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如何理解新形势下的“双循环”.pdf

  • 资源ID:110121       资源大小:1.42M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人民币1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人民币1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如何理解新形势下的“双循环”.pdf

请务必阅读正 文 后的 声明及 说 明 Table_MainInfo Table_Title 证券研究报告 / 宏观专题 报告 如何理解新形势下的双循环 报告摘要: Table_Summary 如何理解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 内外经济循环理论是指,在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内建立一种机制 , 统一系统内外两个经济循环,二者形成动态互补机制。 当前 我国 进入 人口及全球化双红利 衰减期 ,经济内循环重要性提升 ,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 国际 双循环 相互促进 的战略安排应运而生。 一方面,我们要认清现实,加速对内改革创 新步伐,着重打造国内大循 环, 产业链要补短板锻长板, 降低对外部产品的依赖性,完善产业链中上游的关键环节,这实质上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种延伸。 另一方面,以内循环为主并不等于闭关自守,我们依然要继续推动外部循环,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充分利用好外部的可得性资源。以往我们更多侧重于引进来,那么往后看,走出去可能是未来继续深化的方向。 核心目标:开拓内需市场,完善产业链建设。 一是,外贸企业面临出口转内销,内需须加快释放,不仅需要消费市场扩容,还需要加快两新一重建设来承接大量出口的工业设备;二是,高科技 等关键领域实现进口替代 , 完 善 产业链中上游建设 , 在 粮食能源等 保持多边合作。 核心任务:加快改革、创新、开放,促进经济双循环。 对内改革创新,即打通生产 -分配 -流通 -消费四大经济运行环节,推动需求引领、供给创新的格局。 一是, 生产 激发 循环 动力 。 即 通过改革创新 推进供给侧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高质量供给体系。 二是, 持续疏通经济循环的关键环节 , 实现供给与需求升级协调共进的高效循环。 分配领域 , 注 重 缩小贫富差距,加强社会保障功能,增加居民收入,激活 消费潜力。 流通流域,通过互联网 +物流提升循环效率,拓宽消费应用场景 ,促 进海外消费回流。 消费领域,坚持房住不炒,推动产品供给提质升级,顺应消费结构向高级化、服务化 的 演进 趋势。 三是,注重经济循环中的广义基础设施,即运用科学的制度设计加速经济循环。具体而言,借助要素市场化改革、国企改革、产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举措, 引导各类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加快重要战略性领域布局、促进农 民增收等 。 对外开放,即高水平多领域开放,助推内外部循环,以开放促发展。具体来看, 继续依托一带一路,加快西部陆海通新通道以及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将对外开放的领域从制造业延伸到服务业,打造多领域开放格局。同时, 将 商 品 和要素流动型开放 逐步开拓至制度 型 开放,即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改善营商环境、降低关税水平,与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模相接轨。最后,在全球经济治理上 , 稳定多边贸易合作,加强双边和区域贸易合作,如 依托 中日韩市场打造东亚供应链 。 风险提示 : 中美关系持续恶化 。 Table_Invest 相关 数据 -50-30-1010305070901 1 01 3 01 5 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GD P 增长贡献率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GD P 增长贡献率 :资本形成总额GD P 增长贡献率 :最终消费支出Table_Report 相关报告 货币政策表态中性,注重落地见效 2020 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20200807 国内 大循环 与 宽 信用 7 月 政治 局 会 议点评 20200801 Q2 经济如期正增长 ,货币政策不宜过早退出 6 月经济数据点 评 20200717 如何理解央行最新政策信号? 流动性周度观察( 2020 年第 28 周) 20200714 下半年信用投放将减缓 ,但同比表现趋稳 20200712 Table_Author 证券分析师: 沈新凤 执业证书编号: S0550518040001 18917252281 shenxfnesc 研究助理: 刘星辰 执业 证书 编号: S0550120030003 15216889116 liuxingcnesc 证券研究报 告 发布时间 : 2020-8-11 宏观研究报告 -专题 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 后的 声明及说明 2 / 26 目 录 1. 如何理解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 . 41.1. 我国经济内外部循环的发展回 顾 . 41.2. 人口及全球化双红利减少,经济内循环重要性提升 . 51.3. 历史经验 看, 产业科技创新 助推经济转型 . 62. 核心目标:开拓内需市场,完善产业链建设 . 72.1. 外贸企业面临出口转内销,内需须加快释放 . 72.2. 高科技领域进口替代,粮食能源等保持多边合作 . 83. 核心任务:加快改革、创新、开放,促进经济双循环 . 103.1. 对内改革创新:打通经济运行四大环节 . 103.1.1. 生产:科技 创新 +产业链升级, 激发 循环 动力 . 113.1.2. 分配:促就业与增收入,支撑循环基 础 . 123.1.3. 流通:发展 “互联网 +物流 ”,提高循环效率 . 143.1.4. 消费 : 房住不炒 +供给升级 , 引领循环 发展 . 153.1.5. 广义基础设施:科学的制度设计加速经济循环 . 173.2. 对外开放:高水平多领域开放,助推内外部循环 . 183.2.1. 开放路径: “一带一路 ”+西部陆海新通道 +自贸区自贸港建设 . 183.2.2. 开放领域:从制造业开 放到 服务业开放,以开放促发展 . 193.2.3. 制度型开放:全面开放的新阶段 . 213.2.4. 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寻求新贸易伙伴 . 23图表目录 图 1: GDP 不变价同比变化情况 . 5图 2:投资、消费、净出口对 GDP 增长贡献率 . 5图 3:中国年龄人口结构 . 6图 4:中国与中等收入陷阱国家人均 GDP 对比 . 6图 5:美德日三国阶段性发展成果 . 7图 6: 原油进口情况 . 10图 7:主要农产品进口情况 . 10图 8:国内国外双循环示意图 . 10图 9: 各国研发支出占 GDP 比重 .11图 10:今年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快速修复 .11图 11:不同收入等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3图 12:不同地理区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3图 13:中美财政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例 . 13图 14: 中美日欧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 . 13图 15: 物流业物流总额构成 . 14宏观研究报告 -专题 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 后的 声明及说明 3 / 26 图 16:物流费用情况 . 14图 17:国际收支旅游项目借方及同比增速 . 15图 18:服务贸易逆差及同比增速 . 15图 19:中美欧日消费支出占 GDP 比重 . 16图 20:中国和发达国家国民储蓄率对比 . 16图 21:我国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仍不满 50% . 16图 22:美国服务型消费 占比 显著高于 60% . 16图 23: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结构 . 16图 24:居民网上消费情况 . 16图 25:一带一路沿线地图 . 19图 26:西部陆 海新通道全国范围示意图 . 19图 27:境外投资者债券托管量持续增加 . 21图 28: 北向资金成 交量及占 A 股成交量比例 . 21图 29:加入 WTO 以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金额 . 22图 30:中美不同行业的关税税率分布 . 22表 1: 2013-2018 中国出口结构统计 . 7表 2: 2013-2018 中国进口结构统计 . 9表 3: 2016-2019 年美国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对华技术出口管制领域 . 9表 4: 5G+工业互联网政策支持 . 12表 5:新旧个税制度对比 . 14表 6:北京和上海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措施梳理 . 20表 7: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 梳理 . 21表 8: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和法规梳理 . 23表 9: 2020 年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主要变化 . 23表 10:主要区域性贸易合作框架 . 24宏观研究报告 -专题 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 后的 声明及说明 4 / 26 1. 如何理解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 1.1. 我国经济内外部循环的发展 回顾 内外经济循环理论 是指, 在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内建立 一 种 机制 , 统一系统内外两个经济循环 ,二者形成动态互补机制。 当外界环境较好时,以外循 环带动内循环,进而推动系 统的发展; 当外界环境不佳,但内 部环境较好时,通过政 策调整,避免和减少外循环 造成的损失, 以内循环带动 系统的发展 ;当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都良好时,可以发挥两者的协 调优势,达到 1+ 1> 2 的目的; 当 外界、内部 环境都不理想时,两者互补可以减少损失。 在开放的经济系统内,内外部经济循环协调互补的机制有利于各国发挥比较优势。 2001 年以来,中国自加入 WTO 之后, 通过 出口导向型战略迎来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借助 外 循 环的模式加 速内循环 运转 。 一方面,利用国内的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优势 ,通过进口原材料 以 加 工贸易的形式再 对外输出,赚取 全球产业链上的 低附加值 , 完 成原始的资本积累。另一方面, 通过推进西部大 开发等 战略, 鼓励 率先发展的东部地向中西部地区输送资本和技术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但这 种经 济发展模式导致 我国增长主要依靠投 资和 出口,造 成工业大 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局面。 2008 年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面临深刻调整,外部环境明显走弱,国内经济也开始强调扩大消费需求 , 如推出家电下乡、鼓励汽车消费等政策。引导经济增长方式 由主要依靠投资 和 出 口转向消费与投资、 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 。 即外循环走弱时,内循环进行适当补充。 十二五期间,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党中央提出 统筹国 内国际 两个大局,形成开放型发展格局。 对内, 推 出 了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 全面深化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 、新型城镇化 等一 系列 举措 ,实现了 消费超投资 、三产超 二产的 发展 新特 征。对外,打造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 将一带一路战略作为开放的总抓手和新引擎, 出口在经济增长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但随着我国要素驱动方式由过去依靠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转变为主要依靠 科学 技术和人力资本, 我国对外出口模式也从 过去生产消费品的世界工厂 逐步向先进装备制 造 升级。 十三五 规划 纲要 也继续指出要构建全方位开 放新格局。 对内 ,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发展主 线,实施制造 强国战略 ;对外,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推动我国从 外贸大国迈 向贸易强 国,加快传统出口产 业转型升级 ,壮 大装备制造等出口主导新产业,把服务贸易打造成为外贸新增长点。 但 2018 年起,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区域性高标准自由贸易体制挑战。 出口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在逐步减弱。 2019 年 我 国出口增速滑落至 0.5%,出口对 GDP 的贡献率由 2017 年的 21%快速下滑至 2019 年的 12%,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近年来增速 也逐步收窄。 当然 这些 离不开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但同时 也与 全球供应链转 移 的 逐步推进有关。 内外部循环的传统逻辑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 宏观研究报告 -专题 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 后的 声明及说明 5 / 26 图 1: GDP 不变价同比变化情况 图 2: 投资、消费、净出口对 GDP 增长贡献率 024681012141618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GD P :不变价 :同比 % GD P :不变价 :第一产业 :同比 %GD P :不变价 :第二产业 :同比 % GD P :不变价 :第三产业 :同比 %-50-30-1010305070901 1 01 3 01 5 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GD P 增长贡献率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GD P 增长贡献率 :资本形成总额GD P 增长贡献率 :最终消费支出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Wind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Wind 1.2. 人口及全球 化 双 红利减少, 经济内循环重要性提升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人口下降、劳动力成本不断 提高,我国经济 开始进入 人口红利衰减期。 2013 年之后,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 比重率先回落,全国总人口增速 也在 2016年之后 逐步走弱。 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化,经济进入减速换挡期。 同时, 2019年我国 人均 GDP 首次突破 1 万美元, 仍面临进入中 等收入 陷阱的风险 ,迫切需要发掘新的增长动能 。 从外部环境看,我国自加入 WTO 以来,依托宽松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开展加工贸易,成长为全球制造业的世界工厂。 2018 年以来, 全球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 主 义 盛行, 中美贸易摩擦 不断,新冠疫情又导致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期,进一步激化中 美矛盾,多边贸易体制脆弱性凸显,我国享受的 全球化红利 正 在 逐步 消退。 尤其是产业链面临外部迁移的风险。 单边主义带来的关税 不稳定性和我国 劳动力成本增长的双重背景下,以服装纺织、家具制造、电子设 备和计算 机为代 表 的 部分劳动密 集型产业 逐步向海 外特 别是 东南亚国家转移。在这是长期内无法避免的问题。 那么当前我们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 国际 双循环 相互促进 的 新发展格局 ,其实就是在告诫大家,我们要认清现实,加速对内改革 创新 步伐,着重打造国内大循环 , 产 业链要补短板锻长板,不仅实现 传统制造业的优化升级,还要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性新 兴产业快速发展,掌握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降低对外部产品 的依赖性,完善产业链中上游的关键环节,这实质 上是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的一种延伸。 当然, 以内循环为主并不等于闭关自守,我们依然要继续 推动外部 循环, 重 视 国内国际经 济联动效 应,充分 利用 好外 部的可得性资源。以往我们更多侧重于引进来,那么往后看,走出去可能是未来继续深化的方向。通过积极建立多边或双边合作关系,对外输出我们的优势产品和服务贸易。 宏观研究报告 -专题 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 后的 声明及说明 6 / 26 图 3: 中国年龄人口结构 图 4: 中国与中等收入陷阱国家人均 GDP 对比 0102030405060708090100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0 - 14 岁 15 - 59 岁 60 岁以上%02 ,0 0 04 ,0 0 06 ,0 0 08 ,0 0 01 0 ,0 0 01 2 ,0 0 01 4 ,0 0 01 6 ,0 0 019601963196619691972197519781981198419871990199319961999200220052008201120142017美元马来西亚巴西阿根廷中国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Wind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 Wind 1.3. 历史经验看,产业科技创新助推经济转型 从世界主要发达 国家的历史经 验 上 来看,美日德三国均 在 过 去 100 余 年 的过程中经历了数次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转变 , 经历了 从资本密集或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并通过一系列政府产业政策的扶持完成了经济转型,实现了经济质量的提升。 与美德日经济发展同阶段对照来 看 , 我国也正处于人口红利减少阶段,长 期低成本、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核 心技术的落后和产业链的不完善都意味着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 这 些都离不开产业的科技创新。 美国通过模仿 英国先进技术 和第二次工业 革命快速进步 ,并借助两次世界大战飞速发展,二战后到 90 年代初期,美国的 劳动力向服务 业 转 移,军用技术民用化推 动整体经济向 质量型转变,尽管科技工业在 70 年代末遭受了日本的 猛烈冲击,但 80年代后政府随后通过超高速集成电路计划和组建国家半导体咨询委员会等措施持续推动产业科技创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 德国从 19 世 纪 开始仿制优质英国产品,并通过数十年的积累逐渐在质量上赶超,20 世纪 50-60 年代,德国依靠加工贸易大力发展制造业,但进入 70 年代后,德国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劳动力成本上 升带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 国外转移 。 德国于90 年代后进行第二次转型,其先后出台制造技术 2000 年框架方案 、 德国 21世纪信息社会 行动计划等 政策发展 先进制造业。 同时 一 方面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另一方面在宽松的技术交流环境下在电子和化工等行业发力 。 日本的工业化同样始于模仿发达国家技术,从 20 世纪 40 年代到 70 年代, 日本从欧美引进先进技术 , 并 逐渐从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向技 术密集型产业,重点发展半导体行业 ,在政策层面通 过贸易保护政策 保护半导体产业发展,并由政府牵头成立 超大 规模 集成电路 (VLSI)协会,支持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 宏观研究报告 -专题 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 后的 声明及说明 7 / 26 图 5: 美德日三国阶段性发展成果 战后科教兴国的优势开始体现 制造业转向技术密集型 以机床为代表的机械工业开始领先世界 装备 制造业信息化 制造业中 50% 的增加值和新增就业机会依赖信息通信技术创新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刺激,发展重工业,为美国生产军需用品 军工 产品融入民用市场 人均收入增长促进家电、汽车、电子产品消费 军备竞赛的成果下沉至民用带动信息技术革命 计算机中央处理器、模拟器件、储存器等应用德国 第二 次工业革命中心, 1900 年占全球工业生产 24% 电气革命:电力、电报、电话 两次 世界大战的全球军火工厂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1860 - 二战结束 二战后 - 90 年代初期 90 年代后20 世纪 50 - 60 年代 二战后 - 90 年代初期 90 年代后日本1885 年 - 1945 年 1920 年第二产业占比为 32% ,较100 年前提高 20% 战争带动钢铁船舶等重工业发展1920 - 1970 家电、汽车、电子产品替代钢铁和化工行业 相机、手表等精密工业世界领先70 年代后 在半导体革命中占据先机 储存芯片领域份额一度53%数据 来 源 :东北证 券,中美德 日韩产业结构 二战以来演变及趋势,公开资料整理 2. 核心目标:开拓内需市场,完善产业链建设 2.1. 外贸企业面临 出 口转内销 ,内需须加快释放 我国对外出口产品主要以加工制成品为主,机械和运输设备 占据 半壁江山。其中,办 公 通讯设备、电信设备、电子数据处理和办公设备占比分别为 26%、 13%、 9%。承接这些工业设备,意味我们需要尽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 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继续扩大国内投资需 求。 除此之外,服装、纺织品 、食品等三类消费品占比为 14%。 消费品的出口转内销需要通过需求引导、渠 道推广等多方 面 刺 激国内消费需求。 我 们 必须承认的 是, 出口转内销带来的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全方位调整, 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将要面临 市场环境、生产模 式、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的问题 , 还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外贸企业纾困。 6 月 17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 持 出 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 主要提出三点措施 : 一是支持出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 ;二是通过投资、消费来对接需 求,并建立内销平台加快商品 流通;三是加强信贷保险和资 金支持 。 表 1: 2013-2018 中国 出口 结构统计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出口总金额(百万美元) 2209005 2342293 2273468 2097632 2263346 2486695 食品 2.72% 2.71% 2.78% 3.16% 3.05% 2.88% 燃料和矿 产品 2.71% 2.72% 2.40% 2.41% 2.77% 3.21% 燃料 1.53% 1.47% 1.23% 1.28% 1.56% 1.88% 工业品 94.03%

注意事项

本文(如何理解新形势下的“双循环”.pdf)为本站会员(琉璃)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