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未来-亚洲的流动与网络正在定义全球化的下一阶段-中文版-Final.pdf
讨论文件2019年 9月作者:Oliver Tonby华强森Wonsik ChoiKarel ElootRajat Dhawan成政珉王平亚洲的未来亚洲的流动与网络正在定义全球化的下一阶段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自从 1990年创办以来,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MGI)一直在对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加深理解。作为麦肯锡公司旗下的商业和经济研究部门, MGI希望为企业、政府、社会领袖提供各种事实和洞见,使之可以据此制定管理决策和政策决策。MGI的研究把经济学和管理学原理结合起来,借助商业领袖的洞见来部署经济分析工具。我们“从微观到宏观”的方法论会对微观经济的行业趋势展开调查,从而更好地理解影响企业战略和公共政策的广泛宏观经济力量。 MGI的深度报告覆盖了 20多个国家 /地区和 30多个行业。当前的研究集中于 6大主题:生产率和增长、自然资源、劳动力市场、全球金融市场的演化、科技和创新的经济影响以及城镇化。我们最近的报告评估了中国与世界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印度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对就业的影响、收入不均、生产力难题、解决两性不平等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全球竞争新时代、中国创新以及数字和金融全球化。MGI由麦肯锡的四位资深合伙人领导: Jacques Bughin、华 强 森 (Jonathan Woetzel)、以及 James Manyika和 Sven Smit,后 两 者 同 时 担 任 MGI联席院长。 Michael Chui、 Susan Lund、 Anu Madgavkar、 Jan Mischke、 Sree Ramaswamy和 Jaana Remes是 MGI合伙人, Mekala Krishnan和成政珉 (Jeongmin Seong)是 MGI资 深 研 究 员 。项 目 团 队 由 MGI合伙人和一组资深研究员领导,还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麦肯锡附属公司的咨询师。这些团队会充分利用由合伙人以及行业和管理专家组成的麦肯锡全球网络。MGI委员会包括来自全球各地麦肯锡附属公司的领导者以及麦肯锡公司各行业条线的领导者 ,包 括 Michael Birshan、 Andrés Cadena、 Sandrine Devillard、 André Dua、 Kweilin Ellingrud、 Tarek Elmasry、 Katy George、 Rajat Gupta、 Eric Hazan、 Acha Leke、 Scott Nyquist、 Gary Pinkus、 Sven Smit、 Oliver Tonby和 Eckart Windhagen。另外,还有一些顶尖经济学家担任 MGI的 研 究 顾 问 ,其 中 包 括 诺 贝 尔 奖 得 主 。MGI的研究资金均来自麦肯锡合伙人,不接受企业、政府或其他机构的委托。欲了解关于 MGI的 更 多 信 息 并 下 载 报 告 ,请 访 问 mckinsey/mgi。ii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前言属于亚洲的世纪已经到来。作为全球最大的区域经济体,亚洲的规模与影响力将继续增长。亚洲处于全球化格局转变的最前沿,变革速度快于世界其他地区。这表明,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亚洲将当仁不让地引领全球化的新阶段。在本报告中,我们以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MGI)2019年 1月 发 布 的 报 告 变 革 中 的 全 球 化 :贸 易 和价 值 链 的 未 来 图 景 为 基 础 ,从 八 个 维 度 研 究 了亚 洲 的 崛 起 (包括 16种 类 型 的 流 动 ) ,并 研 究 了 亚洲各大经济体是如何加速一体化进程的。我们突出了亚洲三个强大的新网络:工业化、创新和文化与出行、以及组成这些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新兴城市。本报告与麦肯锡亚洲联合撰写,属于亚洲未来系列报告之一。所有报告均可在 mckinsey/featured-insights/future-of-asia上获取。这项研究的领导者包括常驻新加坡的麦肯锡亚洲地区主席、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Oliver Tonby;常驻上海的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席院长、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华强森(Jonathan Woetzel);麦肯锡韩国总裁、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 Wonsik Choi;常 驻 上 海的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 Karel Eloot;常驻古尔冈的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 Rajat Dhawan以及常驻上海的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副院长成政珉 (Jeongmin Seong)。项 目 团队由常驻上海的项目经理王平( Patti Wang) 领 导 ,团 队 成 员 包 括 Takakazu Doi、 Gahwan Kim、马 一 川 (Lily Ma)、 Erik Rong和 Raye Qin。我 们 感 谢 密 切 参 与 本 项目的 MGI同 事 ,包 括Jacques Bughin、 Michael Chui、 Shishir Gupta、 Mekala Krishnan、 Susan Lund、 Anu Madgavkar和 James Manyika。我 们 同 样 要 感 谢 MGI运 营 团 队 的 重 要 成 员 ,包 括 MGI资深编辑 Janet Bush,她协助撰写并编辑本报告;内容制作经理 Julie Philpot; MGI设计师 Laura Brown、 Marisa Carder和 Patrick White; MGI数字编辑 Lauren Meling; MGI亚洲对外关系负责人 Cathy Gui以及 MGI知识专家 Tim Beacom。我们还要感谢亚洲对外沟通团队的 Kathryn Hanes、 Samantha Hayden和 Kate Hegarty,以及麦肯锡在中国和亚洲的风险专家 Meng Liu和 Ziad Haider。我们同样非常感谢我们的学术顾问,他们对报告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与指导。我们感谢布鲁金斯学会 (Brookings Institution) Bernard L. Schwartz经济政策发展主席、资深研究员、商业及公共政策倡议负责人 Martin Baily; FutureMap执行合伙人 Parag Khanna博 士 ;耶 鲁 大 学 杰 克 逊全球事务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布鲁金斯学会印度中心杰出研究员 Rakesh Mohan;麦肯锡荣誉董事兼高级顾问 Gordon Orr;以及亚洲全球研究院杰出研究员 Andrew Sheng博士。我们还要感谢麦肯锡和 MGI的 许 多 同 事 ,他 们 为 我 们 提 供 了 丰 富 的 专 业 知 识 ,包 括 Andre Andonian, Asilah Azil, Angus Dawson, Alex Dichter, David Dyer, Jose Pablo Garcia, Godart van Gendt, Dhiraj Kumar, Gautam Kumra, Glenn Leibowitz, Nick Leung, Cheryl SH Lim, Jay Lim, Diaan-Yi Lin, Jordi Lokanata, Duy Mai, Nimal Manuel, Carlos Mendes, Detlev Mohr, Xin Mok, Rohan Moorthy, Gauri Nagraj, Joe Ngai, Suchita Prasad, Kristine Romano, Sohum Sachathamakul, Cristoph Sandler, Steve Saxon, Theerachai Singhnarang, Shatetha Terdprisant, Ankit Upadhyay, Phillia Wibowo, Jackey Yu和 Lucas Zhu。iii亚洲的未来:亚洲的流动与网络正在定义全球化的下一阶段 本报告服务于 MGI的使命,即帮助企业与政策领导人了解改变全球经济的力量,找准战略定位并为下一波增长做好准备。与 MGI的所有研究一样,本项目是完全独立的,没有任何企业、政府或其他机构以任何方式对我们进行委托或资助。我们对收到的所有意见表现感谢,但报告与报告表达的观点仅代表我们自己。我们欢迎您发送邮件至 MGImckinsey,对 这 项 研 究 发 表评论。Jacques Bughin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席院长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 常驻布鲁塞尔办公室James Manyika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全球联席主席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 常驻旧金山办公室Sven Smit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全球联席主席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 常驻阿姆斯特丹办公室华强森 (Jonathan Woetzel)董事,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席院长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 常驻上海办公室2019年 9月iv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1. 作 为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区 域 经 济 体 ,亚 洲 举 足 轻 重 42. 亚 洲 是 多 元 化 的 ,却 也 是 互 补 的 293. 工业化:“亚洲为亚洲”的供应链网络正在兴起 374. 创新:亚洲正在通过多地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 495. 文化与出行:亚洲是日益增长的人口流动中心,也是不断崛起的文化力量 566. 在亚洲世纪里欣欣向荣 66技术附录 70目录1亚洲的未来:亚洲的流动与网络正在定义全球化的下一阶段 摘要亚洲的未来:亚洲的流动与网络正在定义全球化的下一阶段亚洲是全球最大的区域经济体。随着亚洲各大经济 体 在 贸 易 、创 新 、文 化 与 人 员 流 动 方 面 更 加 深 入地 融 合 ,亚 洲 的 力 量 将 进 一 步 增 强 。我 们 将 迎 来 属于亚洲的世纪,亚洲将推动并塑造全球化的下一个阶段。 亚洲正日益成为世界的中心。 2000-2017年间,按 购 买 力 平 价 计 算 ,亚 洲 占 全 球 实 际 GDP的比重从 32%上升至 42%,亚 洲 占 全 球 消 费 的 比 重 从23%上升至 28%,亚 洲 占 全 球 中产 阶 级 人 数 的 比重从 23%上升至 40%。到 2040年 ,上 述 比 重 预计将分别增至 52%、 39%和 54%。尽 管 亚 洲 面临 着 日 益 增 加 的 金 融 系 统 风 险 、不 平 等 以 及 环境压力等挑战,但亚洲的中长期增长前景看起来仍然很强劲。 在 所 有 八 种 类 型 ( 贸 易 、资 本 、人 员 、知 识 、交 通 、文化、资源和环境)的全球跨境流动中,亚洲在七 种 流 动 中 的 占 比 有 所 上 升 。唯 一 例 外 的 是 废 物流(环境)。 2007-2017年 间 ,亚 洲 占 全 球 货 物 贸易的比重从 27%上升至 33%,亚 洲 占 全 球 资 本 流 动的比重从 13%上升至 23%,亚 洲 占 全 球 专 利 总 数的比重从 52%上升至 65%(亚洲占专利费的比重始终维持在 25%左 右 ) ,亚 洲 占 全 球 集 装 箱 运 输量的比重从 59%上升至 62%。 随着区域内流动的不断增加,亚洲正变得越来越“亚洲化”。亚洲各国货物贸易总额的 60%是在亚洲经济体之间完成的。亚洲各经济体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 59%来自其他亚洲经济体,亚洲航空旅客中 74%是飞往亚洲经济体的。在亚洲初 创 企 业 获 得 的 投 资 中,有 71%的资金来自亚洲投资者。 亚 洲 是 多 样 的 ,但 也 是 互 补 的 。根 据 规 模 、经济 发 展 、与 其 他 亚 洲 经 济 体 的 互 动 以 及 与 世 界的联系,我们定义了四个不同的“亚洲”: (1)“发达亚洲”为邻国提供大量的资本和技术; (2)中国的规模与独特性足以使其单独成为一个地区,中 国 是 亚 洲 的 区 域 性 支 柱 ,也 是 连 接 和 创 新 平台; (3)“新兴亚洲”提供了劳动力与长期市场增长的 潜 力 ,并 且 拥 有 多 元 的 文 化 ; (4)“边疆亚洲”与印度地区拥有广泛的贸易伙伴与投资者基础,具备增长机遇。这四个“亚洲”形成互补,将使得亚 洲 更 加 繁 荣 ,更 具 韧 性 。 这四个“亚洲”之间的融合以及区域内流动正在创造强大的网络,同时新的城市中心及辐射网络得以快速发展。首先,随着消费的增长、国内价值链的成熟与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带来的亚洲内部供应链发展,“工业化”网络正逐步发展。其次,亚洲的资本、思想与技术网络正在形成强大的“创新”枢纽,通过多地域创新网络,实现亚洲 经济体的跨越式发展。第三,亚洲的“文化与出行”网络不断扩大,基于亚洲规模的增长与人员的流动,这将可以创造出下一个全球娱乐重磅产业,并给相关领域(如旅游业)带来大量的价值创造机会。这些亚洲网络有望将“不知名”的城市转变成新的中心,成为企业未来的投资目的地。 尽管亚洲仍然面临风险与挑战,但决策者必须为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亚洲世纪赢得胜利。首先,他们必须与亚洲保持紧密关联,融入亚洲的各项流动和网络,满足亚洲的需求。其次,他们必须努力应对环境挑战,填补技能差距,增强机 构 能 力 ,从 而 做 好 风 险 防 范 。第 三 ,他 们 必 须重 新 考 虑 自 身 在 亚 洲 的 运 营 模 式 ,利 用 各 个 “ 亚洲”的互补特征,挖掘更多的机遇。第四,他们需要 强 化 区 域 内 部 合 作 的 框 架 ,建 立 有 效 的 争 端解决机制,促进贸易以外的各项流动。 2 Title of literature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工业化随着消费的增长和国内价值链的成熟,“亚洲为亚洲”的供应链正在兴起创新亚洲的资本、思想和技术正在大幅推动整个地区的多元本地化创新文化与出行亚洲是日益发展的人员流动 中 心 ,也 是 不 断 崛 起 的文化力量指标 发达亚洲 中国 新兴亚洲边疆亚洲和印度中国边疆亚洲和印度新兴亚洲发达亚洲运输(货物)知识(专利)贸易(商品)人员(航空旅客)资本(FDI)378 73 -1537 2 131.1 4.4 4.7-20 -132 80569 1,395 33门类创新市场劳动力资本文化多样性集中度-218145.733250122620131720030727332005072015173340200911201618526520050720151758642008 2016规模更大占全球流动的比重融合度更高区域内流动占总流动的比重, %5960 74 71 55FDI净流出,2013-2017年,单 位 :百 万 美 元GDP增长,2017-2040年,复合年增长率,% 劳动年龄人口增长,2017-2040年,单 位 :百 万不同官方语言的数量亚洲的融合正在创造出三个强大的区域性网络亚洲是多样的,也是互补的专利, 2017年单 位 :千亚洲流动与网络:重新定义全球化亚洲的规模正越来越大,融合度也越来越高在亚洲世纪里欣欣向荣: 保 持 与 亚 洲 的 相 关 性 ;重 新 思 考 在亚洲的运营模式;防范风险并做好准备;加强区域内协作亚洲世纪已经到来。亚洲是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最大的区域经济体(见附文 1: 定 义 亚 洲 ) 。亚洲正处在一个临界点,它的规模将具有全球意义。当今,大多数类型的全球跨境流动正在向亚洲转移,而亚洲内部的流动也在不断增加。随着亚洲多元化经济体的相互融合,产业、创新与人员的活跃网络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动亚洲地区的广泛增长。亚洲正处于全球化新阶段的最前沿。在全球范围内,我们看到,跨境货物贸易领域的劳动力密集度在下降,不再那么依赖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劳动力成本差异,但知识密集度却在上升,区域集中度也在提高,跨境服务贸易正在增长。从各个方面来看,这些转变在亚洲发生得更快。简而言之,亚洲非常重要。本报告是亚洲未来系列报告的开篇。在这里,我们不仅分析了宏观经济指标,也从八个维度探讨了亚洲的崛起,纳入了 16种 不 同 类 型 的 流 动 。报 告 指 出 ,亚 洲 各 大 经 济 体 具 有 多 样 性 ,但 在 许多方面又相辅相成,彼此迅速融合。报告展望了新的区域内网络,这些网络正把亚洲经济体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亚洲的崛起令人印象深刻,中长期增长前景依然强劲,它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了令人兴奋的发展空间。不过,无论是商业还是政治领域,亚洲都将面临风险与挑战,其中包括贸易争端升级的风险。1麦肯锡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由于风险上升,不良贷款增长,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等原因,使得企业利润率下降,成本上升,亚洲金融体系似乎正在酝酿一场风暴。2地缘政治关系、贸易争端、气候变化与不平等状况可能会给全球流动与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给亚洲经济带来风险。面对这些潜在的风险,我们更需要从不同的维度了解亚洲崛起的性质与动力、亚洲经济体之间以及亚洲与全球其他区域的互动、以及未来可能涌现的新机遇。本报告最后讨论了亚洲内外的政府应该如何相互协作,充分利用新机遇,同时缓解潜在的紧张局势(包括贸易)。此外,报告还研究了企业应该如何部署有效的战略,利用亚洲不断增长的各类网络,实现最大回报。1China and the world: Inside the dynamics of a changing relationship,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2019年 7月 。2“Bracing for consolidation: The quest for scale,” Asia-Pacific Banking Review 2019, McKinsey & Company, 2019年 7月 。附文1定义亚洲在本报告中,我们遵循联合国所使用的分组标准,将亚洲和大洋洲分为 83个 地 区 ,但 也有一些例外。我们未列入伊朗及联合国定义的西亚(包括沙特阿拉伯和其他中东国家),这是因为这两组经济体与亚洲其他地区的经济体不同,相互之间并没有强大的经济联系。尽管我们将大洋洲纳入分析范围,但许多国家/地区的可用数据有限。在本报告中,我们将这些经济体统称“亚洲”,而不是“亚洲和大洋洲”(更多信息,请参见技术附录)。我们使用“中国”来指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请注意,我们展示的分组与地图仅供参考用途。1.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体,亚洲举足轻重 4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亚洲的崛起令人印象深刻,未来潜力巨大最 近 ,贸 易 争 端 与 中 国 GDP增长放缓引起的短期忧虑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但亚洲的长期前景仍十分强劲,随着亚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亚洲的地位在未来几年里也将进一步提升。学者帕拉格 ·康纳( Parag Khanna)断言“亚洲世纪”已经到来,亚洲的崛起并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3即便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有所降低,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量仍足以抵上澳大利亚的经济总量 。印 度 与 东 盟 ( ASEAN)经 济 体 ( 两 者 规 模 均 在 2万亿至 3万亿美元之间)的增速快于全球平均水平。亚洲经济增长已不再仅仅依靠贸易推动,这将确保长期可持续性,进而提升亚洲的全球影响力。在全球舞台上,亚洲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很好地体现在了所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中,尤 其 是 在 GDP、消费与城镇化等方面(图 1)。 2000年 ,按 购 买 力 平 价 计 算 ,亚 洲 占 全 球 GDP的 32%,这个比重在 2017年增加至 42%,到 2040年有望达到近 52%。相 比 之下, 2000-2017年间,欧洲的比重从 26%下降到 22%,北 美 从 25%下降到 18%。按 实 际 GDP计算, 2017年亚洲的比重为 34%,预 计 到 2040年将达到 46%。在消费领域,亚洲的规模和全球影响力同样在增长。 2000年 ,亚 洲 占 全 球 消 费 总 量 的 23%,到2017年已上升到 28%。到 2040年,亚洲预计将占全球消费总量的 39%。亚 洲 占 全 球 中产 阶 级 人口的比例从 2000年的 23%上升至 2017年的 40%,预 计 到 2040年将达到 54%。4城市人口数量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衡量指标,因为城市人口对世界财富与 GDP增 长 做 出了巨 大 的 贡 献 。而 亚 洲 的城市人口数量已从 2000年 12亿增长至 2017年的 20亿 。到 2040年 ,亚 洲 城 市 人 口 预 计 将 达 到 28亿 ,约 占 全 球 城 市 人 口 的 一 半 。5劳动年龄人口推动着全球经济增长,亚洲的劳动年龄人口也实现 了 高 速 增 长 ,已 从 2000年的 24亿增长至 2017年的 31亿 。到 204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至 34亿。亚洲的宏观经济增长动力很好地反映在了这些强大而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参见附文 2: 全 球城 市 中 心 正 在 支 撑 亚 洲 的 增 长 ) 。随着亚洲经济实力的增强,一些社会指标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自本世纪初以来,经济增长估计已使得 6.46亿 人 摆 脱 贫 困 ,死 亡 率 已 从 每 千 人 6.9下降到 6.3,已 可 与 北 美 ( 加 拿 大 、墨 西 哥 和 美国)与欧洲的死亡率持平甚至更低。教育发展突飞猛进。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已从 1997年的 68岁增至 2017年的 73岁 。识 字 率 已 从 2007年的 77%上升至 2017年的 84%,迅 速 赶 上了北 美 与 欧 洲 地区的识字率。63Parag Khanna, The Future is Asian: Commerce, Conflict, and Culture in the 21st Century, Simon & Schuster/Hachette, 2019年。4定 义为收入在 2万至 5万美元之间的家庭,按 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 。5如 需 深 度 了 解 城 市 对 全 球 经 济 的 重 要 性 ,可 参 考 Urban world: The global consumers to watch,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2016年 4月。6世 界银行。5亚洲的未来:亚洲的流动与网络正在定义全球化的下一阶段 中产阶级消费者2 %消费%图 1关键宏观经济指标展示出亚洲的上升趋势关键指标的区域内占比 全球实际 GDP1%实际 预测0全 球 GDP (按 购买力平价计算)%6050403020102000 2017 204051504010252030352000 2017 2040040%50 3020102000 2017 204060010502040302000 2017 2040030104020502000 2017 204000.51.51.0劳 动 年 龄人口10亿3.53.02.52.020172000 2040亚洲 世界其他地区北美欧洲城市人口1.按2017年美元价格计算的实际GDP。2.定义为收入在20000美元至70000美元之间的家庭(2015年不变价格)。注:这些数字来自麦肯锡全球增长模型的基准模拟和外部机构的预测,可能会根据经济状况的变化进行修改。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麦肯锡全球增长模型;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分析。6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