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XX徐大堡核电厂1、2号机组(建造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pdf

  • 资源ID:10477       资源大小:36.53MB        全文页数:6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人民币20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人民币2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XX徐大堡核电厂1、2号机组(建造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pdf

辽宁徐大堡 核电厂 一期工程 环境影响 报告书 ( 建造 阶段 ) 中核辽宁 核电 有限公司 二 一 四 年 一 月 辽宁徐大堡 核电厂 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建造阶段 ) 总 目 录 版次: A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总 目录 -1 总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1.1 核电厂 名称 和建设性质 1.2 建设规模和规划 1.3 建设经费 1.4 建设目的 1.5 建设进度 1.6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 制 依据 1.7 评价遵循的法规和标准 1.8 评价范围及子区划分 第二章 厂址与环境 2.1 地理位置 2.2 人口分布 2.3 土地利用 及 资源概况 2.4 厂址附近的工业、交通 2.5 气象 2.6 水文 2.7 地质与地震 第三章 环境质量现状 3.1 辐射环境质量现状 3.2 非放环境质量现状 第四 章 核电厂 4.1 厂区规 总 平面布置 4.2 反应堆和蒸汽 -电力系统 4.3 电厂用水和散热系统 辽宁徐大堡 核电厂 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建造阶段 ) 总 目 录 版次: A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总 目录 -2 4.4 输电系统 4.5 专设 安全设施 4.6 放射性废物系统和源项 4.7 化学物质排放 4.8 生活废物 4.9 放射性物质运输 第五 章 电厂施工建设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5.1 土地利用 5.2 水的利用 5.3 施工影响的控制 5.4 供暖锅炉的影响 5.5 施工期环境监理评价 第六 章 电厂运行的环境影响 6.1 散热系统 运行 的影响 6.2 正常 运行的辐射影响 6.3 其它影响 6.4 退役 第七 章 电厂事故的环境影响 7.1 电厂放射性事故 7.2 放射性物质运输事故 7.3 其它事故 7.4 应急考虑 第八 章 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 8.1 运行期间流出物监测方案 8.2 运行期间的环境监测方案 8.3 应急监测方案 辽宁徐大堡 核电厂 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建造阶段 ) 总 目 录 版次: A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总 目录 -3 8.4 非放监测方案 8.5 质量保证计 划 第九 章 公众参与 9.1 公众参与的目的、作用 9.2 福岛事件前选址阶段已完成的公众参与工作 9.3 福岛事件后选址阶段已完成的公众参与工作 9.4 建造阶段开展的公众参与工作 第十章 电厂建设和运行的效益分析 10.1 利益分析 10.2 代价分析 10.3 代价 效益分析 10.4 结论 第十 一 章 结 论 11.1 核电厂工程 11.2 环境保护措施 11.3 放射性物质排放 11.4 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1.5 非放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附件 : 辽宁徐大堡核电厂一期工程 环境风险评价 (建造阶段) 辽宁徐大堡核电厂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造 阶段) 第一章 概 述 版次: A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目录 -1 第一章 概 述 1.1 核电厂名称和建设性质 1.1.1 核电厂名称 1.1.2 建设性质 1.2 建设规模和规划 1.3 建设经费 1.4 建设目的 1.4.1 符合国家能源政策 1.4.2 东北地区和辽宁省经济发展现状 1.4.3 东北 地区和辽宁省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1.4.4 东北地区和辽宁省一次能源资源状况 1.4.5 能源供需分析 1.4.6 东北地区、辽宁省电力系统现状 1.4.7 电力需求预测和分析 1.4.8 建设核电有助于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1.5 建设进度 1.6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依据 1.7 评价遵循的法规和标准 1.7.1 遵循的法规、导则和标准 1.7.2 环境剂量评价标准 1.7.3 评价源项 1.7.4 非放射性评价标准 1.8 评价范围及子区划分 辽宁徐大堡核电厂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造 阶段) 第一章 概 述 版次: A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1-1 1.1 核电厂 名称和建设性质 1.1.1 核电厂名称 核电厂 名称:辽宁徐大堡核电厂 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单位: 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 1.1.2 建设性质 辽宁徐大堡核电厂为新建 商业运行核电 项目。工程将遵循 “ 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引进技术,推进国产化 ” 的建设方针,将在设计、 设备制造、采购、建安施工和工程管理等各个环节全面贯彻 “ 以我为主 ” 的原则。 本项目为 辽宁徐大堡 核电厂一期工程 ,本期工程 是由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核 投资 有限 公司 分别 按 50%、 24%、 12%、 10%和 4%的 比例出资建设的商业性核电站。 中核辽宁核电 有限公司作为 辽宁徐大堡 核电厂项目业主,负责核电厂的建设和运营。 1.2 建设规模和规划 辽宁徐大堡核电厂位于 辽宁省兴城市滨海乡方安村 徐大堡,规划容量为 6×1000MW级核电机组,一 次规划布置,分期实施。一期工程 拟 建设两台 1000MW 级 AP1000 压水堆核电机组 , 参照浙江三门核电站,电站设计寿命 60 年。 徐大堡厂址在厂 区 平面布置、场地建设和取排水设施等方面兼顾六台机组容量进行规划,其中电厂征地和场平工作按规划容量一次完成,工程建设分期进行。核电厂建成后,整个厂址区将形成一址多堆的核电基地。 为对一址多堆厂址内的六台核电机组实施高效、安全的管理,实施辐射防护、环境保护的优化设计。电厂业主遵循近远期结合、统筹规划的原则进行厂址总体规划,对多堆厂址的环保设施进行统筹安排,包括: 统一规划并 设立非居住区边界和规划限制区边界; 一期工程两台机组设置统一的取、排水口,并 从 设计上综合考虑六台机组取、排水设计方案,既保证机组满功率的需要,又有利于减少环境的影响; 整个厂区的总平面规划中功能分区明确,统一合理规划放射性区域和非放射性区域和设施; 针对所有机组实施统一的流出物排放管理、设置统一的环境监测中心 和 厂址 废物处理设施 等。 1.3 建设经费 辽宁徐大堡核电厂一期工程建设 2 台 AP1000 压水堆核电机组。 辽宁徐大堡核电厂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造 阶段) 第一章 概 述 版次: A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1-2 项目计划总资金 约 400 亿 元。 资金筹措渠道主要包括资本金和国内金融机构贷款两个部分。 项目资本金由辽宁徐大堡核电厂一期工程项目各股东方自行筹措。除资本金投入外,本项目人民币和外币资金需求由国内政策性银行和(或)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支持。 辽宁徐大堡核电厂一期工程项目直接和间接用于环境保护的费用约占总投资的 5。详见表 1.3-1。 1.4 建设目的 根据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电规发电 2009 61 号)给出 的 关于辽宁大唐国际兴城核电工程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 ,本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能源政策, 符合国家环渤海经济发展规划,符合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是辽宁省未来可供选择的电源建设项目之一,能够 解决东北地区,特别是辽宁省中部地区的电力需求,有利于辽宁省环境质量的改善。 2013 年 2 月 4 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对辽宁徐大堡核电厂一期工程接入系统设计报告(一次部分)进行了评审,评审意见认为“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有利于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优化电源结构、减轻煤炭供应及环保压力,符合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因此,结合辽宁省电力市场发展,适时建设徐大堡核电厂一期 2× 1250MW 机组是必要的”。 1.4.1 符合国家能源政策 根据国家有关核电发展的统一规划,核电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能源总量中的比重将逐步提高 ,从而在较大程度上缓解电力增长与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的矛盾。在一次能源匮乏、电力需求增长快、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地区发展核电符合国家能源政策。 1.4.2 东北地区和辽宁省经济发展现状 东北地区在经历多年的结构调整之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以后,随着振兴战略的推进,中央支持东北振兴的各项政策措施相继得到落实,振兴工作全面展开,东北地区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在此推动下,东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呈现出新 的 气象。辽宁省 在1949 年后建立了以重工 业为主体,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基础比较雄厚的工业体系,成为中国主要的工业和原材料基地。辽宁省许多工业产品在中国占有较大比重 , 石化、冶金、电子信息、机械是辽宁省四大支柱产业 。 辽宁省 2011 年全年生产总值 22025.9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915.6 亿元,增长 6.5%;第辽宁徐大堡核电厂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造 阶段) 第一章 概 述 版次: A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1-3 二产业增加值 12150.7 亿元,增长 14.1%;第三产业增加值 7959.6 亿元,增长 10.5%。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为 8.7 55.2 36.1。人均生产总值 50299 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1.6%。 1.4.3 东北 地区和辽宁省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五年多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 2009 33 号)中第十三条:优化能源结构。抓紧开工建设内蒙古东部和东北两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煤电外送通道等项目,加快辽宁红沿河二期工程、徐大堡和吉林核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东北地区电网建设,大力推进既有电网改造,提升骨干电网送电能力。加大农村电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和 林区的电网改造力度。研究解决风电等分散电源上网问题。率先在东北电网开展智能电网建设试点。 根据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简称 “ 纲要 ” ) ,到 “十二五 ”期末,基本实现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力争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东部发达省份行列。 “ 纲要 ” 指出:要优化能源结构,稳步推进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发展智能电网,努力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体系。 “ 十二五 ” 期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 1400 万千瓦以上。可见,辽宁徐大堡核电厂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改善地区能源结构,符合国家和地区发展规划。 1.4.4 东北地区 和辽宁省 一次能源资源状况 东北地区能源禀赋相对丰富,但分布极不均匀。经过多年开采,辽宁和吉林的煤炭与石油资源都处于枯竭状态;黑龙江的煤炭也进入稳产阶段,大庆油田产量逐年递减;内蒙古东部地区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未来东北地区能源供给基地。 东北地区水能资源较匮乏,理论蕴藏量 16607MW,仅占全国的 2.4%。技术可开发量按装机容量计为 16820MW,年发电量 465.23 亿千瓦时,仅占全国的 1.9%。 辽宁省水力资源缺乏且空间分布不均,水能资源理论 蕴藏量 2060MW,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 1780MW,占全国的 0.3%, 目前 辽宁 水电开发比例已达 77%;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鸭绿江流域(中朝各半)、辽河流域和沿海流域。目前,辽宁省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 1/3,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12,是我国北方严重缺水的省份之一。 东北地区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含锡林郭勒盟) 830 亿吨,占全国的 12.3%,但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赖以支撑的煤炭基地 主要 在黑龙江和内蒙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地处高寒地区,采暖期长,工业以重工业为主,特别是采掘业、原材料工业比重大,因而耗能量较大 。辽宁徐大堡核电厂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造 阶段) 第一章 概 述 版次: A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1-4 在东北地区的能源结构中,煤占了主导位置。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为 70%左右,煤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在 81.6%以上,是全国消耗标准煤最多的地区之一。经过百年高强度的开采、挖掘,东北三省的煤炭资源已经进入了枯竭期。目前辽宁省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 62.2 亿吨,保有量为 24 亿吨,经济可采储量 23.8 亿吨,剩余可采储量 22.95 亿吨。从辽宁省煤炭储量、省内煤炭规划产量看,辽宁省属于东北地区煤炭资源匮乏的省份,省内煤炭规划产量不能满足本省煤炭消费的需求,需长期依赖省外煤炭的调入。 辽宁省是全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耗煤最多的地区之一。 辽宁省石油累计探明储量为 20.763 亿吨,其中,可采储量 4.6 亿吨。近几年辽宁省原油产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辽宁省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辽河流域盘锦地区的辽河油田和近海海域渤海油田 , 辽河油田已开采量超过 90 , 后备储量不足,勘探难度加大。渤海油田天然气生产由于受资金、技术等方面条件限制,短期内大幅度增产可能性不大。 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污染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点,但由于现阶段以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新能源的发电设备无论在容量、质量还是价格上均不能与水、火电相 比,所以短期内除风能外不会被大量开发利用。 核电的建设将是解决辽宁省一次能源匮乏的良好途径。 1.4.5 能源供需分析 长期以来,辽宁省能源消费速度一直高于能源生产增长速度。自 1970 年开始,能源生产长期停滞于 6000 万吨标煤以下,能源消费总量却逐年大幅增长。目前,辽宁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已超过 1.5 亿吨标煤,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 6.14%,而一次能源的生产量仅为 6900 万吨标煤,能源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日趋严重,一次能源自给率仅为 45.6%,大量煤炭、石油、电力需从省外调入。 根据上述能源资源的状况,从长远 看,辽宁省的能源是不能自平衡的,缺口在逐年增加。未来较长时期,辽宁省能源供需平衡须适应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调整,即东北地区能源平衡将以区内平衡为主,区外补充为辅,适当引进国外能源的基本原则。同时,为了保持辽宁省电力的可持续发展,要积极调整全省电力结构,加快核电的建设工作。 1.4.6 东北地区、辽宁省电力 系统现状 东北电网已经覆盖了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蒙东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地区、通辽市和赤峰市,供电面积约 127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 13%,服务人口约 1.21 亿,占全国人口的 9%。东北电网以 500kV线路为骨干输电网架,以 220kV线路为供电主体,由多个电压等级组成。 2011 年东北全网完成全社会用电量 3631.86 亿千瓦时,辽宁徐大堡核电厂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造 阶段) 第一章 概 述 版次: A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1-5 同比增长 9.31%。截止到 2011 年底,东北电网总装机容量为 99171.5MW, 2011 年东北全网完成发电量 3718.74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9.36%。 辽宁省电网位于东北电网的南端,是东北电网与华北电网的联系枢纽。截止到 2011年底,辽宁省装机总容量为 34004MW,其中水电 1467.8MW、火电 28513MW、风电4023.3MW,分别占总容量的 4.32%、 83.85%和 11.83%。 2011 年辽宁省全社会用电量1861.53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8.53%;全口径供电量 1582.5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8.58%;全口径最大负荷为 21590MW,最大峰谷差为 4350MW;最大网供负荷为 20690MW,同比增长 3.34%。 1.4.7 电力需求预测 和分析 经对东北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根据东北电网 “十二五 ”主网架规划设计及辽宁电网 “十二五 ”主网架规划设计,东北地区和辽宁省电力需求预测结果见表 1.4-1所示。 预测 2019 年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 6004 亿千瓦时,需 发电负荷将达到97070MW。预测 2019 年辽宁省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 2972 亿千瓦时,“十二五”、“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增长率分别为 8.5%、 5.7%、 3.7%;需发电负荷将达到 50148MW,“十二五”、“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增长率分别为 9.1%、 5.5%、 3.9%。 辽宁省分地区供电负荷预测结果见表 1.4-2, 根据预测结果, 2019 年辽宁省最大供电负荷合计将达到 45019MW。 根据辽宁电网“十二五”主网架规划设计,至 2019 年和2023 年辽宁省装机容量(未计入 66kV 及以下电源)将分别达到 52083MW 和 61334MW,其中辽宁徐大堡核电厂新建工程规划于 2019年 1月 15日投运第一台 1250MW 机组, 2019年 11 年 15 日投运第二台 1250MW,至 2019 年底一期 2× 1250MW 机组全部投运, 2023年达到规划容量 6× 1250MW,详见表 1.4-3。 根据 辽宁省负荷预测及电源建设安排 进行电力平衡,辽宁省电力平衡结果详见表1.4-4。分析结果表明, 2019 年辽宁省电网各种方式均处于缺电状态,其中冬大方式缺电13247MW,冬腰方式下缺电 10365MW。根据上述辽宁省负荷预测及电源建设安排,进行电 量平衡 见 表 1.4-5, 计算结果表明 考虑外省区受入电量后,辽宁省没有电量缺额。 核电项目的建设可以改善辽宁省的电源结构,减轻网架输电压力,优化电源布局,从而在辽宁省形成以火电为主,有一定容量的水电,并有一定比例的核电和风电等新能源装机的多样化电源结构,实现全网内多种电源的补偿调剂运行。因此,在辽宁省境内建设核电项目,是优化辽宁省电网电源结构的重要保障,直接向东北电网中部负荷中心送电,送电距离短,电网有功损失小,潮流流向合理,可以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辽宁徐大堡核电厂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造 阶段) 第一章 概 述 版次: A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1-6 1.4.8 建设核电有助于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辽宁省 电力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煤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在 90以上,这种以煤电为主的能源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有: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消耗量的增加,煤炭的开采、运输以及燃烧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 根据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 的通知(环发 2006 182 号)明确 2010 年辽宁省全社会二氧化硫计划排放量为 105.3×104t,但 2007 年全省二氧化硫实际排放量已达 123.4×104t。 根据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十二五 ” 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中要求:主要污 染物二氧化硫年均减少 10.7%;氮氧化物年均减少 13.7%。 核电站的建设可以有效减少由于燃煤发电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按新建火电机组燃用烟煤 初步测算, 1台 1000MW核电机组替代相应容量脱硫煤电机组,可减少二氧化硫年排放量 1900t、二氧化氮年排放量 1.13×104t、二氧化碳年排放量 585×104t。建设核电有利于辽宁省环境质量的改善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 在距离辽宁 电力 负荷中心较近地区建设本工程,符合国家能源政策,是解决辽宁省一次能源缺乏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能缓解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压力,可以满足未来辽宁省电力负荷发展的需要,使电源结构多样化 ,是 优化辽宁省电网电源结构的重要保障 。 辽宁徐大堡核电厂一期工程 2 台机组 的发电量 全部在辽宁省内消纳,其 送电 方向主要是辽宁中部负荷中心。 1.5 建设进度 辽宁徐大堡核电厂一期工程两台机组以一号机组核岛厂房第一罐混凝土( FCD)作为基点(单位:月), 单台机组建造总工期 57 个月,其中建安工期 43 个月(土建和安装交叉施工),调试工期 14 个月。两台机组 FCD间隔 10 个月,首台机组计划拟于 2014 年 6月 30 日开工浇灌第一罐混凝土 。 1、 2 号机组 于 2019 年 投入商业运行 。 1.6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依据 本报告书 的 编制受 中核 辽宁核电有限公司的委托,相关文件为: 辽宁徐大堡核电厂一期工程总承包合同 。 本报告书编制所依据的文件包括 辽宁徐大堡核电厂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初步设计文件、 相关的专题报告 以及 相关批复文件。 本报告书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国家及地方政府批文及其主要 意见有: ( 1) 关于辽宁兴城核电项目海域使用意见的函(辽海渔管函 2007 18 号) ,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 , 2007 年 4 月 2 日 ; 辽宁徐大堡核电厂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造 阶段) 第一章 概 述 版次: A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1-7 ( 2)关于大唐国际兴城核电厂选址与军事设施安全影响事( 海军司令部 司作 2007 175 号) , 海军司令部 , 2007 年 11 月 28 日 ; ( 3) 关于辽宁大唐国际兴城核电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矿产资源分布情况说明 , 辽宁省国土资源厅 , 2008 年 12 月 2 日 ; ( 4)辽宁徐大堡核电厂工程建设用地压覆矿产资源 /储量评估报告审查验收备案书 ( 辽国土资压储备字 2009 215 号 ), 辽宁省国土资源厅 , 2009 年 8 月 11 日; ( 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说明书备案登记表 (辽地灾评备 2009 1141494号) , 辽宁省国土资源厅 , 2009 年 5 月 25 日 ; ( 6)对辽宁徐大堡核电厂可行性研究阶段地 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批复 ( 中震安评 2009 80 号 ), 中国地震局 , 2009 年 7 月 8 日 ; ( 7) 关于辽宁徐大堡核电一期工程项目用海预审意见的函 (国海管字 2009 282号) , 国家海洋局 , 2013 年 5 月 17 日 ; ( 8)关于辽宁核电徐大堡厂址距周边民用机场和航线距离的函 ( 民航东北局函 2010 78 号 ), 中国民用航空东北地区管理局 , 2010 年 8 月 24 日 ; ( 9) 关于同意辽宁徐大堡核电厂新建工程占地区域选址的批复 (辽文物保发 2010104 号) , 辽宁省文物局 , 2010 年 10 月 21 日 ; ( 10)国 务院关于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 2011-2020 年)的批复 ( 国函 2012 161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12 年 10 月 10 日 ; ( 11)关于辽宁徐大堡核电厂一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 ( 水保函 2012 276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2012 年 10 月 8 日 ; ( 12) 辽宁省人民政府 关于 划定 辽宁徐大堡核电厂 厂址周围 规划限制区的批复 ( 辽政 2013 54 号 ), 辽宁省 人民政府 , 2013 年 3 月 27 日 ; ( 13) 复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 关于辽宁 徐大堡核电厂工程选址意见 , 辽宁省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办 公室 , 2013 年 3 月 27 日 ; ( 14)关于同意对徐大堡核电厂非居住区实施有效控制的复函 , 兴城市人民政府 ,2013 年 3 月 23 日 ; ( 15) 关于辽宁徐大堡核电一期工程项目用地初审意见的报告 ( 辽国土资规初审 2013 2 号 ) ,辽宁省国土资源厅 , 2013 年 2 月 28 日; ( 16)关于辽宁徐大堡核电一期工程建设用地预审意见的复函(国土资预审字 2013 111 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土资源部 , 2013 年 4 月 11 日 ; 辽宁徐大堡核电厂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造 阶段) 第一章 概 述 版次: A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1-8 ( 17)关于辽宁徐大堡核电厂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辽环管函 2013 14 号 ) , 辽宁省环保厅 , 2013 年 3 月 11 日; ( 18)准予水行政许可决定书(水许可资源决字 2013 1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2013 年 4 月 18 日; ( 19)关于调整葫芦岛市部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复函 ( 辽环函 2013 148号 ),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 , 2013 年 4 月 26 日; ( 20) 徐大堡核电工程拟用海域养殖动迁 补偿协议 书 ,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兴城市人民政府, 2013 年 3 月 12 日 。 在本工程 初步可行性研究 和可行性研究 阶段 , 完成 了相关 的环境相关外委成果报告清单见表 1.6-1。 建造 阶段 开展 的 外委 专题 及成果情况见表 1.6-2,本报告将表中所列已完成的成果作为编制依据。 1.7 评价遵循的法规和标准 1.7.1 遵循的法规、导则和标准 本报告主要遵循的我国法规、标准和导则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26 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 2000 年 4 月 1 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 2003 年 10 月 1 日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2003 年 9 月 1 日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气污染防治法 ( 2000 年 9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 6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7 年 3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 年 4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1 年 3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 年 8 月 28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 年 11 月 1 日);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 年 11 月 29 日)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08 年 10 月 1 日 ); 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 2010 年 1 月 1 日 ) ;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 1993 年 8 月 4 日);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12 年 3 月 1 日) ; 辽宁徐大堡核电厂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造 阶段) 第一章 概 述 版次: A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1-9 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和格式 ( 1988 年 8 月 1 日 ) ;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2006 年 3 月 18 日 );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 ( 1999 年 12 月 10 日 ) ; 辽宁省环境保护条例( 2006 年 1 月 13 日); 辽宁省海洋环境保护办法( 2006 年 8 月 1 日);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 1989 年 7 月 10 日 ) ;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HJ/T 338-2007) ; 核电厂厂址选择安全规定 ( HAF101) ; 核电厂厂址选择中的地震问题( HAD101/01); 核电厂厂址选择的大气弥散问题( HAD101/02); 核电厂厂址选择及评价的人口分布问题( HAD101/03); 核电厂厂址选择的外部人为事件( HAD101/04); 核电厂厂址选择中的放射性物质水力弥散问题( HAD101/05); 核电厂厂址选择与水文地质的关系( HAD101/06); 核电厂厂址查勘( HAD101/07); 滨海核电厂厂址设计基准洪水的确定( HAD101/09); 核电厂厂址选择的极端气象现象(不包括热带气旋)( HAD101/10); 核电厂设计基准热带气旋( HAD101/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2.1-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2.3-1993); 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1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 GB18871-2002) ; 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 ( GB6249-2011) ; 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技术要求( GB14587-2011); 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 ( GB14500-2002) ; 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 GB11806-2004) ;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GB9133-1995); 环境核辐射监测规定( GB12379-90); 辽宁徐大堡核电厂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造 阶段) 第一章 概 述 版次: A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1-10 核设施流出物监测的一般规定( GB11217-89); 核设施流出物和环境放射性监测质量保证计划的一般要求( GB11216-89); 核电厂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暂时贮存技术规定( GB14589-93); 可免于辐射防护监管的物料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 ( GB27742-2011)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 GB3838-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19820 2002); 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B21/1627-2008);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辽宁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DB21-777-94);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8702-88);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 HJ/T24-1998);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 GB/T15190-1994);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HJ/T10.2-1996); 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 GB/T7349-2002); 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 GB15707-1995); 其它有关的国家标准和核行业标准。 1.7.2 环境剂量评价标准 本报告运行工况和事故条件下的剂量评价标准,遵循核动力厂环 境辐射防护规定( GB6249-2011) 中的有关规定。 ( 1)运行工况下剂量约束值和排放量、排放浓度控制值 根据国家标准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 ( GB6249-2011) 的规定,任何厂址的所有核动力堆向环境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对公众中任何个人造成的有效剂量,每年必须小于0.25mSv 的剂量约束值;核动力厂必须按每堆实施放射性流出物年排放总量的控制,对于3000MW 热功率的反应堆,其控制值如下: 辽宁徐大堡核电厂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造 阶段) 第一章 概 述 版次: A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1-11 气载流出物,惰性气体: 6×1014Bq/a;碘: 2×1010 Bq/a;粒子(半衰期 8d): 5×1010 Bq/a;碳 14: 7×1011 Bq/a;氚: 1.5×1013 Bq/a。 液态流出物,氚: 7.5×1013Bq/a;碳 14 : 1.5×1011 Bq/a;其余核素: 5.0×1010Bq/a。 辽宁徐大堡核电厂 运行工况下的公众辐射剂量约束值 不针对每期工程进行分配 ,拟定的厂址剂量约束值 为 0.25mSv/a。 ( 2)核电厂事故条件下剂量控制值 根据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 ( GB 6249-2011) 的规定,在发生一次 稀有事故时,非居住区边界上公众在事故后 2h 内以及规划限制区外边界上公众在整个事故持续时间内可能受 到的有效剂量应控制在 5mSv 以下,甲状腺当量剂量应控制在 50mSv 以下。在发生一次极限事故时,非居住区边界上公众在事故后 2h 内以及规划限制区外边界上公众在整个事故持续时间内可能受到的有效剂量

注意事项

本文(XX徐大堡核电厂1、2号机组(建造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pdf)为本站会员(ohywnsy)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