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5G时代产业变革分析报告.pdf

  • 资源ID:10873       资源大小:2.34M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人民币1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人民币1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5G时代产业变革分析报告.pdf

<p>HeaderTable_User 1012811992 810267106 1360521840 1361147007 HeaderTable_Industry 13022300 看好 &nbsp;investRatingChange.same 173833865 深度报告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相关主管机关核准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据此开展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 &nbsp;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正在或将要与本研究报告所分析的企业发展业务关系。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对报告的客观性产生影响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证券研究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 &nbsp;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nbsp;【行业证券研究报告】 “5G”再次 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与 去 年 相比在工作排序 中地位 显著提升,且统筹 至 “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这不仅 是对 5G 移动通信 相关 设备 及关键 器件 制造的要求, 也 凸显出 5G 在实现 “制造强国 ”更为宏大的战略目标中 扮演 的角色地位。 &nbsp;核心观点 &nbsp; 性能 指标全面超越,面向场景 个性化需求 ,构建创新应用的基础设施平台。 、 5G 在峰值速率、 热点区域 容量、 连接密度、端到端时延等 多 方面表现均远优于 4G 网络, 整体 频谱效率提升 5-15 倍,能源效率及成本效率均提升百倍以上。 、 除 原有公众通信, 5G 还将面向 海量机器 连接的 物联网、 以及 对可靠性 、低时延有更高要求的 车联网 、 工业实时控制等创新领域提供服务。 、 5G 将 以超强的性能指标为支撑,以具体的业务场景为导向,按需提供组合服务 ,成为通用型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的个性化 需求 。 &nbsp; 关键技术为 5G 场景 落地 提供支撑 ,基础 设施及终端设备 器件产生 新 的 需求 。不同应用场景对 性能要求 各有 侧重, 涉及 关键 技术包括高频通信、无线空口、网络架构 以及 终端器件 的革新。 、对于 无线接入, 5G 拓展 高频段 资源, 并借助 大规模天线、新型多址 及 信道编码 、 全双工等 无线 技术进一步提升频谱效率, 以满足 更高速率、更大容量 、 更多连接等基础需求 ,将使得 基站 设备的数量大幅增加, 射频 器件 的 材料 、 性能 和 数量 也存在 新 增 需求 。 、 对于网络架构 ,接入网采取超密集组网 ,并借助 云化重构 C-RAN 无线接入架构,将 带来小基站数量 、 光 通信 设施 、以及基于 场景的基站部署 和 网络优化设计需求 的 增加。 核心网为支持低时延、大容量和高速率业务,转发平面进一步简化下沉, 并借助 移动边缘计算,将 业务存储和计算能力从网络中心下移到边缘 ,设备层将带动微型数据中心需求明显增加 。 、 对于 移动终端, 射频模块处理 高频 信号的难度以及处理 频段数增加 , 进一步提升射频器件复杂度,天线 、 滤波器、功放、开关等将迎 来 新的快速增长期 。 &nbsp; 研发进度有条不紊, 商用日期渐行渐近 。 、 非独立组网标准已于 2017 年12 月冻结,独立组网标准预计将于 今 年 9 月之前冻结 , 完整版 R16 预计在2019 年 9 月之前正式发布 。 、 我国 5G 研究试验整体分为技术和产品研发两步, 目前 已顺利完成第一步前两个阶段, 第三阶段系统方案验证也已正式启动 ; 三大运营商 5G 发展规划基本一致, 2018 年继续扩大外场试验规模,2019 年试商用, 2020 年正式商用。 、 华为 已 发布首款 5G 商用芯片, 部分 手机厂商已然计划 2019 年 推出 5G 手机, 预期国内 5G 牌照将在 2019 年底或 2020 年初正式发放,中国 有望 在海量的用户规模和丰富的行业应用优势推动下,成为全球 5G 规模化商用和垂直行业应用的领跑者。 &nbsp;投资 建议与投资标的 &nbsp; 预计 5G 牌照发放之前运营商将更多配合 千兆 LTE 网络 建设对接入网改造升级,将多天线等技术首先在热点区域应用,并增加小基站覆盖。而终端则 将由核心元件的商用作为产品升级的起点,进而逐渐延伸至下游智能手机厂商。 &nbsp; 基站天线 建议 关注 通宇通讯 (002792,未评级 )、 基站侧射频器件 大富科技(300134,未评级 )、武汉凡谷 (002194,未评级 )、 主设备商 中兴通讯 (000063,未评级 )、烽火通信 (600498,未评级 )、光通信 设备及器件 亨通光电 (600487,未评级 )、中天科技 (600522,未评级 )、光迅科技 (002281,未评级 )、中际旭创 (300308,未评级 ),终端 天线 及 射频器件 信维通信 (300136,买入 )、三安光电 (600703,买入 )、东山精密 (002384,未评级 )等 ,详见正文。 &nbsp;风险提示 &nbsp; 5G 商用进程 可能 不及预期、运营商资本开支 可能低于预期 &nbsp;5G:来自时代的呼唤,掀起产业的变革 &nbsp;5G 产业链 &nbsp;行业评级 &nbsp; 看好 &nbsp;中性 &nbsp;看淡 &nbsp;(维持 ) 国家 /地区 &nbsp;中国 /A 股 &nbsp;行业 &nbsp;5G 产业链 &nbsp;报告发布日期 &nbsp;2018 年 03 月 21 日 &nbsp;证券分析师 &nbsp;张颖 &nbsp;021-63325888*6085 zhangying1orientsec 执业证书编号: S0860514090001 蒯剑 &nbsp;021-63325888*8514 kuaijianorientsec 执业证书编号: S0860514050005 联系人 &nbsp;邵进明 &nbsp;021-63325888*3209 shaojinmingorientsec 马天翼 &nbsp;021-63325888*6115 matianyiorientsec 相关报告 &nbsp; 5G 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且从形式到内涵均有显著变化 &nbsp;2018-03-06 2018 年或将成为 NB-IoT建设与应用成规模落地的关键时点 &nbsp;2018-02-09 &nbsp;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nbsp;HeaderTable_TypeTitle 5G产业链 深度报告 &nbsp; &nbsp; 5G:来自时代的呼唤,掀起产业的变革 &nbsp;2 目 &nbsp;录 &nbsp;一、性能指标全面超越 4G,构建通用型服务平台 &nbsp;. 5 1.1 面向万物互联,性能指标全面超越 4G . 5 1.2 三大关键 业务场景,构建通用型基础设施平台 &nbsp;. 6 二、实现 5G场景落地的关键技术及相关受益领域 &nbsp;. 8 2.1 高频通信技术 &nbsp;. 9 2.2 无线空口技术 &nbsp;. 10 2.2.1 大规模天线技术 &nbsp;10 2.2.2 新型多址技术 &nbsp;11 2.2.3 新的信道编码 &nbsp;12 2.2.4 全双工技术 &nbsp;12 2.3 网络架构与组网技术 &nbsp;. 13 2.3.1 接入网:超密集组网及云化无线接入网重构 &nbsp;13 2.3.2 核心网:更扁平的网络架构及移动边缘计算 &nbsp;14 2.4 移动终端射频器件升级 &nbsp;. 15 2.4.1 终端天线:用量大幅增加 &nbsp;16 2.4.2 滤波器:高频应用规模提升 &nbsp;16 2.4.3 射频开关:线性度要求提高 &nbsp;17 2.4.4 功率放大 器:化合物半导体广泛应用 &nbsp;17 三、研发进度有条不紊,商用日期渐行渐近 &nbsp;. 18 3.1 标准冻结进度 &nbsp;. 18 3.2 国内研发进度 &nbsp;. 20 3.3 牌照发放时间 &nbsp;. 21 四、投资建议及相关标的 &nbsp;. 21 风险提示 &nbsp;. 23 &nbsp;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nbsp;HeaderTable_TypeTitle 5G产业链 深度报告 &nbsp; &nbsp; 5G:来自时代的呼唤,掀起产业的变革 &nbsp;3 图表目录 &nbsp;图 1:面向万物互联的 5G . 5 图 2: 5G 性能指标全面超越 4G . 6 图 3: ITU定义的三大类 5G 典型应用场景 &nbsp;. 6 图 4: 5G 典型业 务场景对应网络需求 &nbsp;. 6 图 5: 3GPP 对 uRLLC超高可靠低时延业务类型及指标要求 &nbsp;. 7 图 6:传输带宽和信噪比决定信道传输的极限速率 &nbsp;. 8 图 7:高低频电磁波技术比较 &nbsp;. 9 图 8:国内外 5G 使用中高频达成共识 &nbsp;. 10 图 9: 2018 年三大 运营商 4G基站数合计将达到 400 万 &nbsp;. 10 图 10:传统基站天线与 Massive MIMO 天线波束覆盖对比 &nbsp;. 11 图 11:通信技术更迭伴随多址技术的不断演进 &nbsp;. 11 图 12:全双工技术能够显著提升频谱效率 &nbsp;. 12 图 13:高效的自干扰消除技术是实现全双工通信的关键 &nbsp;. 12 图 14:超密集组网示意图 &nbsp;. 13 图 15:面向 5G 的云化 C-RAN 无线接入网架构 &nbsp;. 14 图 16: 5G“三朵云 ”网络架构示例 . 15 图 17:移动边缘计算架构示意图 &nbsp;. 15 图 18:全球手机射频器件与天线市场规模将迎来新的快速增长期(单位:亿元) &nbsp;. 16 图 19:接收天线阵列原理图 &nbsp;. 16 图 20: MIMO 天线阵列的波束具有很好的方向性 &nbsp;. 16 图 21: BAW滤波器更适用于高频 &nbsp;. 17 图 22:移动终端滤波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nbsp;. 17 图 23:未来手机的线性度要求 &nbsp;. 17 图 24:化合物半导体市场应用 广 &nbsp;. 18 图 25:化合物半导体 PA材料满足 5G 频率需求 &nbsp;. 18 图 26: GaN 功率放大器未来前景广阔 . 18 图 27: 3GPP制定的 5G 时间表 &nbsp;. 19 图 28:中国 5G 试验规划时间表 &nbsp;. 20 图 29:三大运营商 5G 商 用规划时间表 &nbsp;. 21 图 30: 5G 不同环节商用规划时间节点存在差异 &nbsp;. 22 &nbsp;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nbsp;HeaderTable_TypeTitle 5G产业链 深度报告 &nbsp; &nbsp; 5G:来自时代的呼唤,掀起产业的变革 &nbsp;4 表 1:增强移动宽带场景 &nbsp;. 6 表 2:万物互联应用场景 &nbsp;. 7 表 3:在不同场景下的小小区 (Small Cell)产品形态 &nbsp;. 13 表 4: NSA和 SA组网方式比较 &nbsp;. 19 表 5:技术研发第二阶段圆满完成任务 &nbsp;. 20 表 6:基站侧设备、射频器件及光通信相关标的 &nbsp;. 22 表 7:终端侧主要标的 &nbsp;. 23 &nbsp;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nbsp;HeaderTable_TypeTitle 5G产业链 深度报告 &nbsp; &nbsp; 5G:来自时代的呼唤,掀起产业的变革 &nbsp;5 从“互联网 +”到“人工智能 +”,从中国制造 2025、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的推进,到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实施,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融合赋能,尤其是对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实体经济的升级改造,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据 信通院 测算, 2016 年国内数字经济总量22.6 万亿元,占 GDP 比重超过 30%,名义增速 18.9%更是显著高于 GDP 增速,很显然,数字经济已经成为近年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而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以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 &nbsp;在全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为移动互联网时代 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在巨大的人口红利基础上催生出多个世界级的互联网巨头。但与此前 2G 实现数字语音通信、 3G/4G 实现移动宽带连接不同的是, 5G 彻底突破满足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的界限,并全面覆盖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万物连接场景。换言之, 5G 将使得移动通信技术成为一种通用技术,除了满足更高清晰度的视频传输、 AR/VR 应用等增强移动宽带体验之外,还将支持包括海量物联网终端接入以及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等对低时延、高可靠有更高要求的业务类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5G 将成为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 通用型关键基础设施。 &nbsp;纵览我国移动通信 30 年的发展历史,若以相关协议标准话语权作为评判标准,那么可以说 1G 几乎空白, 2G 跟随国外厂商的核心技术和标准, 3G 时代好不容易推出自主研发的标准 TD-SCDMA,但基本使用范围仅限于国内用户,到 4G 时代尽管国内牌照发放依然晚于国外,但中国移动主导的TD-LTE 标准已走出国门并成为全球两大主流标准之一。而 5G 时代, 2016 年中移动成功牵头 5G系统设计,华为主导推动 Polar Code 成为 5G 标准,中国开始引领全球 5G 标准的制定与发展。 &nbsp;一、性能指标全面超越 4G,构建通用 型服务平台 &nbsp;1.1 面向万物互联,性能指标全面超越 4G 无线通信 技术 是与 有线通信技术 相对应的概念 , 主要 利用电磁波代替 传统纤缆进行 信息 传递。 从1980s 第一代 无线通信 技术诞生至今 , 大致经历了 模拟语音通信、数字 语音 通信 、 移动 宽 带 上网 、移动互联网 四个 时代, 并且完整 建立了 4 张成熟 的 无线 通信 网络 。 而 5G 则是希望利用第五代 通信技术 最终 再 建 一张全新的通信网络, 性能指标上全面超越 4G, 用以满足 生产生活消费等各环节更高、更广也更复杂的 需求。 &nbsp;图 1:面向万物互联的 5G 数据来源: IMT-2020、 5G 移动通信系统、东方证券研究所 &nbsp;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nbsp;HeaderTable_TypeTitle 5G产业链 深度报告 &nbsp; &nbsp; 5G:来自时代的呼唤,掀起产业的变革 &nbsp;6 性能指标全面超越 4G。 5G 在峰值速率、连接密度、端到端时延等指标方面表现均 远远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 4G 网络 ,频谱效率提升 5-15 倍,能源效率及成本效率均提升百倍以上。 &nbsp;图 2: 5G 性能指标全面超越 4G 数据来源: IMT-2020、 5G 移动通信系统、东方证券研究所 &nbsp;1.2 三大 关键 业务场景 , 构建通用型 基础设施平台 &nbsp; 根据 ITU 国际电信联盟 发布 的 5G 愿景 白皮书, 5G 定义 了增强 移动 带宽( eMBB) 、 大规模机器通信( mMTC) 和超 高可靠 低 时延( uRLLC) 三大类 场景 ,其中增强移动宽带相当于对原有 4G 时代移动宽带业务的升级,后两者主要面向对特定性能有更高要求的关键业务类型。 &nbsp;图 3: ITU定义的 三大类 5G 典型应用场景 &nbsp; 图 4: 5G 典型业务场景对应网络需求 &nbsp;数据来源: ITU、 东方证券研究所 &nbsp; 数据来源: ITU、 东方证券研究所 &nbsp;eMBB 增强移动宽带业务: 最直观的表现为传输速率的大幅度提升,与 4G 相比能提供 100 倍以上的峰值速率和 10100 倍的用户体验速率。同时,除了要能满足更大覆盖范围内的高速接入, 5G承载网络 还需要满足高用户密度区域的热点覆盖、以及中高移动速度下的无缝覆盖。从具体应用来看可大致分为超高速体验、超高用户密度以及超高速移动场景三类。 &nbsp;表 1: 增强移动宽带场景 &nbsp;场景类型 &nbsp;典型应用案例 &nbsp;超高速体验 &nbsp; 既有对原有 4G 业务在速率上的数量级提升 ,实现广覆盖的 100Mbps 体验速率 ,也有高速率催生的新业务类型,如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实时视频分享、云端办公等。 &nbsp; 以虚拟现实办公为例,远程用户之间的高清 3D 实时互动需要办公区 95%以上的区域内用户体验速率大于 1 Gbps &nbsp;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nbsp;HeaderTable_TypeTitle 5G产业链 深度报告 &nbsp; &nbsp; 5G:来自时代的呼唤,掀起产业的变革 &nbsp;7 超高用户密度 &nbsp; 主要用于提升密集住宅、体育场馆、音乐厅、大型购物商城等用户高密度分布场景下的接入体验 &nbsp; 以体育赛事现场为例,即便观众爆满,也应当能给每个用户提供 0.320Mbps 的体验速率 &nbsp;超高速移动 &nbsp; 主要考虑在快速路、高铁等高速移动场景下为用户提供与低速移动场景下的一致体验 &nbsp; 以高铁为例,要求在移动速度超过 500km/h 时依然能够满足视频 /文件下载的速率需求 &nbsp;数据来源: 5G 无线网络及关键技术、 东方证券研究所 &nbsp;mMTC 大规模机器通信 业务: 主 要 面向 万物互联,满足 大量机器类型通信设备以及传感器等物联网领域的通信需求。 5G 网络 在 广域覆盖 和 超高的节点接入 能力 基础上 , 将 针对 实际业务场景在功耗、成本、时延及可靠性等方面的多元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 &nbsp;据 GSMA 数据,截至 2016 年底中国蜂窝物联网 M2M ( Machine to Machine 物物相连) 连接数 1.4 亿,占全球的 35%,位居第一, 未来 几年 连接规模将呈指数式增长。而据麦肯锡预测, 到2020 年全球市场连接规模将达到 500 亿,中国市场的连接数有望突破 100 亿。 &nbsp;表 2: 万物互联应用 场景 &nbsp;场景类型 &nbsp;典型应用案例 &nbsp;智能电表 &nbsp;如水表、电表、燃气表等 &nbsp;自动售卖机 &nbsp;潜在故障检测、无现金支付、智能报价等 &nbsp;交通 &nbsp;车队管理、智能交通、实时交通信息收集反馈、物流车辆及包裹跟踪等 &nbsp;监控报警 &nbsp;楼宇智能检测及智能控制、人员跟踪等 &nbsp;医疗监控与警示 &nbsp;远程监控重要生理功能指标 &nbsp;电子设备 &nbsp;可穿戴设备以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等 &nbsp;数据来源: 5G 移动通信系统:从演进到革命 、 东方证券研究所 &nbsp;uRLLC 高可靠 低时延 业务: 主要 面向 对及时响应要求较高的场景,如 车联网 、自动驾驶 和 工业控制生产制造流程、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 等 场景 。 ITU 对 5G 理想状况的端到端时延要求为 1 ms,典型端到端时延为 5-10 ms,大约为 4G 的十分之一。 而 3GPP 针对不同业务类型,在时延、可用性、可靠性以及体验数据速率等指标上给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 例如对工业实时控制或者 智能电网 、智能交通系统等,要求通信服务可用性与可靠性达到“六九”标准 。 &nbsp;图 5: 3GPP 对 uRLLC超高可靠低时延业务类型及指标要求 &nbsp;数据来源: 张宝亚 5G 承载网技术和优化组网 中兴通讯技术 、 东方证券研究所 &nbsp;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nbsp;HeaderTable_TypeTitle 5G产业链 深度报告 &nbsp; &nbsp; 5G:来自时代的呼唤,掀起产业的变革 &nbsp;8 5G 时代的变革不仅仅在于传输速率、连接密度、时延、功耗等指标层面的全面超越,更在于 以超强的 性能指标 为支撑,以具体的业务场景为导向,从而 按需提供组合服务的能力。换言之, 5G 将在未来成为通用型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支撑更多应用场景 ,除了在原有公众通信领域提供更好的场景覆盖服务之外,还将面向物联网、车联网以及工业实时控制等创新领域提供服务 。 &nbsp;5G 将不仅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更将成为能够承载众多应用场景的通用型 服务平台 。 与前 几代移动 通信技术 相比 , 5G 不 再 局限于 满足人与人 之间的 通信 需求 , 还需要满足 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 连接 需求 。 凭借优秀的空口组合性能以及全面云化、灵活的网络架构, 5G 时代的变革不仅在于传输速率、连接密度、时延、功耗等性能指标的全面超越,更在于以超强的性能指标为支撑,以具体的业务场景为导向,从而按照场景的具体需求提供组合服务的能力,大幅提升移动网络运营和使用效率,降低数据传输成本,并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全 新 的 人机 交互体验、 更丰富的 多媒体 应用迭代、 大规模的 物联网 设备连接 、 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等 需求 场景 应运而生 , 5G 所能支撑 的 业务形态愈加多样化 ,并且最终将成为承载众多应用场景的通用型服务平台。 &nbsp;二、 实现 5G 场景落地 的关键技术及 相关 受益领域 &nbsp;不同场景存在不同的性能指标要求,关键技术 的突破势在必行。 与 4G 相比, 5G 承载 了新 时代 的使命, 面对 多样化的 业务 和 差异化的 性能需求 , 要求 传输速率 更高、能效更高、频谱效率更高 、连接 密度更大、 时延 更低。 从前文 5G 的三大主要场景来看,其中增强移动宽带 eMBB 最突出的要求是 10100 倍的传输速率以及热点区域 1000 倍以上的容量, 大规模机器通信 mMTC 最突出的要求是 10-100 倍的单位面积连接数量, 高可靠低时延 uRLLC 最突出的要求就是可靠性和低时延。 &nbsp;技术 层面 的革新将带来硬件设备 新的需求 。 以传输速率为例, 根据香农定理, 传输带宽 ( B) 和信噪比 ( S/N) 决定了信道 能够无差错 传输 信息 的极限速率 (C),因而为了获得更高的传输速率,主要可以 考虑如何 增加带宽 、 提高信噪比。 其中增加带宽主要考虑扩展通信频谱获得更大的连续带宽和 提升频谱使用效率,涉及技术 主要 包括高频通信、 无线空口 、 无线组网以及 网络架构层面的革新,而 关键技术的 改变 势必导致 包括基站主设备、天线、射频器件 、芯片 等硬件设备层面 产生新 的需求。 &nbsp;图 6: 传输带宽和信噪比决定 信道传输的极限速率 &nbsp;数据来源: 百度百科、 东方证券研究所 &nbsp;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nbsp;HeaderTable_TypeTitle 5G产业链 深度报告 &nbsp; &nbsp; 5G:来自时代的呼唤,掀起产业的变革 &nbsp;9 2.1 高频通 信 技术 &nbsp;从需求侧来看, 未来新型业务的发展和用户体验需求的提升需要更多频谱资源的支撑。 面向 5G 的新型业务对移动数据流量、连接密度以及传输速率等性能指标都将提出更高要求, 应用端爆发将直接带来移动通信对频谱资源、尤其是对连续大带宽频段的需求激增,例如 300MHz 以上连续频谱才能支撑 5G 场景通信对信道容量需求。 &nbsp;从供给侧来看, 无线电频谱资源有限,低频段拥挤且分散。 频谱资源是移动通信系统建设的基础,但考虑到频谱资源有限,同时还关系到国家军事信息安全,一直受到高度管控。 国内频谱规划 由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负责 。一般而言,移动通信会优先选择在较低的频率上部署, 便于实现更好的覆盖和更低的部署成本。但是 目前 3GHz 以下可用于公众移动通信的低频段已基本被前几代通信网络瓜分完毕 ,且频段分散,无法提供连续的大带宽 。 &nbsp;5G 将 逐渐向 更高可用频段 拓展 ,并形成高、中频格局 。 在 过去的几十年中 , 人类 借助 先进的微电子技术 不断 拓展更高频段的可用资源 。 更高的工作频率意味着可调制的相对带宽越大,能承载的信息量也就越多。 5G 必然要向 36GHz 中频段甚至 6GHz 以上 毫米波 高频段拓展。考虑到需要借助较低频段提供良好的用户覆盖,因而 36 GHz 中频段将成为 5G 的核心工作频段,主要用于解决广域无缝覆盖问题,应对用户时刻在线以及高度移动的需求, 6GHz 以上高频段主要用于局部补充,在信道 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为热点区域用户提供超高数据传输服务,从而形成高中 频混用格局。 &nbsp;图 7:高低频电磁波技术比较 &nbsp;数据来源: 搜狐科技、 东方证券研究所 &nbsp;国内 5G 频谱规划发布,频谱划分靴子落地 , 全球各国频谱规划逐渐趋向共识 。 工信部于 2017 年6 月向社会公开征求将 24.75-27.5GHz 和 37-42.5GHz 或 高频段 用于 5G 系统的意见, 11 月 发布中频段 5G 频谱使用规划, 3.3-3.6GHz 和 4.8-5.0GHz 共 500MHz 频谱资源 作为 5G 系统的工作频段,其中 3.3-3.4GHz 频段原则上限室内使用。 中频段 频谱 规划落地, 为设备商和 运营商 在 统一频段上展开 5G 原型设备 功能 和性能 验证 提供了明确的 指导,为 5G 试商用 创造 了必要 条件 , 有利于加速推动产业链的进一步成熟。 从国外 5G 进展领先的相关国家的频谱规划来看, 5G 核心频段 也基本聚焦在 3.4-3.8GHz,同时高频端 26GHz、 28GHz、 39GHz 也逐渐趋向共识, 各大 设备商也在此 频段展开技术研究和样机测试。 &nbsp;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nbsp;HeaderTable_TypeTitle 5G产业链 深度报告 &nbsp; &nbsp; 5G:来自时代的呼唤,掀起产业的变</p>

注意事项

本文(5G时代产业变革分析报告.pdf)为本站会员(ohywnsy)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