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江西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报告.docx
江西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2019) 经济实力: 江西省位于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三角地区的腹地,经济总量在全 国各省中处于中游水平;近年来,江西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参与“一带一 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2018 年以来经济总量仍保持较快增长,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国前列。 2018 年,江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20 万亿元, 在全国 31 个省市中仍排名第 16 位;同比增长 8.7%,经济增速较上年微降 0.2 个 百分点,但仍位列全国第 4 位。近年来,江西省旅游产业呈现集群化快速发展态势,带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成为拉动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依托于自身 资源优势,江西省以铜、钨、稀土产业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产业为全省工业经济发 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从经济增长的动力来看,投资和消费仍是拉动江西省经济增 长的主要动力,且 2018 年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对外贸易方面,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及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速下降明显,其中对美国、 欧盟等地出口转为负增长。 2019 年前三季度,全省投资、进出口等经济指标增速出现不同程度回落,经济增速进一步放 缓。 从下辖各地级市情况看,江西省各市经济虽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整体呈放缓态势。省内以南昌和九江为核心的赣北地区龙头引领作用显著,其中南昌市经 济领先地位稳固, 2018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274.67 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 的比重为 23.99%;受益于中央苏区持续向好的政策环境及区位、资源优势,赣 南区域核心城市赣州市仍为全省经济增长最快的地级市,赣州市与九江市经济总 量较为接近,分别为 2807.24 亿元和 2700.19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9.3%和 8.7%。 位于“两翼”地区的上饶市和宜春市经济体量相当, 2018 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 2212.80 亿元和 2180.85 亿元,宜春市经济规模于 2019 年前三季度赶超上饶市降 序排全省第 4 位;同期,萍乡市经济总量亦略超新余市排名上升 1 位;此外,景德镇和鹰潭市经济发展水平仍相对薄弱。具体从三大需求看, 2018 年江西省各 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较上年继续呈下滑态势,但整体降幅不大,除鹰潭市外均 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全省各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虽有所放缓,但均 不低于 10.5%,且增长水平相对均衡,对经济拉动作用较强;外贸方面, 2018 年 以来受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省内大部分地市进出口总额增速出现不同程度 的下滑, 2019 年前三季度吉安、景德镇、上饶和新余进出口总额均呈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态势。 财政实力: 2018 年,江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增长,全年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373.01 亿元,在全国 31 个省市中排位较上年上升 2 位至第 15 位; 且受益于部分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有所好转等,全省税收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但税收比率仍处于相对 较低的水平, 2018 年为 70.09%,财政收入质量有待提升。 此外,江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能力偏弱,财政平衡对上级补助的依赖度较高,2018 年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 41.87%,当年全省获得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 入 2460.81 亿元,同比增长 5.69%; 2018 年江西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大幅 增长 52.23%至 2568.74 亿元,对地方财力贡献度进一步上升,但易受宏观政策、 土地及房地产市场景气度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2019 年前三季度, 受部分工业产品价格回调及减税效应逐步显现等因素影响,当期税收增速下降至较低水平,同比仅增长 2.9%;非税收入增长带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在连续两年高速增长后出现回落。 从下辖各地级市情况看, 2018 年南昌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61.75 亿元, 仍显著领先于其他各市;九江、赣州、宜春和上饶 4 市收入规模依次降序处于 200-300 亿元区间,较经济总量排序略有差异;萍乡、景德镇、鹰潭和新余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处于百亿元以内。其中, 2018 年新余市和萍乡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呈下滑态势,其余各市均恢复增长;受非税收入大幅减收影响,新余市收入规模排序较 2017 年下降两位至全省末位,同时也使其收入结构明显优化, 当年税收比率较上年大幅上升 19.98 个百分点至 80.96%,跃居全省首位。从自给情况看,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其支出的覆盖程度总体偏弱,除南昌、鹰潭和新余市外,其余各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低于 50%;地处中央苏区的抚州市和赣州市资金平衡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赖度最高,自给率均为 30%左右。 2019 年前三季度,新余市和萍乡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亦扭转下滑局面实现增长,但增速 仍处于较低水平。 2018 年,除新余市和南昌市外,江西省其余各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均实现大幅增长,其中收入规模最小的新余市仍呈负增长态势,且降幅较上年有所扩 大 ;规模优势最为显著的南昌市增速相对较低,仅同比增长 5.66%;同年,上饶市政 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速高达 168.69%,为全省增幅最大的地级市。从相对规模看,赣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仅次于南昌市, 2018 年为 492.25 亿元,且其政府性基 金预算收入对财力的贡献度最高,当年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 的比率达 185.60%;此外上饶、抚州、景德镇和南昌市地方财力对其政府性基金预 算收入的依赖度亦相对较高,该比率均超过 100%,未来需关注当地房地产及土地 出让市场波动情况;新余市和鹰潭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较小, 2018 年仅分别为 9.47 亿元和 16.70 亿元,对其财力稳定性影响有限。 债务状况: 江西省政府债务规模仍处于全国中游水平,截至 2018 年末存量债务置换已经完成,新增债务严格执行限额管理。 2018 年末全省政府债务余额 4779.41 亿元,同比增长 11.95%;政府债务余额低于当年全省政府债务限额 711.79 亿元, 2019 年江西省债务限额新增 988.00 亿元至 6479.20 亿元。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比, 2018 年末江西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是其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 2.01 倍,该指标在全国各省市中降序排列较上年下 降 2 位至第 22 位。江西省财力持续增长,其中大额持续的中央转移支付收入有 效增强了全省的可支配财力;同时 2018 年以来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地方政府债券深化推行,相关项目收益可为偿债资金提供保障,江西省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从各地级市债务情况看,南昌市仍为全省政府债务规模最大的地级市,但由于其财力较强,当年债务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对指标处于全省各市最好水平, 债务风险可控;新余市政府债务规模虽相对较低,但由于其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 入下滑,政府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大幅上升至 250.51%,为全省 各市最高水平;此外,抚州、九江、鹰潭、景德镇、赣州和上饶政府债务负担亦 相对较大,该比率均超过 200%。从城投债的发行情况看, 2018 年以来江 西省城 投债发行活跃度明显上升, 2018 年及 2019 年前三季度,江西省城投债发行规模 在全国各省市降序排列中分列第 9 位和第 8 位,分别较上年上升 9 位和 4 位,尤 其省本级、南昌市和上饶市存量城投债规模较大;与地方财力相比,包括存量债券在内,省本级、赣州、景德镇、萍乡和上饶市的城投平台债务负担相对较重。 一、江西省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江西省经济实力分析 江西省位于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三角地区的腹地,经济总量在全国各省中处 于中游水平;近年来,江西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 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2018 年以来经济总量仍保持较快增长,主要经 济指标增速居全国前列。江西省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已 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依托于自身资源优势,江西省以铜、钨、 稀土产业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产业为全省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多数 传统产业仍存在产业层次偏低、创新能力不强、环保压力加大等问题,全省正大 力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江西省经济结构和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有望取 得成效。 江西省位于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三角地区的腹地,与上海、广州、厦门、南京、武汉等各重镇、港口的直线距离大多在七百公里之内;截至 2018 年末,全 省面积 16.69 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4647.6 万人,较 2017 年末增加 25.5 万人。江西省内交通便利,京九线、浙赣线纵横贯穿全境。江西省河网密集,拥有全国 最大的淡水湖 鄱阳湖,是中国淡水渔业重点省份之一,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省内矿产资源丰富,铜、钨、铀、钽、稀土、金、银被称为 “ 七朵金花 ” , 其中铜储量占全国近 40%,铜精矿产量占全国 13%以上,黑钨资源和中重稀土资 源保有储量均 居全球第一,钽铌矿、锂云母矿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省内旅游资 源丰富,拥有庐山、井冈山、三清山、婺源江湾、景德镇古窑等十个国家 5A 级 旅游景区。 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同时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三角产业转移,积极参与 “ 一带一路 ” 、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近年来江西省经济实现 持续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于全国前列。 2018 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 ( GDP) 为 2.20 万亿元,在全国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 以下简称 “ 各省 ” ) 中仍排名第 16 位;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8.7%,经济增速虽较上年微降 0.2 个 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水平 2.1 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 4 位;人均 GDP 为 4.74 万元,较上年增加 0.22 万元,为全国水平的 0.73 倍。 图表 1. 2008-2018 年江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 Wind,新世纪评级整理 图表 2. 2018 年江西省与其他各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对比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自 2010 年以来江西省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18 年,全省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 1877.3 亿元,同比增长 3.4%;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 10250.2 亿元,同比增长 8.3%;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 9857.2 亿元,同比增长 10.3%。同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9.4:47.9:42.7 调整为 8.6:46.6:44.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8 年,江西省三次产业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3.7%、 48.2%和 48.1%。近年来,江西省旅游产业呈现集群化快速发展态势,是江西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不断提高的重要推手, 2018 年全省接 待国内游客 68550.4 万人次,同比增长 19.7%;实现旅游总收入 8095.8 亿元,同 比增长 26.6%。 图表 3. 2008-2018 年江西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 Wind,新世纪评级整理 工业经济方面,依托于丰富的有色矿产资源优势,江西省以铜、钨、稀土产 业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产业为全省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已集聚了江 铜集团、江钨控股公司、中国南方稀土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型工业企业,逐步 形成了从原矿的采选到成品的加工,从地质勘探到科学研究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 系。近年来,江西 省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发展, 2018 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 比增长 8.9%,其中有色金属和冶炼同比增长 12.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 主营业务收入 3.2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0%。传统产业占江西省工业比重达七 成,但全省多数传统产业仍存在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延伸不够、创新能力不强、 环保压力加大、高端人才缺乏等问题,为此, 2018 年 6 月江西省出台了江西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计划( 2018-2020 年 ) ,立足全省传统产业基础现状和特色优势,以有色、石化、钢铁、建材、纺织、食品、家具、船舶等八个产业为重点,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数字化、绿色制造、产能治理、质量品牌、优质企业培育、产业集群优化等提升行动,推进全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近年来,江西省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新兴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2018 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2.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33.8%,较上年提高 2.9 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1.6%,占规 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17.1%。同时,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江西省着力升级 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其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 体;目前,江西省以南昌高新区为核心,新余、景德镇、鹰潭、抚州、赣州、吉 安高新区为支撑,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9 家,数量位列全国前列;此外, 2016 年 10 月赣江新区正式设立,成为中部地区第 2 个、全国第 18 个国家级新区,同时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与此同时,为提升产业竞争力,江西省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采用集群化发展模 式,其中初具成效的代表有南昌江铃汽车、洪都飞机制造、吉安电子信息制造、鹰潭龙虎山旅游、南康家具、新余钢铁、九江石化等。 从经济增长动力来看,投资和消费仍是拉动江西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7 年对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合计 101.21%;其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提升,当年江西省最终消费率达 51.10%,超过资本形成率 0.99 个百分点。 2018 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566.4 亿元,同比增长 11.0%,增速较上年下降 1.3 个百分点。从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 6614.7 亿元,同比增长 10.3%;餐饮收入 951.8 亿元,同比增长 15.9%。此外,化妆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中西药品类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在上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 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比分别增长 19.6%、 16.2%、 16.1%和 15.5%。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 2018 年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11.1%,增速较上年下滑 1.2 个百分点,但高于全国水平 5.2 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和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 13.1% 和 8.9%,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分别为 49.1%和 48.2%,第三产业投资占比较上年提高 4.8 个百分点。随着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外商投资等政策的落实,民间投资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8 年全省民间投 资同比增长 12.5%,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 67.9%。从具体投资领域看,制 造业、房地产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仍为全省主要投资方向, 2018 年 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 45.1%、 19.0%和 13.4%。 2018 年全省基 础设施投资持续加大,增速较上年提高 9.8 个百分点至 17.7%,占固定资产投资 总额的比重为 17.2%,赣江新区伊顿电气产品生产基地一期、新钢优特钢带等一 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广昌至吉安高速公路、瑶湖机场、神华九江电厂两台 百万千瓦机组等项目建成投运,昌景黄高铁、萍莲高速等项目开工建设。房地产投资方面,2018 年江西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较上年继续下滑 5.7 个百分点至 8.0%;商品房销售额 4219.9 亿元,同比增长 17.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 497.7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15.9%。 对外经济方面,江西省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且受 7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人民币汇率波动及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速有所下降, 2018 年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 3164.9 亿元,同比增长 5.1%,增 速较上年下降 9.4 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国、欧盟等地出口转为负增长,分别同比 下降 3.6%和 2.9%;对捷克、埃及、哈萨克斯坦、乌克兰、泰国等 “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出口额均实现大幅增长。同年,江西省对外贸易依存度 1为 14.4%,与上 年基本持平,仍处于较低水平;全年实现贸易顺差 1283.3 亿元。从进出口商品类 别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仍是江西省主要的对外出口商品, 2018 年上述产 品出口额分别为 927.9 亿元和 357.1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1.2%和 26.8%。 图表 4. 2008 年以来江西省地区生产总值(支出法)构成情况 数据来源: Wind,新世纪评级整理 2019 年前三季度,江西省经济整体保持平稳运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72 万亿元,同比增长 8.6%,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 0.2 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实 现增加值 8068.9 亿元,同比增长 8.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7994.3 亿元,同比 增长 9.7%。同时,受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等因素影响,全省投资、进出口等经济指标增速出现不同程度回落。 2019 年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上年同 期回落 1.9 个百分点至 9.4%;实现进出口总值 2513.2 亿元,同比仅增长 1.7%, 较上年同期下降 2.6 个百分点。同期,江西省消费市场发展较为稳定,当期全省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789.5 亿元,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 (二)江西省财政实力分析 2018 年,江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增长,且受益于部分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有所好转等,全省税收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但税收比率仍处于相对较低 的水平,财政收入质量有待提升。此外,江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能力偏弱, 财政平衡对上级补助的依赖度较高; 2018 年江西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仍保持 高速增长,对地方财力贡献度进一步上升,但易受宏观政策、土地及房地产市场 1 对外贸易依存度 =进出口总额 /地区生产总值 *100 。 8 景气度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2019 年前三季度,受部分工业产品价格回调及减税效应逐步显现等因素影响,当期税收增速下降至较低水平;非税收入增长带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政府性基金预算 收入亦有所回落。 受益于经济增长、中央财政的持续大力支持以及土地市场景气度升温, 2018 年江西省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全省完成财政收入 27430.47 亿元,同比增长 18.08%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比较低,为 31.94%;中央政府对于江西省的财政补助支持较为稳定,但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其财力的贡献度逐年上升, 2018 年为 34.57%,可对其财政收入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 图表 5. 2016-2018 年江西省财政收支情况(单位:亿元) 指标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151.47 2247.06 2373.01 其中:税收收入 1471.10 1515.01 1663.15 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 2145.89 2328.29 2460.81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1159.86 1687.43 2568.74 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983.03 1476.44 2294.41 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 30.52 30.16 27.91 财政收入合计 5487.74 6292.94 7430.47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4617.40 5111.47 5667.52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1228.00 1809.91 2655.08 数据来源:江西省财政厅及其他公开资料,新世纪评级整理 江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 2018 年全省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373.01 亿元,在全国 31 个省市中排位较上年上升 2 位至第 15 位;同 比增长 5.61%,增速较上年继续回升 1.17 个百分点。其中,实现税收收入 1663.15 亿元,同比增长 9.78%,增速较上年上升 6.80 个百分点,主要系受传统产业产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部分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好转等因素影响,全省钢铁、有 色、非金属矿物制品等传统产业税收增长较快;但各行业间仍呈现分化态势,汽 车、电力及酒制造业等部分行业税收出现较快回落;同期,税收比率为 70.09%, 较上年上升 2.67 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定性偏弱。 2018 年,江西省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5667.52 亿元,同比增长 10.88%,增速 较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刚性支出 4金额 3226.82 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 56.94%。江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能力偏弱,财政平衡对上级补助的依 2 本文财政收入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 +政府性基金收入 +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 3 如无特殊说明,本文中财政收入增速均以相关收入绝对数计算而得。 4 刚性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及公共安全支出。 9 赖度较高, 2018 年江西省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 5为 41.87%,受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较收入增速较高影响,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较上年进一步下滑 2.09 个百分点; 当年全省获得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 2460.81 亿元,同比增长 5.69%。 图表 6. 2017-2018 年江西省与全国其他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税收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 Wind,新世纪评级整理 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看,江西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主要来源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对地方财力的贡献度相对较高,易受到宏观政策、土地及房地产市场景气度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2018 年,全省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2568.74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52.2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2294.41 亿元,同比增长 55.40%。同期,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长 46.70%至 2655.08 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能力较上年有所下降。 2019 年前三季度,江西省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020.1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1%;其中税收收入 1391.8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9%,受钢铁、铜材等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调,叠加大规模减税效应逐步凸显等因素影响,当期税收增 速下降至相对较低水平;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对国有资源、资产盘活力度,带动非 税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 10.6%。同期,全省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5175.1 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 15.5%,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方面, 2019 年前三季度,江西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在连续两年高速增长后出现回落, 当期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1345.3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2.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出让收入 1189.9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2.8%。 二、下辖各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江西省下辖南昌、九江、上饶、抚州、宜春、吉安、赣州、景德镇、萍乡、新余和鹰潭 11 个地级市。根据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 ( 2015-2030 年 ) ,江西省 5 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00% 80% 60% 40% 20% 0% 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2018年税收占比 -右轴 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2017年税收占比 -右轴 西藏 青海 宁夏 海南 甘肃 吉林 黑龙江新疆 广西 贵州 内蒙古云南 天津 陕西 重庆 山西 江西 辽宁 湖南 福建 安徽 湖北 河北 河南 四川 北京 山东 浙江 上海 江苏 广东 10 贯彻落实 “ 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 ” 的区域总体发展要求, 规划形成 “ 一群两带三区 ”(见图表 7) 的省域空间发展总体结构。江西省 “ 龙头 ” (赣北 ) 包括南昌和九江两地,通过实施昌九一体化战略,全面推动江西赣江新 区建设,使其成为对接 “ 一带一路 ” 和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引领带动全省经济 发展升级。沿沪昆线 “ 两翼 ” 包括以上饶、景德镇、鹰潭三市构成的 “ 右翼 ” (赣东 ) 和以宜春、萍乡、新余三市构成的 “ 左翼 ” (赣西 ) ,其中赣东依托区位优势, 强化与长三角、海西经济区全方位合作对接,吸引新材料、新能源、航空制造、 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集聚,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赣西依托特色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建设动力储能电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 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基地,提升钢铁、煤炭、建材、盐化等传统产业创新能力和 市场竞争力,构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江西 “ 苏区 ” (赣南)主要包括赣州、 吉安和抚州三市,在中央的特殊支持政策下,着重强化赣州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强与珠三角等地区的经贸关系,形成新的开放格局。 图表 7. 江西省空间结构规划图 资料来源: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 ( 2015-2030 年 )