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专题:持续下滑的新生人口,对教育行业意味着什么?.pdf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深度 人口专题:持续下滑的新生人口,对教育行业意味着什么? 2020.03.18 黄莞(分析师) 田鹏(分析师) 电话: 020-88832319 020-88836115 邮箱: huangguangzgzhs tian.penggzgzhs 执业编号: A1310517050001 A1310519080001 摘要: 从教育行业市场空间=适龄人数*渗透率*客单价的测算公式来看,人口数量是决定市场空间的重要变量。在少子化浪潮袭来的大背景下,我们通过划分不同教育阶段以研究新生人口变化对教育行业的影响,重点从适龄人口、渗透率及客单价三方面的变化挖掘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下教育行业的未来发展途径。 人口结构变化:2019年新生人口1465万人,出生人口情况持续低迷 (1)历史人口变动:第四轮婴儿潮消失,出生人口整体下滑。1949 年以来,我国长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人口受控后下滑。二孩政策生育效应释放后消退,2019年新生人口仅为1465万。 (2)未来人口走向:生育率走低,育龄妇女规模逐年下滑,出生人口情况持续低迷。2018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仅为1.52,育龄妇女规模在2003年见顶下滑,2018年跌至2.9亿人。二孩政策未能扭转低迷生育趋势。 (3)人口区域性差异:大城市新生人口增量稳定。我国整体出生人口处于下滑通道,但大城市持续吸引流动人口,适育人群得以补充,出生人口数量稳定增长。 教育行业展望:适龄人数变动影响市场规模,渗透率和客单价提升为破局思路 我们以历史出生人数推算各阶段适龄人数变化,试图洞察不同教育市场未来发展。 (1)托育早教:适龄人口基数庞大,托育早教需求旺盛,渗透率提升将带来可观市场增量。看好通过直营、加盟等方式实现规模化扩张的头部企业,此外建议高度关注托育企业的安全规范程度。 (2)K12教育:校内教育仍存结构性机会,需求导向下校外学科辅导、素质教育市场保持稳速增长。(i)整体出生人口下降趋势已定情况下,校内学校供给调整仍需谨慎;但仍可关注移民城市快速增长的适龄人口带来的机会,看好办学质量良好、有能力通过并购和轻资产模式快速扩张的民办学校集团。(ii)渗透率提升推动校外培训市场高速发展。学科辅导市场兼备成长性和结构性,看好线下全国性和区域性龙头及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教培机构;素质教育从非刚需到半刚需提升,中长期内存在较大的行业性机会,关注产品成熟、业绩初步规模化放量的头部企业。 (3)高等教育:适龄人数到2036年前维持增长,量+价+渗透率共同驱动行业发展。看好教学品质较好、募资能力领先、具备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能力的民办高校。 海外对标:看日韩教育如何应对少子化危机 日本、韩国的教育体系与我国情况相似,且均面临“少子化”挑战,出生人口持续、大幅减少。研究日韩两国教育行业在少子化浪潮中的演变发展,得到以下启示:(1)市场渗透率低且具备较大上升空间的细分教育行业,在适龄人数减少时仍可关注渗透率提升带来的市场增量;而渗透率触及天花板的市场在适龄人数下降时相关报告 1、2020年教育行业年度策略:棋至中局,长期掘金素质教育-20191220 2、2019年教育行业中期策略:证券化提速持续,关注素质教育行业性机会-20190618 3、少儿英语系列(线上篇):渗透率提升促市场扩容,新机遇就在下沉市场!-20191205 4、少儿英语系列(线下篇):刚需铸就千亿赛道,证券化窗口开启-20190808 5、大语文专题:乘“学科素质化”之东风,孕育千亿市场新机遇-20191015 6、数学思维专题:引领“学科素质化”风口,冉冉升起的千亿级赛道-20190809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重要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第 2 页 共 33 页 行业深度 则将承受更大的冲击。(2)我国教育行业在当下出生人口下滑时间尚短的时点,应实现做好长远布局,以应对渗透率饱和后适龄人口下降带来的市场萎缩问题。具体包括提供高质量教学以建立品牌竞争力和跨领域多元布局两方面。(3)课后学科辅导渗透率提升空间大,关注行业政策限制的负面影响。 风险提示:新生人口增长不及预期、政策变动风险、市场扩张不达预期 fWbWpWvXhYmVlXeXxUrRpO7N8Q7NnPoOtRqQjMrRmPlOnMwO8OmNrMxNsRsQvPoPqP敬请参阅最后一页重要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第 3 页 共 33 页 行业深度 目录 导语 . 5 1. 2019年出生人口1456万,预计持续低迷 . 5 1.1中国人口变动情况:第四轮婴儿潮消失,出生人口整体下滑 . 5 1.2生育情况演变:生育率走低,育龄妇女规模逐年下滑,出生人口情况持续低迷 . 6 1.3人口结构性差异:大城市新生儿数量稳定增长 . 8 2.人口结构变动与教育行业展望 . 9 2.1托育早教:早幼教适龄人口基数庞大,渗透率提升推动市场扩容 . 9 2.1.1托育:渗透率提升推动市场扩容,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约为930亿 . 9 2.1.2早教:渗透率预计持续提升,预计2019年早教市场规模约870亿 . 12 2.2 K12教育:校内教育存结构性机会,校外培训整体需求坚挺 . 14 2.2.1校内教育:整体学校扩张需谨慎,关注移民城市民办学校机会 . 14 2.2.3 校外培训:需求稳固行业地位,渗透率提升推动市场成长 . 16 2.3高等教育:2035年前适龄人数持续增长,“量+价+渗透率”共同驱动 . 20 3.海外对标:少子化浪潮下日韩教育行业演进 . 21 3.1日本教育演变经验 . 22 3.1.1托育需求庞大,仍有巨大空间. 22 3.1.2适龄人口长期下降冲击K12校内供给,刚需促校外学科辅导持续增长 . 23 3.1.3教学需求萎缩下私立高校首当其冲,“调整学科+海内外扩招”应对危机 . 24 3.2韩国教育演变经验 . 25 3.2.1学前教育:政府重视程度高,财政投入保障幼儿教育机会 . 26 3.2.2义务教育普及化,升学竞争成课外补习强劲推力 . 27 3.2.3高等教育供给过剩,高校以吸收国际化学生维持正常运行 . 28 3.3日韩教育行业演变的启示:回归教育本质,多元化布局 . 29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重要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第 4 页 共 33 页 行业深度 图表目录 图表1 1949年以来中国出现了三轮婴儿潮 . 5 图表2 总和生育率持续走低 . 6 图表3 育龄妇女规模自2011年后持续下降 . 7 图表4 二孩出生人口占比逐渐上升至2017年达峰值51.8% . 7 图表5 2019年常住流动人口排名前10的城市. 8 图表6 千万级超大城市和500-1000万人特大城市新生人口增长稳定 . 9 图表7 适龄人口数量变化 . 10 图表8 2016年OECD国家0-2岁儿童入托率TOP10 . 10 图表9 估算2020年托育市场规模约980亿元 .11 图表10 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出生人口占比27% . 12 图表11 20-24岁青年结婚登记人数占比减少 . 12 图表12 不同层级城市早教市场渗透率 . 12 图表13 早教平均客单价(万元) . 13 图表14 估算早教2019市场规模约870亿元. 13 图表15 小学、初中、高中适龄人数分别在2023年、2029年和2032年以前单向增加 . 15 图表16 中小学毛入学率近100%,高中毛入学率88.8% . 15 图表17 K12教育适龄人数在2023年以前单向增加 . 16 图表18 渗透率水平较低,仍有提升空间 . 16 图表19 各级院校高考录取率 . 17 图表20 家长付费意愿增强,课外辅导及备考开支增加 . 18 图表21 STEAM教育培训市场未来增长的核心逻辑在于渗透率提升,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313亿元 19 图表22 高考适龄人数于2035年前保持增长,高考报名人数上升 . 20 图表23 民办高校数量稳步增长 . 21 图表24 民办高校在读学生数增加,渗透率提升. 21 图表25 日本历年出生人口情况 . 22 图表26 日本0-6岁儿童教育情况 . 23 图表27 日本幼儿园在读人数逐渐下滑 . 23 图表28 适龄人口长期下滑,各级学校数量减少. 24 图表29 课外补习学生人数不减反增 . 24 图表30 K12课外培训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 24 图表31 日本大学数量持续上升,2015年私立高校占比77.53% . 25 图表32 韩国历年出生人口数 . 26 图表33 韩国入托儿童数 . 26 图表34 韩国幼儿园数量及在园人数 . 26 图表35 各级学校数与人口结构调整相关性弱(所). 27 图表36 各级在读学生数持续下滑(万人) . 27 图表37 韩国学生课后培训参加率 . 28 图表38 韩国学生课后培训平均消费 . 28 图表39 韩国高等教育适龄人数(人) . 28 图表40 在韩留学生数量(人) . 28 图表41 BENESSE国内教育业务营业收入和学生人数 . 30 图表42 BENESSE海外业务和护理/保育业务营业收入(亿日元) . 30 图表43 Megastudy初高中阶段在线业务收入 . 31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重要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第 5 页 共 33 页 行业深度 导语 建国以来,我国出现了三次婴儿潮,第四次婴儿潮因长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而未如期出现。为提振出生人口情况,我国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其生育效应在2016后集中释放后逐渐消退,2017、2018年出生人口再次下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出生人口再次下滑,新生人口仅为1465万。二孩政策难以逆转生育下滑情况,我国出生人口情况恶化,并预计将维持长期低迷。 从教育行业市场空间=适龄人数*渗透率*客单价的测算公式来看,人口数量是决定市场空间的重要变量。2019年新生人口大幅下跌预示着未来适龄人数规模的锐减,未来新生人数长期低迷将深刻影响教育行业的发展空间。在少子化浪潮袭来的大背景下,我们通过划分不同教育阶段以研究新生人口变化对教育行业的影响,重点从适龄人口、渗透率及客单价三方面的变化挖掘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下教育行业的未来发展途径。 1. 2019年出生人口1456万,预计持续低迷 1.1中国人口变动情况:第四轮婴儿潮消失,出生人口整体下滑 1949年以来我国出现了三轮婴儿潮,第四轮婴儿潮因长期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并未如期出现,出生人口整体呈下滑趋势。1950-1958年为我国第一轮婴儿潮时期,期间年均出生率35最高但人口基数较小,出生人口年均2100万,主要是建国后生育政策鼓励、经济社会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等因素促成。1962-1975年为第二轮婴儿潮时期,期间年均出生率33小幅下调但人口基数有所扩张,出生人口年均2628万,该婴儿潮出现主要与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后的补偿性生育和文革时期计划生育工作受冲击有关。1970-1977年间出生率从33降至19,1977年出生人口仅1798万,主要受1970年代的“晚稀少”政策影响。1981-1991 年为第三轮婴儿潮时期,年均出生率为 21,出生人口年均 2260 万,本质为第一次婴儿潮的回声。1991年之后出生人口逐渐降至2003年的约1600万。第四轮婴儿潮因长期严格执行计划生育而并未如期,二胎政策开放后,2014-2016年出生人口短暂回升,2019年出生人口数继续下滑为1456万人。 图表1 1949年以来中国出现了三轮婴儿潮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广证恒生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 第一次 第二次婴儿潮第三次婴儿潮第四次婴儿潮并未如期出现敬请参阅最后一页重要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第 6 页 共 33 页 行业深度 1.2生育情况演变:生育率走低,育龄妇女规模逐年下滑,出生人口情况持续低迷 1991年至今生育率在地位徘徊,养育成本提高约束生育行为,总和生育率走向低迷。总和生育率是指妇女在育龄期间平均生育的子女数,是衡量生育水平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同时左右着人口总量的变化。一般来说,总和生育率小于2.1时,新生人口不足以弥补生育妇女及其伴侣数量。1949年以来,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经历了迅速上升(1950-1957)、大幅下降(1958-1961)、猛烈反弹(1962-1963)、高位整理(1964-1971)、逐渐下降(1972-1990)、 低位徘徊(1991至今)六个阶段,2018年总和生育率为1.52,低于人口更替水平2.1,生育水平保持低位。根据生育理论,我国生育率下降受死亡率、生育需求和生育意愿等因素的影响。而在现代社会,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主要是受到生育成本约束。住房、教育、医疗等持续提高的直接成本,“四二一”结构的家庭养老负担,以及女性劳动参与率较高但就业权益保障不够下的高机会成本,均导致人们的生育意愿不能完全实现,总和生育率将维持走低态势。 图表2 总和生育率持续走低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广证恒生 育龄妇女规模逐年下滑,叠加低生育率下预计出生人口情况持续低迷。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与20-34岁主力育龄妇女人数走势一致,整体育龄妇女人数在2003年见顶后缓慢下滑。自2011年后,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持续下降至2018年约2.9亿人;20-34岁主力育龄妇女数持续下降至2018年的1.2亿人,降幅约9.6%。以往年育龄妇女人数推算20-34岁主力育龄妇女数(20-34岁主力育龄妇女数=上一年主力育龄妇女数+上年19岁育龄妇女数-上年34岁育龄妇女数),未来主力育龄妇女数呈持续下降趋势,我国整体生育基础逐渐削弱。叠加我国自1991年逐渐降低的生育率影响,预计我国出生人口情况将持续低迷。 01234567敬请参阅最后一页重要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第 7 页 共 33 页 行业深度 图表3 育龄妇女规模自2011年后持续下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广证恒生 二孩生育堆积效应已渐消退,“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均未能扭转低迷生育趋势。2014 年我国推出“单独二孩”政策,生育效应小幅释放,2014年/2015年出生人口为1687万/1655万,相比2013年增加47万/15万。2016年“全面二孩”放开,同年出生人口上升至1786万,但随后出现较大幅回落,2017年/2018年/2019年出生人口降至1723万/1523万/1465万。二孩生育堆积效应集中释放后逐渐消退。从分孩次生育情况看,2014年以来二孩出生人口占比上升,2017年达到峰值51.8%,75后的二孩生育意愿集中释放后2018年回跌至49.9%,全面二孩生育政策效果不达预期。近年来,在总和生育率走低和育龄妇女规模下滑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出生人口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二孩政策释放了短期的累计生育效应但未能从根本上扭转低迷生育趋势,预计出生人口将持续低迷。 图表4 二孩出生人口占比逐渐上升至2017年达峰值51.8%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广证恒生 0.050,000.0100,000.0150,000.0200,000.0250,000.0300,000.0350,000.0400,000.015-49岁育龄妇女数 20-34岁主力育龄妇女数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一孩 二孩 三孩及以上敬请参阅最后一页重要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第 8 页 共 33 页 行业深度 1.3人口结构性差异:大城市新生儿数量稳定增长 我国整体出生人口处于下滑通道,但大城市持续吸引流动人口,适育人群得以补充,出生人口数量稳定增长。影响城市生育能力的主要因素有该城市适育人群数量的变化以及政策允许的家庭生育数量等,由于生育意愿具有稳定性,因此生育能力对出生率的变化产生直接的影响。1995年至今,全国出生人口及出生率持续下跌,然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武汉、长沙、重庆等人口净流入的一二线大城市的出生人口不仅未出现明显下滑甚至出现了反弹。人口流入给城市带来了适婚适育人口的结构变动,补充了城市的生育能力,使得城市出生人口保持稳定的增长。2011-2018年,一线城市人口年均增速为1.45%,二线城市为 1.05%,均高于全国人口增速 0.5%,表明人口向一二线城市集聚。三四线城市人口年均增速为0.29%,表明三四线城市整体人口持续净流出。考虑到人口流入以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行政区划挑战,到2030年中国有望形成10个以上1000万级城市和12个2000万级大都市圈,可关注大城市和大都市圈的出生人口增量。 图表5 2019年常住流动人口排名前10的城市 排名 城市 城市规模 常住流动人口数量(万) 1 上海 千万级大城市 972.69 2 广州 千万级大城市 967.33 3 深圳 千万级大城市 818.11 4 北京 千万级大城市 794.3 5 苏州 500-1000万人城市 538 6 天津 千万级大城市 498.23 7 杭州 500-1000万人城市 437 8 成都 千万级大城市 430 9 宁波 1000万-2000万人大都市圈 415.86 10 东莞 500-1000万人城市 360.09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注:以市辖区常住人口划分城市规模,宁波以都市圈常住人口划分规模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重要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第 9 页 共 33 页 行业深度 图表6 千万级超大城市和500-1000万人特大城市新生人口增长稳定 资料来源:各地市统计局、广证恒生 2.人口结构变动与教育行业展望 由于新生人口成长为适龄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新生人口数量的变化对各阶段教育行业的影响取决于传导周期的长短及人口的累积变化。当前,我国出生人口下滑周期尚短,各细分教育市场渗透率、客单价水平不一,教育市场(教育行业市场空间=适龄人数*渗透率*客单价)发展所受影响各异。为了更细致地探讨人口变化下教育行业的应对,下文划分根据学制阶段划分,从适龄人口、渗透率及客单价三方面变化讨论人口结构变化对教育行业发展的影响。 2.1托育早教:早幼教适龄人口基数庞大,渗透率提升推动市场扩容 早教托育市场的适龄人口为0-3岁儿童,出生人口下降迅速反映为适龄人口的减少。出生人口下降趋势难以逆转,但适龄人口基础仍然庞大,预计到2025年之前仍有4000万以上的适龄人口。目前我国早教市场渗透率大约在19%,托育市场渗透率大约在5%左右,预计未来随着消费升级将进一步提升。 市场普遍将托育与早教混合阐述,但实际上早教与托育是两个不同的经营业态。托育服务是指未三周岁及以下婴幼儿提供得照料、看护、膳食、保育等服务,早教服务则是指为婴幼儿提供早期教服务,下文分析中将分开阐释人口变动的影响。 2.1.1托育:渗透率提升推动市场扩容,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约为930亿 适龄人口方面,新生儿下降趋势难以逆转,但适龄人口基础仍然庞大,2019 年估算适龄人口约 4711万人,到2025年之前仍将有4000万以上的适龄人口。托育的适龄人口为0-3岁新生儿总计,即2019年适龄人口为2019、2018、2017年三年出生人口。虽然新生儿下降趋势无法逆转,但我国托育适龄人口基数庞大,截至2025年之前预计每年约有超4000万的适龄人口。 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北京 上海 深圳 广州 成都 杭州 西安 长沙敬请参阅最后一页重要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第 10 页 共 33 页 行业深度 图表7 适龄人口数量变化 资料来源:Euromonitor、广证恒生 渗透率方面,我国托育服务需求巨大,潜在需求率超过 30%,但目前实际渗透率仅 5%。在2016 年和2017年,原国家卫计委和国务院儿工委做过相关的抽样调查。其中2016年原国家卫计委在十个城市的调查数据为:33.3%的家长有需求,而调研样本中实际的入托率为 5.55%。2017 年国务院妇儿工委在四省市的调查数据为:48%的家长有需求,而调研样本中实际的入托率为 4.29%。对比海外,我国托育渗透率也较低,OECD国家平均渗透率约33.2%,同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渗透率分别为22.5%、53.4%。根据OECDFamilyDatabase的数据,OECD成员中3岁以下儿童入托率平均值为33.2%。有10个国家3岁以下儿童入托率超过50%,其中最高的丹麦达到了61.8%;东亚地区的韩国和日本分别为53.4%和22.5%。 图表8 2016年OECD国家0-2岁儿童入托率TOP10 资料来源:OECDFamilyDat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