网红、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民宿房东等,大都得益于 新基建效 应的发挥。随着 新基建 的加速发展,或将带来更多的业态创新,创造更多的新的就业岗位。 3. 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 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和区域差异来看, 新基建 具有蕴含技术与5 民银智库 研究 总第 144 期 知识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强大的产业关联性和渗透能力 等特点,直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有力 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与传统基建相比, 新基建 对经济效率提升更显著,涉及诸多产业链环节,在我国拥有较大发展空间。但 新基建 不能千城一面,要和当地实践开展紧密结合。这要求政产学研用各方跳出单纯的“基建思想”或“工业思想”,经过与区域需求相结合、量体裁衣,完 成协同开展。 4.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方面,新基建将带动消费升级。当前,新基建的应用不仅催生新业态,产生新的创业、就业机会,还打造了一批新的龙头企业,拓展新的消费热点。疫情期间,学生通过线上数字化空间学习,做到了停课不停学;企业员工通过云平台在线办公、网上培训和协同研发,做到了疫情防控和工作生产两不误 。 另一方面,新基建为改善和保障民生发挥支撑作用。当前,教育、医疗等基本民生资源分布不均衡与消费升级、消费多样化趋势并存, 新基建 依靠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基础,拓展了优质医疗、教育的服务半径,提高覆盖面 ,让更多人受益。此外,借助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更好地改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生活工作环境。可以说, 新基建 创造了新生活,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 、新基建发展潜力与空间分析 (一)信息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 (详细内容请参阅附件 1) 1. 5G:万物互联,赋能未来 5G 产业链长、关联度高、涉及领域广、对上下游行业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上游主要包括无线设备和传输设备,中游主要是运营商,下游包括终端设备及一些应用厂商 。 截至 2020 年 6 月 6 日,我国 开启 5G商用 已满一年 , R16 标准有望今年全部落地。全国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密集出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截至 2020 年 2月底,全国各省市区共出台 5G 政策文件累计 200 余份 。回顾 4G 网络6 民银智库 研究 总第 144 期 建设进程,预计运营商在 2020-2023 年将处于资本支出扩张期。运营商约 40%的资本支出用于移动通信网络建设, 5G 基站的建设将拉动运营商扩大资本支出。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从产出规模看, 2030年 5G 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将分别达到 6.3 万亿和 10.6 万亿元。 2. 工业互联网 :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渠道 按照 工业互联网的产业逻辑,其主要架构可分成网络、平台和安全部分 。网络即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工业数据的采集、流通,平台即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实现诸如运营管理优化等功能,该层包括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安全即构建涵盖工业全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保障工业智能化的实现。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8 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 5318 亿元左右。前瞻测算 2019 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突破 6000 亿元,达到了 6110 亿元,未来五年( 2020-2025) 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13%。随 着产业政策逐渐落地,市场空间将有望加速,预计 2025 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 1.2万亿元。 3. 物联网: 5G 让万物互联成为现实 物联网是通过各种有线或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对接,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伴随着 5G 建设的不断推进,万物互联将逐渐成为现实。 根据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分会数据显示 , 2013-2018 年我国物联网行业高速增长,从 2013 年4896.5 亿元增加至 2018 年的 13300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 21.12%。截至 2019 年底,我国已建成物联网基站 70 万个,实现 全 国 主要城市乡镇区域全覆盖,全网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超 10 亿。 4. 卫星互联网:有望进入加速落地期 当前, 我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卫星产业链,主要由卫星制造、卫星发射、运营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等四个环节组成。根据 2019 年美国卫星产业协会( SIA)发布的卫星产业状况报告, 2018 年全球卫星互联网产业总收入为 2774 亿美元,占全球航天产业规模的 77%,同比增7 民银智库 研究 总第 144 期 长 3%。国内市场空间方面,据测算,卫星互联网客户数量将达到传统电信运营商的 3-4%。 2019 年,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营业收入总和为 1.41万亿人民币,据此估算,未来我 国国内卫星互联网的市场空间有望达到420-560 亿元。 5. 人工智能 :开启全面拓展新时代 目前,人工智能产业链日趋完善并细化,整体呈现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特点 ,主要分为上游基础层、中游技术层、下游应用层。 2017 年国务院发布的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中对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计划到 2025 年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 4000 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 5 万亿元;到 2030 年,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 1 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 10 万亿元。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描绘智能经济时代的 全新产业版图,牵引多个新产业爆发潜力,未来十年内发展空间巨大。 6. 云计算 : 数据爆发时代的基础设施 云计算产业链长 、 涉及领域众多,主要由上游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商、中游云供应商、下游云计算延伸产业及增值服务构成。根据 IDC预计, 2018-2022 年我国公有云市场复合增长率达 39.91%,在 2022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275.31亿美元。 2018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达到 524.60亿元,同比增长 22.91%, 预计 2018-2021 年中国私有云市场复合增长率为 22.13%,到 2021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955.70 亿元。当前 ,云计算已成为全球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关注的焦点。 我国政府近年来出台的多条政策法规,给予云计算产业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助推云计算行业高速发展 。 7. 区块链:政策助推,行业 应用加 速 落地 目前区块链在国外落地比较成熟的应用主要是数字货币,国内则主要集中在金融、贸易、医疗、供应链管理、慈善、公共管理等行业。据IDC 发布的全球半年度区块链支出指南显示, 2018 年中国区块链市场规模约为 1.5 亿美元, 2019 年中国区块链市场规模约为 3 亿美元,

注意事项

本文(以新体制新机制发展新基建新产业:新基建市场空间、投融资分析及政策建议.pdf)为本站会员(琉璃)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