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XX市域铁路运营控制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pdf

  • 资源ID:10462       资源大小:2.72MB        全文页数:8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人民币20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人民币2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XX市域铁路运营控制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pdf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报批稿) 项目名称:温州市域铁路运营控制中心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温州市轨道交通置业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 温州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编制日期:二一四年五月 目 录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10 环境质量状况 .18 评价适用标准 .25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30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39 环境影响分析 .40 环保审批原则符合性分析 .55 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57 污染防治措施详解 .58 结论与建议 .62 附图: 附图 1: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 2:水环境功能区划图 附图 3: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图 附图 4:温州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图 附图 5: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图 附图 6:用地规划图 附图 7:项目用地红线图 附图 8:项目总平面图 附图 9:地下室平面图 附图 10:地下车库尾气排放口位置图 附件: 附件 1:中共温州市委专题会议纪要, 20124 号; 附件 2:温州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 2013159 号; 附件 3: 关于温州市域铁路运营控制中心工程项目建议书兼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温发改审 20149 号; 附件 4: 关于同意温州市域铁路控制中心工程实施单位的复函, 温发改函 20145号; 附件 5:温州市规划局规划条件通知书, 2014规划条件 010 号; 附件 6:浙江省温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温州市域铁路运营控制中心的预审意见,温鹿预审 20140302010 号; 附件 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 浙规选 2014-0301006; 附表: 附表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温州市域铁路运营控制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幢 7 楼 -1- 联系电话: 88980727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温州市域铁路运营控制中心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温州市轨道交通置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童宗煌 联系人 俞洪亮 通讯地址 温州市鹿城区锦江路 458 号 5 楼 联系电话 18958780235 传 真 / 邮政编码 325000 建设地点 温州市梧田站南片整合规划 A-06a 地块 立项审批部门 温州市鹿城区发展和改革局 批准文号 温发改审 20149 号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房屋工程建筑 E4510 总用地面积 10784.4m2总建筑面积 62660.12m2总 投 资 71712.28 万元 其中:环保投资 95 万元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0.13% 评价经费 / 预期投产日期 /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由来 温州市域铁路运营控制中心建设项目拟选址于温州市梧田站南片整合规划A-06a 地块,本项目作为温州市域铁路网的重要配套项目,是温州市域铁路网的运营操作、指挥及管理中心。该项目原有建设 单位为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后经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 意,将实施单位变更为温州市轨道交通置业有限公司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 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全国资二级企业,见附件 4(温发改函 20145 号) 。该项目东侧为温州市民政局、南侧为垃圾收集站、蔬菜地等,隔 15m 处为既有金温铁路,隔 63m 处为在建 S1 线、西侧为空地(规划为通信用地) 、 北侧为温州大道, 项目总用地面积 10784.4 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62660.12平方米,总投资 71712.28 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 288 号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温州市域铁路运营控制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幢 7 楼 -2- 联系电话: 88980727 理办法 ,该项目建设需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受温州市轨道交通置业有限公司委托,我院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在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2、编制依据 有关法律法规 国家法律法规: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国家主席令第 22 号, 1989.12) ;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国家主席令第 77 号, 1997.03)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8.8.29); ( 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253 号, 1998.11) ;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国家主席令第 32 号, 2000.09) ; ( 6)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国发 200038 号, 2000);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国家主席令第 74 号, 2002.10) ;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国家主席令第 77 号, 2003.09) ;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国家主席令第 31 号,2005.04) ;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国家主席令第 87 号, 2008.06) ; ( 11)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国发 200539) ; ( 12)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国环发 28 号, 2006.03) ; ( 1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环境保护部令第 2 号, 2008.10) ;(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1.3.1); (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国家主席令第 72 号, 2012.07) ; ( 16)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修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21 号, 2013 年 5 月 1 日; ( 17)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 的通知,(环办 2013103 号) ; ( 18) 关于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环办 2013104 号) ;浙江省法律法规: 温州市域铁路运营控制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幢 7 楼 -3- 联系电话: 88980727 ( 1) 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 2003.6) ; ( 2) 关于印发浙江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管 理、监测、统计和考核四个办法的通知 ,浙环发 200757 号; ( 3) 关于生态环境功能 区划试行工作的通知 ,浙环发 200794 号; ( 4) 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 ( 2009.1.1) ; ( 5)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通知 ,浙环发 200976 号;( 6)关于进一步建立完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替代区域限批等制度的通知 ,浙环发 200977 号; ( 7)关于印发浙江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 总量准入审核办法(试行) 的通知,浙环发 201210 号; ( 8)浙江省淘汰和禁止发展的 落后生产能力目录 ( 2010年本) , 浙淘汰办 20102号; ( 9) 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 2011.10) ; ( 10)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 (浙政办发 2012132 号) ; 地方法律法规: ( 1) 关于进一步严格内河流域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通知 ,温环发 201073 号;( 2) 关于印发温州市建设项目环 评审批污染物总量替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温环发 201088 号; ( 3) 温州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行办法 ,温政令第 123 号, 2011 年 2 月18 日; ( 4) 温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温政令第 130 号, 2011 年 11 月 20 日;( 5) 温州市区餐厨垃圾管理办法 , ( 2012.12) ; ( 6) 温州市饮食娱乐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细则 ,温环发 2013105 号文,2013 年 9 月 18 日。 技术规范 (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 HJ2.1-2011) ; (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 HJ/T 2.3-93) ; 温州市域铁路运营控制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幢 7 楼 -4- 联系电话: 88980727 ( 3)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 ( HJ/141996) ; (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 HJ 2.2-2008) ; (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 HJ 2.4-2009) ; (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 HJ610-2011) ; ( 7) 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修改版) ( 2005) ; ( 8) 浙江省地面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2006.4); ( 9) 温州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 2008.02) ; ( 10) 温州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图 ( 2013.5) 。 项目技术文件 ( 1)中共温州市委专题会议纪要, 20124 号; ( 2)温州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 2013159 号; ( 3) 关于温州市域铁路运营控制 中心工程项目建议书兼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温发改审 20149 号; ( 4)温州市规划局规划条件通知书, 2014规划条件 010 号; ( 5)浙江省温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温州市域铁路运营控制中心的预审意见,温鹿预审 20140302010 号; (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 浙规选 2014-0301006; ( 7)项目总平图、用地红线图; ( 8)业主提供有关技术资料及环评合同。 3、项目规模 本项目选址于温州市梧田站南片整合规划 A-06a 地块,根据项目设计总平面图,项目总用地面积 10784.4m2, 总建筑面积 62660.12m2,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49541.45m2,包括运营管理用房面积 25657.71m2,控制中心建筑建筑面积 12313.38m2,其他模拟中心、科普用房、食堂等建筑面积 11570.36m2。共一幢建筑,其中副楼 6 层,塔楼22 层。本项目设有两层地下室,地下室建筑面积为 13118.67m2,配套设置机动车地下停车位 272 辆。本项目于副楼 3 楼内设有员工食堂。 4、项目选址及四至关系 本项目东侧为温州市民政局、南侧为垃圾收集站、蔬菜地等,隔 15m 处为既有温州市域铁路运营控制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幢 7 楼 -5- 联系电话: 88980727 金温铁路,隔 63m 处为在建 S1 线、西侧为空地(规划为通信用地) 、北侧为温州大道。 距离本项目最近的敏感点为北侧 57m 处的前网村和东侧 19m 处的温州市民政局、温州市社会工作局、温州市移民安置办公 室所在的办公楼,项目周边关系详见四至环境关系图 1-1。 图 1-1 项目四至环境关系图 东侧 南侧 本项目金温铁路 空地 (规划为通信用地) 前网村温州市民政局 57m在建 S1 线 温州市域铁路运营控制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幢 7 楼 -6- 联系电话: 88980727 西侧 北侧 5、经济技术指标 表 1-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总用地面积 m210784.4 1)建筑物占地 m24240.21 2)道路广场占地 m22400.62 3)绿化占地 m22453.84 1 4)其他占地 m21689.73 总建筑面积(按性质划分) m262660.12 1)运营管理用房面积 m225657.71 2)控制中心建筑面积 m212313.38 3)车库人防建筑面积 m213118.67 2 4)其他建筑面积(模拟中心、科普用房、食堂等) m211570.36 总建筑面积(按地上地下) m262660.12 1)地上面积 m249541.45 3 2)地下面积 m213118.67 4 建筑高度 m 95.4 5 建筑密度 / 39.32 6 容积率 / 4.59 7 绿地率 % 22.75 停车位 辆 852 1)机动车 辆 272 8 2)非机动车 辆 580 温州市域铁路运营控制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幢 7 楼 -7- 联系电话: 88980727 6、总平面布置 本项目地块内共布置 1 幢建筑,其中主塔楼共 22 层,副楼共 6 层,主要功能为控制中心、运营管理用房、车库和人防等。各层建筑功能兼表 1-2。项目于北侧临温州大道侧设有两个出入口,其中临温州大 道东侧为人行出入口,临温州大道西侧为车行出入口,项目于东侧和西侧设有两个地下车库出入口。项目具体布置见总平图。表 1-2 不同楼层建筑功能 楼层 主要功能 1-2 科普中心、排风井等 3 辅助用房、餐厅、厨房等 4 通信设备室、网管室、材料及备品库、维修测试室等 5 系统维护、 OCC、多功能会议室等 副楼 6 多功能会议室、调度办公室、制票室、操作终端室等 7 运营管理用房等 塔楼 8-22 运营管理用房、配电间、休息间等 7、职工人数以及工作班制 本项目主要服务于在建 S1 线及其他 4 条规划线路,项目建成后,拟定员 1500人,工作制度为单班制,每班工作 8 小时,年工作天数为 365 天。项目设置有员工餐厅,无住宿。 8、公用工程 ( 1)给排水系统 给水 室外给水排水设计控制中心给水水源采用温州 市政自来水,给水接管点在控制中心附近温州大道边既有的市政 DN400 的给水管上驳接。 排水 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室内采用污、废合流 制。地面各层污水采用重力流排水,屋面雨水采用重力流内排水方式;地 下室结构渗水、地面清扫用水、水泵房污水采用压力排放,分区域设置集水坑及潜污泵。 控制中心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含油 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统一收集,温州市域铁路运营控制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幢 7 楼 -8- 联系电话: 88980727 再集中排放到温州大道边市政既有的污水管网中。 ( 2)变配电设置 在地下一层设备区新建一座 10kV 配电所,规模为二进六出。 10kV 配电所馈出回路为铁路控制中心内所有 10/0.4kV 变电所供电。 根据负荷分布,变电所尽量深入负荷中心,在 控制中心地下一层设备区分别设置三座 10/0.4kV 变电所。其中设置一座 2X1000kVA 控制中心专用变电所,为铁路运营控制中心系统设备(包含通信、信号运营调度中心, FAS 主站, BAS 主站, SCADA电力远动监控系统主站等)供电;另外设置两座 2X1600kVA 的综合变电所,为控制中心其他用电负荷供电。 ( 3)通风系统 1)地下车库按防火分区设机械送排风系统,排风机同时兼作火灾时排烟风机,根据 CO 浓度控制排风机启、停。 2)地下室变配电所等房间设温控轴流风机机械送、排风,并设置空调机辅助降温。 3)泵房、气瓶间、空调机房等房间设置独立的机械排风系统。 4)裙楼卫生间设机械排风系统,排风直接排出室外;其余公共卫生间均设竖向排风井和集中排风机,排风机设于屋顶层,各层分设排风机排入竖井; 5)采用气体灭火的设备用房设排风系统,平时及火灾时关闭,灭火完成后开启排风。 6)地面层各主要出入口设冷风型风幕机。 7)防空地下室平时为汽车库,战时为人员掩蔽所,设置清洁、滤毒、隔绝三种通风方式。 ( 4)空调系统 1)控制中心有温湿度要求的弱电设备机房设置 风冷型恒温恒湿机房专用空调机,根据相关专业提供的设备发热量进行 计算,空调设备按照近期设备机房负荷考虑,预留远期空调用电负荷,按 N+1 冗余的原则设置机房专用空调。 2)顶层中央控制室设置独立的全空气空调系统,采用上送风,集中侧回风形式,选用两台风冷分体式屋顶空调机组,每台机组负担大厅 70%的制冷量,调度大厅内温州市域铁路运营控制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幢 7 楼 -9- 联系电话: 88980727 送风管布置成环状,以保证一台机组出现 故障时,可由另外一台机组承担室内制冷任务。 3)其它控制中心管理用房、运营管理用房、相关辅助用房、市域铁路科普中心及模拟技术中心等按房屋分功能设置 VRV+新风系统, 新风系统采用全热交换机进行通风换气。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该项目为新建项目,因此不存在原有污染情况。 温州市域铁路运营控制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幢 7 楼 -10- 联系电话: 88980727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 (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等) : 1、地理位置 温州地处中国大陆环太平洋岸线的中段,浙江省东南部。全境介于北纬 27.03'28.36'、东经 119.37' 121.18'之间。东濒东海,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福鼎、柘荣、寿宁三县毗邻,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的缙云、青田、景宁三县相连,北和东北方与台州市的仙居、黄岩、温岭、玉环四县市接壤。 本项目选址于温州市梧田站南片整合规划 A-06a 地块,该地块东侧为温州市民政局,南侧为垃圾收集站和蔬菜地,西侧为空地(规划为通信用地) ,北侧为温州大道,具体位置见图 2-1。 图 2-1 项目地理位置图 2、气候特征 本项目温州市域铁路运营控制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幢 7 楼 -11- 联系电话: 88980727 温州市区属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 1)气温 温州气象台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 19.14 度,最高月份为 7 月,平均气温 29.15度;最低月份为 1 月,平均气温 8.44 度;近五年间极端最高气温 40.9 度(出现在 2003年 7 月 15 日 14 时) ,极端最低气温 -2.0 度(出现在 2005 年 1 月 1 日) 。 ( 2)风况 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北偏北风,全年最多风向为东北偏北风,其次为西北风,多年平均风速为 2.1m/s。 ( 3)降水 年无霜期 272 天,年均日照时数 1850h,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894mm,年平均降水量 1717.7 毫米。 ( 4)相对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81%, 6 月梅雨季节相对湿度月平均为 89%, 12 月气候干燥,相对湿度为最小,月平均为 74%。 ( 5)台风 影响本地区的台风平均每年为 2.5 次,影响时间 5-11 月。台风影响一般持续 2 天时间。 3、地形地貌 温州市以低山区丘陵为主,占全市面积的 62.14%,平原面积占 21%,海域面积占 16.86%,大致呈“六山二地二水”结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分布低山、丘陵、平原、浅海滩涂、岛屿,具有五个层次的地貌特征。山脉属雁荡山脉,系括苍山脉之南支,呈东北 -西南走向,最高峰百岗尖,海拔 1056.6m,山体主要由流纹岩和凝灰岩构成,东部和南部大部分为海积平原,间有丘陵,海拔 3.5m。地形丰富多样,有利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的发展,沿海沿江适宜开发利用作为多种用途的港口,沿海有西门、白门、桃花等岛屿 10 多个,占总面积的 0.6%。东南沿边一带为吹台山,有铅锌、高岭土等矿藏。莲花山设有温州电视台电视发射塔。主峰白云山,海拔 694.93 米。娄桥河纵贯南北,支流密布,原为瓯海区重要产粮区。 4、地质与地震 温州市域铁路运营控制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幢 7 楼 -12- 联系电话: 88980727 本市地基岩性,由基岩和第四纪土层组成,基岩岩性大部分为凝灰岩、流灰岩,主要分布在周围山区和平原中的零星残丘,一般均较坚实,但局部地区风力剧烈。 第四纪土层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岩性基础较强,土壤结构一般分为: ( 1)耕地、厚度约 30cm,布于地表; ( 2)人工土,主要分布在市区,厚度约 1m,不能作建筑持力层; ( 3)淤积质粘土,一般埋深 1.5m; ( 4)砂类土,厚度一般不大于 10m,仅分布在沿瓯江部分地段 ,地下水位高,有流砂现象。 根据地震历史资料和国家建委颁布文件,温州地震烈度属六度地区。 5、水文水系 ( 1)瓯江 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发源于庆元县锅帽尖,流经庆元、龙泉、云和、遂昌、松阳、缙云、丽水、景宁、青田、永嘉、瓯海、温州、乐清等 13 个县 (市 )至崎头注入东海,全长 388 公里,流域面积达 17958 平方公里。温州市处于瓯江下游,瓯江 (温州段 )流域面积 4021 平方公里。 瓯江源头海拔 1900 多米, 进入海滨平原后仅 6 米, 上游河床比降大,具有山溪性河流特点。河流下游进入平原,河床宽阔,边滩和沙洲发育,水流分叉。 径流:瓯江流域水量丰富,多年平均流量为 456.6 米3/秒,平均年径流量为 144亿米3,由于降水量年内、年际间分配不均匀,致使瓯江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如 1975 年径流量为 228.6 亿米3, 而 1979 年径流量只有 65.7 亿米3, 丰枯比达 3.4 倍,多年平均最小日平均流量为 26.1 米3/秒,最枯的 1967 年只有 10.6 米3/秒,而洪峰流量则高达 23000 米3/秒 (1952 年 7 月 20 日 )。 1987 年 3 月 30 紧水滩电站建成并发电,该电站为调节水库,电站下泄洪流量不少于 34 米3/秒,使瓯江干流的枯水径流大为增加。 潮流:瓯江下游受潮汐影响,河口呈现喇叭型并有拦门沙,属强潮河口。潮区界位于圩仁,感潮河段长 76 公里,特大潮可达圩仁,一般大潮可达温溪。潮区界以下,温溪至梅岙是以山水为主,称河流段,长 30 公里,平均潮差 3.293.38 米,河床偏陡较稳定,潮流影响较小,径流塑造为主;梅岙至龙湾段,河水与潮水相互消长,称为过渡段,长 31 公里,平均潮差 3.384.59 米,河床演变的特性同时受陆域和海域来水、来沙条件的控制,河段内边滩交错、心滩、心洲林立,为瓯江河床最不稳定河段;温州市域铁路运营控制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幢 7 楼 -13- 联系电话: 88980727 龙湾至黄华河段以潮流为主,称潮流段,长约 15 公里,年平均潮差 4.59 米。过渡段和潮流段流速较大,江心屿断面涨、落潮期平均流速 1.2 米 /秒,涨潮量平均 0.7 亿米3,平均涨潮 (流量 )3700 米3/秒,灵昆岛南、北江道,涨潮量达 3.7 亿米3,平均流量19600 米3/秒,落潮平均流量 16000 米3/秒,涨落潮平均流速 1.0 米 /秒,可见温州以下河段对污染物具有较强的稀释自净能力。 ( 2)温瑞塘河 温瑞塘河位于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的温瑞平原,是我市境内十分重要的河道水系,分属于鹿城、瓯海、龙湾、瑞安等“三区一市”管辖。水源主要来自瞿溪、雄溪、郭溪 (通称三溪 )以及大罗山和集云山的山涧溪流,整个流域面积 740 平方公里,水面面积 22 平方公里,灌溉面积 48.2 万亩,多年平均降雨量 1694.8 毫米,年径流量 9.13亿立方米。水系河网总长度 1178.4 公里,在吴淞高程 5 米时,相应蓄水量 6500 万立方米。温瑞塘河自东晋时期由人工开凿,经唐大和、会昌年间大规模疏浚,后在南宋淳熙 14 年由知州沈枢组织修筑,形成 “八十里荷塘 ”,是温州山水城市特征的重要标志。温瑞塘河主河道古称南塘河,明清称七铺塘河,北起鹿城区小南门跃进桥,向南流经梧埏、白象、帆游、河口塘、塘下、莘塍、九里,再向西至瑞安市城关东门白岩桥,全长 33.85 公里,正常水位时河面一般宽度为 50 米,最宽处 200 多米,最窄处仅13 米。温瑞塘河纵横交错的水系河道,对我市的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灌溉、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温瑞平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 。 社会环境简况 1、温州市 温州位于中国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是浙江省辖市,为沿海港口城市,简称瓯,别称鹿城。拥有面积 11784 平方千米,辖海域 11000 平方千米。全市总面积 23255 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 12255.77 平方千米、海域 11000 平方千米。其中市区 1082 平方千米。总人口 807 万人( 2009 年) 。辖 3 个市辖区、 6 个县,代管 2 个县级市,共有 30 个街道、 119 个镇(包括 2 个民族镇) 、 143 个乡(包括 5 个民族乡) 。 2012 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 6839.36 亿元,工业增加值 1615.07 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4202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4166.68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中,实现高新温州市域铁路运营控制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幢 7 楼 -14- 联系电话: 88980727 技术产业总产值 1242.59 亿元,增长 0.5%。全年新产品产值 492.46 亿元,比上年增长 5.3%。全市有 12 个大类行业产值超 100 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 3397.08 亿元,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橡胶塑料制品业等 6 个大类行业年产值超过200 亿元。 2、鹿城区 鹿城区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全区土地总面积为 294.38km(不包括海域面积) ,由山区、丘陵、水网、滨江等地貌组成,地势西高东低。是温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01 年下半年,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市、区两级政府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鹿城区的区域面积从 104 平方公里扩大为 294.38 平方公里,现常住人口 69.98 万人。现全区共辖 12 个街道、 5 个乡、 4 个镇。 2012 年,全区生产总值( GDP) 674.87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 4.0%,比上年回落 3.8 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1.80 亿元,增长 5.8%;第二产业增加值 193.30 亿元,增长 3.8%,其中工业增加值 150.29 亿元,下降 0.7%;第三产业增加值 479.76 亿元, 增长 4.0%。 第二、 第三产业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 27.9%和 71.8%,依次拉动经济增长 1.1 个百分点和 2.8 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由上年的 0.2: 28.8: 71.0 调整为 0.3: 28.6: 71.1。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 93319元,增长 3.1%,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 14783 美元。 3、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根据温州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 2008 年 2 月) ,本项目所在地为鹿城老城区城镇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40302D01) ,属优化准入区。 (具体详见附图3温州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图) 。 ( 1)基本特征 该区位于鹿城区东部,以鹿城老城区为主要范围,涉及鹿城区 12 个街道和南郊乡,总面积 40.21 平方公里。该区是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是温州市城镇建设最集中和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区域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总数达到 91 万人,城镇生活污水中 COD 产生量约为 18257.3 吨,氨氮产生量 3042.9 吨。区内共有重点污染源 28 家,以电镀、化工等行业为主,主要水污染物 COD 排放量 1787.4 吨、氨氮排放量 1727.8温州市域铁路运营控制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幢 7 楼 -15- 联系电话: 88980727 吨,黎明街道和水心街道排放量较大。 区域点源 COD 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为 20044.7 吨和 4770.7 吨,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大。 该区主要问题:老城区用地紧张、拓展空间小,过度集中发展的结果导致了居住环境的恶化和城市空间形态的破坏;五马街墨池坊历史街区、城西街历史街区、庆年坊历史街区、朔门街历史街区尚未得到有效保护;部分地区工业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生产生活活动对区域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温瑞塘河干流和勤奋河、九山河、上陡门浦河等城区内河污染严重。 ( 2)主要生态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 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环境敏感性:人居保障功能极重要,生态环境敏感性为轻度敏感或一般敏感地区。主要承担城镇发展、保护和恢复历史街区、美化城市人居环境的功能。 环境保护目标:环境空气质量、噪声达到功能区要求,市区内河水质近期比现状提高一个等级,远期达到功能区要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100%;绿地率达到 32%以上,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15 平方米;城镇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 ( 3)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 建设开发活动的环境保护要求: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以商贸服务、休闲娱乐、旅游购物为主的现代商住区。建成区内原则上不再新上工业项目,逐步将现有污染企业关停或搬迁;新建其他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任何建设不得侵占河道水系的城市生活岸线和生态资源保护岸线。 生态保护与建设:开展老城改造,保护和恢复历史街区;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配套设施,适当疏解老城区人口,提升人居环境;采用改造与改制并重原则,加强南郊乡和黎明街道的城中村改造,加强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整治;通过清淤、截污、引水、治污、绿化等工程,对市区内河和温瑞塘河进行综合治理,使河道水质及沿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同步建设完善河道两岸建筑群的截污管道;整理现有的城市绿化用地,梳理绿地网络系统;加强城市组团绿化隔离带的建设,结合沿江防洪景观带和其他滨水绿地的建设,完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提高城市绿化品味。 温州市域铁路运营控制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温州市车站大道神力大厦 4 幢 7 楼 -16- 联系电话: 88980727 4、温州市梧田站南片整合规划 A-06 等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 (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修改范围东至林村河,南至金温铁路,西临邮政局,北临温州大道。总用地面积约为 3.3 公顷。 ( 2)地块划分修改 本次规划修改按照相关地籍、规划实施情况、批复总平面并结合道路网系统,将A-06、 A-07、 A-08 等三个地块重新划分为 A-06a、 A-06b、 A-07、 A-08 等四个地块 ,进行地块划分的调整。 ( 3)地块指标控制修改 本次规划修改主要是针对

注意事项

本文(XX市域铁路运营控制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全本.pdf)为本站会员(ohywnsy)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