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XX市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李家湾锰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doc

  • 资源ID:10547       资源大小:3.39MB        全文页数:20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人民币20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人民币2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XX市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李家湾锰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doc

铜仁市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李家湾锰矿开采项目 环境影响 报告书 ( 报批 稿) 贵 州 省 环 境 科 学 研 究 设 计 院 GUIZHOUS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国环评证:甲字第 3302 号 二零 一 四 年 一 月铜仁市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李家湾 锰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1 责任表 项目名称: 铜仁市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李家湾锰矿开采项目 环评文件: 环境影响报告书 委托单位: 贵州武陵矿业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 贵州省 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评价证书: 国环评证甲字第 3302 号 院 长: 张 维(研究员) 分管副院长: 涂志江(高级工程师) 审 定: 史润选(副研究员) 技术审查: 李 敏(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赖炯萍 (环评工程师) 职业登记证书编号 0008843 登记证编号 A33020240800 登记类别 采掘类 单位地址: 贵州省贵阳市金阳新区黔灵山路 217 号 联系信息: 电话: 0851-5522107 0851-5522197(传真) 监测单位: 铜仁市环境监测站 铜仁市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李家湾 锰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2 主要参加人员及资格 姓 名 职称职务 职责及 工作内容 上岗证编号或 登记证编号 签 字 赖炯萍 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第 1章 总 则 第 2章 建设项目概况 第 3章 工程分析 第 4章 建设项目 区域 环境概况 第 5章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第 6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第 20章 结论与建议 环评工程师 A33020240800 敖世恩 工程师 项目参加人 第 11章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第 12章 水土保持方案 第 13 章 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 第 14章 环境风险评价 环评工程师A33020210700 杨立春 工程师 项目参加人 第 7章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 9章 环境空气现状及影响评价 第 15章 经济损益分析 第 8章 地表水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 第 10章 声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评价 第 17章公众参与 环评工程师A330200290400 李 燕 工程师 项目参加人 第 16章 污染防治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 第 18章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第 19章 选址可行性及规划符合性分析 环评岗证字 A33020060 李 敏 高级工程师 技术审查 环评工程师 A33020060300 铜仁市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李家湾 锰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3 1 前 言 1.1 项目特点 贵州武陵锰业有限公司是重庆乌江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位于渝湘黔三省(市)交界处的贵州省松桃县。公司组建于 2011年 1月,注册资本 1亿元,负责组织实施重庆乌江实业集团在贵州省铜仁市投资新建的“铜仁市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从而保障“铜仁市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的顺利实施,武陵锰业有限公司与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共同组建贵州武陵矿业有限公司, 实施李家湾锰矿工程,本工程为矿山开采工程,不涉及矿石的加工 。 李家湾锰矿位于松桃县城南西西方向 ,平距约 42km,属乌罗镇管辖。地理坐标 : 东经 108° 46 23 -108° 48 14,北纬 28° 03 41 -28° 05 01。矿区范围东自太阳庙,西至秦兴坡,南自天马寺,北至乌罗。由 19个拐点组成,面积 4.3027km2。 2008年铜仁市人民政府与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铜仁市辖范围内联合启动了以锰矿为重点的优势矿产合作勘查工作,并联合组建合作勘查办公室(以下简称合作办)。 2010年 9月合作办委托贵州省地矿局一三地质大队按程序依法申请取得了杨立掌锰矿外围的李家湾锰矿普查探矿权,探矿权证号为 T52120100902041939,勘查面积为28.73km2,有效期限为 2010年 9月 6日 2012年 9月 6日。 探矿权范围于 2012年纳入国家级铜仁市锰矿整装勘查区,勘查区的勘查工作总体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审定批准的整装勘查方案分步进行实施,并在合作勘查完成初步普查工作后,视取得的找矿成果,按照省人民政府优势资源配置优势企业的精神,以及铜仁市人民政府招商引资的要求,探矿权于 2012年依法变更到贵州武陵矿业有限公司名下,并由贵州武陵矿业有限公司投资完成矿区的详查地质工作,转让变更的新探矿权证号为T52120100902041939,勘查面积为 28.08km2,有效期限为 2012年 12月 25日 2014年 9月 6日。 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划定贵州省松桃县李家湾锰矿矿区范围的通知(黔国土资矿管函 20131987号),贵州武陵矿业有限公司所属的李家湾锰矿的矿区范围由20个拐点组成,面积 2.4904km2。 本项目为矿山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为贵州武陵矿业有限公司, 目前本项目已完成了贵州省松桃县李家湾锰矿详查报告 、贵州省松桃县李家湾锰矿(新建)开发利用方案(建设规模: 60.0万 t/a)、铜仁市 (松桃 )锰系 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李家湾锰矿铜仁市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李家湾 锰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4 采矿工程初步设计书、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二级评估),水土保持报告、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方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等。 1.2 环境影响评价过程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 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家环境保护部第 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第 15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等相关法律 的 规定,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受 贵州武陵矿业有限公司 的委托,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 计院承担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在此期间, 建设 单位委托贵州创新矿冶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本工程的开发利用方案,委托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本工程的初步设计说明书,评价以建设单位编制提供的贵州省松桃县李家湾锰矿(新建)开发利用方案(建设规模:60.0万 t/a)和铜仁市 (松桃 )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李家湾锰矿采矿工程初步设计书为基础依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根据铜仁市 (松桃 )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李家湾锰矿采矿工程初步设计书最终确定的建设方案,课题组进行了现场踏勘, 并编制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监测方案,建设单位委托铜仁市环境监测站共同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工作,公众参与调查由评价单位协助建设单位完成。在此基础上 ,编制了 铜仁市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李家湾锰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 , 贵州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于 2013年 12月 19日,在贵阳主持召开铜仁市锰系列产品类深加工及配套项目李家湾锰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评审会,并形成了铜仁市锰系列产品类深加工及配套项目李家湾锰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评审会议纪要,本评价课题组根据与 会专家和管理部门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形成了铜仁市锰系列产品类深加工及配套项目李家湾锰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送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审批。 1.3 主要环境问题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区内环境空气质量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1996)二级标准要求。 铜仁市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李家湾 锰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5 (2)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监测情况,评价区范围内寨朗沟河、当门河、冷水溪河、毛寨沟河各监测断面水质各指标均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中类标准的要求。 区内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 GB/T14848 93)类标准。根据评价对区域内地下泉点的监测结果,各泉点总大肠菌群标准指数均远远大于 1,其它地下水水质指标参数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中类标准要求。 (3)声环境质量现状 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2008) 2类标准要求。 (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矿区内以次生植被为主,属典型的农业生态系统,评价区内植被覆盖度高,评价区生态系统的控制性组分是森林生态系统和灌丛生态系统,评价区生态系统的异质性较高,生态系统较稳定。 (5)主要的环境问题 本 工程外排废水量较大,同时本矿井的直接受纳水体由于寨朗沟水库截流,本矿井排污口处的流量较小,本矿井所排污水对寨朗河的影响较大,虽未改变水体的环境功能跟,但根据预测,矿井水进入水体后各污染因子的变化幅度较大,为保护好当地的青山绿水,建设单位必须保证矿井水处理效率,同时杜绝事故排放对寨朗河的影响。 1.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李家湾锰矿由铜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铜发展改备案 20131号文备案,矿井设计规模 60万 t/a,服务年限 28年,本矿井井田范围及工业场地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 等环境敏感点,矿山的建设不影响乌罗镇的城镇建设规划,项目的建设采用规范的开采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对三废进行治理,均能达到排放标准。 评价认为,只要在项目实施和生产过程中切实做好“三同时”工作,落实评价中提出的生态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及要求,实现达标排放,满足总量控制目标,将项目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有机统一,实现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本矿山的建设是可行的。 铜仁市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李家湾 锰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6 第三阶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公众参与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1. 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论证2 . 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各 专 题 环 境 影 响 分 析 与 评 价建设项目工程分析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调查、监测与评价制定工作方案1 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2 确定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1 研究相关技术文件和其它有关文件2 进行初步工程分析3 开展初步的环境状况调查1 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2 依据相关规定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环境影响评价委托图 1.2-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铜仁市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李家湾 锰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院 7 2 总 则 2.1 编制依据 2.1.1 任务依据 (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 2.1.2 国家相关 法律、法规 、规定 2.1.2.1 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1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10.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4.2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6.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4.1;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10.29;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12 年修正) 2012.2.29; (8)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2009.1.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1.3.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正案) 1996.8.29;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8.28; 2.1.2.2 行政法规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 592 号土地复垦条例 2011.3.5;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1989.7.12; (14)国务院令 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11.29; (1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994 年 7 月 4 日; (16)国务院国发 1996 031 号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6.8.31; (17)国务院国发 2000 38 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2000.11; (18)国务院国发 2005 39号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2005.12.3; (19)国务院国发 200428 号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2004.10.21; (20)国务院国发 2011 26 号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及“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铜仁市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李家湾 锰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院 8 (21)国务院国发 2012 40 号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及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 (22)国务院国发【 2012】 2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2.1.2.3 部门规章 (2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 2 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10.1; (2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 2005104 号关于发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 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2005.10.14; (25)国家环保总局环发 2004 24 号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 2004.2.12; (26)环境保护部文件 环发 201277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2012.7.30; (27)国家环保总局环发 2001 19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1.2.21; (28)国家环保总局环发 2001 4 号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 2001.1.8; (29)国家环保总局环发 1997 758 号关于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 1997.11.28; (3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办 200325 号关于核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3.3.25;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9 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本)( 2013 年修订), 2013.3.27; (32)国家环保总局令第 11 号,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 1992.8.17; (33)国家经贸委国经贸资源 2000015 号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 意见; (34)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 2013.9.25。 2.1.3 地方法规、 规定 (1)贵州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997 年 7 月 21 日; (2)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 2009.6.1; (3)贵州省人民政府 黔府办发 200738 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国土资源铜仁市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李家湾 锰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院 9 厅等部门贵州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4)贵州省环境保护局 黔环通【 2007】 86 号“关于落实科学发展关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构建和谐矿山的通知”, 2007.7.27; (5)贵州省 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9.6; (6)黔国土资发【 2007】 37 号贵州省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 (7)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黔府办【 2012】 22 号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农委贵州省非实用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2.1.4 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610-2011);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T2.42009);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11);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50433-2008); (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GB50434-2008) ; (10)国家环保总局环发 2006 28 号令环境影响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2006.2.14; (11)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 YSJ021-92); (12)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工程设计规范( YSJ021-93) ; (13)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HJ 663-2013) ; (14)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 HJ 664-2013)。 2.3.5 行业、地方规划 (1)国家 “十二五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国家环境保护 “十二五 ”规划; (3)“十二五”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 2011 年 1 月; (4) 贵州省“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专项 规划 ; (5)贵州省生态功能区划 2005 年 5 月 10 日; 铜仁市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李家湾 锰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院 10 (6)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 (1994)22 号, “关于印发贵州省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的通知 ”, 1994 年; (7)贵州省铜仁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文件 铜署办 199493 号,行署办公室关于印发铜仁地区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的通知, 1994 年 12 月 9 日 ; (8)松桃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年规划纲要 。 2.1.5 技术参考资料 (1)贵州省松桃县李家湾锰矿详查报告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三地质大队, 2013.4; (2)铜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铜发改备案 20131 号铜仁市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备案通知 ; (3)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黔国土资矿管函【 2013】 1987 号关于划定贵州省松桃县李家湾锰矿矿区范围的通知 ; (4)贵州省松桃县李家湾锰矿开发利用方案(建设规模: 60.0 万 t/a)贵州创新矿冶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2013.6; (5) 贵州省松桃县李家湾锰矿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贵州省地矿局一 O三地质大队, 2013.6; (6)铜仁市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李家湾锰矿开采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贵 州新发展水保生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13.6; (7)铜仁市 (松桃 )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李家湾锰矿采矿工程初步设计书 (代可研),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3 年 11 月; (8)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储备字 2013177 号,关于 贵州省松桃县李家湾锰矿详查报告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证明, 2013 年 8 月 21 日; (9)贵州创新矿业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黔创新矿冶审字 20131102 号关于铜仁市(松桃)锰系列产品深加工及配套项目李家湾锰矿采矿工程初步设计(代可行 性研究)的评审意见, 2013 年 11 月 11 日; (10)铜仁市 环境保护局 文件 铜环标 【 2013】 12 号 铜仁市环境保护局关于铜仁市(松桃)锰系列产品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李家湾锰矿采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 铜仁市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李家湾 锰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院 11 (11)铜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铜环监报 2013134 号 铜仁市(松桃)锰系列产品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李家湾锰矿采矿工程环境现状监测报告, 2013 年 6 月。 2.2 评价目的及原则 2.2.1 评价目的 (1)通过对评价区域自然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以及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分析 ,充分掌握项目区域环境保护对象及环境质量背景等基本情况,为环境影响预测、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2)通过对生产工艺、污染因素及治理措施、清洁生产水平的分析,说明工程投产后对环境的污染贡献及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对环保措施进行经济技术的可行性论证;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对策措施及总量控制方案;分析各个场地选址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3)在环境现状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预测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可能对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使工程项目的有利影响得到合理和充分的利用,使不利影响在采取积极措施后得到减 缓或消除。为工程建设项目决策和设计部门以及环境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依据。 (4)通过两次信息公示和问卷调查,以及项目经济损益分析,为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提供社会公众意见依据和环境保护资金计划,使项目建设能够达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健康发展的环保要求。 (5)从产业政策、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规划、场址可行性与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达标排放与总量控制等方面对本工程进行结论性评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明确回答工程的环境可行性,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 2.2.2 评价原则 (1)依据国家和地方 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定以及地方环境保护 执行 的环境 标准,以全过程控制的现代环境管理思想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绿色和谐矿山为目的,紧密结合工程特点和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客观、公正、科学的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工业场地的评价以贯彻清洁生产、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为重点,对环保措施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矿区范围评价应以地下 开采 工艺和地表 变形 为重点,提出对生态破坏的减缓措施和恢复建设方案。 铜仁市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李家湾 锰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院 12 (3)评价本着 “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 ”的原则,充分论 证项目污染防治措施与生态保护措施,体现循环经济的减量、再利用、循环的 3R原则。 (4)报告书编写力求条理清晰、论据充分、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客观反映实际情况,评价结论科学准确,环保对策实用可行、可操作性强。 2.3 评价时段 评价分建设期、营运期 二 个阶段进行评价。 2.4 评价工作等级 2.4.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本项目为矿山开采项目,矿山不设置燃煤锅炉,矿山采暖采用电能或空气能, 根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 HJ2.22008)中的有关规定确定,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采 用矿石堆场和 废石场无组织 排放 的粉尘 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 来 确定 , 由于本矿山工业场地矿石堆场与废石场紧邻,评价按最不利情况考虑,污染面源面积采用矿石堆场 与 废石场 相加的 面积, 采用 导则推荐的 screen 模式进行预测, TSP 的最大落地浓度为 0.0001898mg/m3,最大占标率为 0.021%。确定本评价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为三级评价。 2.4.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设计开采范围矿区面积 2.4904km2,设计采用地下开采方式,本项目占地面积共计13.3hm2, 小于 2km2;项目区 不涉及 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 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属于一般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11),本评价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定为三级评价。 2.4.3 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根据 铜仁市 环境保护局 文件, 项目区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规定的 2 类地区,项目建成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 3 5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确定本工程噪声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2.4.4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本工程实施后,矿井 水经矿井水处理站处理 后回用,剩 余 达到相应标准后排入 寨朗河 。 正常排水时地表水评价等级确定依据见表 2.4-3。因此,本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定为 三 级评价。 铜仁市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李家湾 锰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院 13 表 2.4-3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依据 判定项目 排水量 判定依据 污水排放量 3069.56m3/d 25度以上的坡耕地。 4 灌丛生态系统 茅栗、白栎、小果蔷薇、火棘等 片状和带状分布于评价区 5 水域生态系统 水草等水生 植物,鱼、虾等水生动物 主要为寨郎沟水库及周边小溪 沟内 6 村镇矿区生态系统 人、建筑与绿色植物 斑块状散分于评价区内。 6.1.2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1.2.1 植被分布特征 (1)酸性土植被 与喀斯特岩溶植被同等重要 由于评价范围内广泛分布着各类碳酸盐类岩石,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受地质地貌条件和土壤环境的影响,区内发育了适应喀斯特钙质土生态环境的喀斯特岩溶植被类型,如小果蔷薇、火棘、 白茅、芒、野古草 在评价范围内分布比较普遍。而由于砂页岩铜仁市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李家湾 锰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院 70 等碎屑岩石常常与碳酸岩交错分布,典型的酸性土壤物群落如马尾松 林、杉木林、枫香、栎类、响叶杨等比较常见,他们不但分布在碎屑岩酸性土壤上,同时也分布在碳酸岩老风化壳发育形成的厚层土壤上,反映出喀斯特植被与酸性植被两大系列植被类型并重的特征 。 (2)原生植被破坏严重,次生植被分布广泛 受强烈的人为活动影响,评价区域的地带性植被已破坏殆尽, 仅在局部人为活动影响较轻的地段有保留有少量的森林,由于人为活动频繁,大部分地带性植被破坏后仅恢复为灌丛和草地,由于森林生态系统范围较窄,使蕴藏在其中的大部分珍稀动植物失去了生存繁衍的环境。同时,植被的明显次生性,包括针叶林、灌丛及灌草丛在 评价范围内的广泛分布,致使区内植被生态效应的有效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及植被生物量的丰富程度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 (3)农田植被占明显优势 评价区属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评价区涵盖了大部分乌罗坝子的土地,因此,平地较多,有利用开发利用,目前区域内有水田 233.66hm2,加上旱地77.19hm2,由它们组成的农田植被约占土地总面积的 38.81%,即垦殖指数达 38.81%,其中水田植被占土地总面积达 29.17%,占明显优势。大面积的农田植被对于解决区内人口的粮食、蔬菜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6.1.2.2 评价区生物量估算 植被的生物量是指一定地域面积内植物群落在某一时期生存着的活有机物质的数量,以 t/hm2表示。本 文 根据相关文献的参考数据对本评价区域内的生物量进行粗略估算。 (1)森林群落生物量 根据屠玉麟、方精云等建立的基本参数,对贵州森林推算的平均生物量为 79.2t/hm2,加上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平均生物量 10t/hm2,则贵州森林平均生物量为 79.2t/hm2+10 t/hm2=89.2t/hm2。 (2)灌木林地和草地生物量 灌木林地和草地生物量参考 Smith, 1976对地球上生态系统的净生产能力 和植物生物量的估算,取值分别为 68t/hm2, 16t/hm2。 (3)农田植被的生物量 农田植被生物量由三部分组成,即作物子粒、秸杆和根茬。由于目前尚无贵州本省农田的秸杆、根茬单位面积产量数据,农田植被的生物量,以谷物产量来计算。该评价铜仁市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李家湾 锰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院 71 区各村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是:水田 6.75t/hm2(450kg/亩 ),旱地 5.25t/hm2(350kg/亩 ),其籽实与桔杆的比例:以矮杆的水稻为 1: 1,高杆的玉米为 1: 1.5计。根茬平均产量:水稻为 723.5kg/hm2,玉米为 831kg/hm2,具体情况见表 6.1-5。 表 6.1-5 评价区域农田植被生物估算基本参数 单位: kg/hm2 农田植被类型 子粒重 * 秸杆重 根茬重 生物量 以玉米为主的旱地植被 5250 7575 831 13656 以水稻为主的水田植被 6750 6750 723.5 14223.5 *表中子粒重量 为该评 价 区 域 农 作物的 实际产 量 。 (4)生物量估算 在自然植被总生物量中, 森林植被 生物量所占比重量大,约 占 总生物量的 40.82%,这主要是由于 森林植被 群落的面积在本评价区域所占面积较大 ,其评价区范围内森林植被面积占 评价区 面积的 16.28%, 表明 森 林植被 是本评价区域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在维持区域平衡方向有很重要的 作用;其次为灌丛 生物量 ,评价区范围灌丛 生物量约占总生物量的 35.56%。 虽然项目区 受人为活动影响 , 植被 表现出明显的 次生性 ,但因林地 植被面积较大,仍表现出自然 植被生物量显 示优势 的特点。生物量计算见表 6.1-6。 表 6.1-6 评价区 范围 植被生物量表 单位: t/hm2 植被类型 面积 (hm2) 占评价区域 % 生物量 (t) 占评价区域 % 自然 植被 森林植被 130.37 16.28 11629.00 40.82 灌丛(含疏林地 ) 148.98 18.60 10130.64 35.56 灌草丛 147.00 18.35 2352 8.26 农田 植被 水田 233.66 29.17 3323.46 11.67 旱地 77.19 9.64 1054.11 3.70 合计 737.2 92.04 28489.21 100 在自然植被总生物量中, 森林 植被 和灌丛植被的 生物量占 评价区生物量的 76.38%,表明自然植被是本评价区域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在维持区域平衡方向有很重要的作用。 6.1.2.3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根据景观 生态学中景观生态结构与功能相匹配的原理,用景观结构的合理性、景观生态体系空间结构合理程度的方法,来判断区内景观生态体系的稳定性。分析中采用了景观结构的以下指标来评价区内景观生态体系的结构特征: 密度 Rd= %100i 嵌块总数的数目嵌块 频率 Rf = %100i 总样方数出现的样方数嵌块 ( 样方取样为 100m100m,评价范围内共设置 950个样方 ) 景观比例 Lp= %100i 样地总面积的面积嵌块 铜仁市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李家湾 锰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院 72 优势度值 D0= %1 0 02L/2RR pfd )( 在景观频率的评判中,采取在微机上的土地利用图上读样的方法,在整个区域内读取各类拼块出现的小样方数,从而得出各个拼块的频率,进而计算主要拼块的优势度,各指标值见表 6.1-7。 表 6.1-7 评价区域各类拼块的优势度值 植被类型 图斑 (个 ) 面积 (hm2) 景观稳定性分析 密度 Rd(%) 频率 Rf(%) 景观比例 Lp(%) 景观优势度D0(%) 水田植被 150 233.66 10.83 56.24 29.17 31.35 旱地植被 93 77.19 6.69 10.85 9.64 9.21 森林林植被 136 130.37 9.79 21.41 16.28 15.94 灌丛植被 533 148.98 38.39 24.58 18.6 25.04 草地植被 407 147.00 29.28 29.14 18.35 23.78 水 域 8 9.68 0.54 2.56 1.21 1.38 建设用地 51 53.39 3.69 8.47 6.67 6.38 未利用地 11 0.73 0.79 0.14 0.09 0.28 合 计 1390 801.00 注:本项目样方以 100m× 100m为一个样方,对评价范围进行全覆盖取样。 表 6.1-7的数据显示,评价区内各类拼块的优势度值中, 水田植被 的 D0值最高,为31.35%, 其 景观比例 Lp值为 29.17%,出现的频率 Rf值为 56.24%。因此 , 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控制性组分 主要 为 水田植被 。 同时区域内的自然植被(森林植被、灌丛植被、草地植被)的景观优势度为 64.76%,说明评价区自然植被分布较广,自然植被生物多样性相对丰富, 因此,评价区生态系统较稳定,恢复能力较强。 从调查的结果显示,评价区农田生态系统分布广泛,且分布连续,集中分布在评价区的北部至东部,森林生态系统和灌丛生态字体成片分布在评价区西南部,由于农田生态系统由于受人为干扰,其内生活的动植物种类较少,而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物种很难进入农田生态系统,生物活动范围受到限制的程度小。 6.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6.2.1 工程占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地是一种 不可 再生的资源,土地的农业利用价值是其它用地无法替代的, 本项目主要为地面设施占地,矿井为地下开采对地面土地利用现状影响 较小,项目地面设施占地在矿井服务期满后均可通过土地复垦逐步恢复土地的使用价值。 本项目地面设施总占地面积为 13.3hm2, 见表 3.1-6。施工期临时占地可在施工结束铜仁市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李家湾 锰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院 73 后立即恢复,矿山地面设施占地需等到矿井服务期满后逐步恢复,这个恢复过程很漫长,因此,矿井地面设施占地将在一段时间内改变原有土地的利用性质。 占地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动物栖息地受到破坏,扰动地表,增加水土流失,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被占土地上生长的陆生生物也将受到不可逆影响。 (1)对植被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 项目占地 13.3hm2, 工程占地全部属于 松桃县乌罗镇前进村 土地。 本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的使项目涉及区域的植被遭到破坏。项目涉及区域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干扰,现有的植被均为常见品种,主要为人工植被,包括农田、人工林地等。拟建项目 500m 范围内无古树和国家级保护的植物。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对该区域的植被生物多样性没有明显影响。 工程对该区域的植被影响主要体现在

注意事项

本文(XX市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李家湾锰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doc)为本站会员(ohywnsy)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